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上桂枝頭的時候,燕家的晚飯已經在後花園裏擺好了,滿滿的設了兩桌,四圍十六根紅漆梨木黃銅座的燈炷,上頭架著玻璃燈,將這方圓數十米照得金熒熒一片明亮。
賞星夜,吃佳肴,年年七夕燕家人都是這麽過。
很浪漫。
可也毫無新意。
兩桌席,男女各占一桌,長輩們除了燕老太爺在,其餘幾位老爺皆未列席,剩下的就都是少爺輩兒的。
席上的菜也是慣例的那麽十幾道,說著的話,也是反反複複陳年舊詞,女眷們倒是都穿了府裏換季做的新衣,團團地坐在那兒,香雲氤氳,甜氣繚繞。
“七姐今兒這衣服忒個好看,”燕八姑娘笑吟吟地瞟著燕七,“隻是這款式倒不像是出自府裏繡娘之手,難不成是在外頭鋪子裏做的?”
眾人的目光就都望在了燕七的身上,見她穿的是件染做了天水碧的冰蠶絲長裙,外頭罩了件透明紗質地的籠裙,籠裙上則是用質感細膩柔軟的白絲絹堆紮結繡出來的一大片雪白清雅的珍珠梅,那梅花兒有全開了的,有還如珍珠似的圓骨朵兒樣的,全都呈立體狀被繡在這件透明紗底的裙子上,使得原本就被堆繡得宛如真花般的絲絹花兒愈發活靈活現起來,晚風那麽一吹,碧裙如秋水,輕紗似月暉,一樹梅花勝雪,落了滿身清芬。
這身衣服極挑人,矮了架不起來,高了顯得孱弱,胖了愈添臃腫,瘦了便覺寒酸,黑了失格調,白了太涼薄。
可怎麽就這麽怪,這衣服偏偏就能被這個燕七穿得恰到好處,倒不像是人找衣,而成了衣找人,妥妥地合上身去,穿出了透骨浸膚的一股子清朗。
燕五姑娘兩道明利的目光立時盯在了燕七這件衣服上,聽得她道了聲“是”,不由聳起了兩道細眉來:“在外頭做的?誰給你的銀子做這麽件衣裳?府裏頭換季做新衣,你倒不知足,還要自個兒在外頭做,敢情兒是嫌咱們府裏繡工的活兒不好?那不如以後按季做的新衣都給你免了,你全都到外頭做去吧!”
“府裏繡工的繡活當然是一等的好,”燕七道,“就像家裏的飯要吃,外頭賣的零食也可以吃一樣,五姐頭上這根簪子我記得也是大伯母從一秤金鋪子裏買的&="l"&。”
“我——”燕五姑娘沒想到這個一向棉花套子似的燕七今兒突然變成皮子了——雖軟卻結實,一時有點反應不及,“我這簪子是我娘給買的,這怎麽能一樣!”
“我也有娘疼啊,雖然遠遠的在天邊。”燕七道。
燕五姑娘一怔,這話題怎麽有點不太對,明明說的是該不該在外麵私自買東西,怎麽突然就轉到了有娘疼沒娘疼上去了?
燕老太太原本就沒在意兩個孩子之間的鬥嘴,小孩子嘛,哪兒有不吵吵鬧鬧的,然而這話題一轉倒讓她微微一怔,不由在燕七的臉上深深地盯了幾眼。
有娘疼的孩子是塊寶,沒娘疼的孩子……
二兒子遠在邊關,近十年了沒有回過家,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教她如何不想、如何不疼?老太太有點心酸,想到二兒子在那條件艱苦的邊疆沒有親娘看著疼著,不定過得怎麽難怎麽苦怎麽像根兒小枯草,這顆心就軟成了泥。
推己及彼,誰家的孩子不是娘的心頭肉?
“行了,夢姐兒是做姐姐的,莫要總鬧著妹妹,”燕老太太發話,招手把燕七叫到身邊,拉住手上下打量了一陣,從腕上褪下了一隻水頭極足的冰種翡翠鐲兒給燕七親手套了上,“這鐲兒倒是正配你這條裙子,回頭教你大伯母再讓人給你打支銀花絲的簪兒插上,這一身兒就算齊活了。”
……疼愛兒孫的機會也不忘拉兒媳婦出出血,這老太太也是調皮到家了。
燕大太太在旁邊笑著應了聲是,這點兒血對她來說跟被隻蚊子叮了一下沒什麽兩樣,何況這蚊子已經老了,縱是叮也叮不深。轉頭叫人把殘席收拾了,擺上瓜果點心茶水來,這才開始正經兒地觀星賞夜。
“那邊假山下設了香案,你們這些丫頭想要同織女說悄悄兒話的便過去說,”老太太笑嗬嗬地道,叮了兒媳一口讓老人家心情很是不錯,轉頭又問向另一個兒媳燕三太太,“你屋裏頭可供上了磨喝樂?好生供養著,別怠慢了。”
磨喝樂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傳到了中原就成了供奉牛郎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也叫做“化生”,供奉這東西是用來祝禱生育男孩兒的。
燕三太太臉上帶著抹羞意點頭道:“供上了,還是特特去寺裏頭求來的……我那日看見大嫂也去燒香了來著,是普濟寺吧?”說著故意看著燕大太太。
“不過是去還願罷了,老爺平安從禦島上歸來,理應去佛前燒上幾炷香。”燕大太太淡淡地道。
“說來大嫂也確乎該放放手頭上的事,好好調理調理身子了,”燕三太太笑道,“越往後啊……越不容易,眼看著春姐兒再過兩個月就要滿十六歲了……”這話裏的意思是,你閨女都該嫁人了,你再不急著生孩子,難不成要等到和你閨女一起生?
燕二姑娘原本在旁邊坐著安靜喝茶,聞言起身便帶著幾個妹妹走開了,涉及到這些事,小孩子們不宜旁聽,姐兒幾個就奔了那假山下的香案處,拜了一回織女星,又叫人拿了針線來玩兒穿針乞巧,最後燕五姑娘得了頭魁,得意洋洋地把幾個妹妹挨個兒鄙視了一遍,又張羅著玩捉迷藏,因據說漢高祖的時候,宮裏有位徐婕妤生了雙巧手,能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兒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蘭夜鬥巧”,玩捉迷藏也大概是這個意思,誰蒙著眼能把人捉齊了,誰就是巧人&="r"&。
燕二姑娘不跟小孩子們玩這些小孩子遊戲,一個人走去遠處賞桂,剩下的燕五燕六燕七燕八外帶各自的一幫丫頭就找了個寬闊的地兒玩起了捉迷藏,石頭剪刀布,燕六姑娘先捉,將眼一蒙就紮煞著手小心翼翼地摸起來。
燕七混在一幫姐妹丫頭裏跟著一乎拉跑過來一乎拉跑過去,跑著跑著就跑進了旁邊的七裏香花廊裏,花廊的深處站了個人,恭恭敬敬地垂手等著,好像就知道燕七會跑到這兒來一般,燕七走過去和他招呼:“約了姑娘?”
“……”一枝恭聲道,“老爺請小姐出趟門。”
“那走吧。”燕七道。
賞星夜,吃佳肴,年年七夕燕家人都是這麽過。
很浪漫。
可也毫無新意。
兩桌席,男女各占一桌,長輩們除了燕老太爺在,其餘幾位老爺皆未列席,剩下的就都是少爺輩兒的。
席上的菜也是慣例的那麽十幾道,說著的話,也是反反複複陳年舊詞,女眷們倒是都穿了府裏換季做的新衣,團團地坐在那兒,香雲氤氳,甜氣繚繞。
“七姐今兒這衣服忒個好看,”燕八姑娘笑吟吟地瞟著燕七,“隻是這款式倒不像是出自府裏繡娘之手,難不成是在外頭鋪子裏做的?”
眾人的目光就都望在了燕七的身上,見她穿的是件染做了天水碧的冰蠶絲長裙,外頭罩了件透明紗質地的籠裙,籠裙上則是用質感細膩柔軟的白絲絹堆紮結繡出來的一大片雪白清雅的珍珠梅,那梅花兒有全開了的,有還如珍珠似的圓骨朵兒樣的,全都呈立體狀被繡在這件透明紗底的裙子上,使得原本就被堆繡得宛如真花般的絲絹花兒愈發活靈活現起來,晚風那麽一吹,碧裙如秋水,輕紗似月暉,一樹梅花勝雪,落了滿身清芬。
這身衣服極挑人,矮了架不起來,高了顯得孱弱,胖了愈添臃腫,瘦了便覺寒酸,黑了失格調,白了太涼薄。
可怎麽就這麽怪,這衣服偏偏就能被這個燕七穿得恰到好處,倒不像是人找衣,而成了衣找人,妥妥地合上身去,穿出了透骨浸膚的一股子清朗。
燕五姑娘兩道明利的目光立時盯在了燕七這件衣服上,聽得她道了聲“是”,不由聳起了兩道細眉來:“在外頭做的?誰給你的銀子做這麽件衣裳?府裏頭換季做新衣,你倒不知足,還要自個兒在外頭做,敢情兒是嫌咱們府裏繡工的活兒不好?那不如以後按季做的新衣都給你免了,你全都到外頭做去吧!”
“府裏繡工的繡活當然是一等的好,”燕七道,“就像家裏的飯要吃,外頭賣的零食也可以吃一樣,五姐頭上這根簪子我記得也是大伯母從一秤金鋪子裏買的&="l"&。”
“我——”燕五姑娘沒想到這個一向棉花套子似的燕七今兒突然變成皮子了——雖軟卻結實,一時有點反應不及,“我這簪子是我娘給買的,這怎麽能一樣!”
“我也有娘疼啊,雖然遠遠的在天邊。”燕七道。
燕五姑娘一怔,這話題怎麽有點不太對,明明說的是該不該在外麵私自買東西,怎麽突然就轉到了有娘疼沒娘疼上去了?
燕老太太原本就沒在意兩個孩子之間的鬥嘴,小孩子嘛,哪兒有不吵吵鬧鬧的,然而這話題一轉倒讓她微微一怔,不由在燕七的臉上深深地盯了幾眼。
有娘疼的孩子是塊寶,沒娘疼的孩子……
二兒子遠在邊關,近十年了沒有回過家,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教她如何不想、如何不疼?老太太有點心酸,想到二兒子在那條件艱苦的邊疆沒有親娘看著疼著,不定過得怎麽難怎麽苦怎麽像根兒小枯草,這顆心就軟成了泥。
推己及彼,誰家的孩子不是娘的心頭肉?
“行了,夢姐兒是做姐姐的,莫要總鬧著妹妹,”燕老太太發話,招手把燕七叫到身邊,拉住手上下打量了一陣,從腕上褪下了一隻水頭極足的冰種翡翠鐲兒給燕七親手套了上,“這鐲兒倒是正配你這條裙子,回頭教你大伯母再讓人給你打支銀花絲的簪兒插上,這一身兒就算齊活了。”
……疼愛兒孫的機會也不忘拉兒媳婦出出血,這老太太也是調皮到家了。
燕大太太在旁邊笑著應了聲是,這點兒血對她來說跟被隻蚊子叮了一下沒什麽兩樣,何況這蚊子已經老了,縱是叮也叮不深。轉頭叫人把殘席收拾了,擺上瓜果點心茶水來,這才開始正經兒地觀星賞夜。
“那邊假山下設了香案,你們這些丫頭想要同織女說悄悄兒話的便過去說,”老太太笑嗬嗬地道,叮了兒媳一口讓老人家心情很是不錯,轉頭又問向另一個兒媳燕三太太,“你屋裏頭可供上了磨喝樂?好生供養著,別怠慢了。”
磨喝樂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傳到了中原就成了供奉牛郎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也叫做“化生”,供奉這東西是用來祝禱生育男孩兒的。
燕三太太臉上帶著抹羞意點頭道:“供上了,還是特特去寺裏頭求來的……我那日看見大嫂也去燒香了來著,是普濟寺吧?”說著故意看著燕大太太。
“不過是去還願罷了,老爺平安從禦島上歸來,理應去佛前燒上幾炷香。”燕大太太淡淡地道。
“說來大嫂也確乎該放放手頭上的事,好好調理調理身子了,”燕三太太笑道,“越往後啊……越不容易,眼看著春姐兒再過兩個月就要滿十六歲了……”這話裏的意思是,你閨女都該嫁人了,你再不急著生孩子,難不成要等到和你閨女一起生?
燕二姑娘原本在旁邊坐著安靜喝茶,聞言起身便帶著幾個妹妹走開了,涉及到這些事,小孩子們不宜旁聽,姐兒幾個就奔了那假山下的香案處,拜了一回織女星,又叫人拿了針線來玩兒穿針乞巧,最後燕五姑娘得了頭魁,得意洋洋地把幾個妹妹挨個兒鄙視了一遍,又張羅著玩捉迷藏,因據說漢高祖的時候,宮裏有位徐婕妤生了雙巧手,能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兒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蘭夜鬥巧”,玩捉迷藏也大概是這個意思,誰蒙著眼能把人捉齊了,誰就是巧人&="r"&。
燕二姑娘不跟小孩子們玩這些小孩子遊戲,一個人走去遠處賞桂,剩下的燕五燕六燕七燕八外帶各自的一幫丫頭就找了個寬闊的地兒玩起了捉迷藏,石頭剪刀布,燕六姑娘先捉,將眼一蒙就紮煞著手小心翼翼地摸起來。
燕七混在一幫姐妹丫頭裏跟著一乎拉跑過來一乎拉跑過去,跑著跑著就跑進了旁邊的七裏香花廊裏,花廊的深處站了個人,恭恭敬敬地垂手等著,好像就知道燕七會跑到這兒來一般,燕七走過去和他招呼:“約了姑娘?”
“……”一枝恭聲道,“老爺請小姐出趟門。”
“那走吧。”燕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