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家人團聚
隨母改嫁,我跟繼父約法三章 作者:曉春三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公子,我跟書童就找個客棧下榻,就不妨礙你們一家團圓了。”
孫思成道:“這樣吧,我有一個院子,離我家離百草堂都不遠,平常也就我的一些護衛住,就給你騰出一間,一日三餐都有人服侍。”
帶吳敏回家他也不想,沒那個交情,再說齊家畢竟是母親的表親。
“那就多謝了。”
吳敏也不推辭,具體在京城住多久還是個未知數,他所有的存銀也就一百多兩,是時候抓緊寫話本了。
他的話本在淮南府還是受歡迎的,一笑公子這個筆名在當地的知名度相當不錯,也正因為此,這些年才能到處求人尋親,可惜無果。
不過寫話本這件事隻有他跟小三子兩個知道,於書生來說,並不是長臉的事,隻是出於生活無奈,幫人做賬一個月所得能有多少?
大壯直接送了吳敏去小院,他們自己的行李也得放在哪,這次來京,他們來了十幾個人,真正每日貼身跟著大公子的不過三四人,剩下的都不用住進孫府。
一刻鍾後,馬車到了家門口。
孫思源扶下娘子和女兒,這一路娘倆都有些暈車,服了藥才好一點,基本都是躺在車廂裏,受了不少罪。
吳氏帶著小女兒匆匆往前院趕,後麵不遠跟著婆婆。
阿嫵小跑著過去:“妹妹,妹妹。”
阿馨不適感一下子就好了,掙脫娘親的手迎上去:“姐姐,姐姐。”
阿嫵牽著妹妹,笑眯眯地過來喊爹、叔叔、嬸嬸,這邊吳氏已經跟馬氏親熱上了。
孫思成撇撇嘴:“阿嫵,還是你好,你看你娘,都像沒看到爹一樣。”
阿嫵笑起來,微微上揚的眼角,白瓷一樣的小臉,春花一樣,孫思成也笑起來。
孫王氏氣喘籲籲趕來:“我還以為你們要兩日才能到家呢,今年可是大恭喜,竟然沒到臘月就進了家門。”
幾個人忙給母親請安。
王氏一手拉著阿嫵,一手拉著阿馨:“你們爹和祖父都在百草堂,這陣子城裏人多了起來,聽說來了許多趕考的書生,有必要來這麽早嗎?還有快兩個月才考試。”
孫思成道:“來晚了好一點的客棧都住滿了,近一點的私人院子也租掉了,他們情願來早一點,還能熟悉熟悉環境,適應當地的氣候,不過一些環境,好處還是很大的。”
王氏掉頭往後院趕:“你們快回各自院裏洗漱,阿嫵娘早已經把你們院子收拾好了,我已經讓人去告訴老爺和老太爺。”
馬氏笑成花:“娘跟大嫂最好了,回來我都不想走了。”
她要不是不舍得相公,是真的不想離開婆家,婆婆跟大嫂待他們是真的好。
孫思成回到自己的院子,看著跟過來的妻,一把摟住她:“剛才都沒看我,嫌棄你相公啦?”
吳氏象征性地扭了扭身子:“放開,萬一阿嫵過來了,看你要不要臉?我為什麽要看你,不是一年到頭都在外麵跑嗎?”
孫思成放開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是真累了。
“這次回來有事跟父親、祖父商量,事情成了,一年可以在家住一半,全部時間在家是不成的。”
能有一半就已經很好了,吳氏不會天真到相公放棄孫家在外麵的產業不管,那不現實。
“先去洗漱,等下爹跟祖父回來,我去廚房看看,我還以為你這次會帶你小徒弟回來,怎麽沒帶?也是,他爹娘應該不舍得。”
“娘子,你看到平安也會喜歡的,很特別的一個孩子,明年吧,明年帶他回京。”
“知道你喜歡,每次來信都會提到他,長遠都嫉妒了,說你把他當兒子了。”
“娘子,你別笑,我不是把他當兒子,我是把他當女婿,真的,這麽好的孩子我得留給自家。”
吳氏看相公一臉的認真:“別,千萬別跟大家提這個,咱們阿嫵才六歲呢,我不想給孩子定娃娃親,誰知道她長大後喜不喜歡。”
“我隻跟你提,你心裏有數就行,千萬別把我姑娘許人家了。
咱家沒必要高攀那些高門大戶,阿嫵嫁到那些人家也不一定舒服,不如挑一個人品最好的。”
吳氏沒再說話,徑直出了門,現在辯這些多餘,孩子才六歲,何況即使說親,沒她這個娘同意誰也不行。
相公可以對小徒弟好,但將來真的當自己的女婿,她不是很看好,到底是一個鄉下的孩子,又是改嫁家庭,並不合適他們這樣的門戶。
雖然孫家不是高官大戶,但也是大周名列前茅的醫藥大家,早已經有好幾家跟她明裏暗裏透過結親的意思,都被她一笑置之。
當孫思成來到母親院裏,還沒坐一小會,就來人喚他跟老二去前院了。
王氏很不滿:“再有半個時辰就晚餐了,不能晚上再聊?去吧去吧。”
馬氏笑道:“娘,我和大嫂,還有阿嫵和阿馨陪著,不比他們好?你三個孫孫一會洗漱好也就過來了。”
她剛看到兒子和侄子,三個孩子現在上午去書院,下午則跟著祖父後麵學醫,這樣也沒什麽不好,書院下午一般也是自習。
他們家的男孩如果讀書天賦好,自己又願意科舉,十歲以後就專心致誌讀書,否則就這樣讀書、學醫各一半時間,至到十五歲以後直接進百草堂當學徒。
七歲的兒子被大嫂養的很好,健健康康又有教養,這次他們夫妻定下來把阿馨留下,自己實在寂寞,就再養一個小的玩。
孫思成兄弟去了前院,見到了等在書房的父親和祖父。
兄弟倆忙上前請安。
“坐,坐,累壞了吧?”老太爺已經六十有五,說話聲音洪亮,整個人都神采奕奕。
相反,四十六的父親卻一臉疲憊。
“爹,這陣子忙嗎?”孫思成問。
孫一南道:“這幾日醫堂病人特別多,沒病的也抓些藥,大都是風寒,不少讀書人突然到京城,水土不服的有,氣候不服的也有,讀書也不容易啊。”
“大哥還帶了一個舉人過來,就安排在大哥的小院裏,那人也是身體不好。”
“思成,你的朋友嗎?”老太爺問。
孫思成道:“這樣吧,我有一個院子,離我家離百草堂都不遠,平常也就我的一些護衛住,就給你騰出一間,一日三餐都有人服侍。”
帶吳敏回家他也不想,沒那個交情,再說齊家畢竟是母親的表親。
“那就多謝了。”
吳敏也不推辭,具體在京城住多久還是個未知數,他所有的存銀也就一百多兩,是時候抓緊寫話本了。
他的話本在淮南府還是受歡迎的,一笑公子這個筆名在當地的知名度相當不錯,也正因為此,這些年才能到處求人尋親,可惜無果。
不過寫話本這件事隻有他跟小三子兩個知道,於書生來說,並不是長臉的事,隻是出於生活無奈,幫人做賬一個月所得能有多少?
大壯直接送了吳敏去小院,他們自己的行李也得放在哪,這次來京,他們來了十幾個人,真正每日貼身跟著大公子的不過三四人,剩下的都不用住進孫府。
一刻鍾後,馬車到了家門口。
孫思源扶下娘子和女兒,這一路娘倆都有些暈車,服了藥才好一點,基本都是躺在車廂裏,受了不少罪。
吳氏帶著小女兒匆匆往前院趕,後麵不遠跟著婆婆。
阿嫵小跑著過去:“妹妹,妹妹。”
阿馨不適感一下子就好了,掙脫娘親的手迎上去:“姐姐,姐姐。”
阿嫵牽著妹妹,笑眯眯地過來喊爹、叔叔、嬸嬸,這邊吳氏已經跟馬氏親熱上了。
孫思成撇撇嘴:“阿嫵,還是你好,你看你娘,都像沒看到爹一樣。”
阿嫵笑起來,微微上揚的眼角,白瓷一樣的小臉,春花一樣,孫思成也笑起來。
孫王氏氣喘籲籲趕來:“我還以為你們要兩日才能到家呢,今年可是大恭喜,竟然沒到臘月就進了家門。”
幾個人忙給母親請安。
王氏一手拉著阿嫵,一手拉著阿馨:“你們爹和祖父都在百草堂,這陣子城裏人多了起來,聽說來了許多趕考的書生,有必要來這麽早嗎?還有快兩個月才考試。”
孫思成道:“來晚了好一點的客棧都住滿了,近一點的私人院子也租掉了,他們情願來早一點,還能熟悉熟悉環境,適應當地的氣候,不過一些環境,好處還是很大的。”
王氏掉頭往後院趕:“你們快回各自院裏洗漱,阿嫵娘早已經把你們院子收拾好了,我已經讓人去告訴老爺和老太爺。”
馬氏笑成花:“娘跟大嫂最好了,回來我都不想走了。”
她要不是不舍得相公,是真的不想離開婆家,婆婆跟大嫂待他們是真的好。
孫思成回到自己的院子,看著跟過來的妻,一把摟住她:“剛才都沒看我,嫌棄你相公啦?”
吳氏象征性地扭了扭身子:“放開,萬一阿嫵過來了,看你要不要臉?我為什麽要看你,不是一年到頭都在外麵跑嗎?”
孫思成放開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是真累了。
“這次回來有事跟父親、祖父商量,事情成了,一年可以在家住一半,全部時間在家是不成的。”
能有一半就已經很好了,吳氏不會天真到相公放棄孫家在外麵的產業不管,那不現實。
“先去洗漱,等下爹跟祖父回來,我去廚房看看,我還以為你這次會帶你小徒弟回來,怎麽沒帶?也是,他爹娘應該不舍得。”
“娘子,你看到平安也會喜歡的,很特別的一個孩子,明年吧,明年帶他回京。”
“知道你喜歡,每次來信都會提到他,長遠都嫉妒了,說你把他當兒子了。”
“娘子,你別笑,我不是把他當兒子,我是把他當女婿,真的,這麽好的孩子我得留給自家。”
吳氏看相公一臉的認真:“別,千萬別跟大家提這個,咱們阿嫵才六歲呢,我不想給孩子定娃娃親,誰知道她長大後喜不喜歡。”
“我隻跟你提,你心裏有數就行,千萬別把我姑娘許人家了。
咱家沒必要高攀那些高門大戶,阿嫵嫁到那些人家也不一定舒服,不如挑一個人品最好的。”
吳氏沒再說話,徑直出了門,現在辯這些多餘,孩子才六歲,何況即使說親,沒她這個娘同意誰也不行。
相公可以對小徒弟好,但將來真的當自己的女婿,她不是很看好,到底是一個鄉下的孩子,又是改嫁家庭,並不合適他們這樣的門戶。
雖然孫家不是高官大戶,但也是大周名列前茅的醫藥大家,早已經有好幾家跟她明裏暗裏透過結親的意思,都被她一笑置之。
當孫思成來到母親院裏,還沒坐一小會,就來人喚他跟老二去前院了。
王氏很不滿:“再有半個時辰就晚餐了,不能晚上再聊?去吧去吧。”
馬氏笑道:“娘,我和大嫂,還有阿嫵和阿馨陪著,不比他們好?你三個孫孫一會洗漱好也就過來了。”
她剛看到兒子和侄子,三個孩子現在上午去書院,下午則跟著祖父後麵學醫,這樣也沒什麽不好,書院下午一般也是自習。
他們家的男孩如果讀書天賦好,自己又願意科舉,十歲以後就專心致誌讀書,否則就這樣讀書、學醫各一半時間,至到十五歲以後直接進百草堂當學徒。
七歲的兒子被大嫂養的很好,健健康康又有教養,這次他們夫妻定下來把阿馨留下,自己實在寂寞,就再養一個小的玩。
孫思成兄弟去了前院,見到了等在書房的父親和祖父。
兄弟倆忙上前請安。
“坐,坐,累壞了吧?”老太爺已經六十有五,說話聲音洪亮,整個人都神采奕奕。
相反,四十六的父親卻一臉疲憊。
“爹,這陣子忙嗎?”孫思成問。
孫一南道:“這幾日醫堂病人特別多,沒病的也抓些藥,大都是風寒,不少讀書人突然到京城,水土不服的有,氣候不服的也有,讀書也不容易啊。”
“大哥還帶了一個舉人過來,就安排在大哥的小院裏,那人也是身體不好。”
“思成,你的朋友嗎?”老太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