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小城,城池殘破,地小民貧,戰略位置卻是十分重要,李平率大軍入駐新野,立即派軍士修建防禦工事,修補破損的城牆。
曹軍不費一兵一卒攻下新野,新野守將劉皇叔率兵入蜀,消息傳至荊州各地,一片嘩然,各地守將加緊操練兵馬,官員們從各縣調集糧草,一副大戰前的準備。
荊州牧劉表得知劉備棄新野而走,氣的生了一場大病,荊州的軍事大權便暫時落到了上將蔡瑁手中。
蔡瑁才能一般,慣會見風轉舵,他見曹操攻下北方,勢力大盛,便想著將荊州獻給曹操,換取他們蔡家以後的榮華富貴。
蔡瑁聽說此次南征主將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便派人給宛城的曹丕送去金銀錢財,表達他願意舉荊州投降曹丞相。
曹丕聽到這個消息,立即給新野的李平送來書信,讓李平和蔡瑁裏應外合,拿下荊州。
荊州名義上的主人是劉表,實際上荊州真正的主人是蔡、黃、蒯、向四大門閥世家。
劉表此次生病,蔡瑁便想趁這個機會將荊州獻給曹軍。
在李平看來,這無異於白送上門的功勞,若是不收,就太對不起蔡瑁的一番心思了。
李平回信給曹丕,詳細分析了一番荊州各地的勢力,最後請曹丕以征南將軍的名義,命葉.縣的李典率一萬大軍南下新野,宛城的於禁率一萬大軍南下新野,他要集齊兵力,向荊州施壓。
曹丕得到李平的回信,立即按李平所說的吩咐下去,派葉.縣和宛城兩萬大軍前往新野,聽從李平調遣,並從北方各地調集兵馬,日夜兼程南下支援李平。
十一月初,荊州進入初冬,天氣漸漸冷了下來,北風呼呼刮響,空氣中透著一股冰冷。
新野將軍府。
大廳中,李平高坐主位,下麵依次坐著張頜、李典、於禁、高覽四將。
李平朗聲道:“諸位,這些日子以來,新野聚集五萬大軍,是時候進攻襄陽了?”
李典生性謹慎,道:“軍師,襄陽城高牆厚,工事堅固,糧草充沛,更有八萬守軍,若是強攻襄陽,勢必會使我軍元氣大傷,不如再等一段時間?”
於禁道:“依末將看來,劉表病危,荊州大權旁落蔡瑁之手,而蔡瑁是個無能之輩,即使給他十萬大軍,他也不一定能守住襄陽,何況,軍師向來神機妙算,此次一定是有破城之計?”
張頜與高覽紛紛看向主位上的李平,並未說話。
李平微微一笑,站起身道:“傳令下去,大軍打點行囊,明日一早開拔,於禁率五千步兵為先鋒,張頜率中軍隨本將趕路,李典率輜重營走在後麵,高覽留守新野。”
“遵命!”
眾將站起身行了一禮,紛紛退下去準備。
***********************************
二日一早,李平率三萬五千步卒、五千騎兵,共計四萬大軍,向襄陽開赴過去。
襄陽是荊州的治所,拿下襄陽,大半個荊州就落到了曹軍的手中。
數十裏官道上煙塵不絕,鐵騎轟隆隆的聲音踏破長空。
數日行軍,四萬曹軍陳兵襄陽城下。
荊州文武百官無不膽戰心驚,上將蔡瑁率三萬荊州精兵出城迎戰。
兩軍在襄陽城外三十裏處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當天夜晚,曹軍大營迎來荊州上將蔡瑁的信使。
李平親自接見了信使,並安排宴席招待信使。
酒過三巡,信使將此行最為重要的書信呈交給李平。
李平拆開書信一看,原來是蔡瑁請他代為轉達曹操,他願意率八萬荊州精兵投降曹軍,前提是曹操必須封劉表二兒子劉琮為荊州刺史、提領荊襄九郡。另外,曹瑁提出他歸降曹軍之後,仍要繼續提領荊州水師。
李平看完書信,轉告信使,曹瑁的條件他會稟報丞相,請蔡瑁安心等待。
信使得到李平的回複,心滿意足的離開曹軍大營。
當晚深夜,李平提筆給北征幽州的曹操去了一封書信,將蔡瑁的要求全部附上,另給宛城的曹丕送去一封書信,信中言明他隻有四萬兵馬,荊州兵有八萬,兩軍對壘,兵力相差太大,請曹丕速調荊州附近兵馬前來支援,另外,他在信中叮囑曹丕,一定要曹丕親自率兵南下,這樣,日後平定荊州的首功就是曹丕的。
二日一早,快騎將李平的書信分別送往宛城和幽州。
雖然兩軍正在秘密商談中,但李平仍做了最壞的打算,一旦曹操不同意蔡瑁的要求,曹軍和荊州軍勢必兵戎相見。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李平率兩萬精兵出營,在蔡瑁大營外列陣以待。
蔡瑁不明白李平是何意,但兩軍處於交戰中,他也不好明目張膽的派信使前去質問李平。
蔡瑁思慮一番,率兩萬大軍開赴營外,迎戰李平。
李平命於禁出戰,蔡瑁派張允出戰。
於禁雖然驕傲自負,但他一身武藝,在曹軍將領中也是排得上號的。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靠著劉表的寵溺,才在荊州軍中混得風生水起,自身武藝一般,對兵法也是一知半解,實屬庸才一個。
於禁策馬提槍出陣,張允提著一口大刀,駕馬奔出陣,直衝於禁而來。
於禁臉帶輕蔑,駐馬停在陣前,長槍遙指張允。
張允見於禁如此輕視他,氣的哇哇大叫,咆哮著衝殺過來。
於禁眼中閃過一道不屑,手中長槍如毒龍一般刺出,張允揮刀抵抗。
隻聽見鐵器碰撞的聲音一閃而逝。
再定眼觀看,隻見張允策馬奔出老遠,而於禁依舊駐馬停在當地。
毫無懸念,第一回合於禁勝出。
張允策馬在兩軍陣前奔了一大圈,最後折返回荊州軍陣中,向上將蔡瑁稟道:“上將軍,於禁果然名不虛傳,末將不是他的對手。”
蔡瑁沒想到張允這般不堪,敗了一個回合,就嚇成這副慫樣,惱怒道:“你且退下,看本將如何擒拿於禁。”
蔡瑁話音一落,提著大刀策馬出陣,衝著於禁掩殺過來:“於禁休狂,蔡瑁來也!”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曹瑁在荊州算得上名將,於禁不敢大意,凝神戒備,手中長槍緊緊握著。
“於禁受死!”
蔡瑁大吼一聲,策馬揮舞大刀衝於禁砍殺過來。
曹軍不費一兵一卒攻下新野,新野守將劉皇叔率兵入蜀,消息傳至荊州各地,一片嘩然,各地守將加緊操練兵馬,官員們從各縣調集糧草,一副大戰前的準備。
荊州牧劉表得知劉備棄新野而走,氣的生了一場大病,荊州的軍事大權便暫時落到了上將蔡瑁手中。
蔡瑁才能一般,慣會見風轉舵,他見曹操攻下北方,勢力大盛,便想著將荊州獻給曹操,換取他們蔡家以後的榮華富貴。
蔡瑁聽說此次南征主將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便派人給宛城的曹丕送去金銀錢財,表達他願意舉荊州投降曹丞相。
曹丕聽到這個消息,立即給新野的李平送來書信,讓李平和蔡瑁裏應外合,拿下荊州。
荊州名義上的主人是劉表,實際上荊州真正的主人是蔡、黃、蒯、向四大門閥世家。
劉表此次生病,蔡瑁便想趁這個機會將荊州獻給曹軍。
在李平看來,這無異於白送上門的功勞,若是不收,就太對不起蔡瑁的一番心思了。
李平回信給曹丕,詳細分析了一番荊州各地的勢力,最後請曹丕以征南將軍的名義,命葉.縣的李典率一萬大軍南下新野,宛城的於禁率一萬大軍南下新野,他要集齊兵力,向荊州施壓。
曹丕得到李平的回信,立即按李平所說的吩咐下去,派葉.縣和宛城兩萬大軍前往新野,聽從李平調遣,並從北方各地調集兵馬,日夜兼程南下支援李平。
十一月初,荊州進入初冬,天氣漸漸冷了下來,北風呼呼刮響,空氣中透著一股冰冷。
新野將軍府。
大廳中,李平高坐主位,下麵依次坐著張頜、李典、於禁、高覽四將。
李平朗聲道:“諸位,這些日子以來,新野聚集五萬大軍,是時候進攻襄陽了?”
李典生性謹慎,道:“軍師,襄陽城高牆厚,工事堅固,糧草充沛,更有八萬守軍,若是強攻襄陽,勢必會使我軍元氣大傷,不如再等一段時間?”
於禁道:“依末將看來,劉表病危,荊州大權旁落蔡瑁之手,而蔡瑁是個無能之輩,即使給他十萬大軍,他也不一定能守住襄陽,何況,軍師向來神機妙算,此次一定是有破城之計?”
張頜與高覽紛紛看向主位上的李平,並未說話。
李平微微一笑,站起身道:“傳令下去,大軍打點行囊,明日一早開拔,於禁率五千步兵為先鋒,張頜率中軍隨本將趕路,李典率輜重營走在後麵,高覽留守新野。”
“遵命!”
眾將站起身行了一禮,紛紛退下去準備。
***********************************
二日一早,李平率三萬五千步卒、五千騎兵,共計四萬大軍,向襄陽開赴過去。
襄陽是荊州的治所,拿下襄陽,大半個荊州就落到了曹軍的手中。
數十裏官道上煙塵不絕,鐵騎轟隆隆的聲音踏破長空。
數日行軍,四萬曹軍陳兵襄陽城下。
荊州文武百官無不膽戰心驚,上將蔡瑁率三萬荊州精兵出城迎戰。
兩軍在襄陽城外三十裏處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當天夜晚,曹軍大營迎來荊州上將蔡瑁的信使。
李平親自接見了信使,並安排宴席招待信使。
酒過三巡,信使將此行最為重要的書信呈交給李平。
李平拆開書信一看,原來是蔡瑁請他代為轉達曹操,他願意率八萬荊州精兵投降曹軍,前提是曹操必須封劉表二兒子劉琮為荊州刺史、提領荊襄九郡。另外,曹瑁提出他歸降曹軍之後,仍要繼續提領荊州水師。
李平看完書信,轉告信使,曹瑁的條件他會稟報丞相,請蔡瑁安心等待。
信使得到李平的回複,心滿意足的離開曹軍大營。
當晚深夜,李平提筆給北征幽州的曹操去了一封書信,將蔡瑁的要求全部附上,另給宛城的曹丕送去一封書信,信中言明他隻有四萬兵馬,荊州兵有八萬,兩軍對壘,兵力相差太大,請曹丕速調荊州附近兵馬前來支援,另外,他在信中叮囑曹丕,一定要曹丕親自率兵南下,這樣,日後平定荊州的首功就是曹丕的。
二日一早,快騎將李平的書信分別送往宛城和幽州。
雖然兩軍正在秘密商談中,但李平仍做了最壞的打算,一旦曹操不同意蔡瑁的要求,曹軍和荊州軍勢必兵戎相見。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李平率兩萬精兵出營,在蔡瑁大營外列陣以待。
蔡瑁不明白李平是何意,但兩軍處於交戰中,他也不好明目張膽的派信使前去質問李平。
蔡瑁思慮一番,率兩萬大軍開赴營外,迎戰李平。
李平命於禁出戰,蔡瑁派張允出戰。
於禁雖然驕傲自負,但他一身武藝,在曹軍將領中也是排得上號的。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靠著劉表的寵溺,才在荊州軍中混得風生水起,自身武藝一般,對兵法也是一知半解,實屬庸才一個。
於禁策馬提槍出陣,張允提著一口大刀,駕馬奔出陣,直衝於禁而來。
於禁臉帶輕蔑,駐馬停在陣前,長槍遙指張允。
張允見於禁如此輕視他,氣的哇哇大叫,咆哮著衝殺過來。
於禁眼中閃過一道不屑,手中長槍如毒龍一般刺出,張允揮刀抵抗。
隻聽見鐵器碰撞的聲音一閃而逝。
再定眼觀看,隻見張允策馬奔出老遠,而於禁依舊駐馬停在當地。
毫無懸念,第一回合於禁勝出。
張允策馬在兩軍陣前奔了一大圈,最後折返回荊州軍陣中,向上將蔡瑁稟道:“上將軍,於禁果然名不虛傳,末將不是他的對手。”
蔡瑁沒想到張允這般不堪,敗了一個回合,就嚇成這副慫樣,惱怒道:“你且退下,看本將如何擒拿於禁。”
蔡瑁話音一落,提著大刀策馬出陣,衝著於禁掩殺過來:“於禁休狂,蔡瑁來也!”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曹瑁在荊州算得上名將,於禁不敢大意,凝神戒備,手中長槍緊緊握著。
“於禁受死!”
蔡瑁大吼一聲,策馬揮舞大刀衝於禁砍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