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漢津渡口的軍帳內,劉琦坐在榻上,眼圈紅紅的,在他的麵前擺著書信。


    從小劉表最疼愛的兒子就是劉琦,所以劉琦跟劉表的感情最好,雖然為了避禍,遠走漢津,然而劉琦心中同樣十分掛念劉表,他知道劉表其實有很多的無奈。


    此番見到劉表的書信,劉琦哪裏會去想真偽,就想盡快的趕往襄陽,見自己的父親。


    “來人,幫我整備船隻,我要前往襄陽一趟。”片刻之後劉琦走出軍帳,喊道。


    “諾。”


    沿著漢津渡渡口,漢水逆流而上,經過兩天的行程便可到達襄陽。


    當劉修行船至鄀國境內的藍口聚的時候,孫乾也是駕著船隻行至此地,二人恰好碰到了一起。


    當孫乾看到劉琦之後,心裏才鬆了一口氣,他得到劉備的命令之後是日夜兼程,一刻不停,就怕劉琦先自己一步進入襄陽,那時候回天乏力了。


    還是孔明軍師高見,他預料到劉琦為了能夠盡快的趕到襄陽,必然會走漢江水路,自己隻要加快速度,必然能夠在劉琦進入襄陽境內前,將劉琦堵住。


    果不其然,在藍口聚,終於讓他遇到了劉琦。


    “前方可是孫乾先生?”遠遠的劉琦便看到了孫乾立在船頭上,因為他與劉備的關係密切,所以在新野見過孫乾,故而能夠認出來。


    孫乾笑著拱拱手道:“正是在下,大公子別來無恙啊。”


    “嗬嗬,能夠在這裏見到孫先生,真是太高興了,請孫先生上船來一敘,琦已經備下美酒,還請孫先生賞臉。”劉琦臉上激動不已。


    “嗬嗬,恭敬不如從命,乾此番前來正是為大公子而來。”


    “哦?是不是叔父與孔明軍師有什麽吩咐?”


    說著說著,孫乾的船與劉琦的船碰頭了,踩著木板,孫乾跳到了劉琦的船上。


    “孫先生請。”


    “大公子請。”


    二人相對而坐,酒過三巡,寒暄幾句。


    “剛才孫先生說,此番前來是專程為我而來?”劉琦放下酒杯問道。


    “不錯。”


    “所為何事?”


    “主公讓我前來,攔住大公子,讓大公子切莫不要前往襄陽,否則必有性命之憂。”孫乾放心酒杯,肅穆道。


    “什麽?”劉修大驚失色,手不自禁的一顫,將榻上的酒杯碰倒,“叔父為何這樣說,家父傳喚怎麽可能會危急性命。”


    孫乾歎氣道:“大公子不想一想,州牧大人昏迷不醒,焉會傳喚大公子,此必然是蔡瑁之計也,目的便是將大公子騙到襄陽,然後謀害大公子啊。”


    “此言當真?”


    “不瞞大公子,此番蔡瑁不但給大公子傳喚書信,就連主公與三公子也收到了同樣的書信。”孫乾道。


    “那怎麽辦?”劉琦一聽,此時六神無主,全無注意,不知道該怎麽辦。


    “大公子不必驚慌,軍師要有妙計,可助大公子免受迫害。”


    劉琦一聽,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對諸葛亮的才能是深信不疑,連忙問道:“孫先生快說,孔明軍師有什麽妙計?”


    “軍師說了,大公子就以防備孫權,抽不開身為由,留在漢津,不要前往襄陽,隻需手書一封,派人送往襄陽即可。”孫乾將諸葛亮交代的話說完。


    “這樣能行嗎?”


    “軍師說了,唯有這樣才能保住大公子的性命。”


    劉琦一聽,鬆了一口氣,道:“既然孔明軍師這樣說了,必然可行,此番還多謝孫先生前來報信,不然我必然被蔡瑁所謀害。”


    “嗬嗬,大公子客氣了,既然話已經帶到,孫乾就此告辭了。”孫乾站起來,抱拳道。


    “孫先生何必這麽著急呢,不如與我一起前往漢津,我好好款待先生一番。”劉琦出言挽留道。


    孫乾道:“不必如此費事了,新野還有很多公務要處理,不便多留。”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留先生了,改日再登門拜謝。”劉琦拱手道。


    孫乾也是拱手道:“不送。”


    說完孫乾轉身出了船艙,踏上了自己的船隻,掉頭返回了。


    劉琦目送著孫乾的船隻離開,便下令掉頭返回,回到漢津之後,劉琦按照諸葛亮的計策,立刻寫了封書信,派人送往襄陽。


    ……


    建安十三年七月中旬,劉修將一切都準備妥當,便率軍南下,丁茂依然為縣令,劉修並沒有更換,隻不過其他的官員包括縣丞、縣尉等都是由馬良在宛城中物色選拔的擔當,所以劉修並不怕丁茂會反叛,守城的士卒是就地征收的民兵,沒有經過什麽訓練。


    劉修這麽做,其實也說明一點,根本就沒把宛城作為根據地的想法,因為他知道曹操很快就要南下,宛城肯定首當其衝,麵對曹操的十五萬大軍,自己根本就毫無抵抗之力,不如早作打算,放棄宛城。


    而這也是劉修早就想好的,連龐統與馬良都不明白劉修的計劃,畢竟他們不知道曆史,而劉修又不能言明。


    不過放棄宛城隻是暫時的,等自己將來勢力強大,就會卷土重來,到時候就不會這麽輕易的再丟棄宛城了,而劉修自信到時候必然會給曹操一個驚喜。


    不出三日,劉修率領自己的五千多人馬便來到了涅陽,此時涅陽的危機已經解除,所以四門早已經正常開啟,當初臨走的時候劉修命令文聘與高儀率領一千五百人防守涅陽。


    在涅陽沒有多做停留,將文聘與高儀的人馬整合之後,一並退往穰縣。


    可以說此時劉修明麵上的人馬足有七千人,這可不是一支小勢力,劉備在新野經營七八年,人馬總共才有兩三萬,而自己隻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其中當然運氣的成分居多,而且有很多都是新招募的士卒,戰鬥力其實並不高,所以後續還需要加強操練。


    此番宛城之戰,收獲不小,所得糧草錢糧足夠劉修人馬幾個月的用度。


    劉修從宛城撤出的舉動,很快就傳到了劉備與諸葛亮的耳內,可是二人琢磨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最後隻得做了決定,那就是靜觀其變。


    很快劉修準備入襄陽的事情再次傳到劉備與諸葛亮的耳中,對此諸葛亮隻能苦笑著搖頭,他更加的看不懂劉修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不是找死是什麽。


    可是劉修根本就不是這麽魯莽的人,最後諸葛亮再次決定,靜觀其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麥田蟋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麥田蟋蟀並收藏縱橫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