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看著主子披了外袍從抱春居正房出來,也禁不住為這兩口子的婚姻感到遺憾。
他主子成親得早。那個年頭還流行早婚,女孩子十三歲說親,男孩子十五歲說親。燕老太爺與燕家分了宗,起先日子並不好過,老太太賭著一口氣,要讓老太爺這一房成為燕家宗族裏人丁最興旺、家業最發達的分支,於是早早便給長子張羅了一房媳婦,十五歲成婚,十六歲長孫出世。
那個時候他主子還未出仕,老太太挑媳婦也隻能找著門當戶對的百姓家,老太太娘家經商,因而兒媳婦也便往著商戶裏找。燕大太太隋氏,出身商賈,家裏幾個兄弟,唯她一個女兒,自小也是被寵著慣著長大的,家庭環境相對單純,老太太覺得這樣的媳婦才更容易掌控,至於在平民書院受到的教育能否跟兒子合得上拍,這一點根本不在老太太考慮範圍內,情投意合相知相愛什麽的,過不了幾年就都成了柴米油鹽升鬥之利,找個會打算盤的媳婦遠比隻會跟你賭書潑墨的花架子更實用得多。
彼時她的長子正同幾個朋友在外遊曆,老太太急著把事定下來——後頭還有老二老三呢,老大不成親後頭兩個兄弟怎麽辦?早成家早立業,早生兒子早光宗耀祖,於是也沒給長子打招呼,老太太拍板兒就把庚帖兒同女方家換了,定禮也一路敲敲打打鼓樂齊鳴地送了去,弄了個親友四鄰皆知,再沒反悔的餘地。
女方家其實也急——燕子恪他們是見過的,品貌沒得挑,據說文章也好,這麽優秀的女婿,那絕壁是潛力股,現在不上趕著定下來,等他當真考中了還能看得上他們家閨女?
於是乎兩家大人急了忙慌地把前期工作全都辦妥了,待一枝他主子從外頭回來,這婚姻,已成定局。
一枝那時候還沒有跟在燕子恪身邊,所以他也不清楚自己主子當時對此事經曆過怎樣的心路曆程,若讓他自己挑,他再不會娶這樣的女子進門。也許是因為父母之命不可違,又許是事已鬧得人盡皆知,再反悔便是害了人家姑娘一輩子,還許是……主子那個時候還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人,沒有現在這麽的……神經。
又或者,主子在同意娶隋家姑娘的時候,對這段婚姻也是抱著憧憬的吧。
可惜。境界不同的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經得起平淡似水,經不起風雲變幻。
隋氏自小接受的是平民教育,她的眼光和心胸,也就隻能拘限在這後宅裏了。偏偏她又是娘家唯一的女兒,自小享有的是獨一份兒的寵,獨一份兒的好,她習慣了這獨一份兒,理所當然地認為身邊的人都該這樣對她和她的子女。
所以一但有人來分去這寵和好,她便覺得這樣不合“常理”了,她從小到大沒有經過這樣的事,她本能地保衛起自己的這份“權益”,她要爭回“本該”屬於她的東西。
她不要求別人這樣對她,但她的丈夫是她最親近的人,她認為,丈夫是最該做到這一點的,哪怕不對她百分百,也要對他們的兒女百分百,因為她的爹娘就是這樣對她的,這是家庭習慣和情感的傳承,她認為這並沒有錯。
一枝覺得隋氏可憐又可笑。她這麽的“單純”,哪怕是使出來的手段都膚淺幼稚上不得台麵,這或許也該歸功於她娘家後宅環境的單純,沒人給她親身示範什麽才叫殺人不用刀,也沒人教給她究竟怎樣做才能攏住丈夫的心。
就算做不到想他所想,也總要試著去愛他所愛。
十八年的婚姻,縱沒有過契合心靈的愛情,也總有時間積累的尊重,而她,卻一點一點地將這尊重慢慢地消磨掉了,再多的耐心與寬容也經不起一再用傷害來蠶食,她給的傷害不足以讓他疼,卻足以讓他的心慢慢變冷。
有些話她不是聽不懂,她隻是以為丈夫容易糊弄,陽奉陰違,還道神鬼不覺。她卻不知道她正在透支丈夫給她的信任和耐心,一次次地在他麵前賣弄著她的小聰明,在他的侄女麵前耍弄著她的小手段,她從沒有深想過,這兩個人之所以一個忍讓一個按捺,卻都是為了讓他和她的婚姻能保持著和諧和平靜。
而一枝為燕大太太感到慶幸的是,她的“單純”為她維係住了這段婚姻的最後一根線。
她膚淺的認知,她幼稚的手段,都至少證明了一件事:
給七小姐下藥的人,不是她。
她沒有這樣陰深的心思和持久的耐心,去捅一記要等十幾年才能看到效果的黑刀。
在這件事上,他主子並沒有懷疑過她,而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一個箭殺十一名凶徒就像撣撣衣上灰的人麵前展現她幼稚的攻擊這一行為,讓他的主子都不忍心再看下去。
才剛在上房他對她說的那句話,既是警告,又是在替她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
成親十八年,哪怕是這種程度上的重話,他都從不曾對她說過,這是第一次,隻怕也是最後一次。
……
九月初十一大早,燕家人便起身開始忙碌了起來,最忙的當然是燕大太太,天未亮便坐進了平日理事的抱廈,一個個將主事的下人們叫上來,再一塊塊地往下發對牌。
燕二姑娘早便幫著一並理家了,從後頭院子裏趕來,見了自己母親先就是一驚:“娘,您的眼睛怎麽腫了?”
“府裏幾年未辦大宴,想著怕出差錯,心裏存了事兒,昨夜竟不曾好睡,”燕大太太勉強笑笑,“無妨,我讓人去煮蛋了,一會子拿來揉揉便好了。”
燕二姑娘抿抿唇,沒有多言。
燕大太太看著日漸長開的女兒,強打起精神來將她拉到麵前,仔細檢查她今日的裝扮,今日她是主角,必要鮮亮出眾才不枉這一遭大張旗鼓地鋪排,就連小五今兒也隻能穿那較為收斂的衣衫,隻為不奪去姐姐的光彩。
燕二姑娘今日依著燕大太太的意思很是精心地打扮過了,綰了精致的百合髻,簪著火紅的鶴舞雲霄菊,耳上兩粒黃豆大的紅寶,身上是淺金赤紅二色撒花長衣和紅地牡丹紋描金錦裙,再沒什麽顏色能壓得過這一身去,臉上還施了妝,五官像了燕大太太,隻通身清中帶淡的氣質像了她爹。
燕大太太在抱廈裏打量女兒的裝扮的時候,燕七也正在坐夏居自己的房間裏打量著落地鏡裏的人。
燕大太太大概不曾想到,前日她給燕七送來的那一身清湯寡水的衣衫,能被燕七將其中的清致穿出十二分來。燕七的皮膚很白,換了旁人,穿這樣
他主子成親得早。那個年頭還流行早婚,女孩子十三歲說親,男孩子十五歲說親。燕老太爺與燕家分了宗,起先日子並不好過,老太太賭著一口氣,要讓老太爺這一房成為燕家宗族裏人丁最興旺、家業最發達的分支,於是早早便給長子張羅了一房媳婦,十五歲成婚,十六歲長孫出世。
那個時候他主子還未出仕,老太太挑媳婦也隻能找著門當戶對的百姓家,老太太娘家經商,因而兒媳婦也便往著商戶裏找。燕大太太隋氏,出身商賈,家裏幾個兄弟,唯她一個女兒,自小也是被寵著慣著長大的,家庭環境相對單純,老太太覺得這樣的媳婦才更容易掌控,至於在平民書院受到的教育能否跟兒子合得上拍,這一點根本不在老太太考慮範圍內,情投意合相知相愛什麽的,過不了幾年就都成了柴米油鹽升鬥之利,找個會打算盤的媳婦遠比隻會跟你賭書潑墨的花架子更實用得多。
彼時她的長子正同幾個朋友在外遊曆,老太太急著把事定下來——後頭還有老二老三呢,老大不成親後頭兩個兄弟怎麽辦?早成家早立業,早生兒子早光宗耀祖,於是也沒給長子打招呼,老太太拍板兒就把庚帖兒同女方家換了,定禮也一路敲敲打打鼓樂齊鳴地送了去,弄了個親友四鄰皆知,再沒反悔的餘地。
女方家其實也急——燕子恪他們是見過的,品貌沒得挑,據說文章也好,這麽優秀的女婿,那絕壁是潛力股,現在不上趕著定下來,等他當真考中了還能看得上他們家閨女?
於是乎兩家大人急了忙慌地把前期工作全都辦妥了,待一枝他主子從外頭回來,這婚姻,已成定局。
一枝那時候還沒有跟在燕子恪身邊,所以他也不清楚自己主子當時對此事經曆過怎樣的心路曆程,若讓他自己挑,他再不會娶這樣的女子進門。也許是因為父母之命不可違,又許是事已鬧得人盡皆知,再反悔便是害了人家姑娘一輩子,還許是……主子那個時候還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人,沒有現在這麽的……神經。
又或者,主子在同意娶隋家姑娘的時候,對這段婚姻也是抱著憧憬的吧。
可惜。境界不同的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經得起平淡似水,經不起風雲變幻。
隋氏自小接受的是平民教育,她的眼光和心胸,也就隻能拘限在這後宅裏了。偏偏她又是娘家唯一的女兒,自小享有的是獨一份兒的寵,獨一份兒的好,她習慣了這獨一份兒,理所當然地認為身邊的人都該這樣對她和她的子女。
所以一但有人來分去這寵和好,她便覺得這樣不合“常理”了,她從小到大沒有經過這樣的事,她本能地保衛起自己的這份“權益”,她要爭回“本該”屬於她的東西。
她不要求別人這樣對她,但她的丈夫是她最親近的人,她認為,丈夫是最該做到這一點的,哪怕不對她百分百,也要對他們的兒女百分百,因為她的爹娘就是這樣對她的,這是家庭習慣和情感的傳承,她認為這並沒有錯。
一枝覺得隋氏可憐又可笑。她這麽的“單純”,哪怕是使出來的手段都膚淺幼稚上不得台麵,這或許也該歸功於她娘家後宅環境的單純,沒人給她親身示範什麽才叫殺人不用刀,也沒人教給她究竟怎樣做才能攏住丈夫的心。
就算做不到想他所想,也總要試著去愛他所愛。
十八年的婚姻,縱沒有過契合心靈的愛情,也總有時間積累的尊重,而她,卻一點一點地將這尊重慢慢地消磨掉了,再多的耐心與寬容也經不起一再用傷害來蠶食,她給的傷害不足以讓他疼,卻足以讓他的心慢慢變冷。
有些話她不是聽不懂,她隻是以為丈夫容易糊弄,陽奉陰違,還道神鬼不覺。她卻不知道她正在透支丈夫給她的信任和耐心,一次次地在他麵前賣弄著她的小聰明,在他的侄女麵前耍弄著她的小手段,她從沒有深想過,這兩個人之所以一個忍讓一個按捺,卻都是為了讓他和她的婚姻能保持著和諧和平靜。
而一枝為燕大太太感到慶幸的是,她的“單純”為她維係住了這段婚姻的最後一根線。
她膚淺的認知,她幼稚的手段,都至少證明了一件事:
給七小姐下藥的人,不是她。
她沒有這樣陰深的心思和持久的耐心,去捅一記要等十幾年才能看到效果的黑刀。
在這件事上,他主子並沒有懷疑過她,而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一個箭殺十一名凶徒就像撣撣衣上灰的人麵前展現她幼稚的攻擊這一行為,讓他的主子都不忍心再看下去。
才剛在上房他對她說的那句話,既是警告,又是在替她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
成親十八年,哪怕是這種程度上的重話,他都從不曾對她說過,這是第一次,隻怕也是最後一次。
……
九月初十一大早,燕家人便起身開始忙碌了起來,最忙的當然是燕大太太,天未亮便坐進了平日理事的抱廈,一個個將主事的下人們叫上來,再一塊塊地往下發對牌。
燕二姑娘早便幫著一並理家了,從後頭院子裏趕來,見了自己母親先就是一驚:“娘,您的眼睛怎麽腫了?”
“府裏幾年未辦大宴,想著怕出差錯,心裏存了事兒,昨夜竟不曾好睡,”燕大太太勉強笑笑,“無妨,我讓人去煮蛋了,一會子拿來揉揉便好了。”
燕二姑娘抿抿唇,沒有多言。
燕大太太看著日漸長開的女兒,強打起精神來將她拉到麵前,仔細檢查她今日的裝扮,今日她是主角,必要鮮亮出眾才不枉這一遭大張旗鼓地鋪排,就連小五今兒也隻能穿那較為收斂的衣衫,隻為不奪去姐姐的光彩。
燕二姑娘今日依著燕大太太的意思很是精心地打扮過了,綰了精致的百合髻,簪著火紅的鶴舞雲霄菊,耳上兩粒黃豆大的紅寶,身上是淺金赤紅二色撒花長衣和紅地牡丹紋描金錦裙,再沒什麽顏色能壓得過這一身去,臉上還施了妝,五官像了燕大太太,隻通身清中帶淡的氣質像了她爹。
燕大太太在抱廈裏打量女兒的裝扮的時候,燕七也正在坐夏居自己的房間裏打量著落地鏡裏的人。
燕大太太大概不曾想到,前日她給燕七送來的那一身清湯寡水的衣衫,能被燕七將其中的清致穿出十二分來。燕七的皮膚很白,換了旁人,穿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