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是“腥膻之地”天高皇帝遠又有全國唯一的一員們尤其是廣州的官員可以上下其手大橫財。但是除去關稅之外廣東整體的財政收入卻不高也就是在廣東海關很肥但官府並不富裕。


    何貴身為布政使雖然管不到海關但不可避免的要去了解一些。他的眼光又與眾不同自然就現了這其中的一些貓膩。……大清國隻想著對那些洋商顯示所謂的“天朝”德威卻沒有現如今的海上貿易已經有被洋商尤其是英國人控製的趨勢。而英國人的高明的資本操作手段又是保證本身盈利並減少銀元輸出的有效保證。


    清政府不願意以官府跟自己眼中的夷人進行交易認為那是有**份所以就把這“綏懷遠夷”的任務交到了十三行的行商手裏。於是十三行與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之間的交易就成了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商業資本的對壘。何貴自然知道東印度公司所代表的是英國金融資產階級的商業資本。而且東印度公司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強權而且還是一個軍事的和擁有領土的強權。數十年前它在印度擊敗了荷蘭、法國的殖民勢力之後奠定了殖民帝國的基礎開始把對印度財富的掠奪同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合為一體。它在廣州的通商機構在這段期間也日臻健全。公司大班結束了從前隻負責自己那一條船的做法而結為一個團體;何貴還了解到。東印度公司地倫敦董事會居然還專門任命了名大班組成所謂“監理會”全權裁決對華貿易事務。公司的澳門賬房也開始行使銀行的各項職能他們可以直接開出倫敦董事會和孟加拉的匯票;並采用多種資金周轉辦法將港腳散商銷貨所得供它利用於是印度的資源變成了英國對華貿易的財源。東印度公司無需再從英國本土向中國輸運銀元了。公司賬房還通過控製匯率牟取暴利。何貴通過數月的調查現。僅去年一年。東印度公司簽總數為三百多萬兩銀子的各種匯票中。就淨獲利二十餘萬兩白銀——這隻是控製匯率地所得。而更讓何貴注意地是它還對中國行商簽所謂地“轉賬票”。英國商人財務拮據時就憑借這種辦法把購買茶葉欠下的款項轉移到出售印度貨物給中國商人的債權人名下輕輕鬆鬆的就避免了欠行商的債務。雖然這好像隻是一種簡單的財務轉換但是其中複雜的操作手段卻使得這成為了一種掠奪性貿易地牟利手段。東印度公司根本就不需要投入多大的資本。就能從中獲取暴利為自己在東亞的貿易之中墊定雄厚的基礎。


    而相對於英國人的以商業資本支配權力十三行的行商們卻不得不承受著被封建權力支配的壓力!清廷為了自己的所謂泱泱天朝地麵子嚴禁行商對洋商地行為采取任何自衛措施。隻知道通過貿易增加國帑收入;而對於本國商人的經濟利益卻根本不屑一顧的。因為在清廷那些掌權者眼裏這種行為是在計較錙銖之利有傷體統其迂腐之態暴露無遺。而由此何貴隻能十分悲哀地現。清政府有防範外夷的規章。卻無保護本國貿易的政策;有對欠課行商嚴厲製裁的法律卻無維護中國商人經濟利益的措施。重本抑末、閉關鎖國的程度之深同資本主義的重商主義根本無法同日而語。因而。在清廷嚴密的控製之下十三行隻是在對天朝效忠保證封建國家稅餉方麵是統一的機構;在與外商的交易中又不過是各自為政的十分鬆散的組織甚至連歐洲中世紀商業公會具有的那種保護自身經濟利益的規章都沒有。毫無疑問中國的封建商業資本集團在西方資本主義縝密的商業組織和雄厚的資本麵前自然是是不堪一擊。


    而最讓人感到難以忍受的就是在洋商資本越來越強並逐漸改變傳統的交易方式利用本身的雄厚資本對中國行商進行打擊的時候官府依然認為是行商在“苦累夷人”。


    就像現在乾隆五十年還沒過富勒渾推行保商製度所選中的五家保商之中就已經有兩家因為洋商不守合同而不得不負起了連帶責任受到了官府的課罰傾家蕩產之後不得不退出十三行。而那洋商呢隻是受到了一兒申飭換個名字照樣來進行交易!


    ……


    “也就是行商雖然表麵上一個個都很有錢可是自從保商製度之後他們要同時替自己與洋商繳納兩份兒稅銀。洋商撒野不交他們得不到官府的支持就沒什麽辦法隻能自己認栽……這種情況下行商就不得不去仰望著洋商的鼻息!略有爭執行商就要吃虧!這哪裏是做生意?根本就是把人往火坑裏推!我堂堂大清子民都快要被一些夷人當成可以任意欺侮的奴才而我大清朝廷在那些洋夷口中也成了‘一群由蠢貨、笨蛋、傻瓜與自大狂所組成的機構’!”


    何貴在給和珅的信裏這樣寫道言辭可是十分激烈!同時他還將東印度公司所掌握的力量對和珅做出了具體的明:成立已經將近兩百年擁船數千艘擁有國家所授予的宣戰權占據著整個印度即古天竺奴役著那些的上萬萬百姓……等等。


    而透露這麽多真的或者是假的東西他的目的卻隻有一個就是希望這些東西能夠刺激到和珅並且通過和珅使清廷在廣東這種對外貿易上做出哪怕一的有利於中國商人的改變!和珅雖然是一個奸臣是人。但何貴相信在這種事情上他有理由站在自己一方!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何貴以前給和珅寫過不少信但從來都沒有如此的激烈過!而他以往地表現也讓和珅認為他不會欺騙自己……至於增加關稅方麵對清


    庫收入又大有好處還可以大大減輕和珅所受到的壓這位未來的貪汙之王還真就幫忙了。


    而比起何貴來。和珅更加了解乾隆。也更加會話又是趁著乾隆因為那一千四百多萬兩銀子的花銷以及後續所需資金而鬱悶無比的時候進言的又列舉了一些所謂的“事實”並在奏章之中隱晦地提及了一些如今財政困難國庫收入每況愈下地情況。終於在這一係列手段之下乾隆心中地那份敏感神經被觸動了。


    ……


    “……洋夷萬裏而來。所謀者利也。朝廷為撫育四夷不與其計銖之利僅取毫厘為稅。然洋夷不知感恩竟以朝廷可欺而致誹謗。此大不敬也。朕本意封閉海關以懲然念四夷來朝亦有心誠者故不行此!……十三行之眾因洋商操分撥之權竟致曲意逢迎。實有損朝廷付其綏懷遠夷之重任。亦失朝廷之威德。故此……”


    “皇上什麽?”傳旨太監頓了一下富勒渾仗著身份抬起頭來問道。乾隆降旨。也沒要專門給誰但官場上的信息傳遞度極快聖旨還沒到江西整個廣州的官員就已經幾乎都知道這一次的聖旨事關重大。所以差不多全都來了。就算明知沒自己事兒的也想過來看看熱鬧!於是聖旨到達的這天總督衙門裏大大地跪了足足二十多號穿補服的。


    “故此朕決意著兩廣總督富勒渾廣東水師提督和琳廣東巡撫孫士毅廣東布政使何貴並海關監督額森特五人重組十三行並商討提高海關稅率一事一月之內將結果報之朝廷!”


    “皇上要我們五個重組十三行?”終於念完了富勒渾代表眾人接下了聖旨一眾廣東官員站起身來之後海關總督額森特先就衝上來向那太監問道。


    “這位大人咱家隻是按聖旨上地念……”那太監年紀並不大雖然是個太監卻身材高大頗顯孔武之象。想想也是從北京到廣東路途遙遠要是派個年紀大、身體弱的聖旨還指不定猴年馬月才能送來呢!


    “海關事務一向是歸我和製台大人管理加一個水師提督也就罷了憑什麽把巡撫、布政使也拉進來?”額森特又大聲問道。


    “原來您就是海關監督額大人!”那傳旨太監腦子也快從額森特的話中立刻就把對方的身份給辯認了出來當下就是一拱手可話裏的內容依然不變:“奴婢隻是一個跑腿兒的隻是按聖旨上寫的念其它的什麽都不知道!”


    “他不知道你們總該知道了吧?孫大人何大人?”額森特冷哼一聲又把目光對準了孫士毅跟何貴兩人神態咄咄逼人。其餘一眾官員看到這情景紛紛後退了兩步然後就一個個饒有趣味地看著三人。眾人都知道額森特雖然是海關監督但此人全無精明之態平時表現出來地隻有八旗子弟的貪婪與蠻橫!自到任之後就一直視海關為自己的禁婪不許別人插手就是富勒渾這兩廣總督有時候也敢。如今乾隆降旨要他與另外四人一起重組十三行並調整海關稅率自然是犯了他地忌。這家夥不敢乾隆什麽富勒渾又是上司自然就把火氣撒到孫士毅等人身上了。


    “額大人你這話是什麽意思?難道是想質疑皇上的聖旨嗎?”和琳看到額森特的模樣邁步走到孫士毅跟何貴兩人中間出聲問道。


    “哼就知道你們三個人是一塊兒的!”額森特下巴一揚對和琳竟是絲毫不懼“你不就是仗著有個當軍機大臣的哥撐腰嗎?別以為那多了不起。爺們兒還真不在乎!”


    “你什麽?”和琳麵容一僵怒道。


    “老子什麽你自己清楚!”額森特冷哼道。


    “額大人不在乎誰都沒關係這裏也沒有誰會仗勢欺人。可是皇上的聖旨你總不能不在乎吧?”孫士毅伸手攔住了和琳又拈著胡子對額森特道。乾隆讓他們“三人幫”一起跟富勒渾還有額森特商討重組十三行並提高海關稅率一事確實都是和珅幫他們爭取來的。一來是因為他們就在廣東便於就近了解情況;二來先前寫給和珅的信並不隻是何貴的那一封三個人都有份兒而且三人聯手應對富勒渾跟額森特也好辦些三比二總比和珅要獨自麵對其他三名軍機大臣的境況要好得多!而第三麽則是和珅希望他們三個的表現能將富勒渾跟額森特給壓下去!


    “孫士毅你少羅嗦!誰老子不在乎聖旨了?可老子就是不願跟你一起辦事兒……老子這就去寫折子請皇上收回旨意。你們自己玩兒去吧!反正這海關的事情你們就是別想插手!”額森特從鼻孔裏哼出兩股氣橫蠻地道。


    “額大人是海關監督與本撫等並無所屬關係。你想做什麽本撫也不感興趣……隻是本撫要提醒你一句皇上隻給了我們一個月的時間!就算你寫了奏折呈上去皇上又馬上批複等折子回到廣東的時候時間也差不多了!”孫士毅微笑著道。


    “那又如何?”額森特一揮手“老子才不管那麽多反正海關上的事兒就隻由兩廣總督跟海關監督管這是規矩。”


    “那你就抱著你的規矩過日子吧!”和琳冷哼一聲也不管這裏是總督衙門富勒渾這主人正滿臉陰沉地呆在旁邊當場便拂袖而去。而孫士毅、何貴兩人卻是規規矩矩的向富勒渾抱拳行禮之後才聯袂走了出去。


    “製台大人你看他們這囂張勁兒……”額森特看著三人的背影又向富勒渾道。“你懂個屁!”富勒渾突然破口大罵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龍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龍崗並收藏發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