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猜測
穿越未來後的生活記事 作者:浮遊的蜉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喵一聲:“那樣評論豈不是成了章節的附屬品?信用點怎麽分配?”
交流太深入的後果就是,苗可時不時就會被喵一聲的觀點哽住,作為從一個盜文滿天飛的時代活過來的寫手,苗可連文章著作權的持有都還沒有強力把握,更不要說還去管評論的著作權。
喵一聲的疑惑還沒完,接著又發了一條私信:“也不對啊,發在別人文章區域裏的評論是默認放棄收益權的,也很少有人會去修改這個設置,怎麽看你的說法像是一刀切?你以前在哪個網站發過的文?怎麽區域劃分這麽混亂?我沒見過這種網站啊。”
苗可慶幸,私信不是即時通訊,慢一些回複也不要緊,喵一聲並沒有要求交換私人聯絡號,二十三世紀的人們在*方麵的注重似乎已經成了本能,網站上的來往就局限在網站上,購物的來往就局限在送貨機器人上,隻有生活中的實際接觸才會發展到生活中的往來,苗可很少遇到提超出範圍接觸要求的人,偶爾遇到,隻要避而不回對方也就自然放棄不會再多做糾纏。
即使是喵一聲這樣非常熱情甚至有點熱情過度的人,雖然給過苗可其聯絡號,卻同時也表示並不索要苗可的,她雖然主動說過不少自己的事,卻從來沒有問過苗可的私事,也從不說純屬幫忙的私人信息。對於底線的度喵一聲一直好好把握著,讓苗可沒有感到過負擔。
斟酌了好一會兒,苗可回複:“那個網站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喵一聲:“不奇怪,管理混亂自然沒有生存力。”
哎哎,說的對,所以那個管理混亂的整個時代都沒有了呢。苗可獨自歎笑。
薑沛的專長偏重於工科,但他在語言文字上的造詣卻也不淺,原因並不複雜,他習慣‘看’文字。
語音識別技術不僅僅是把人們說出的話轉化為文字,同樣的,也可以把文字轉化為語音,並且能夠一定程度上辨識語句中的感情,朗讀時會將那些感情融入到語音中。而對於專業技術方麵的文,語音讀取也能準確進行停頓和重讀,使理解變得更簡單。
二十三世紀的人們習慣於用眼睛去看圖,用耳朵去聽文字。語音識別從來都是雙向的,但對於苗可來說,就像她不習慣用說話的方式去碼字,她也並不習慣長時間的去聽字,除非是手上正在做其他事,或者正在走路什麽的,不方便看文字,否則她都更習慣‘看’書,而非‘聽’書。
一方麵這是苗可的習慣,另一方麵這也是因為苗可嫌朗讀的速度太慢,單位時間能聽到的文字量太少,而如果將速度提得太高,她又不容易反應過來聽到了些什麽。
而看書就不一樣了,一目十行雖然困難點,但一目三五行卻不成問題,任何一個看一部小說動則數百萬字的讀者都有這個能力,隻在特別有趣的地方放緩速度或者反複讀那麽幾句話,大部分地方都隻是看情節,視線一掠而過。三千字的章節通常一兩分鍾頂多三分鍾就看完,而聽軟件慢吞吞地讀呢?苗可從來沒那耐心,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使用,再說,語音朗讀出來的語氣,雖然有,也挺自然,但苗可總覺得沒有她自己心裏模擬出來的好玩。
在這方麵,薑沛倒是某種程度上與苗可有共同語言,他不會不習慣,聽文的速度也比苗可快,但是比看文的速度還是慢得多,苗可有意無意訓練多年也做不到的一目十行,薑沛在小學裏搞破壞的時候就能做到,而且並不是跳過某些字句不看的一目十行,他是每個字都看到腦子裏,就差過目不忘了。
對於薑沛這種講究效率的人來說,聽文是很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所以他也一般不會作此選擇,在他的影響下,薑涵也好衛江東也好,對於文字,‘看’的時間也比很多人都多。
在薑沛看來,象形文字本身就帶有感情,語音轉換後的成文和直接寫出的文字,讀起來有著明顯的差別,而聽語音轉換出來的文字和直接寫出來的文字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語音轉換出來的文字重要的是流暢,而直接寫出來的文字,重要的是斟酌與推敲。
薑沛對近幾年流行的複古風文學一向沒興趣,因為在他看來,複古風文學必然需要推敲斟酌字詞,而用語音轉換出來的文章,卻很難經曆這種過程,現代人也沒有那個耐性去揣摩‘推’與‘敲’之間到底有什麽意境差別。
如果真的想玩複古風,寫文的手段就得先複古,比如,不說用筆墨紙硯那麽原始,至少,回到鍵盤敲字的時代?
這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至少也是相當困難,連薑沛自己也不敢說他能對著鍵盤敲上數萬字,語音轉換功能用來聽文字雖然慢得無法忍受,但用來成文效率還是很讓他滿意的。直到某一天某個人在他這裏定做了鍵盤,其他一切性能功能都不管,其要求隻有一個,長期輸入文字時足夠耐用。
如果說那時薑沛隻是隱約有點懷疑但因為太過難以置信而沒有深究,等到他時不時與苗可進行通信,後來薑涵又把喵嗚嗷嗚的文章節選塞給他,他心中就有了一些猜測。
兩份文字的感覺實在太過相似,那種寫好一句話後至少會看一遍調整調整語序和用詞才發出去的感覺,薑沛還真沒在其他人身上遇到過。就算是他自己,語音轉換後重讀文字,關心的也是內容有沒有歧義、每個點是不是都說到位了,至於哪裏適合用‘因此’、哪裏用‘所以’又更好些,有意識時他也許會注意下,但通常都會不自覺地忽略過去,因為那不影響理解,是可有可無的選擇題。
綜上,薑沛給喵嗚嗷嗚做配圖不全是薑涵騷擾的結果,他對自家妹妹的騷擾早已經有相當的抗性,在他的心裏,這算是幫朋友,就像幾年前幫大而化之搭框架搭得賞心悅目內裏填充卻填得漏洞百出的衛江東。
至於喵嗚嗷嗚有可能不是苗可,也無所謂,正如他對薑涵所說的,都是很簡單的地形圖,花不了多少時間,而且就算不是,就衝著這麽古怪的行文方式,薑沛也不介意交個朋友。
獵奇心理,人人都多少會有點的。
苗可自己最清楚,她的文吸引來的讀者,大部分都是獵奇,或者說,是找新鮮感來了。雖然她想要融入這個時代,且努力過,但效果不佳,一方麵是她本身的適應力一向不太好,另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她發現保持現狀自己就已經能夠舒服地生活了,於是沒壓力沒動力繼而改變甚微。
雖然說新鮮感這種東西新鮮的勁頭過了就會失去吸引力,可是,要知道,讀者的總基數是很大的,每個人都新鮮那麽一兩篇文甚至隻要新鮮幾十個章節,苗可的這輩子就啥都不用愁了——苗可屢屢為此感謝二十三世紀的網文環境,包容度若不是如此之高,她可怎麽活得下來喲。
更何況,她的文是全方位的新鮮感,從行文方式到劇情安排到人物設定都彌漫著濃鬱的脫離社會脫離時代的自娛自樂調子,每每她以為的情理之中都讓讀者們驚呼是神轉折——這在書評區裏有大筆的證據——大量的讀者堅信喵嗚嗷嗚的思維頻率漫遊在外太空,永遠讓人琢磨不透。對二十一世紀的時代特征模擬頗為到位,到位讓人懷疑她還能不能生存在二十三世紀。
她要是生活在現代,機器人不會嚇傻了她吧?——出自《廢物》書評區。
鑒於該條的留評時間是在純屬幫忙給她的第二個配圖發出來後,苗可決定當這條評,以及很多類似的質疑她生存能力的評,是羨慕嫉妒恨。而那些各種貶低她的文的評,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嗯嗯,就是這樣了,連某幾條又正中要害給她找文中bug的評也一並這麽歸類就好了。
苗可當看笑話似的看完酸言酸語後,一不小心又被正經讀者的留評給戳了小心肝,淚流滿麵之餘隻歎自己臉皮還不夠厚,還做不到一視同仁的全部無視。
原本苗可以為,在她的“大神光芒萬丈”分類夾中隻會有一封信,後來喵一聲說純屬幫忙會長期幫她做圖時,她也以為就是再添加入類似的通知信件而已,沒想到,這位外傳難以接近的大神卻意外地好說話。
苗可試探著詢問:“《死亡迷宮》的文您也有參與寫作部分吧?還有它的圖,翻手為雲覆手雨也有參與創作吧?不然很難想象二者能夠這麽契合,就像現在您給我做配圖,就沒有那種契合感,隻是您在配合我而已。我隻是想問,你們實際上是合作創作,但是在網上卻沒有標為合作創作,這樣子不要緊嗎?”這是苗可被喵一聲哽了多次後產生的疑問,雖然也可以詢問喵一聲,但她還是忍不住想聽聽當事人的說法。
發出私信後,苗可做好了大神不回複的準備,大神也確實好一會兒都沒回應,但當苗可終於收到回複時,她瞬間頓悟:大神真是太和藹可親了。
交流太深入的後果就是,苗可時不時就會被喵一聲的觀點哽住,作為從一個盜文滿天飛的時代活過來的寫手,苗可連文章著作權的持有都還沒有強力把握,更不要說還去管評論的著作權。
喵一聲的疑惑還沒完,接著又發了一條私信:“也不對啊,發在別人文章區域裏的評論是默認放棄收益權的,也很少有人會去修改這個設置,怎麽看你的說法像是一刀切?你以前在哪個網站發過的文?怎麽區域劃分這麽混亂?我沒見過這種網站啊。”
苗可慶幸,私信不是即時通訊,慢一些回複也不要緊,喵一聲並沒有要求交換私人聯絡號,二十三世紀的人們在*方麵的注重似乎已經成了本能,網站上的來往就局限在網站上,購物的來往就局限在送貨機器人上,隻有生活中的實際接觸才會發展到生活中的往來,苗可很少遇到提超出範圍接觸要求的人,偶爾遇到,隻要避而不回對方也就自然放棄不會再多做糾纏。
即使是喵一聲這樣非常熱情甚至有點熱情過度的人,雖然給過苗可其聯絡號,卻同時也表示並不索要苗可的,她雖然主動說過不少自己的事,卻從來沒有問過苗可的私事,也從不說純屬幫忙的私人信息。對於底線的度喵一聲一直好好把握著,讓苗可沒有感到過負擔。
斟酌了好一會兒,苗可回複:“那個網站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喵一聲:“不奇怪,管理混亂自然沒有生存力。”
哎哎,說的對,所以那個管理混亂的整個時代都沒有了呢。苗可獨自歎笑。
薑沛的專長偏重於工科,但他在語言文字上的造詣卻也不淺,原因並不複雜,他習慣‘看’文字。
語音識別技術不僅僅是把人們說出的話轉化為文字,同樣的,也可以把文字轉化為語音,並且能夠一定程度上辨識語句中的感情,朗讀時會將那些感情融入到語音中。而對於專業技術方麵的文,語音讀取也能準確進行停頓和重讀,使理解變得更簡單。
二十三世紀的人們習慣於用眼睛去看圖,用耳朵去聽文字。語音識別從來都是雙向的,但對於苗可來說,就像她不習慣用說話的方式去碼字,她也並不習慣長時間的去聽字,除非是手上正在做其他事,或者正在走路什麽的,不方便看文字,否則她都更習慣‘看’書,而非‘聽’書。
一方麵這是苗可的習慣,另一方麵這也是因為苗可嫌朗讀的速度太慢,單位時間能聽到的文字量太少,而如果將速度提得太高,她又不容易反應過來聽到了些什麽。
而看書就不一樣了,一目十行雖然困難點,但一目三五行卻不成問題,任何一個看一部小說動則數百萬字的讀者都有這個能力,隻在特別有趣的地方放緩速度或者反複讀那麽幾句話,大部分地方都隻是看情節,視線一掠而過。三千字的章節通常一兩分鍾頂多三分鍾就看完,而聽軟件慢吞吞地讀呢?苗可從來沒那耐心,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使用,再說,語音朗讀出來的語氣,雖然有,也挺自然,但苗可總覺得沒有她自己心裏模擬出來的好玩。
在這方麵,薑沛倒是某種程度上與苗可有共同語言,他不會不習慣,聽文的速度也比苗可快,但是比看文的速度還是慢得多,苗可有意無意訓練多年也做不到的一目十行,薑沛在小學裏搞破壞的時候就能做到,而且並不是跳過某些字句不看的一目十行,他是每個字都看到腦子裏,就差過目不忘了。
對於薑沛這種講究效率的人來說,聽文是很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所以他也一般不會作此選擇,在他的影響下,薑涵也好衛江東也好,對於文字,‘看’的時間也比很多人都多。
在薑沛看來,象形文字本身就帶有感情,語音轉換後的成文和直接寫出的文字,讀起來有著明顯的差別,而聽語音轉換出來的文字和直接寫出來的文字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語音轉換出來的文字重要的是流暢,而直接寫出來的文字,重要的是斟酌與推敲。
薑沛對近幾年流行的複古風文學一向沒興趣,因為在他看來,複古風文學必然需要推敲斟酌字詞,而用語音轉換出來的文章,卻很難經曆這種過程,現代人也沒有那個耐性去揣摩‘推’與‘敲’之間到底有什麽意境差別。
如果真的想玩複古風,寫文的手段就得先複古,比如,不說用筆墨紙硯那麽原始,至少,回到鍵盤敲字的時代?
這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至少也是相當困難,連薑沛自己也不敢說他能對著鍵盤敲上數萬字,語音轉換功能用來聽文字雖然慢得無法忍受,但用來成文效率還是很讓他滿意的。直到某一天某個人在他這裏定做了鍵盤,其他一切性能功能都不管,其要求隻有一個,長期輸入文字時足夠耐用。
如果說那時薑沛隻是隱約有點懷疑但因為太過難以置信而沒有深究,等到他時不時與苗可進行通信,後來薑涵又把喵嗚嗷嗚的文章節選塞給他,他心中就有了一些猜測。
兩份文字的感覺實在太過相似,那種寫好一句話後至少會看一遍調整調整語序和用詞才發出去的感覺,薑沛還真沒在其他人身上遇到過。就算是他自己,語音轉換後重讀文字,關心的也是內容有沒有歧義、每個點是不是都說到位了,至於哪裏適合用‘因此’、哪裏用‘所以’又更好些,有意識時他也許會注意下,但通常都會不自覺地忽略過去,因為那不影響理解,是可有可無的選擇題。
綜上,薑沛給喵嗚嗷嗚做配圖不全是薑涵騷擾的結果,他對自家妹妹的騷擾早已經有相當的抗性,在他的心裏,這算是幫朋友,就像幾年前幫大而化之搭框架搭得賞心悅目內裏填充卻填得漏洞百出的衛江東。
至於喵嗚嗷嗚有可能不是苗可,也無所謂,正如他對薑涵所說的,都是很簡單的地形圖,花不了多少時間,而且就算不是,就衝著這麽古怪的行文方式,薑沛也不介意交個朋友。
獵奇心理,人人都多少會有點的。
苗可自己最清楚,她的文吸引來的讀者,大部分都是獵奇,或者說,是找新鮮感來了。雖然她想要融入這個時代,且努力過,但效果不佳,一方麵是她本身的適應力一向不太好,另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她發現保持現狀自己就已經能夠舒服地生活了,於是沒壓力沒動力繼而改變甚微。
雖然說新鮮感這種東西新鮮的勁頭過了就會失去吸引力,可是,要知道,讀者的總基數是很大的,每個人都新鮮那麽一兩篇文甚至隻要新鮮幾十個章節,苗可的這輩子就啥都不用愁了——苗可屢屢為此感謝二十三世紀的網文環境,包容度若不是如此之高,她可怎麽活得下來喲。
更何況,她的文是全方位的新鮮感,從行文方式到劇情安排到人物設定都彌漫著濃鬱的脫離社會脫離時代的自娛自樂調子,每每她以為的情理之中都讓讀者們驚呼是神轉折——這在書評區裏有大筆的證據——大量的讀者堅信喵嗚嗷嗚的思維頻率漫遊在外太空,永遠讓人琢磨不透。對二十一世紀的時代特征模擬頗為到位,到位讓人懷疑她還能不能生存在二十三世紀。
她要是生活在現代,機器人不會嚇傻了她吧?——出自《廢物》書評區。
鑒於該條的留評時間是在純屬幫忙給她的第二個配圖發出來後,苗可決定當這條評,以及很多類似的質疑她生存能力的評,是羨慕嫉妒恨。而那些各種貶低她的文的評,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嗯嗯,就是這樣了,連某幾條又正中要害給她找文中bug的評也一並這麽歸類就好了。
苗可當看笑話似的看完酸言酸語後,一不小心又被正經讀者的留評給戳了小心肝,淚流滿麵之餘隻歎自己臉皮還不夠厚,還做不到一視同仁的全部無視。
原本苗可以為,在她的“大神光芒萬丈”分類夾中隻會有一封信,後來喵一聲說純屬幫忙會長期幫她做圖時,她也以為就是再添加入類似的通知信件而已,沒想到,這位外傳難以接近的大神卻意外地好說話。
苗可試探著詢問:“《死亡迷宮》的文您也有參與寫作部分吧?還有它的圖,翻手為雲覆手雨也有參與創作吧?不然很難想象二者能夠這麽契合,就像現在您給我做配圖,就沒有那種契合感,隻是您在配合我而已。我隻是想問,你們實際上是合作創作,但是在網上卻沒有標為合作創作,這樣子不要緊嗎?”這是苗可被喵一聲哽了多次後產生的疑問,雖然也可以詢問喵一聲,但她還是忍不住想聽聽當事人的說法。
發出私信後,苗可做好了大神不回複的準備,大神也確實好一會兒都沒回應,但當苗可終於收到回複時,她瞬間頓悟:大神真是太和藹可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