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則“暖”新聞,至於說“暖”,是網站自封的。新聞說,合肥市包河區蕪湖路街道東陳崗社區,“春蕾奶奶”劉玉英作為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16年來,她節衣縮食,在老伴和子女們的支持下捐助了25位失學兒童。在她的帶動下,她的兒子、孫子都積極加入到救助困難失學兒童的行列裏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乍一看,這新聞確實也是挺“暖”的,劉老的家境並不寬裕。退休後,劉玉英每個月隻有四百多元的退休金,而老伴也隻有一千多元的養老金。劉玉英的老伴曾經受過重大工傷,並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等多種老年疾病,打針、吃藥、去醫院都是“家常便飯”,日子過得可謂緊巴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想著幫助別人。隻不過再讀就悟出一股別樣的苦味,然後是一種悲涼和憤怒。
這幾天,網上流傳一個笑話:幾個閨蜜在一起分享夏天避暑涼心得:甲說,想想自己老公,心涼了半截;乙說:想想自己工資,心徹底涼透;丙說:想想自己未來,後背冷風呼呼的;丁說:想想自己年齡溫馨提示,最多用兩條,就感冒了。戊說:看看現在的股市,我如墜冰窟。其實不用那麽費勁,讀一讀這新聞,你就會覺得心涼到底。
其實我對這樣的“月經貼”(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很抵觸的。1987年,相當於繞地球蹬了幾十圈的74歲老人白方禮捐出多年蹬三輪車積攢下的5000元錢給老家的學校辦教育,同時,繼續在城裏蹬三輪車助學支教。20年間,他捐款35萬元,他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孩子上學。然後是“白方禮式”助學再現:福州高君芷是9旬老人從1991年每人每年400元資助3名失學女童,25年捐資20餘萬,幫330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而“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近二十年靠拾荒撿廢品先後為100多名困難學生捐款10餘萬元的山東招遠劉盛蘭老人,因為多髒器功能衰竭,安然離世,享年93歲。
這其實這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悲哀,官老爺們能少喝幾瓶洋酒、少吃幾個菜就能做到的事情,卻要讓年邁的老人騎三輪車、賣豆芽來完成,那麽多貧困兒童是怎麽來的?國家為什麽不管?幾十萬、幾百萬專職的助學人員都去哪裏了?那些財大氣粗的慈善機構,去了哪裏?
我絕不讚成老人用這樣的方式來助學。很多人都在讀新聞後留言“感動”。風燭殘年的老人騎三輪車掙錢給那些活蹦亂跳的年輕人,你“感動”個妹啊?《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然,助學也要全民參與,就像以前的“全民抗戰”、現在的“全民禁毒”一樣。但我不會讓一個普通老百姓赤手空拳、拿著燒火棍跟敵人拚刺刀;不會讓一個良民去跟蹤一個毒販,跟黑社會火拚。每當我看到有人“帶病工作”,“以身殉職”,當局還要頌揚的時候,覺得這世界太操蛋。
《莊子·逍遙遊》說:“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助學,本來不關他們的事。
乍一看,這新聞確實也是挺“暖”的,劉老的家境並不寬裕。退休後,劉玉英每個月隻有四百多元的退休金,而老伴也隻有一千多元的養老金。劉玉英的老伴曾經受過重大工傷,並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等多種老年疾病,打針、吃藥、去醫院都是“家常便飯”,日子過得可謂緊巴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想著幫助別人。隻不過再讀就悟出一股別樣的苦味,然後是一種悲涼和憤怒。
這幾天,網上流傳一個笑話:幾個閨蜜在一起分享夏天避暑涼心得:甲說,想想自己老公,心涼了半截;乙說:想想自己工資,心徹底涼透;丙說:想想自己未來,後背冷風呼呼的;丁說:想想自己年齡溫馨提示,最多用兩條,就感冒了。戊說:看看現在的股市,我如墜冰窟。其實不用那麽費勁,讀一讀這新聞,你就會覺得心涼到底。
其實我對這樣的“月經貼”(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很抵觸的。1987年,相當於繞地球蹬了幾十圈的74歲老人白方禮捐出多年蹬三輪車積攢下的5000元錢給老家的學校辦教育,同時,繼續在城裏蹬三輪車助學支教。20年間,他捐款35萬元,他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孩子上學。然後是“白方禮式”助學再現:福州高君芷是9旬老人從1991年每人每年400元資助3名失學女童,25年捐資20餘萬,幫330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而“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近二十年靠拾荒撿廢品先後為100多名困難學生捐款10餘萬元的山東招遠劉盛蘭老人,因為多髒器功能衰竭,安然離世,享年93歲。
這其實這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悲哀,官老爺們能少喝幾瓶洋酒、少吃幾個菜就能做到的事情,卻要讓年邁的老人騎三輪車、賣豆芽來完成,那麽多貧困兒童是怎麽來的?國家為什麽不管?幾十萬、幾百萬專職的助學人員都去哪裏了?那些財大氣粗的慈善機構,去了哪裏?
我絕不讚成老人用這樣的方式來助學。很多人都在讀新聞後留言“感動”。風燭殘年的老人騎三輪車掙錢給那些活蹦亂跳的年輕人,你“感動”個妹啊?《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然,助學也要全民參與,就像以前的“全民抗戰”、現在的“全民禁毒”一樣。但我不會讓一個普通老百姓赤手空拳、拿著燒火棍跟敵人拚刺刀;不會讓一個良民去跟蹤一個毒販,跟黑社會火拚。每當我看到有人“帶病工作”,“以身殉職”,當局還要頌揚的時候,覺得這世界太操蛋。
《莊子·逍遙遊》說:“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助學,本來不關他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