第51章 人生的路
不是,我怎麽成文豪了 作者:花啊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生》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在農村長大的青年高加林,一直渴望著在城市裏能夠展露自己的才華,能夠收獲美好的人生。
“可是現實給了他一次次重擊,鄉村教師的工作被人頂替,讓他萬念俱灰,務農的日子裏,農村姑娘巧珍的愛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和慰藉。
“但他內心的渴望驅使著他回到城市,於是他自己走後門獲得了一份城裏的工作,不以為恥,反而認為是自己當初被頂替的一種補償。
“來到了城裏,他熱情地擁抱城市生活,心裏已經看不上有些土氣的巧珍了。此時他與同學黃亞萍重逢。
“高加林覺得亞萍跟自己誌趣相投,家境也更好,經過了複雜的掙紮,終究是放棄了巧珍,和亞萍在一起,然而隨著他走後門的事情敗露,他再一次灰溜溜地回到了農村。亞萍也離他而去。
“等他回到村裏,巧珍已經嫁做人婦,然而即便如此,巧珍還是幫他說話,幫他謀求教師的職位……”
劉培文把全文概括地講了一遍,環顧著安靜的教室,說道:“現在故事講完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不過在此之前,讓我先請各位做一個選擇。”
同學們聽到這裏,不由得好奇起來。
“亞萍、巧珍、高加林三個人的情感糾葛中,高加林的兩次選擇無疑都是失敗的。
“但如果現在,把高加林換作是你,你會怎麽選擇?”
“選巧珍!高加林就是見利忘義!”一個坐在前排的男學生喊道。
“好!”劉培文讚歎一聲,走到他的麵前,繼續問道,“這位同學,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裏?”
“冀州!我家也是農村的!”
“能考上燕京很不容易吧?”
“確實不容易,俺們鄉裏,就我自己!”男生驕傲地回答道。
教室裏甚至有人鼓起掌來。
這個年代能夠上大學的農村學生,大多都是如此。
“今年寒假回家的時候,你還找過你當年的高中同學嗎?”
男生想了想,點了點頭,“找過。”
“跟他們聊了什麽,玩了什麽?”
“也沒怎麽玩,聊天聊了幾句他們就開始說在村裏工作的事兒,我也說不上話。”男生撓撓頭。
“那你為什麽跟他們說不上話了呢?”
“這……大家經曆不同了吧,就感覺說不到一塊,我說點什麽,他們根本不明白什麽意思。他們說的,我也不懂。”男生回答道。
“那我問你,如今你上了大學,畢了業國家會分配給你工作,你打算做什麽?”
“我是學設計工作的,當然是想在相關崗位上給祖國增磚添瓦!”
“不回農村嗎?”
“農村當然好,可是我所學的東西,在農村確實也用不上了。”
“好!我們給這位同學一點掌聲!”劉培文叫道。
教室裏頓時鼓起掌來。
鼓掌過後,劉培文才轉頭拿過桌子上的收獲,指出一段,示意男生讀給大家聽。
“他考慮的是寫文章,巧珍還是隻能說些農村裏婆婆媽媽的事。上次她來看他,他已經明顯地感到了苦惱……”
男生念著念著就不念了,教室裏也靜的可怕。
他們忽然覺得自己都成了“高加林。”
“我……這!”男生漲紅了臉,似乎想辯解自己並不是見異思遷的人。
劉培文笑了笑,把雜誌要了回來。
“其實從剛才這位同學的例子,我們很容易看得出,高加林所麵臨的困境,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困境,而是一代人的困境!
“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從農村走向城市,個體的命運在城市與鄉村之間交叉轉折下所遇到的困境。
“我們熱愛文學,並不應當隻熱愛故事本身,更應該洞悉其中所象征的東西,和內在的意涵。
“也許在《人生》的作者看來,時代的浪潮下,每一個試圖突破自我的個體,都是‘高加林’,而城市與鄉村,本質上是人生道路選擇的象征。當初為了夢想拋棄‘巧珍’,後來才明白她的好,可是我們所熱愛、追求的夢想,不也有可能是一個個‘亞萍’嗎?”
教室裏寂靜無聲,所有人都在思考。
劉培文繼續開口說道:“我把我們這一代從鄉鎮走向城市的同學,叫做‘小鎮做題家’。
“什麽意思呢?就是從一個小小的村鎮,通過考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人。
“如今上了大學之後,很多同學忽然仿佛就擁有了全世界,覺得自己跟農村已經格格不入了。不想回去、不願回去,甚至覺得自己不能回去。這其實就是一種逃離。
“逃離鄉土的人,就像孩子年少時嫌棄母親一樣,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等多年以後,或許我們就會有新的認識。
“這就是我從這篇小說,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點: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越來越多的選擇會出現,但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裏!”
教室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是純粹的,他們熱衷於追求理想,熱愛文藝,但或許因為太過於熟悉的緣故,很少有人能審視腳下的土地。
如今劉培文的一席話,無疑是夏日裏的一瓢冰水,讓人一個激靈,頓時醒悟。
等掌聲平息,劉培文再次提問。
“再來談談另一個問題,這部小說裏,高加林主動與被動的選擇下的人生悲劇,究竟是誰造成的呢?”
這次同學們麵麵相覷,不敢開口了。
劉培文隻好自問自答:“當然是高加林自己,他本可以做很多正確的事,他本可以擁有雖然不夠美滿,但足夠幸福的人生。”
“而人世間最大的痛苦,不是我做不到,正是這四個字。”
劉培文轉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我本可以。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二點:在我們漫長的人生路上,一看就做不到的事情,是不會讓人後悔的,隻有那些本可以做到,最後卻沒能做到的,才讓人痛苦。”
“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傾盡全力,終將有所收獲!這句話,我與諸君共勉!”
說罷,他鞠了一躬。今天的分享也宣告結束。
教室裏爆發出劇烈的喝彩和掌聲,前排的同學更是第一時間圍了上來,根本不給劉培文離去的機會。
“老程!老程你維持維持秩序!”
此時的程建功已經被熱情的同學們推擠到了門外走廊上。
過了半晌,人群終於散去了一些,更多留下的同學都是揮舞著各種雜誌,喊著讓劉培文簽字。
劉培文不得不爬到講台的桌子上維持秩序,大家才終於排成了長隊,一個個索要簽名。
足足簽了快一個小時,劉培文才得以脫身離開。
“老程你不地道啊!”劉培文揉著酸痛的手,不忘吐槽程建功,“中午你請!”
一旁的劉振雲也連連點頭,“這事兒我替老程答應你了,老程你同意吧?”
程建功捏著鼻子認了。
於是幾人又跑去食堂吃飯,劉培文很是點了兩個肉菜,可把程建功心疼壞了。
吃著飯,程建功又想起來一件事兒,“培文,我聽說你在寫一個電視劇劇本?”
“是有這事兒。”劉培文把前後故事講了講。
“我就知道你行!哎,電視劇能寫,話劇你有沒有想過?”
“話劇?”劉培文皺了皺眉。
“稿費高嗎?”
“可是現實給了他一次次重擊,鄉村教師的工作被人頂替,讓他萬念俱灰,務農的日子裏,農村姑娘巧珍的愛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和慰藉。
“但他內心的渴望驅使著他回到城市,於是他自己走後門獲得了一份城裏的工作,不以為恥,反而認為是自己當初被頂替的一種補償。
“來到了城裏,他熱情地擁抱城市生活,心裏已經看不上有些土氣的巧珍了。此時他與同學黃亞萍重逢。
“高加林覺得亞萍跟自己誌趣相投,家境也更好,經過了複雜的掙紮,終究是放棄了巧珍,和亞萍在一起,然而隨著他走後門的事情敗露,他再一次灰溜溜地回到了農村。亞萍也離他而去。
“等他回到村裏,巧珍已經嫁做人婦,然而即便如此,巧珍還是幫他說話,幫他謀求教師的職位……”
劉培文把全文概括地講了一遍,環顧著安靜的教室,說道:“現在故事講完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不過在此之前,讓我先請各位做一個選擇。”
同學們聽到這裏,不由得好奇起來。
“亞萍、巧珍、高加林三個人的情感糾葛中,高加林的兩次選擇無疑都是失敗的。
“但如果現在,把高加林換作是你,你會怎麽選擇?”
“選巧珍!高加林就是見利忘義!”一個坐在前排的男學生喊道。
“好!”劉培文讚歎一聲,走到他的麵前,繼續問道,“這位同學,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裏?”
“冀州!我家也是農村的!”
“能考上燕京很不容易吧?”
“確實不容易,俺們鄉裏,就我自己!”男生驕傲地回答道。
教室裏甚至有人鼓起掌來。
這個年代能夠上大學的農村學生,大多都是如此。
“今年寒假回家的時候,你還找過你當年的高中同學嗎?”
男生想了想,點了點頭,“找過。”
“跟他們聊了什麽,玩了什麽?”
“也沒怎麽玩,聊天聊了幾句他們就開始說在村裏工作的事兒,我也說不上話。”男生撓撓頭。
“那你為什麽跟他們說不上話了呢?”
“這……大家經曆不同了吧,就感覺說不到一塊,我說點什麽,他們根本不明白什麽意思。他們說的,我也不懂。”男生回答道。
“那我問你,如今你上了大學,畢了業國家會分配給你工作,你打算做什麽?”
“我是學設計工作的,當然是想在相關崗位上給祖國增磚添瓦!”
“不回農村嗎?”
“農村當然好,可是我所學的東西,在農村確實也用不上了。”
“好!我們給這位同學一點掌聲!”劉培文叫道。
教室裏頓時鼓起掌來。
鼓掌過後,劉培文才轉頭拿過桌子上的收獲,指出一段,示意男生讀給大家聽。
“他考慮的是寫文章,巧珍還是隻能說些農村裏婆婆媽媽的事。上次她來看他,他已經明顯地感到了苦惱……”
男生念著念著就不念了,教室裏也靜的可怕。
他們忽然覺得自己都成了“高加林。”
“我……這!”男生漲紅了臉,似乎想辯解自己並不是見異思遷的人。
劉培文笑了笑,把雜誌要了回來。
“其實從剛才這位同學的例子,我們很容易看得出,高加林所麵臨的困境,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困境,而是一代人的困境!
“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從農村走向城市,個體的命運在城市與鄉村之間交叉轉折下所遇到的困境。
“我們熱愛文學,並不應當隻熱愛故事本身,更應該洞悉其中所象征的東西,和內在的意涵。
“也許在《人生》的作者看來,時代的浪潮下,每一個試圖突破自我的個體,都是‘高加林’,而城市與鄉村,本質上是人生道路選擇的象征。當初為了夢想拋棄‘巧珍’,後來才明白她的好,可是我們所熱愛、追求的夢想,不也有可能是一個個‘亞萍’嗎?”
教室裏寂靜無聲,所有人都在思考。
劉培文繼續開口說道:“我把我們這一代從鄉鎮走向城市的同學,叫做‘小鎮做題家’。
“什麽意思呢?就是從一個小小的村鎮,通過考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人。
“如今上了大學之後,很多同學忽然仿佛就擁有了全世界,覺得自己跟農村已經格格不入了。不想回去、不願回去,甚至覺得自己不能回去。這其實就是一種逃離。
“逃離鄉土的人,就像孩子年少時嫌棄母親一樣,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等多年以後,或許我們就會有新的認識。
“這就是我從這篇小說,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點: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越來越多的選擇會出現,但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裏!”
教室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是純粹的,他們熱衷於追求理想,熱愛文藝,但或許因為太過於熟悉的緣故,很少有人能審視腳下的土地。
如今劉培文的一席話,無疑是夏日裏的一瓢冰水,讓人一個激靈,頓時醒悟。
等掌聲平息,劉培文再次提問。
“再來談談另一個問題,這部小說裏,高加林主動與被動的選擇下的人生悲劇,究竟是誰造成的呢?”
這次同學們麵麵相覷,不敢開口了。
劉培文隻好自問自答:“當然是高加林自己,他本可以做很多正確的事,他本可以擁有雖然不夠美滿,但足夠幸福的人生。”
“而人世間最大的痛苦,不是我做不到,正是這四個字。”
劉培文轉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我本可以。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第二點:在我們漫長的人生路上,一看就做不到的事情,是不會讓人後悔的,隻有那些本可以做到,最後卻沒能做到的,才讓人痛苦。”
“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傾盡全力,終將有所收獲!這句話,我與諸君共勉!”
說罷,他鞠了一躬。今天的分享也宣告結束。
教室裏爆發出劇烈的喝彩和掌聲,前排的同學更是第一時間圍了上來,根本不給劉培文離去的機會。
“老程!老程你維持維持秩序!”
此時的程建功已經被熱情的同學們推擠到了門外走廊上。
過了半晌,人群終於散去了一些,更多留下的同學都是揮舞著各種雜誌,喊著讓劉培文簽字。
劉培文不得不爬到講台的桌子上維持秩序,大家才終於排成了長隊,一個個索要簽名。
足足簽了快一個小時,劉培文才得以脫身離開。
“老程你不地道啊!”劉培文揉著酸痛的手,不忘吐槽程建功,“中午你請!”
一旁的劉振雲也連連點頭,“這事兒我替老程答應你了,老程你同意吧?”
程建功捏著鼻子認了。
於是幾人又跑去食堂吃飯,劉培文很是點了兩個肉菜,可把程建功心疼壞了。
吃著飯,程建功又想起來一件事兒,“培文,我聽說你在寫一個電視劇劇本?”
“是有這事兒。”劉培文把前後故事講了講。
“我就知道你行!哎,電視劇能寫,話劇你有沒有想過?”
“話劇?”劉培文皺了皺眉。
“稿費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