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虐文是個啥
穿越未來後的生活記事 作者:浮遊的蜉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放心吧,苗可孤獨地吐槽,雖然她至今都還搞不清楚自己的擇偶標準是什麽,但文藝男青年真的不是她的菜——虐文係的文藝男青年就更不予考慮了。
繼續添加拒收id列表,但越添私信竟然還越多,她恨大眾情人。苗可抹淚,更不要說書評區裏討論她和逆流關係的高樓層數簡直觸目驚心,更驚心的是逆流大神明明看到了卻隻是說‘我很喜歡喵嗚嗷嗚這位作者’。
你妹!查了訂閱記錄的苗可隻知道《脫軌的小說》是逆流這個id唯一購買過的她的文,喜歡個毛線。苗可簡直想在在書評區掛聲明說自己之前壓根不知道有逆流這個人,又覺得實在太欲蓋彌彰反而惹事,隻好裝聾作啞,催眠自己說什麽也沒看見。
在如此不爽的心情下,即使收到逆流表示歉意的私信,也無法改變苗可想把這尊大神拉入黑名單的企圖。
逆流說:“看來我給你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很抱歉,我不能說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現在的狀況,隻是,當時你的文真的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實在也是一時太過激動。我想你可能也知道,我近一年沒有發表過哪怕一個字,甚至不跟讀者交流,事實上,我走入了困境,就是戚思良的朋友在群裏調侃他的其實戚思良沒有走入的困境,一直寫虐文,我自己的心情也越來越糟,想要改變風格卻不知如何下手,於是寫文成了痛苦,隻好逃避……”
好長。這是苗可收到逆流的信時的第一反應,然後看得痛苦:喂,大神,其實我們真的不認識,您別像是拿我當知心姐姐的架勢啊。雖然我寫了一個戚思良,但你也看到了,他跟你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啊,他的神經粗壯多了,可能隻比甘書差點。
苗可一邊回複“能幫到您的忙在下深感榮幸”之類的虛偽套話,一邊新建了一個“大神難以琢磨”的私信分類夾,把逆流的信件放了進去。
被鬧騰得頭疼轉憂鬱,苗可其實一直不怎麽能理解為什麽有那麽多人一邊被虐到哭一邊還堅持不懈地追文,她的話,隻要看到虐的苗頭就很可能開始脫戲,然後如果兩三章內文章氣氛沒有明確的轉he跡象,她就會棄文。
好吧,這是因為她的玻璃心。
不過要說虐文的話,苗可也試著寫過,作為一個靠數量站穩腳跟的質量勉強及格型寫手——到了二十三世紀後,由於代溝的加成效果,質量就更加岌岌可危了,連想要模仿一把紅文都隻會不倫不類得連她自己都無法容忍,於是最終也隻好繼續她的秀代溝生涯——她毫無壓力地探索各種類型的文。
一兩篇文就紅透半邊天的天才寫手,之後再寫其他文,外界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與其前麵的文相比較,然後得出‘更喜歡之前的那篇文’這類結論,或者貌似很中肯地建議“您更適合之前那類型的文”,搞得寫手想轉個型亞曆山大。
當然,轉型成功的也不少,實力派放哪裏都是大神。
不過苗可不需要考慮那些,她那始終不溫不火的狀態,讓她大可以每篇文都轉型一次,反正沒幾個人盯著她,會持續追她的文的讀者包容力又絕對一流——或者說根本不在乎——混口飯吃而已,苗可從來不挑食。雖然可能也就是因為她太不挑食、太沒有鑽研精神,才會始終就這麽在中下遊混著。
《幻境》,阮菲從小就有一種異能,能夠製造幻境的異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異能的力量也在不斷增長,從最開始隻能讓人在睡夢中幻聽,到後來讓人迷失在無盡的迷宮中逐漸崩潰。
使用力量必然要付出代價,而阮菲付出的代價就是她的精神狀況,每一次製造幻境,她自己就會親曆一次陷入幻境中的人所經曆的部分感覺,別人恐懼她也會恐懼,別人瘋狂她也會瘋狂,可悲的是,別人喜悅,她卻隻會感覺到這製造出喜悅的虛假和夢醒後的遺憾。也就是說,她隻能感覺到負麵的情緒。
雖然在幻境消失後她的精神會慢慢恢複到現實中來,但記憶卻不會消失,隱患在層層疊加。阮菲一年年地變得陰鬱、古怪,與曾經的朋友一步步疏遠。
小的時候阮菲最大的願望是長大後嫁給項成寒,那是她最美的夢,可惜她製造出的幻境永遠也無法作用在她自己身上,所以她甚至無法哪怕是虛假地看見美夢成真。而長大後……嗬,長大本身對她而言就是最可怕的噩夢,永遠也醒不過來的真實的噩夢。
一年又一年,連阮菲自己都忘記了她曾經的夢想。
阮菲出生在一個孤立的小山村中,在這裏漸漸被所有人躲避,她知道她總有一天會孤獨地腐爛在這裏。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出生,又為什麽活著。隻是為了毫無意義地感受他人的負麵感情嗎?甚至都不是分擔,僅僅是毫無作用地感同身受。
成年後,項成寒離開了小山村,這個小村子裏,但凡有些心氣的人都會在年輕時出去闖蕩一番,奇怪的是,除非是死在外麵了,否則,無論闖出了怎樣一番成就,這些人卻又都會回到這個小山村中。小山村送出年輕人,迎回成家立業的中年人。更古怪的是,這些來來去去的人們從來沒有給小山村帶來什麽改變,這裏依然是孤立,依然在守舊,依然幾十年幾百年如一日地規律生活。
老人們說,這是小山村的守護,但在阮菲看來,這像是詛咒,束縛所有的詛咒,村裏的任何活人都無法掙脫的詛咒,唯有死亡才能換得安寧。阮菲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她的看法,因為當她形成這個看法時早就沒有人會聽她的瘋言瘋語了,但她依然堅定地這麽想著,甚至越來越堅定,似乎噩夢中有什麽在告訴她,她將親眼看見……
看見什麽?阮菲總是焦急地想問,卻總是得不到答案,也不知道那詭異的預感到底是什麽。她隻能猜測,猜測她將看見的是詛咒的真麵目,是解除詛咒的方法,或者,是換得安寧的死亡?
她一天天漫無目的地猜測,讓自己顯得更加古怪瘋癲,當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瘋了,所謂預感不過是瘋狂的、終於作用在她自己身上的幻覺時,死亡,真的降臨了。
某天,向來很少有外人到來的小山村突然來了幾十個旅人,他們聲稱是迷了路,想向村裏人詢問走出去的路並借住一晚。
村裏人相信了也答應了,不過由於村裏沒有旅店,也沒有任何一家的住處能夠同時容納下這所有的幾十個旅人,所以旅人們分散開來住進不同的人家。
第二天,外出僅一年的項成寒正即將回到村子,他回來得匆忙,因為他聽說有一夥尋寶人在找一個遺世獨立的小山村,傳言那個山村裏有能撼動天下格局的寶物。聽到這個傳言時,雖然沒有任何根據,項成寒卻下意識想到了自己的故鄉,村裏的老人們總說村子被守護著,那麽不容置疑的語氣總讓年輕人猜想是不是村子裏有什麽隻在老人們中間流傳的秘密。
而且,項成寒很擔心阮菲的情況,他出來這一趟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為阮菲找一個好醫生。村裏的醫生對她的症狀已經束手無策到隻能讓她自生自滅,更糟糕的是,連阮菲自己都放棄了她自己,拒絕所有人的接近,簡直就像是在等待死亡一般。
小時候他們曾約定過等長大了要成為夫妻相伴終生,現在他們長大了,項成寒依然記得並努力想要實現約定,而阮菲卻甚至不願意再跟他說哪怕一句話。
“好偏僻的地方。”被項成寒找來的年輕醫生賀德抱怨道。
“恐怕我們現在還不能休息,”項成寒皺著眉說,臉上帶著焦慮,“我們必須保持這個速度前進,才能在日落前趕回村子,否則就得露宿野外了,相信我,你不會願意嚐試的。”
賀德長歎一口氣:“師父真是的,自己不願意動就指使我這個當弟子的,雖然說我是想到處走走見識見識,但也該循序漸進嘛,這種荒無人煙的地方應該是最後一站才對。”
項成寒同樣歎氣:“如果不是賀老爺子年紀大了不適合再長途跋涉、阿菲又不好離開村子,我也不願意找你來。”
“你這個求人的居然還敢嫌棄……喂項成寒,”正在吐槽友人的賀德突然臉色一變,“那是火光吧?”
“村子的方向。”也看到那邊異樣的項成寒心中一沉,“我們得再快些。”
項成寒在回來的路上也預想過村子裏可能會發生糟糕的事情,但他絕對沒有想到,或者說,他根本不敢想象,會糟糕到如此地步。
一片焦土,滿是屍體,沒有任何活物,沒有任何完整。
不對,阮菲!項成寒突然看到,已經好幾年沒有走出過家門的阮菲正閉眼跪在平常集會用的石台上,祭拜的姿勢,麵朝著村口,神情安詳,嘴角甚至還帶著一絲笑意。
繼續添加拒收id列表,但越添私信竟然還越多,她恨大眾情人。苗可抹淚,更不要說書評區裏討論她和逆流關係的高樓層數簡直觸目驚心,更驚心的是逆流大神明明看到了卻隻是說‘我很喜歡喵嗚嗷嗚這位作者’。
你妹!查了訂閱記錄的苗可隻知道《脫軌的小說》是逆流這個id唯一購買過的她的文,喜歡個毛線。苗可簡直想在在書評區掛聲明說自己之前壓根不知道有逆流這個人,又覺得實在太欲蓋彌彰反而惹事,隻好裝聾作啞,催眠自己說什麽也沒看見。
在如此不爽的心情下,即使收到逆流表示歉意的私信,也無法改變苗可想把這尊大神拉入黑名單的企圖。
逆流說:“看來我給你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很抱歉,我不能說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現在的狀況,隻是,當時你的文真的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實在也是一時太過激動。我想你可能也知道,我近一年沒有發表過哪怕一個字,甚至不跟讀者交流,事實上,我走入了困境,就是戚思良的朋友在群裏調侃他的其實戚思良沒有走入的困境,一直寫虐文,我自己的心情也越來越糟,想要改變風格卻不知如何下手,於是寫文成了痛苦,隻好逃避……”
好長。這是苗可收到逆流的信時的第一反應,然後看得痛苦:喂,大神,其實我們真的不認識,您別像是拿我當知心姐姐的架勢啊。雖然我寫了一個戚思良,但你也看到了,他跟你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啊,他的神經粗壯多了,可能隻比甘書差點。
苗可一邊回複“能幫到您的忙在下深感榮幸”之類的虛偽套話,一邊新建了一個“大神難以琢磨”的私信分類夾,把逆流的信件放了進去。
被鬧騰得頭疼轉憂鬱,苗可其實一直不怎麽能理解為什麽有那麽多人一邊被虐到哭一邊還堅持不懈地追文,她的話,隻要看到虐的苗頭就很可能開始脫戲,然後如果兩三章內文章氣氛沒有明確的轉he跡象,她就會棄文。
好吧,這是因為她的玻璃心。
不過要說虐文的話,苗可也試著寫過,作為一個靠數量站穩腳跟的質量勉強及格型寫手——到了二十三世紀後,由於代溝的加成效果,質量就更加岌岌可危了,連想要模仿一把紅文都隻會不倫不類得連她自己都無法容忍,於是最終也隻好繼續她的秀代溝生涯——她毫無壓力地探索各種類型的文。
一兩篇文就紅透半邊天的天才寫手,之後再寫其他文,外界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與其前麵的文相比較,然後得出‘更喜歡之前的那篇文’這類結論,或者貌似很中肯地建議“您更適合之前那類型的文”,搞得寫手想轉個型亞曆山大。
當然,轉型成功的也不少,實力派放哪裏都是大神。
不過苗可不需要考慮那些,她那始終不溫不火的狀態,讓她大可以每篇文都轉型一次,反正沒幾個人盯著她,會持續追她的文的讀者包容力又絕對一流——或者說根本不在乎——混口飯吃而已,苗可從來不挑食。雖然可能也就是因為她太不挑食、太沒有鑽研精神,才會始終就這麽在中下遊混著。
《幻境》,阮菲從小就有一種異能,能夠製造幻境的異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異能的力量也在不斷增長,從最開始隻能讓人在睡夢中幻聽,到後來讓人迷失在無盡的迷宮中逐漸崩潰。
使用力量必然要付出代價,而阮菲付出的代價就是她的精神狀況,每一次製造幻境,她自己就會親曆一次陷入幻境中的人所經曆的部分感覺,別人恐懼她也會恐懼,別人瘋狂她也會瘋狂,可悲的是,別人喜悅,她卻隻會感覺到這製造出喜悅的虛假和夢醒後的遺憾。也就是說,她隻能感覺到負麵的情緒。
雖然在幻境消失後她的精神會慢慢恢複到現實中來,但記憶卻不會消失,隱患在層層疊加。阮菲一年年地變得陰鬱、古怪,與曾經的朋友一步步疏遠。
小的時候阮菲最大的願望是長大後嫁給項成寒,那是她最美的夢,可惜她製造出的幻境永遠也無法作用在她自己身上,所以她甚至無法哪怕是虛假地看見美夢成真。而長大後……嗬,長大本身對她而言就是最可怕的噩夢,永遠也醒不過來的真實的噩夢。
一年又一年,連阮菲自己都忘記了她曾經的夢想。
阮菲出生在一個孤立的小山村中,在這裏漸漸被所有人躲避,她知道她總有一天會孤獨地腐爛在這裏。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出生,又為什麽活著。隻是為了毫無意義地感受他人的負麵感情嗎?甚至都不是分擔,僅僅是毫無作用地感同身受。
成年後,項成寒離開了小山村,這個小村子裏,但凡有些心氣的人都會在年輕時出去闖蕩一番,奇怪的是,除非是死在外麵了,否則,無論闖出了怎樣一番成就,這些人卻又都會回到這個小山村中。小山村送出年輕人,迎回成家立業的中年人。更古怪的是,這些來來去去的人們從來沒有給小山村帶來什麽改變,這裏依然是孤立,依然在守舊,依然幾十年幾百年如一日地規律生活。
老人們說,這是小山村的守護,但在阮菲看來,這像是詛咒,束縛所有的詛咒,村裏的任何活人都無法掙脫的詛咒,唯有死亡才能換得安寧。阮菲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她的看法,因為當她形成這個看法時早就沒有人會聽她的瘋言瘋語了,但她依然堅定地這麽想著,甚至越來越堅定,似乎噩夢中有什麽在告訴她,她將親眼看見……
看見什麽?阮菲總是焦急地想問,卻總是得不到答案,也不知道那詭異的預感到底是什麽。她隻能猜測,猜測她將看見的是詛咒的真麵目,是解除詛咒的方法,或者,是換得安寧的死亡?
她一天天漫無目的地猜測,讓自己顯得更加古怪瘋癲,當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瘋了,所謂預感不過是瘋狂的、終於作用在她自己身上的幻覺時,死亡,真的降臨了。
某天,向來很少有外人到來的小山村突然來了幾十個旅人,他們聲稱是迷了路,想向村裏人詢問走出去的路並借住一晚。
村裏人相信了也答應了,不過由於村裏沒有旅店,也沒有任何一家的住處能夠同時容納下這所有的幾十個旅人,所以旅人們分散開來住進不同的人家。
第二天,外出僅一年的項成寒正即將回到村子,他回來得匆忙,因為他聽說有一夥尋寶人在找一個遺世獨立的小山村,傳言那個山村裏有能撼動天下格局的寶物。聽到這個傳言時,雖然沒有任何根據,項成寒卻下意識想到了自己的故鄉,村裏的老人們總說村子被守護著,那麽不容置疑的語氣總讓年輕人猜想是不是村子裏有什麽隻在老人們中間流傳的秘密。
而且,項成寒很擔心阮菲的情況,他出來這一趟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為阮菲找一個好醫生。村裏的醫生對她的症狀已經束手無策到隻能讓她自生自滅,更糟糕的是,連阮菲自己都放棄了她自己,拒絕所有人的接近,簡直就像是在等待死亡一般。
小時候他們曾約定過等長大了要成為夫妻相伴終生,現在他們長大了,項成寒依然記得並努力想要實現約定,而阮菲卻甚至不願意再跟他說哪怕一句話。
“好偏僻的地方。”被項成寒找來的年輕醫生賀德抱怨道。
“恐怕我們現在還不能休息,”項成寒皺著眉說,臉上帶著焦慮,“我們必須保持這個速度前進,才能在日落前趕回村子,否則就得露宿野外了,相信我,你不會願意嚐試的。”
賀德長歎一口氣:“師父真是的,自己不願意動就指使我這個當弟子的,雖然說我是想到處走走見識見識,但也該循序漸進嘛,這種荒無人煙的地方應該是最後一站才對。”
項成寒同樣歎氣:“如果不是賀老爺子年紀大了不適合再長途跋涉、阿菲又不好離開村子,我也不願意找你來。”
“你這個求人的居然還敢嫌棄……喂項成寒,”正在吐槽友人的賀德突然臉色一變,“那是火光吧?”
“村子的方向。”也看到那邊異樣的項成寒心中一沉,“我們得再快些。”
項成寒在回來的路上也預想過村子裏可能會發生糟糕的事情,但他絕對沒有想到,或者說,他根本不敢想象,會糟糕到如此地步。
一片焦土,滿是屍體,沒有任何活物,沒有任何完整。
不對,阮菲!項成寒突然看到,已經好幾年沒有走出過家門的阮菲正閉眼跪在平常集會用的石台上,祭拜的姿勢,麵朝著村口,神情安詳,嘴角甚至還帶著一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