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文題。也可以是任何一個年級的作文題。我寫過很多遍了,但要寫好它很不容易。我記得我們曾經希望長大後成為老師、科學家、音樂家等等,現在想起來真是貽笑大方。


    其實,我的理想很簡單。1983年,我休學在家。我肯定是被無數的農活嚇破了膽,得到縣公路局招工開考的消息,是修公路的道班人員。居然還有農業人口的名額,那種興奮是難以言表的。我隻想脫離農村,我要當工人,哪怕是修公路的——這是我當時的理想,非常強烈的理想。


    後來我考過無數次試,但都沒有那次刻骨銘心。我至今還記得一道改錯題是“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以致日後很多地方,包括央視犯了這樣的錯誤時,我都痛心疾首。還有一個名詞解釋,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過那次我落榜了。


    重新讀書後,我一直很努力。我一心就想考一個中專,就想脫離農村。我要像我們村六叔一樣,能夠在縣裏當過工人,因為六叔太神氣了,坐過火車,見過飛機,什麽稀奇的東西都能說出來。但是,在鄉鎮高中要考上中專談何容易!你以為現在的大學生,主要想上的,沒有不能讀大學的,更別說還有補助的中專了。連續兩年,我都名落孫山,第一年居然在預考就被刷下了,連高考都沒得參加。我實在懷疑家鄉的風水,真的沒有人能考上,幾百年以來還沒有先例。不過,如果以現在的目光,把考上大學作為目標,那是要笑掉大牙的——現在隻有你想讀,大學有的是。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硬著頭皮要讀書,盡管父親對我已經深深失望。當時的班主任黃柱昌老師給我父親寫了一封信,堅信我是“大學之才”。關鍵時刻我父親退讓了,我才得繼續讀書。於是,在1988年,我居然考上了本科——在鄉鎮高中那太厲害了,這本不是我的理想。至今我還是暈乎乎的。


    考上大學後,麵對太多的同學,我突然領悟了“天外有天”的真諦。也許,專業本身我毫無興趣是我不安分的最主要原因。那時候,盡管高考還是“千軍萬馬齊過獨木橋”的情形,不過“萬般皆上品,惟有讀書滴”的商品經濟已經暗流湧動。當時,無論高考能否考上,農村青年均可以以“打工”的形式進城,過上朱枸先生夢寐以求的城裏人生活。我很沮喪。仿佛朱枸先生一條筋地以為隻有考大學這個“華山一條路”才能攻上某高地,等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上去後,才發覺,很多技不如我的人早已捷足先登。像張生、李四、王二麻子他們,他們何德何能啊?可是他們以固有的資源,盡管沒有高考,日子過得比朱枸還滋潤。更貼切的比喻是,在一個密室裏有一個蛋糕,原定誰讀書好就可以吃掉它。可是,等一幫讀書人蜂擁而至時,規則變了:誰有本事就能吃。(不能再說了)於是,張三比我力大,李四有錢,不屑於這小小的蛋糕,別的地方買了。而王二麻子的姑父是密室看門的,早早讓他進去了。於是,我連一根毛都沒得。


    於是,我的理想又改變了,我希望成為一名作家:你可以進城,不可以寫書吧?於是,從1989年開始,我進行了瘋狂地創作,那時候沒有電腦,我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而且不能錯。最多的時候,我一天可以抄寫2—3萬字。瘋狂地勞作有了收獲,從1989年到畢業,我在《青年文學》《廣西文學》《黃金時代》《金色年華》《雜文報》《大學生》發表了大量的詩歌、散文、雜文、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甚至新聞稿。然後,我成為一名作家,又沮喪了。我沒想到理想竟然是那麽容易就實現的了,然後,我沉入了沉寂之中。它讓我想起了我的老鄉李棟先生,我和他有一麵之緣,他還為我編的雜誌寫過稿《臭屁蟲的喜劇》。30多年前,王雲高與李棟合寫的小說《彩雲歸》,那是那個時候很火的一篇小說。《彩雲歸》1979年5月在《人民文學》發表,獲得全國第二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彩雲歸》可以說是廣西文學的一個標誌性高峰。可是,他從福建回來之後,生活困頓,所以去開了小食店,過後,聽說他死了。他得了全國獎又怎樣?屙屎屙出墨水(家鄉話:指學問很高)又如何?不是窮困潦倒?


    2008年春節前,我毫無預兆地接到了原來同事劉忠懇的信息,他在《南寧晚報》一幹就是10年,工作得好好的,可是他說他要辭職,回隆林縣種樹養羊了!從此以後,幾年裏,他就在那個沒電沒水的山上住了下來。後來同事黃君平也去那裏小住。2014年,他居然去了泰國,當了一名老師,令我們目瞪口呆(2015年羊年前夕,他從泰國放假回來,僅僅三個月他就學會了泰語,再次令我們大吃一驚。他與君平、光聖等人,再次來看望了我,讓我感動)。這樣逍遙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那是不可能實現的。後來,讀了一篇文章,叫做《一個人的桃花源》說的是一個教師,他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十幾年,90年代初拋下一切,攜手同是北大教師的妻子張梅遁入深山,尋找他們心中的“桃花源”。外麵的世界走著一條和他相反的道路。當兩者漸行漸遠,真讓人羨慕。


    現在,我的理想早已經改變了。改革開放告訴我,除了錢,所有的理想都是蒼白的。但是,朱枸先生一不能做官,二又沒膽量進混社會,一籌莫展。哲人說過:有實力的人仰仗實力,沒本事的人依靠幻想。說得對極了。朱枸先生經常流連於彩票店,不辭勞苦地將有限的、可憐的私藏錢購買彩票,希望能中一次大獎——這成為我的最新理想。


    看著彩票店裏我可憐的身影,家人隻用三個字來形容我:神經病!


    我覺得他們是對的。


    現在呢?我的理想很簡單,我隻想治好我的病。讓我自由的走路和說話。但是,這一天很快就來臨嗎?在康複科,上帝完全沒有按常理出牌。和我一樣得了腦血管意外疾病的人,比比皆是,一個年輕女孩,僅有17歲,居然得了腦出血。如果用彩票店的對聯來說很恰當,左聯為:人不分男女老少;右聯:地不管東西南北;橫批:厄運之前人人平等。


    其實,人的理想無時不刻在變化。有人說,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想,一是每況愈下的;另一個恰恰相反,是每況愈上的。第一種,一個人小時候就立誌當個總統,長大後才知道自己的荒唐,於是成了“做個省長也不錯”,省長也是難上加難,於是就夢想做“市長”、“縣長”、“鎮長”,最後做村長也做不了。第二種就像朱枸先生,當了工人想幹部,當了幹部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正是“做了皇帝想神仙”,欲壑難填。


    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迅捷,以致我要發足狂奔才能追趕它們。


    於是,我還有一個理想,我覺得像我一樣中年得病,從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到拖累家人,實在是最可憐的人。我一直認為是我們走得太快,以至於“過勞死”、“過勞殘”,每年我國有40萬人,所謂的白領成了最容易中招的人,我們都在奮不顧身地向前,快步行走,從來不關心身邊的風景。所以我想成立一個“慢基金”,對無數像我一樣的人得到幫助。不過,要成立基金,最低也需要800萬的資金,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也許,像“愚公移山”一樣,有朝一日有人看到朱枸如此為難,於是掏出800萬,成立了基金會,那是何等的美好。當然,我不像穀女士,隨便成立一個基金會,就有許多大企業送了幾億元,不費吹灰之力。


    書上有一段話,叫做人生中最無可奈何的10件事:一是流逝的時間,二是沒有選擇的出身,三是莫名其妙的孤獨,四是無可奈何的遺忘,五是永遠的過去,六是別人的嘲笑,七是不可救藥的喜歡,八是離你而去的人,九是疾病的痛苦,十是無能為力的牽掛。


    其實,人,活著就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賴活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枸並收藏賴活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