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是大宋裝備精良部隊,也是大宋戰鬥力強軍隊,這樣一支隊伍絕對不是區區一個蜀郡郡守所能抵禦。當然孟達會突然發難,連殺蜀郡太守、益州刺史,也並非光光隻是勇武之人,他占據城池三麵環山,懸崖峭壁,險峻異常,他隻要派人守住了城牆那一麵,就足夠他立於不敗之地了。


    他又準備了不少物資,哪怕高威圍城圍上半年都足夠維持了,而半年時間他可以做很多事。可惜孟達做夢做沒有想到,袁敞逃離時候,早就安插了人手他身邊,或者應該說那人一開始就了。他想打持久戰,但不過三天功夫,他城門就被人打開了,他引以為豪精兵,禁軍鐵蹄下潰不成軍!而破城而入後,高威終於允許兩個孫子隨著軍士們一起清掃反賊。


    這次跟著孟達一起造反益州諸多大戶可算是倒了血黴,全族被殺了隻剩了幾個主犯押送回京不說,家裏也被軍士們翻得挖地三尺,就差連祖墳都被掘了,無數人屍身掛了城牆頭,給益州百姓一個震懾,讓他們知道造反下場。除了跟孟達有牽扯家族,餘下益州本地大戶也被軍士從家中拿走了不少好處……這一切高威都毫不避諱展示了高崢和高嶽麵前。


    袁敞暗罵高威教孩子簡單粗暴,哪有讓這麽小孩子接觸這一麵,他卻不知道這一麵高嶽十歲時候,高嚴就帶他見識過了,高嚴對高嶽說過,領兵想要得民心就一個法子,給底下人好處,沒好處哪怕你是戰神下凡,都不會服你。


    “阿舅,難道你一開始就提防著孟達了?”高嶽眾人清掃戰場時候,好奇問著正清點物資袁敞。


    “沒有。”袁敞失笑,目光溫柔看著跟他身邊少年,“這人手本來就是刺史府派遣到郡尉身邊小吏,就是專司監察官員品行小吏。”


    “那孟達為何如此相信此人?”高嶽困惑問,這樣人似乎父親身邊也有。


    “因為那人原本也是蜀郡之人。”袁敞說,“他以為那人不會背叛他,卻不知不是所有人都能頂下反賊這一稱呼。”


    高嶽微微點頭,大宋律法相較之前秦和前漢,要寬鬆許多,但是叛國這一稱呼加上去了,就絕對是株連九族罪名,並不是所有人都敢造反。他見袁敞讓人將蜀郡戶籍資料、輿圖等資料翻出整理,又問:“阿舅,你讓人整理這些資料做什麽?”


    袁敞哈哈笑了兩聲,將高嶽帶離了書房後,才問高嶽,“阿崧,如果今天我們攻破不是我們宋國城池,而是別國城池,你說大軍進城後,作為將領應該做第一件事是什麽?”


    “捉拿賊王。”高嶽不假思索說道。


    “這是重要。”袁敞讚同,“但是作為一個將領,不可能一次隻吩咐一件事,很多事必須要同時進行,那你覺得我們還需要做什麽?”


    高嶽想了想,“休整大軍、清點糧草戰俘……”高嶽把自己想得到東西全說了。


    袁敞含笑聽著,望著高嶽目光滿是讚許,皎皎把阿崧教真好,“這些都很重要,但是我讓人整理戶籍、輿圖、山川險阻、各處兵力部署……這些資料同樣也很重要。”袁敞耐心給高嶽解釋著,“有了這些東西,你就可以深入了解當地情況,將來萬一再起戰事,也可以知道應該去那裏安排部署。”阿崧是皎皎兒子,袁敞本來就很親近,加上他用高嚴臉一聲聲甜甜叫著自己“阿舅”,讓袁敞有種揚眉吐氣微妙感,他是對高嶽知無不言言無不。無論做什麽都把他帶身邊,手把手詳細解說。


    高威就是個大老粗,讓他打仗他會,可讓他解說他就不行了,所以他也隻能把兩個孫子拉身邊讓他們看。高崢並不是多話人,隻將高威所作所為一一記心裏。


    高嶽來時候,陸希就囑咐過他,外麵不比家裏,不可以耍小孩子脾氣,見人要多笑,要多喊人,嘴巴甜一點,手下勤一點,跑到那裏都不會吃虧。不要去計較些小利益,出手大方些,家裏不缺那麽一點小錢。遇到有什麽不懂地方,管問,你還是孩子,有什麽不懂地方是應該,不怕現不懂,就怕將來還是不懂。如果要是能遇上阿舅,那就不要客氣,你阿舅肚子裏有是貨,多喊他幾聲,他肯定疼你!


    所以高嶽一到了高威身邊,就一改以前沉默寡言個性,雖然一開始每次聽到自己公鴨嗓子他就懊惱想撞牆,可後來也漸漸習慣了。阿娘確說沒錯,他很就融入了軍營裏生活,跑到那裏就有人叫自己阿崧,高嶽很喜歡這種感覺,就跟家裏一樣。阿舅也真得對自己很好,他有什麽不懂地方,他都會給自己講解,還很了解他心思,總讓他做些他喜歡做事。阿舅給他感覺就跟施曾祖翁和先生一樣。


    高威看來,高崢和高嶽都是自己孫子,兩人是兄弟,感情好是應該,所以走到那裏都把兩人帶著,還要讓兩人要一起好好相處。但是高崢本來就是不善言辭之人,個性也沉悶,高嶽一開始還主動跟他說話,可是他問一句,高崢答一句,也從來不會主動說話。高嶽從小到大都是眾人捧著哄著長大天之驕子,薊州即便是廣陽王世子都要讓他三分,哪裏受了這種冷漠?就委屈去找袁敞和王直玩了,見了高崢也隻是淡淡打招呼。


    高崢倒也不是有意冷落高嶽,他從小因著祖父寵愛,他一直是高氏諸兄弟嫉恨對象,他又不像高嶽有著優越出身,有著來自母親強勢庇護,旁人就算嫉妒也不敢高嶽麵前說酸話。他是承受著眾人冷嘲熱諷長大,高威和高元亮也不會因為小孩拌嘴而幫著高崢出頭,他們看來如果阿崢連這點小事都撐不過,也不配稱為高家繼承人。因此高崢心性遠比普通孩子要沉悶陰鬱許多,也要成熟許多。


    他很清楚祖翁會那麽看重他,是因為他是父親長子,他學習起來比兄弟拚命。他不像高嶽哪怕將來一事無成,都能繼承叔父一切,因為他是嫡長子,他要是有半點差了兄弟地方,祖翁和父親隨時都可能拋棄他,父親多得是兒子可以取代他。祖翁帶自己來,就是讓自己來學習、來曆練,他哪有什麽功夫玩樂?雖然高嶽後來不理他後,自己也心裏也暗暗難過了好些天,可他不後悔。


    高威能十天之內,就攻破蜀郡,袁敞助力不小,高威也明白袁敞肯如此幫他用意,他也不是小氣之人,大筆一揮就跟袁敞記了一筆大功。這次本來就是白幹差事,他就幹脆將所有功勞零零散散都分給了底下將士,也讓他們得點好處。上頭大方,將士們幹活就越發賣力了。袁敞同樣也識趣很,他頂了一個大功,可該拿好處,就全分給了其他人,皆大歡喜。


    當然高嶽和高崢都不知道是,兩人長大後第一次一起出現,親高家這一派係中掀起了多大風浪,高元亮和高仲翼這對兄弟出色表現,讓跟隨高威那些屬官慶幸之餘,又多了幾分猶豫,那就是他們將來到底要跟著誰?到底支持誰?一家出兩三個高官是有可能,但想再上一層,一個家族也就隻能出一個,高元亮和高仲翼之間勢必要有一個退讓。


    兩人一個是吳郡太守、一個是薊州刺史,品階相當,但明顯目前看來高仲翼有前途,手握一方軍權,軍功顯赫,且妻族助力不小;可是高威迄今依然無條件支持嫡長子,他擔任中護軍多年,如今又官至三公,焉知將來他還有沒有後手。同時兩人子嗣也是大家考慮重中之重,高嶽和高崢這些天所作所為都被眾人看眼裏,各有各算計。


    高威獲勝捷報很傳入了京中,王玨第一眼看到袁敞名字時候,終於徹底鬆了一口氣,心裏打定了主意,這次一定要把這臭小子留京裏,不給他留個孫子下來,堅決不放他走!太無法無天了!哪有這麽大年紀,人家都當爺爺人了,高仲翼成親都算晚,人家兒子也已經定親了,他居然還沒結婚!


    “王中書,陛下請您進去。”尖細聲音響起,一名內侍從宮室內走出。


    王玨對著那位內侍微笑頷首,隨著他一起入內。


    “王中書,陛下接到捷報後心情很不錯。”內侍頭也沒回,嘴動了動,小聲對王玨說道。


    王玨依然不動聲色跟著內侍一起入內,隻當沒聽見,心情好就好,能保住阿敞無事就足夠了。等王玨再次走出宮室外時候,他臉上笑意已經藏不住了,皇帝不僅沒有責怪袁敞,反而讓他接替了益州刺史之位。等這小子回來,一定壓著他成親!王玨已經盤算開,這京城有多少合適閨秀了。


    而高威整修完畢,準備禁軍回建康那一天,陛下又下了一道出人意料聖旨,他以征南將軍高昂監管不力為由,撤下了高昂征南將軍職位,並且冊封高威為大將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玉堂金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看泉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看泉聽風並收藏玉堂金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