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知道師雨煙是為了自己好。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氣而過“不做這個官”的話但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她也沒少勸何貴去總督衙門服服軟兒。不為別的再怎麽那李侍堯也是他的上司而且還是一位十分強勢的上司看上去又不像劉墉那麽好話講道理如果就這麽得罪了日後人家稍微找兒茬兒都夠他何某人吃不了兜著走的。
但是何貴還真就不打算去。
因為他是明著由吏部任命但實際卻是由乾隆親自下旨調動的那種“簡在帝心”的官員李侍堯絕對不敢因為私怨要他的命!李侍堯雖然有權力找碴直接將他削職為民但那樣一來李侍堯就根本找不到理由去對付他這麽一個平民了而且還給了他自由之身到時候他如果跑到京城反告一狀李侍堯自己恐怕就要吃些晦氣。所以那家夥要找他的麻煩多就是找理由上朝廷告他或者是將他再次貶謫!這種事情對他來反倒還是求之不得!因為如果李侍堯到上麵告他他也不是沒有能話的朋友和珅鬧鬼不幫忙的話錢灃總還可以幫忙上幾句公道話而李侍堯如果貶了他就更好了。因為重新任命新的官位得要吏部出麵才行。別忘了七品官職以上一般都必須是見過皇帝的麵之後才能生效。那樣的話他不定就可以離開雲南還用得著跟李侍在這兒攪和?
所以。不去!
反正以他的本事。就算被貶了再升回原職也不是什麽耗時間地事情。誰怕誰呀?
不過何貴卻並不知道。自己硬氣了這一回卻使得他跟李侍堯這位名臣一輩子都沒能見過一次。
******************************
普洱原本隻是雲南地一個地名唐代時屬銀生府清雍正七年設普府轄思茅廳、六大茶山、橄欖壩、及江內六版納。並對江外車裏宣慰司實行羈管理。
也就是普洱府的設立其實是雍正年間西南改土歸流的結果。
起改土歸流有些著作和文章往往把它看成是清廷對西南少數民族一次殘酷地武力征服總是跟野蠻的戰爭瘋狂的屠殺連係在一起。何貴以前也是這麽認為的。畢竟清廷給人了感覺並不怎麽好。就連乾隆征服新疆。據也是對那裏的準葛爾蒙古部族老是反叛而感到不耐命令大將軍兆惠幹脆將之一舉屠滅的結果。當然這些隻是傳而已真正地情況。除了當事人恐怕也沒什麽人清楚。
不過。真正到了普洱府了解了一些情況之後何貴才知道自己以前聽到的那些話是有些偏聽偏信了。雖然那些傳聞出了某些曆史現象但並不能反映其真實的情況。雍正年間的改土歸流是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的而且某些土司的改流問題的最後解決也是通過戰爭方式來完成地。但這些其實隻是極少數。六十多個被改流的土司其中絕大多數是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的如湖廣三十多個苗族土司的改流就基本上沒有用兵。就是少數最後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地地方也不是一開始就付諸戰爭而是在改土歸流過程中或改土歸流之後土司勢力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進行頑抗甚至煽動叛亂清王朝才出兵平定的。
而何貴將要出掌地普洱府就更加戲劇性了那根本就是土司之間相互爭權奪利的結果。除了最後是由清廷派兵平亂並最後設府歸流以外其餘的事情根本就是那些土司自己在鬧騰。
“真有這回事兒?”在昆明打聽不到就幹脆去普洱當地打聽。稍事打整之後何貴就帶著一家人以及劉昆亮這個“累贅”趕到了普洱府治所在思茅廳!
清代所謂的“廳”跟現今的各省部委下轄的什麽“交通廳”、“人事廳”之類的機關是完全不同的。大體上講其規格要低於“府”高於“縣”相當於“州”。其實“廳”本來不是固定的行政單位。早期知府的佐|&1t;;方或分管某些事務他們派出辦事的地方被叫做“廳”並逐步形成固定的行政單位。“廳”一般多屬知府統轄稱“散廳”與“州”同級。也有直屬布政司管轄的稱“直隸廳”。“直隸廳”級別較高與府、直隸州同級。清代全國設“直隸廳41個“散廳”78個。何貴在開封的時候麾下副手同知林適中、通判周政宣其實也都有各自所屬的“廳”隻是平時何貴不在的時候他們就要去知府衙門撐門麵!
“那是自然!”思茅廳的主官姓方名洛官職為同知四十歲左右據已經在雲南任職過十年一步步升遷上來的雖然不知道其人能力如何但對雲南事務的了解卻絕對是不容覷的“普洱之所以設府乃是在為當年的橄欖壩之亂。前明隆慶四年的時候宣慰使刀應為分派差徭將其轄區分為十二個版納語即為西雙版納以瀾滄江為界分為江內六版納江外六版納。雍正年間刀金寶為宣慰使駐江外車裏而江內六版納由土目刀正彥占踞。江內版納居住著多個種族其中有窩泥人(哈尼族)避居山中以采茶為業常因茶商壓價而與之生糾紛。雍正五年四月麻布朋與克者老二等人率眾截殺茶商普威營參將邱名揚、茶山守備李定海得知消息之後檄知宣慰使刀金寶協同擒拿。刀金寶派刀正彥等前來會商剿撫。但沒有料到那刀正彥因為與刀金寶素有矛盾。竟然乘機焚燒各寨。堵塞各路要口並將會期招撫的總兵官王朝選及兵丁、糧差等十八人殺死企圖嫁禍於刀金寶。謀奪宣慰使之職……刀金寶聽聞之後立即派兵截堵江外同時上稟時任的雲貴總督鄂爾泰請其派兵進剿手下於橄欖壩一帶收伏!而平亂之後。鄂爾泰聽聞江內六版納田土肥沃居民也不下萬戶又有銀廠、鹽井對省局勢可是頗有影響便上奏朝廷請於江內改土歸流。於是便有了普洱府橄欖壩州。不過直到乾隆三十
|
“原來如此!”何貴聞言了頭又問道:“還死了一個總兵官?”
“正是。那人叫王朝選!”方洛答道。
“嗯!那他夠可憐地!”想必這就是劉昆亮那子所地什麽“前些年”普洱土司打殺官兵還死了個總兵的事兒了。可這哪是什麽“前些年”?根本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事兒了虧了他也好意思拿出來!何貴一陣頭疼。自己新收地這個長隨看來問題不。
—
……
“普洱這兩年的情況如何?前幾年的疾所造成的影響是否已經消除?”長隨的問題以後再還是先管管現在的情況。何貴抬眼打量了一下自己現在所在地知府衙門的設置。起來思茅的官衙比起他當初所在的開封府的氣派而言差的可不是一半甚至就連普通的縣衙也比不上。據聞在多年以前就連思茅本地都還隻是一個土城還是尹繼善上任以後才改建成了石城。
“普洱改土歸流已經幾十年各族百姓如今已大多歸化。隻是少數長居山中的還有些問題。至於大人所地疾如今已經沒有什麽大礙以前受影響的茶葉交易也大多恢複。”方洛答道。
“那江外六版納的車裏宣慰司呢?”何貴又問道。雲南現今最大的問題還是民族問題所以對於治內唯一地一個土司他還是比較關心的。
“刀氏一族世襲車裏宣尉司現任宣慰使為刀瞻辰就是那個刀金寶地孫子對朝廷一直以來還算恭順!”方洛答道。
“嗯……那就好!”何貴稍覺放心想了想又問道:“據我所知普洱一帶總共生活著十數個民族這各族百姓之間相處得如何?可有什麽矛盾?尤其是漢民與其他各族百姓之間!”
“大人這話可是著了!各族百姓之間居於城池附近的倒還好一些可居於山中的……”方洛在回答何貴問話的時候一直都是比較平和的表情但到這裏的時候卻忍不住一陣搖頭苦笑“居於山中的各族百姓雖也受到了一些王化教誨但終究不多。相互之間常為茶山而相互爭鬥甚至有的寨子每年采茶之前都要先打上幾場不死上幾個人不會幹休官府常為此苦惱不已。至於漢民與其餘各族也有不少的麻煩。主要是那些前來采買茶葉的茶商多有壓價之舉而且其中的私家茶商不僅將茶價壓低往往還主動入山內采茶搶占茶源那些家人、窩泥人(哈尼族)、景頗人、苗人、回人、壯族人、彝族人等等恐怕沒有不對他們深惡痛絕的而且這些夷人又大多是直性子不管你什麽行商不行商覺得自己有理就認準了不回頭一言不合就要動刀子鬧出些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來還挺麻煩呀……”何貴一陣撓頭。看來自己預先想到的“公正”、“公平”、“公開”這六個字並不是那麽好辦到的。百姓散居各地乃至深山之中也就罷了關健是聽方洛話裏的意思好像這裏的百姓矛盾已深各自之間好像都已經有了成見都覺得自己有理。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重新整治一番改變人們的想法態度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大人在想什麽?”方洛看著何貴有些為難的模樣偷偷地笑了一下。在他這種“老雲南”看來何貴這種新到的“外來”官員都是一個樣子。大大咧咧、毫不在乎地過來滿以為自己一到就能將這裏的各種事務處理的頭頭是道然後立功受賞升官加俸再離開雲南這個窮鄉僻壤!在任十多年間他甚至還遇到過有的官員在遇到事情之後連地方上的具體情況也不打聽就直接下命令處理的例子。結果是事情越鬧越大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激化主事的官員則丟官罷職……何貴的表現這還算好的。知道先問一問覺得麻煩也知道摳摳頭皮不像別的官員明明聽自己了那些情況也是理也不理大手一揮全當耳旁風!
“我在想想要把這普洱治理的歌舞升平看來是沒希望了……”何貴苦笑著道。
“歌舞升平?”方洛一怔接著就是大笑“大人真會開玩笑!”
“是啊。一個玩笑而已。不過人確實是不能把自己定得太高啊!”何貴也是搖頭笑了一下又問道:“方大人普洱產茶我忘了問一問這裏一年出茶多少?”
“哦!普洱轄有六大茶山其餘各地也有茶葉產出所以每年出產茶葉極多。不過受前些年疾影響到今年為止每年出茶才是四萬擔多一些!”方洛答道。
“那出茶最多的時候有多少?”何貴又問道。
“十萬擔吧。不過那已經是順治年間的事兒了。順治十六年的時候吳三桂平定雲南將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養、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萬、上猛烏、下猛烏、整董編為十三個版納統歸元江府管轄。那時候的普洱茶生產和銷路都比較好據《思茅縣誌》所載:
‘順治十八年思茅年出茶達十萬擔經普洱過麗江銷往西藏茶葉三萬馱之多。”方洛答道。
“三萬馭?全都是銷往西藏?”何貴問道。
“大部分是如今也是一樣。藏人多食肉若無茶葉則必然生病是故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語。而除去銷往西藏的還有一些茶葉銷往緬甸為數也不算少。至於銷往江南的也有但是不多!”方洛答道。
“這麽來我們還是大有可為的了!……現產四萬多擔最高則是十萬多擔!”何貴自言自語了一會兒又轉頭問向方洛:“如今的產量如果客商多了能應付得過來嗎?”
“沒問題!”方洛答道。
“那就好!方大人麻煩你去幫我找一些人來……要肥頭大耳或者氣質然的那種。反正越富態越有氣質越像有錢人越能會道就越好!”何貴道。“啊?”
但是何貴還真就不打算去。
因為他是明著由吏部任命但實際卻是由乾隆親自下旨調動的那種“簡在帝心”的官員李侍堯絕對不敢因為私怨要他的命!李侍堯雖然有權力找碴直接將他削職為民但那樣一來李侍堯就根本找不到理由去對付他這麽一個平民了而且還給了他自由之身到時候他如果跑到京城反告一狀李侍堯自己恐怕就要吃些晦氣。所以那家夥要找他的麻煩多就是找理由上朝廷告他或者是將他再次貶謫!這種事情對他來反倒還是求之不得!因為如果李侍堯到上麵告他他也不是沒有能話的朋友和珅鬧鬼不幫忙的話錢灃總還可以幫忙上幾句公道話而李侍堯如果貶了他就更好了。因為重新任命新的官位得要吏部出麵才行。別忘了七品官職以上一般都必須是見過皇帝的麵之後才能生效。那樣的話他不定就可以離開雲南還用得著跟李侍在這兒攪和?
所以。不去!
反正以他的本事。就算被貶了再升回原職也不是什麽耗時間地事情。誰怕誰呀?
不過何貴卻並不知道。自己硬氣了這一回卻使得他跟李侍堯這位名臣一輩子都沒能見過一次。
******************************
普洱原本隻是雲南地一個地名唐代時屬銀生府清雍正七年設普府轄思茅廳、六大茶山、橄欖壩、及江內六版納。並對江外車裏宣慰司實行羈管理。
也就是普洱府的設立其實是雍正年間西南改土歸流的結果。
起改土歸流有些著作和文章往往把它看成是清廷對西南少數民族一次殘酷地武力征服總是跟野蠻的戰爭瘋狂的屠殺連係在一起。何貴以前也是這麽認為的。畢竟清廷給人了感覺並不怎麽好。就連乾隆征服新疆。據也是對那裏的準葛爾蒙古部族老是反叛而感到不耐命令大將軍兆惠幹脆將之一舉屠滅的結果。當然這些隻是傳而已真正地情況。除了當事人恐怕也沒什麽人清楚。
不過。真正到了普洱府了解了一些情況之後何貴才知道自己以前聽到的那些話是有些偏聽偏信了。雖然那些傳聞出了某些曆史現象但並不能反映其真實的情況。雍正年間的改土歸流是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的而且某些土司的改流問題的最後解決也是通過戰爭方式來完成地。但這些其實隻是極少數。六十多個被改流的土司其中絕大多數是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的如湖廣三十多個苗族土司的改流就基本上沒有用兵。就是少數最後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地地方也不是一開始就付諸戰爭而是在改土歸流過程中或改土歸流之後土司勢力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進行頑抗甚至煽動叛亂清王朝才出兵平定的。
而何貴將要出掌地普洱府就更加戲劇性了那根本就是土司之間相互爭權奪利的結果。除了最後是由清廷派兵平亂並最後設府歸流以外其餘的事情根本就是那些土司自己在鬧騰。
“真有這回事兒?”在昆明打聽不到就幹脆去普洱當地打聽。稍事打整之後何貴就帶著一家人以及劉昆亮這個“累贅”趕到了普洱府治所在思茅廳!
清代所謂的“廳”跟現今的各省部委下轄的什麽“交通廳”、“人事廳”之類的機關是完全不同的。大體上講其規格要低於“府”高於“縣”相當於“州”。其實“廳”本來不是固定的行政單位。早期知府的佐|&1t;;方或分管某些事務他們派出辦事的地方被叫做“廳”並逐步形成固定的行政單位。“廳”一般多屬知府統轄稱“散廳”與“州”同級。也有直屬布政司管轄的稱“直隸廳”。“直隸廳”級別較高與府、直隸州同級。清代全國設“直隸廳41個“散廳”78個。何貴在開封的時候麾下副手同知林適中、通判周政宣其實也都有各自所屬的“廳”隻是平時何貴不在的時候他們就要去知府衙門撐門麵!
“那是自然!”思茅廳的主官姓方名洛官職為同知四十歲左右據已經在雲南任職過十年一步步升遷上來的雖然不知道其人能力如何但對雲南事務的了解卻絕對是不容覷的“普洱之所以設府乃是在為當年的橄欖壩之亂。前明隆慶四年的時候宣慰使刀應為分派差徭將其轄區分為十二個版納語即為西雙版納以瀾滄江為界分為江內六版納江外六版納。雍正年間刀金寶為宣慰使駐江外車裏而江內六版納由土目刀正彥占踞。江內版納居住著多個種族其中有窩泥人(哈尼族)避居山中以采茶為業常因茶商壓價而與之生糾紛。雍正五年四月麻布朋與克者老二等人率眾截殺茶商普威營參將邱名揚、茶山守備李定海得知消息之後檄知宣慰使刀金寶協同擒拿。刀金寶派刀正彥等前來會商剿撫。但沒有料到那刀正彥因為與刀金寶素有矛盾。竟然乘機焚燒各寨。堵塞各路要口並將會期招撫的總兵官王朝選及兵丁、糧差等十八人殺死企圖嫁禍於刀金寶。謀奪宣慰使之職……刀金寶聽聞之後立即派兵截堵江外同時上稟時任的雲貴總督鄂爾泰請其派兵進剿手下於橄欖壩一帶收伏!而平亂之後。鄂爾泰聽聞江內六版納田土肥沃居民也不下萬戶又有銀廠、鹽井對省局勢可是頗有影響便上奏朝廷請於江內改土歸流。於是便有了普洱府橄欖壩州。不過直到乾隆三十
|
“原來如此!”何貴聞言了頭又問道:“還死了一個總兵官?”
“正是。那人叫王朝選!”方洛答道。
“嗯!那他夠可憐地!”想必這就是劉昆亮那子所地什麽“前些年”普洱土司打殺官兵還死了個總兵的事兒了。可這哪是什麽“前些年”?根本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事兒了虧了他也好意思拿出來!何貴一陣頭疼。自己新收地這個長隨看來問題不。
—
……
“普洱這兩年的情況如何?前幾年的疾所造成的影響是否已經消除?”長隨的問題以後再還是先管管現在的情況。何貴抬眼打量了一下自己現在所在地知府衙門的設置。起來思茅的官衙比起他當初所在的開封府的氣派而言差的可不是一半甚至就連普通的縣衙也比不上。據聞在多年以前就連思茅本地都還隻是一個土城還是尹繼善上任以後才改建成了石城。
“普洱改土歸流已經幾十年各族百姓如今已大多歸化。隻是少數長居山中的還有些問題。至於大人所地疾如今已經沒有什麽大礙以前受影響的茶葉交易也大多恢複。”方洛答道。
“那江外六版納的車裏宣慰司呢?”何貴又問道。雲南現今最大的問題還是民族問題所以對於治內唯一地一個土司他還是比較關心的。
“刀氏一族世襲車裏宣尉司現任宣慰使為刀瞻辰就是那個刀金寶地孫子對朝廷一直以來還算恭順!”方洛答道。
“嗯……那就好!”何貴稍覺放心想了想又問道:“據我所知普洱一帶總共生活著十數個民族這各族百姓之間相處得如何?可有什麽矛盾?尤其是漢民與其他各族百姓之間!”
“大人這話可是著了!各族百姓之間居於城池附近的倒還好一些可居於山中的……”方洛在回答何貴問話的時候一直都是比較平和的表情但到這裏的時候卻忍不住一陣搖頭苦笑“居於山中的各族百姓雖也受到了一些王化教誨但終究不多。相互之間常為茶山而相互爭鬥甚至有的寨子每年采茶之前都要先打上幾場不死上幾個人不會幹休官府常為此苦惱不已。至於漢民與其餘各族也有不少的麻煩。主要是那些前來采買茶葉的茶商多有壓價之舉而且其中的私家茶商不僅將茶價壓低往往還主動入山內采茶搶占茶源那些家人、窩泥人(哈尼族)、景頗人、苗人、回人、壯族人、彝族人等等恐怕沒有不對他們深惡痛絕的而且這些夷人又大多是直性子不管你什麽行商不行商覺得自己有理就認準了不回頭一言不合就要動刀子鬧出些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來還挺麻煩呀……”何貴一陣撓頭。看來自己預先想到的“公正”、“公平”、“公開”這六個字並不是那麽好辦到的。百姓散居各地乃至深山之中也就罷了關健是聽方洛話裏的意思好像這裏的百姓矛盾已深各自之間好像都已經有了成見都覺得自己有理。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重新整治一番改變人們的想法態度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大人在想什麽?”方洛看著何貴有些為難的模樣偷偷地笑了一下。在他這種“老雲南”看來何貴這種新到的“外來”官員都是一個樣子。大大咧咧、毫不在乎地過來滿以為自己一到就能將這裏的各種事務處理的頭頭是道然後立功受賞升官加俸再離開雲南這個窮鄉僻壤!在任十多年間他甚至還遇到過有的官員在遇到事情之後連地方上的具體情況也不打聽就直接下命令處理的例子。結果是事情越鬧越大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激化主事的官員則丟官罷職……何貴的表現這還算好的。知道先問一問覺得麻煩也知道摳摳頭皮不像別的官員明明聽自己了那些情況也是理也不理大手一揮全當耳旁風!
“我在想想要把這普洱治理的歌舞升平看來是沒希望了……”何貴苦笑著道。
“歌舞升平?”方洛一怔接著就是大笑“大人真會開玩笑!”
“是啊。一個玩笑而已。不過人確實是不能把自己定得太高啊!”何貴也是搖頭笑了一下又問道:“方大人普洱產茶我忘了問一問這裏一年出茶多少?”
“哦!普洱轄有六大茶山其餘各地也有茶葉產出所以每年出產茶葉極多。不過受前些年疾影響到今年為止每年出茶才是四萬擔多一些!”方洛答道。
“那出茶最多的時候有多少?”何貴又問道。
“十萬擔吧。不過那已經是順治年間的事兒了。順治十六年的時候吳三桂平定雲南將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養、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萬、上猛烏、下猛烏、整董編為十三個版納統歸元江府管轄。那時候的普洱茶生產和銷路都比較好據《思茅縣誌》所載:
‘順治十八年思茅年出茶達十萬擔經普洱過麗江銷往西藏茶葉三萬馱之多。”方洛答道。
“三萬馭?全都是銷往西藏?”何貴問道。
“大部分是如今也是一樣。藏人多食肉若無茶葉則必然生病是故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語。而除去銷往西藏的還有一些茶葉銷往緬甸為數也不算少。至於銷往江南的也有但是不多!”方洛答道。
“這麽來我們還是大有可為的了!……現產四萬多擔最高則是十萬多擔!”何貴自言自語了一會兒又轉頭問向方洛:“如今的產量如果客商多了能應付得過來嗎?”
“沒問題!”方洛答道。
“那就好!方大人麻煩你去幫我找一些人來……要肥頭大耳或者氣質然的那種。反正越富態越有氣質越像有錢人越能會道就越好!”何貴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