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陛下,長公主因是服用五石散後,跌入湯泉池中,藥力發散不及時,故——”少府兩個太醫令跪長樂宮中,戰戰兢兢說著常山長公主死因。
“我不信!”崔太後指著太醫令鼻子怒罵道:“長公主又不是第一次服用五石散,怎麽可能不知道服用五石散後該做事,這定是有人故意毒害她!”她轉身望向神色陰沉鄭啟,“陛下,您一定要徹查此事!阿寶,不能這麽不明不白死了!”
鄭啟自從知道妹妹真正死因和死狀後,就沒開口說過一句話,聽了崔太後話,揮手示意兩個太醫令下去後,轉身對著崔太後,“查?怎麽查?”
“當然是徹查!從樂工開始查!”太醫令下去後,崔太後強裝堅強一下子沒了,“阿寶!怎麽會這樣呢?一定是那些賤人要害阿寶!我阿寶啊——”
“怎麽查?”鄭啟如冰珠般聲音狠狠砸崔太後心頭,“是查我大宋堂堂長公主,為什麽會夫孝期間,衣冠不整和內侍服用五石散後,摟湯泉中暴薨?還是查她為什麽無端讓一個太常寺樂工當了內侍,還讓這個內侍穿上細麻衣、熏上奇楠香?”
宮侍們將常山從湯泉浴池中撈起來時候,她和內侍身上都沒有穿衣服,這也是鄭啟震怒主要原因。她要嫁人、要養男寵,過了孝期後,難道還會有人攔著她不成?鄭啟說完後,不待崔太後有什麽話,對牛靜守吩咐道:“讓陸家早點辦了喪事!”
“唯。”牛靜守領了鄭啟命,匆匆退下。
“皇帝!”崔太後見鄭啟完全沒有任何想要查清楚意思,悲憤喊道:“阿寶是你親妹妹!”
鄭啟聽到母親哭喊,腳步停下,但沒有回頭,“母親,我不止有妹妹,還有很多女兒。”死這麽丟臉,難道還想要他大張旗鼓查?皇家還要不要臉?陸家還要不要臉?阿嫵將來還怎麽做人?常山一死,她身邊所有宮侍資料就全到了鄭啟手中,除了那個樂工外,餘下人全是崔太後安排。
常山自作孽不可活,還有什麽好查?誰讓她自作主張收了這麽一個人?這件事母親不是不知道,可她還是默許了,現才後悔?她真以為常山是父皇不成,父皇留了一個被他殺了祖父父兄、抄了全家臣子身邊,還能得了那個臣子忠心,她莫非以為常山也可以?
鄭啟話,讓崔太後原本就搖搖欲墜身體,一下子癱軟地。
“太後。”鞏氏扶住了崔太後。
“知道人都關起來了嗎?”崔太後見到鞏氏,情緒冷靜了些。
“都關起來了。”鞏氏說,看到常山死狀時候,鞏氏就有預感,那五名宮女都活不了了,故她當機立斷把所有人都關了一個小屋裏,自己親自收斂了常山,不假任何人之手。也算是對一種恕罪吧,隨著年紀漸長,身體不好,鞏氏就越信命理,總是不動聲色減少自己手上罪孽,就生怕自己死後永世不得超生。
“那內侍底細查清楚了嗎?”崔太後問。
鞏氏說:“查清楚了,他們家世代都是樂工,父母早逝,隻留下他和阿弟,他阿弟半年前得了傷寒死了。”
因為家裏絕根了,所以才會殺了阿寶嗎?崔太後緊緊抓住了衣襟,暗恨自己疏忽,“他就沒有其他親人了嗎?”崔太後紅著眼問。
鞏氏心頭一凜,“隻有一個遠房堂叔,久不往來了。”她心中暗歎,這下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既然他琴技這麽好,那他堂叔、先生和同門師兄妹彈得都不錯吧?都讓他們下去繼續伺候阿寶吧,還有行宮那些下人,伺候不好公主,留著有什麽用。”崔太後說,阿寶死前模樣絕對不能傳出去!
即使鞏氏心裏已經有準備了,可聽到崔太後話,還是嚇白了臉,半晌才呐呐應了。
“還有阿寶喪事,我不能讓阿寶就這麽淒涼孤單走了。”崔太後喃喃道。
常山突然暴斃消息,傳到吳郡時候,把陸止和陸希都震住了。
“薨了……”陸止不可置信重複了一遍,她心目中常山屬於禍害遺千年那種,居然死了?老天終於又開始眷顧陸家了嗎?
陸希先是一驚,隨即想起了什麽,等長伯說完話後問:“怎麽會暴薨呢?”陸希麵上不動聲色,心卻撲撲跳厲害。
長伯建康傳來消息詳細和陸止、陸希說了一遍,聽說常山是死皇家湯泉行宮,而且是溺死了,陸希和陸止麵麵相覷,陸止問:“宮裏太後怎麽說?”常山會溺死?服侍她那些宮侍都是擺設嗎?陸止可不信。
陸希手都開始微微發抖了,她忙將手掩下袖下。
“崔太後已經病倒了,陛下讓我們立刻舉辦喪事。”長伯說。
陸希聽了,心頭一鬆,陛下如此行事,顯然是不管常山死到底是不是意外,他都不準備追究了,沒出事就好。不可否認,陸希聽到常山淹死消息後,心裏那塊始終懸著石頭,終於徹底落地了。果然爺爺說得對,能熬死自己敵人,也算是一種勝利。雖然爺爺說含義和她目前情況有很大不同,但結果一樣就好了。
陸止想起侯達當年也是淹死,難免有些感慨,“皎皎,我們回建康吧。”
“嗯。”陸希點點頭,雖然常山死掉,她並不傷心,但常山名義上還是她母親,守孝還是要守。
陸希和陸止趕到建康時候,陸家靈堂已經搭起來了,哭聲震天,常山是陸家媳婦,但卻是皇家公主,故喪事一切皆由崔太後派少府之人來舉辦,陸希唯一任務,就是陪著陸言和侯瑩一起哭。
陸言和侯瑩已經哭昏得幾乎暈厥,尤其是侯瑩都見紅了,被太醫令警告,不能再哭了,不然連孩子都要保不住了。崔太後下令兩人回屋休息,陸希看著被丫鬟勸走兩人,頭微微低著,她要是她們,才不會這樣呢,她一定會陪著阿娘和耶耶走完這後一程呢。
“皎皎。”陸止趁著空隙,塞給了陸希一個香囊,裏麵有安神香料,“若是累了,你就去休息吧。”陸希要給陸琉守孝,無論做什麽,她都不會阻止,但讓她看著侄女給常山吃苦守孝,當孝女,她可不願意,沒見人家親閨女都沒守嗎?
陸希收下了那香囊,“阿姑,放心吧,我有分寸。”這半年她吳郡調養不錯,身體早就恢複了,來之前她也做了充足準備,七天她還是能忍。她不是陸言和侯瑩,她們哭暈別人信,但連她都一起哭暈了,有誰會信?旁人又怎麽看陸家?現沒法子重振陸家往昔輝煌,但她也不會讓陸家名聲墜下去。
何況宮裏還有崔太後,陸希再聽到常山公主死後,崔太後居然要行宮所有宮侍、侍衛和七十八名太常音聲人為常山殉葬時候,就認為她瘋了!她可不想這種時候,入了瘋子眼。隻要有心,什麽時候不能偷懶,何必做這麽明顯落人口舌事呢?橫豎是後一次了,她出孝後,就可以嫁人,可阿姑、阿劫還留京裏,她十年都忍了,可不想後時刻功虧一簣,就當還侯瑩那時候當孝女陪耶耶後一程情分。
高皇後聽說,陸言和侯瑩都暈過去了,常山靈前居然隻有陸希一人、按禮守著時候,歎息道,“這孩子也不枉費大家疼她一場。”
宮中崔太後也一下子病倒了,她倒是想去陪女兒後一程,但眾人都不讓,常山是女,崔太後是母,沒有母親為女兒守孝一說,再說常山是臣,而崔太後是太後,就不行了。侯瑩見紅後,眾人都不許她繼續當孝女跪常山靈前,陸言醒來後,不顧乳母勸阻又替母親守靈了。
許是因為心中沒什麽悲傷,陸希感覺時間過得很,很就到了頭七,常山出殯時候。出殯前崔太後、鄭啟和高皇後都來了,崔太後看著形容憔悴、走路都讓丫鬟扶著陸希,神色複雜,後抬手輕輕摸了摸陸希麵頰,“好孩子。”
陸希默默垂淚,不是她不想說,而是真說不出“這是我該做”這種話,而崔太後也沒想聽她回複,匆匆丟給了陸希一句話後,就急急去看女兒了。
眾人將常山擱得高高棺木抬下,陸言無力躺乳母懷中,啞著聲音一聲聲喊著阿母,侯瑩想哭,但又念著肚子孩子,牙齒緊緊咬著下唇,唇角已經隱有血絲冒出。
“皎皎,一會無論發生什麽事,你都要冷靜,知道嗎?”陸止趁著眾人不注意,悄聲對陸希說道。
“什麽事?”陸希抬頭望著陸止,心頭浮起不好預感。
“常山可能和你耶耶要合葬。”陸止說著剛剛從豫章口中聽到消息,是崔太後宮裏足足絕食了三天三夜,才給女兒爭取來了。
崔太後要這麽多人殉葬事,遭到了眾臣們激烈反對!時下殉葬之風,並未完全消除,先帝駕崩後,也有後宮妃子殉葬或是當陵園妾*,但人數也不過數十人而已,常山長公主焉能超過先帝?且人數眾多,太傷天和,別說行宮侍衛很多武官、並且是官家弟子出生,他們家族都不會允許自己精心培養弟子,卻為一個不知所謂公主殉葬。
就是鄭啟也不讚同,殺掉那些看到常山死狀宮女,保存皇家顏麵可以,但其他人,他一個都不答應,甚至駁回了崔太後要求大辦常山葬禮要求。她對社稷有何益處?崔太後見自己所有要求都得不到允許,後絕食了三天,總算得到了鄭啟允許,讓常山和陸琉合葬。
就算之前就想過這種可能,陸希咋聽到豫章話,還是狠狠咬住了下唇,隔了半天才道:“阿姑,你放心,我有數。”她都能忍著給常山守七天靈了,這件事她也會忍下去了。陸希微微仰頭,沒事,她會活比他們都長。爺爺和她說過,機會總歸會有,但那些機會都是給有準備人,有準備前提,就是要活比別人長,她隻要活著,總會有機會。不能明著來,她就偷偷來,她不信她不能成功!
常山長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初封高邑公主,母武皇後崔氏。下嫁侯達,達醉而遊湖,陷而卒。嫁陸琉,琉卒於南安縣山崩,主悲傷不能己,服寒食散,發散至菱湖,溺而薨。與琉合葬於齊陵。
常山出殯後,鄭啟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聖旨,正式冊封了阿劫為齊國公,同時把崔陵調到了安邑去當縣令,頂鞏揚空出缺。縣令和黃門侍郎都是六百石官職,安邑又是富縣,對其他人來說,定會歡歡喜喜上任,但崔陵之前官職,可是皇帝親信,比十個安邑縣令都要貴重多了。他還沒陸琉那麽好運氣,走之前還讓皇帝夜宿,又派專人護送。鄭啟皇命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被貶了。幸好崔家宮裏還有崔太後,又有一個即將當駙馬崔振,不然就門庭冷落了。
安邑縣事,也徹底查清楚了,司州牽扯進此事官員不少,光是被判斬首官員,就有數來名,還有十幾名被革除官職、永不錄用官員,謝藥就是其中之一。貪官被斬首時候,建康不少人拖兒帶女去圍觀了,陸希對古人強大淡定承受力表示佩服,她也恨貪官,但讓她去看著那些人被活生生砍頭,還是算了吧。
陸希建康等常山斷七時候,司漪和王直來過一次,兩人已經成親了,兩人準備一起去薊州。司家後判決也下來了,司長史原本要徙刑三年,但他年紀大了,且有病身,就免了他刑罰,但司氏祖孫三代人官身全部奪了,永不不能再當官了,司家現是徹底平民了。
司長史聽說陸琉逝世消息後,他又暈厥了過去。醒來後,就滴水不沾,說是要下去給老大人、袁夫人賠罪,司明帶著兒子、兒媳婦和兒孫跪他麵前,他也無動於衷。後還是司澈求到了陸希處,陸希派人傳話,讓他和司澈一起照顧阿劫,他才肯慢慢進食。陸希安排他們去蘆葦蕩居住,司長史是祖父、祖母留下老人,個性迂腐點,可對陸家確忠心耿耿,阿劫身邊也確需要這樣老人。
等常山斷七後,陸希就和陸止一起回吳郡了,陸言照樣回宮裏去陪崔太後。
陸希走那一天,陸言站門口,沉默望著陸希,陸希也不說話,自常山和陸琉合葬後,兩姐妹每一次見麵,都是相顧無言,然後各自走開。
陸止見狀上前,對陸言道:“阿嫵,天氣冷,你也早點回房吧,別著涼了。”
陸言點了點頭,轉身往屋內走去,跨入門檻後,她輕而緩和說:“保重。”
陸止和陸希此時已經丫鬟攙扶下,進了犢車,根本沒聽到陸言話。
陸言扭頭對乳母說道:“我們回宮吧。”
“好,小娘子。”
車輪平滑青石板上緩緩滑動,陸希扭頭望著莊重威嚴齊國公府正門,對這個相當於她成長地方來說,她以後就是一個來去匆匆過客了。
“皎皎。”陸止伸手輕輕握住了侄女手,“事情都過去了,一切都會好。”
陸希對陸止一笑,“是,一切都會好。”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水映月扔了一個手榴彈、暗香 霸王票 謝謝大家留言訂閱支持
謝謝12433618我老文星際悠閑生活投霸王票~
、
本卷完結,下章高嚴就要回來了,皎皎也長大了,不再是旺仔小饅頭了,兩人可以結婚了。。。
、
陵園妾,就是守帝皇陵墓宮女,那些宮女有些會被冊封為妃子,她們此生唯一任務,就是像伺候活人一樣,伺候死去皇帝。
、
我看到大家對崔太後武皇後、陸皇後武昭皇後諡號有疑問,是這樣漢代時候,很多皇後都沒有自己諡號,都是隨著自己皇帝老公諡號。
比如說漢光武帝兩個皇後,郭聖通、陰麗華。郭聖通後期被廢掉了,可史書上還是稱呼她為光武郭皇後,光武是劉秀諡號。而陰麗華是自己諡號“烈”,加上劉秀諡號,她就是光烈皇後。比如說衛子夫,她被廢掉了,等她孫子劉詢上位後,就給她加了一個諡號“思”,史書上就稱呼她為孝武衛思後,孝武是劉徹諡號。
武昭皇後諡號,一開始是“昭”,是鄭裕給老婆加諡號,然後鄭裕死後,他諡號疊加,後變成“武昭”。武皇後崔氏,就是說崔氏本身沒有諡號,隻是跟著鄭裕稱呼。就這個,大家就可以看出,她皇後尊稱肯定是死後追封,而且不是鄭啟,如果是鄭啟,既然都給追封生母為皇後,起碼應該再加一個單獨諡號。
有人問,皇帝小妾可以追封皇後嗎?是可以,有皇帝老公愛妾死後追封,也有皇帝兒子母親死後追封,也有皇帝孫子祖母死後追封,這些都挺多,不僅僅是清朝。清朝皇後,其實也大部分都是死後追封,生前都稱呼太後,當然清朝會出現兩宮太後並列、視為理所當然情況,這漢家皇朝貌似不多見,而且每次都會引起很大爭議。
宋神宗德妃,宋哲宗生母朱太妃,生前有高太皇太後、向太後,所以一直被稱太妃,而不是太後,可死後依然被宋徽宗追封為欽成皇後。連李陵容這樣,老公生前連個名分都不給人,後還是被兒子尊稱為禮同太後太妃、孫子即位後變成太皇太後,後追封文太後。崔太後鄭裕生前好歹是貴妃,原配陸皇後早逝,她還是熬了好幾年太妃,才變成太後,將來無論哪個皇孫即位,都是她孫子,會追封祖母為皇後,並不奇怪。
“我不信!”崔太後指著太醫令鼻子怒罵道:“長公主又不是第一次服用五石散,怎麽可能不知道服用五石散後該做事,這定是有人故意毒害她!”她轉身望向神色陰沉鄭啟,“陛下,您一定要徹查此事!阿寶,不能這麽不明不白死了!”
鄭啟自從知道妹妹真正死因和死狀後,就沒開口說過一句話,聽了崔太後話,揮手示意兩個太醫令下去後,轉身對著崔太後,“查?怎麽查?”
“當然是徹查!從樂工開始查!”太醫令下去後,崔太後強裝堅強一下子沒了,“阿寶!怎麽會這樣呢?一定是那些賤人要害阿寶!我阿寶啊——”
“怎麽查?”鄭啟如冰珠般聲音狠狠砸崔太後心頭,“是查我大宋堂堂長公主,為什麽會夫孝期間,衣冠不整和內侍服用五石散後,摟湯泉中暴薨?還是查她為什麽無端讓一個太常寺樂工當了內侍,還讓這個內侍穿上細麻衣、熏上奇楠香?”
宮侍們將常山從湯泉浴池中撈起來時候,她和內侍身上都沒有穿衣服,這也是鄭啟震怒主要原因。她要嫁人、要養男寵,過了孝期後,難道還會有人攔著她不成?鄭啟說完後,不待崔太後有什麽話,對牛靜守吩咐道:“讓陸家早點辦了喪事!”
“唯。”牛靜守領了鄭啟命,匆匆退下。
“皇帝!”崔太後見鄭啟完全沒有任何想要查清楚意思,悲憤喊道:“阿寶是你親妹妹!”
鄭啟聽到母親哭喊,腳步停下,但沒有回頭,“母親,我不止有妹妹,還有很多女兒。”死這麽丟臉,難道還想要他大張旗鼓查?皇家還要不要臉?陸家還要不要臉?阿嫵將來還怎麽做人?常山一死,她身邊所有宮侍資料就全到了鄭啟手中,除了那個樂工外,餘下人全是崔太後安排。
常山自作孽不可活,還有什麽好查?誰讓她自作主張收了這麽一個人?這件事母親不是不知道,可她還是默許了,現才後悔?她真以為常山是父皇不成,父皇留了一個被他殺了祖父父兄、抄了全家臣子身邊,還能得了那個臣子忠心,她莫非以為常山也可以?
鄭啟話,讓崔太後原本就搖搖欲墜身體,一下子癱軟地。
“太後。”鞏氏扶住了崔太後。
“知道人都關起來了嗎?”崔太後見到鞏氏,情緒冷靜了些。
“都關起來了。”鞏氏說,看到常山死狀時候,鞏氏就有預感,那五名宮女都活不了了,故她當機立斷把所有人都關了一個小屋裏,自己親自收斂了常山,不假任何人之手。也算是對一種恕罪吧,隨著年紀漸長,身體不好,鞏氏就越信命理,總是不動聲色減少自己手上罪孽,就生怕自己死後永世不得超生。
“那內侍底細查清楚了嗎?”崔太後問。
鞏氏說:“查清楚了,他們家世代都是樂工,父母早逝,隻留下他和阿弟,他阿弟半年前得了傷寒死了。”
因為家裏絕根了,所以才會殺了阿寶嗎?崔太後緊緊抓住了衣襟,暗恨自己疏忽,“他就沒有其他親人了嗎?”崔太後紅著眼問。
鞏氏心頭一凜,“隻有一個遠房堂叔,久不往來了。”她心中暗歎,這下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既然他琴技這麽好,那他堂叔、先生和同門師兄妹彈得都不錯吧?都讓他們下去繼續伺候阿寶吧,還有行宮那些下人,伺候不好公主,留著有什麽用。”崔太後說,阿寶死前模樣絕對不能傳出去!
即使鞏氏心裏已經有準備了,可聽到崔太後話,還是嚇白了臉,半晌才呐呐應了。
“還有阿寶喪事,我不能讓阿寶就這麽淒涼孤單走了。”崔太後喃喃道。
常山突然暴斃消息,傳到吳郡時候,把陸止和陸希都震住了。
“薨了……”陸止不可置信重複了一遍,她心目中常山屬於禍害遺千年那種,居然死了?老天終於又開始眷顧陸家了嗎?
陸希先是一驚,隨即想起了什麽,等長伯說完話後問:“怎麽會暴薨呢?”陸希麵上不動聲色,心卻撲撲跳厲害。
長伯建康傳來消息詳細和陸止、陸希說了一遍,聽說常山是死皇家湯泉行宮,而且是溺死了,陸希和陸止麵麵相覷,陸止問:“宮裏太後怎麽說?”常山會溺死?服侍她那些宮侍都是擺設嗎?陸止可不信。
陸希手都開始微微發抖了,她忙將手掩下袖下。
“崔太後已經病倒了,陛下讓我們立刻舉辦喪事。”長伯說。
陸希聽了,心頭一鬆,陛下如此行事,顯然是不管常山死到底是不是意外,他都不準備追究了,沒出事就好。不可否認,陸希聽到常山淹死消息後,心裏那塊始終懸著石頭,終於徹底落地了。果然爺爺說得對,能熬死自己敵人,也算是一種勝利。雖然爺爺說含義和她目前情況有很大不同,但結果一樣就好了。
陸止想起侯達當年也是淹死,難免有些感慨,“皎皎,我們回建康吧。”
“嗯。”陸希點點頭,雖然常山死掉,她並不傷心,但常山名義上還是她母親,守孝還是要守。
陸希和陸止趕到建康時候,陸家靈堂已經搭起來了,哭聲震天,常山是陸家媳婦,但卻是皇家公主,故喪事一切皆由崔太後派少府之人來舉辦,陸希唯一任務,就是陪著陸言和侯瑩一起哭。
陸言和侯瑩已經哭昏得幾乎暈厥,尤其是侯瑩都見紅了,被太醫令警告,不能再哭了,不然連孩子都要保不住了。崔太後下令兩人回屋休息,陸希看著被丫鬟勸走兩人,頭微微低著,她要是她們,才不會這樣呢,她一定會陪著阿娘和耶耶走完這後一程呢。
“皎皎。”陸止趁著空隙,塞給了陸希一個香囊,裏麵有安神香料,“若是累了,你就去休息吧。”陸希要給陸琉守孝,無論做什麽,她都不會阻止,但讓她看著侄女給常山吃苦守孝,當孝女,她可不願意,沒見人家親閨女都沒守嗎?
陸希收下了那香囊,“阿姑,放心吧,我有分寸。”這半年她吳郡調養不錯,身體早就恢複了,來之前她也做了充足準備,七天她還是能忍。她不是陸言和侯瑩,她們哭暈別人信,但連她都一起哭暈了,有誰會信?旁人又怎麽看陸家?現沒法子重振陸家往昔輝煌,但她也不會讓陸家名聲墜下去。
何況宮裏還有崔太後,陸希再聽到常山公主死後,崔太後居然要行宮所有宮侍、侍衛和七十八名太常音聲人為常山殉葬時候,就認為她瘋了!她可不想這種時候,入了瘋子眼。隻要有心,什麽時候不能偷懶,何必做這麽明顯落人口舌事呢?橫豎是後一次了,她出孝後,就可以嫁人,可阿姑、阿劫還留京裏,她十年都忍了,可不想後時刻功虧一簣,就當還侯瑩那時候當孝女陪耶耶後一程情分。
高皇後聽說,陸言和侯瑩都暈過去了,常山靈前居然隻有陸希一人、按禮守著時候,歎息道,“這孩子也不枉費大家疼她一場。”
宮中崔太後也一下子病倒了,她倒是想去陪女兒後一程,但眾人都不讓,常山是女,崔太後是母,沒有母親為女兒守孝一說,再說常山是臣,而崔太後是太後,就不行了。侯瑩見紅後,眾人都不許她繼續當孝女跪常山靈前,陸言醒來後,不顧乳母勸阻又替母親守靈了。
許是因為心中沒什麽悲傷,陸希感覺時間過得很,很就到了頭七,常山出殯時候。出殯前崔太後、鄭啟和高皇後都來了,崔太後看著形容憔悴、走路都讓丫鬟扶著陸希,神色複雜,後抬手輕輕摸了摸陸希麵頰,“好孩子。”
陸希默默垂淚,不是她不想說,而是真說不出“這是我該做”這種話,而崔太後也沒想聽她回複,匆匆丟給了陸希一句話後,就急急去看女兒了。
眾人將常山擱得高高棺木抬下,陸言無力躺乳母懷中,啞著聲音一聲聲喊著阿母,侯瑩想哭,但又念著肚子孩子,牙齒緊緊咬著下唇,唇角已經隱有血絲冒出。
“皎皎,一會無論發生什麽事,你都要冷靜,知道嗎?”陸止趁著眾人不注意,悄聲對陸希說道。
“什麽事?”陸希抬頭望著陸止,心頭浮起不好預感。
“常山可能和你耶耶要合葬。”陸止說著剛剛從豫章口中聽到消息,是崔太後宮裏足足絕食了三天三夜,才給女兒爭取來了。
崔太後要這麽多人殉葬事,遭到了眾臣們激烈反對!時下殉葬之風,並未完全消除,先帝駕崩後,也有後宮妃子殉葬或是當陵園妾*,但人數也不過數十人而已,常山長公主焉能超過先帝?且人數眾多,太傷天和,別說行宮侍衛很多武官、並且是官家弟子出生,他們家族都不會允許自己精心培養弟子,卻為一個不知所謂公主殉葬。
就是鄭啟也不讚同,殺掉那些看到常山死狀宮女,保存皇家顏麵可以,但其他人,他一個都不答應,甚至駁回了崔太後要求大辦常山葬禮要求。她對社稷有何益處?崔太後見自己所有要求都得不到允許,後絕食了三天,總算得到了鄭啟允許,讓常山和陸琉合葬。
就算之前就想過這種可能,陸希咋聽到豫章話,還是狠狠咬住了下唇,隔了半天才道:“阿姑,你放心,我有數。”她都能忍著給常山守七天靈了,這件事她也會忍下去了。陸希微微仰頭,沒事,她會活比他們都長。爺爺和她說過,機會總歸會有,但那些機會都是給有準備人,有準備前提,就是要活比別人長,她隻要活著,總會有機會。不能明著來,她就偷偷來,她不信她不能成功!
常山長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初封高邑公主,母武皇後崔氏。下嫁侯達,達醉而遊湖,陷而卒。嫁陸琉,琉卒於南安縣山崩,主悲傷不能己,服寒食散,發散至菱湖,溺而薨。與琉合葬於齊陵。
常山出殯後,鄭啟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聖旨,正式冊封了阿劫為齊國公,同時把崔陵調到了安邑去當縣令,頂鞏揚空出缺。縣令和黃門侍郎都是六百石官職,安邑又是富縣,對其他人來說,定會歡歡喜喜上任,但崔陵之前官職,可是皇帝親信,比十個安邑縣令都要貴重多了。他還沒陸琉那麽好運氣,走之前還讓皇帝夜宿,又派專人護送。鄭啟皇命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被貶了。幸好崔家宮裏還有崔太後,又有一個即將當駙馬崔振,不然就門庭冷落了。
安邑縣事,也徹底查清楚了,司州牽扯進此事官員不少,光是被判斬首官員,就有數來名,還有十幾名被革除官職、永不錄用官員,謝藥就是其中之一。貪官被斬首時候,建康不少人拖兒帶女去圍觀了,陸希對古人強大淡定承受力表示佩服,她也恨貪官,但讓她去看著那些人被活生生砍頭,還是算了吧。
陸希建康等常山斷七時候,司漪和王直來過一次,兩人已經成親了,兩人準備一起去薊州。司家後判決也下來了,司長史原本要徙刑三年,但他年紀大了,且有病身,就免了他刑罰,但司氏祖孫三代人官身全部奪了,永不不能再當官了,司家現是徹底平民了。
司長史聽說陸琉逝世消息後,他又暈厥了過去。醒來後,就滴水不沾,說是要下去給老大人、袁夫人賠罪,司明帶著兒子、兒媳婦和兒孫跪他麵前,他也無動於衷。後還是司澈求到了陸希處,陸希派人傳話,讓他和司澈一起照顧阿劫,他才肯慢慢進食。陸希安排他們去蘆葦蕩居住,司長史是祖父、祖母留下老人,個性迂腐點,可對陸家確忠心耿耿,阿劫身邊也確需要這樣老人。
等常山斷七後,陸希就和陸止一起回吳郡了,陸言照樣回宮裏去陪崔太後。
陸希走那一天,陸言站門口,沉默望著陸希,陸希也不說話,自常山和陸琉合葬後,兩姐妹每一次見麵,都是相顧無言,然後各自走開。
陸止見狀上前,對陸言道:“阿嫵,天氣冷,你也早點回房吧,別著涼了。”
陸言點了點頭,轉身往屋內走去,跨入門檻後,她輕而緩和說:“保重。”
陸止和陸希此時已經丫鬟攙扶下,進了犢車,根本沒聽到陸言話。
陸言扭頭對乳母說道:“我們回宮吧。”
“好,小娘子。”
車輪平滑青石板上緩緩滑動,陸希扭頭望著莊重威嚴齊國公府正門,對這個相當於她成長地方來說,她以後就是一個來去匆匆過客了。
“皎皎。”陸止伸手輕輕握住了侄女手,“事情都過去了,一切都會好。”
陸希對陸止一笑,“是,一切都會好。”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水映月扔了一個手榴彈、暗香 霸王票 謝謝大家留言訂閱支持
謝謝12433618我老文星際悠閑生活投霸王票~
、
本卷完結,下章高嚴就要回來了,皎皎也長大了,不再是旺仔小饅頭了,兩人可以結婚了。。。
、
陵園妾,就是守帝皇陵墓宮女,那些宮女有些會被冊封為妃子,她們此生唯一任務,就是像伺候活人一樣,伺候死去皇帝。
、
我看到大家對崔太後武皇後、陸皇後武昭皇後諡號有疑問,是這樣漢代時候,很多皇後都沒有自己諡號,都是隨著自己皇帝老公諡號。
比如說漢光武帝兩個皇後,郭聖通、陰麗華。郭聖通後期被廢掉了,可史書上還是稱呼她為光武郭皇後,光武是劉秀諡號。而陰麗華是自己諡號“烈”,加上劉秀諡號,她就是光烈皇後。比如說衛子夫,她被廢掉了,等她孫子劉詢上位後,就給她加了一個諡號“思”,史書上就稱呼她為孝武衛思後,孝武是劉徹諡號。
武昭皇後諡號,一開始是“昭”,是鄭裕給老婆加諡號,然後鄭裕死後,他諡號疊加,後變成“武昭”。武皇後崔氏,就是說崔氏本身沒有諡號,隻是跟著鄭裕稱呼。就這個,大家就可以看出,她皇後尊稱肯定是死後追封,而且不是鄭啟,如果是鄭啟,既然都給追封生母為皇後,起碼應該再加一個單獨諡號。
有人問,皇帝小妾可以追封皇後嗎?是可以,有皇帝老公愛妾死後追封,也有皇帝兒子母親死後追封,也有皇帝孫子祖母死後追封,這些都挺多,不僅僅是清朝。清朝皇後,其實也大部分都是死後追封,生前都稱呼太後,當然清朝會出現兩宮太後並列、視為理所當然情況,這漢家皇朝貌似不多見,而且每次都會引起很大爭議。
宋神宗德妃,宋哲宗生母朱太妃,生前有高太皇太後、向太後,所以一直被稱太妃,而不是太後,可死後依然被宋徽宗追封為欽成皇後。連李陵容這樣,老公生前連個名分都不給人,後還是被兒子尊稱為禮同太後太妃、孫子即位後變成太皇太後,後追封文太後。崔太後鄭裕生前好歹是貴妃,原配陸皇後早逝,她還是熬了好幾年太妃,才變成太後,將來無論哪個皇孫即位,都是她孫子,會追封祖母為皇後,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