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把嚴啟昌一夥罵了個狗血淋頭。
沒錯勇於進取是好的為了利益敢於算計也是好的可是也得看看算計的是什麽人這些人又都是什麽性子。
敢拿那兒錢去算計和珅?敢拿海運的事情去煩乾隆?這事兒真要幹出來不十三行到時百分之九十九要倒黴就是自己這個向來對十三行庇護有加的巡撫恐怕也要跟著一起吃個大虧。
可是罵歸罵把嚴啟昌等人趕走之後何貴卻也想不到什麽辦法能夠服清廷的那些掌權者們去開通海運。隻能自己找地方悶頭愁去了
……其實他還是有些辦法勸朝中那些人同意施行海運法的可每一個辦法的危險性都不低。他如今也是拖家帶口安穩日子過得舒舒服服自然不願意去冒險。遭受過那麽多的苦難了也沒見得就亡了國等到了時候還不是重新站起來了?而且他當官這些年雖不敢已經消除了中國遭受那些苦難的可能性但至少也算是稍稍改變了一下。
還把那越南鬼子提前報複了一通另外附帶著一夥緬甸人……這些也該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了。至於以後他哪管得了那麽多。
想想他何某人當初也不過是個找不到工作的普通人罷了。能有如今的地位如今的財勢也該知足了。為什麽還要去改變什麽?人貴在知足做事。也要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好高騖遠。曆史的車輪何其巨大?法國大革命不也沒變?歐洲正在遭受革命地劇痛為什麽中國就不能……唉不想那麽多了。想那麽多沒用也太煩心容易滋生負罪感還是老老實實回家摟老婆睡覺去是正經。
*****************************
北京!
和珅自然不知道何貴突然間隋性大起。比平時還多出了一股什麽事都不願做的懶散。他手下出去的人多了什麽蘇淩阿、吳省欽的不算。光是在中央的就有一大幫。不過。跟何貴這幾年輕閑的時間太多有些變懶不同整天處理著國家大事又要跟朝中那些看他不順眼的權貴官吏們爭來鬥去和珅不僅忙人也越來越精神。
不過即便如此正跟乾隆聊地開心的時候突然間被人打斷了他還是十分地不高興。尤其打斷這次談話地還是王傑跟劉墉這兩個死對頭就更加讓他不爽了。
可惜。王傑跟劉對他的目光似乎是視而不見劉墉更是連看也沒看他一眼隻是捧著奏折一句一句的朝乾隆讀著:
“……皇上湖北布政使錢灃上了折子聲言如今僅止湖北一省便有紗廠、布廠共三百餘家。每家所雇工人少則十數人多則數百人。全省從事紡織人數足有數萬之眾。各地百姓貪圖求利。多有棄稻麥而種棉花者。甚至有的地主還勒令自家佃戶盡數改種棉花。官府雖多有規勸。然各地紗廠、布廠依舊不斷出現。錢奏言若長此以往。湖北糧產必然大幅下降‘湖廣熟天下足’之言恐敢將成為一句傳。是故錢懇請皇上禁止各地興建工廠以免因利傷農有壞國本。”
“劉大人你老了。什麽因利傷農有壞國本?這等片麵之詞你也好意思拿到皇上麵前現眼?”和珅聽到劉墉的話後立即不爽地插嘴道。
“和中堂何謂片麵?錢灃的奏折之上附有詳細的帳目。今年湖北就有好幾個縣因為百姓棄稻麥而種棉花糧產大幅下降。長此以往必將大大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劉墉並沒有看和珅那輕蔑的目光。年近七旬的他已經真正地老了精力也有不足。吏部尚書的職缺也有些力不從心。可是近些年來和珅的氣焰一日勝似一日的囂張他雖然也想找些人來對抗這個日益強悍的權奸可滿朝上下能讓他放心的不是太老就是過於年輕所以不得已之下他隻能繼續霸著這個位子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和珅奏請乾隆給轟下來。可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鍾他一天在朝廷上就要管一天事兒。
“皇上臣對劉大人方才所言甚表讚同。我大清以農桑為本根本若是崩壞則國勢必然衰頹。可自從那奇技淫巧的水力紡紗織布地機械出現之後到如今不過三五年功夫天下興建起的紗廠、布廠竟以千計。進廠務工之人也已有十數萬人且據臣所聞其中多數竟為女子……皇上女子當謹守婦道在家相夫教子豈能如此拋頭露麵?據臣所知近年來各地就鬧出了不少有傷風化之事都跟女子入廠為工有關而且女子入廠為工地事情也已經惹得各地有識之士大為不滿還有不少人上書官府請求朝廷下令禁止啊。”王傑也緊接著劉墉道。
“哦?竟有此事?和珅朕怎麽不知道這些?”乾隆裝模作樣地問道。他其實也有些不高興和珅剛剛正在向他稟報固倫和孝公主大婚的準備事宜沒想到突然就被王傑跟劉墉給攪斷了。可是不管王傑還是劉都是多年地老臣而且也都是一心為國他總不能明著斥責。所以隻有把話轉移到和珅身上。至於劉王兩人所的事情他倒還真沒怎麽放在心上。
“皇上。王中堂所言確有其事。可是事情卻並沒有他的那麽嚴重。”和珅朝乾隆拱了拱手道:“當初各地紛紛興建水利紡紗、織布廠子奴才身為戶部尚書自然注意過。可是據奴才調查自全國各地興建起大大的紡紗織布廠子之後。各類布匹的價格就驟然下降了三四成到如今比原先更是下降了多達六七成。……皇上您當然知道百姓所求者不過溫飽而已。自您登基以來天下太平盛世安康。我大清又豐饒無比湖廣、江浙一帶盡為魚米之鄉。一地熟則天下足。糧產比之往常多出了何止數倍?天下自然不虞有缺。可是。布匹卻不同。這東西從絲到線再到成布……一步步都要耗費極大地功夫。原先由百姓自己用紡車紡織一匹布所需耗用的時間可謂長矣一戶百姓一年之內大多連自己家中所用都湊不齊。如此豈非
溫?而當時布匹價格之高百姓中的窮困之家一年一身新衣……所以。奴才才放任各地興建紗廠、布廠蓋因此有利於百姓有利於朝廷!”
“和中堂你各地所建的紗廠、布廠有利於百姓?”王傑冷笑:“這可真是笑話。你可知道那些紗廠、布廠都是建於河邊而河邊大多為良田。天下數千家紡織廠子廠房、庫房、院落等等。足足占去了十數萬畝良田。這些良田一年所產可供多少人過活?你身為戶部尚書。總不會不知道吧?”
“這個和某自然清楚。不過。王中堂你可又知道這數千家廠子。每年為朝廷提供多少稅銀?這些稅銀又可以讓朝廷為百姓做多少事情?這些事情又能為朝廷掙來多少百姓的忠心愛戴?”和珅針鋒相對地問道。
“哼得輕巧。數千家廠子多不過一二百萬兩稅銀就算能做些事情又豈能與毀壞的國本相提並論!”王傑不示弱地道。
“一二百萬兩?哈哈王大人王中堂……”和珅譏嘲的望著王傑嘴裏使勁地咬著“中堂”兩個字:“身為軍機大臣您還真是會算帳啊。
沒錯幾千家廠子明麵兒上所繳地稅金確實是隻有這麽多。可是你可知道布匹販運的過程之中又要為朝廷繳多少稅金?還有那些販賣棉花、羊毛此類原料地又要為朝廷繳多少稅金?層層疊疊你可知道朝廷這幾年光是從這紡織一項上多收了多少錢?”
“若如和中堂所這些錢都入到國庫了?”王傑被地麵皮微紅可嘴巴上依舊不服輸。
“當然是入到國庫難道王中堂您還有什麽想法不成?”和珅怒道。
“夠了。隻不過幾個紗廠、布廠的事情怎麽又到國庫了?你們兩個可是軍機大臣群臣表率……”乾隆冷著臉瞪了和珅跟王傑一眼接著又掃了一眼劉墉“還有你。身為吏部尚書此時又不是朝會怎麽也摻和進戶部管轄的事情來了?那個錢灃又是怎麽回事兒?堂堂的一省布政使也跟個不懂事的一樣。有事上折子就算不交到軍機處也可以直接呈給朕嘛怎麽交到你的手上去了?他這是什麽意思?”
“皇上錢灃是覺得此事緊急怕軍機處事情太多耽擱了。”乾隆明顯是在拉偏架劉墉當然也看得出來。可他卻隻有受著……誰叫人家是皇帝來著?皇帝做什麽事都不需要理由就像寵幸和珅這大貪官一樣。鬼才相信乾隆會不知道和珅做的那些事情。可人家就是喜歡混帳東西就是護著自己這當臣子的又能怎麽著?
“胡八道。”乾隆又了劉一句錢灃的奏折就擺在那兒在場的幾個人也都聽了這裏麵地內容就是耽誤個年把兒的再又能出多大的事情?不過乾隆完之後卻也沒有接著往下追究。當頭兒的對手下不管是該打還是該護都得有個度。
“臣知罪!”劉墉低頭應道。他也很實在知道乾隆隻是想岔開和珅跟王傑所以才在自己身上開了一刀。不過話回來這麽多年的官場經驗他又怎麽會不知道錢灃的奏折很難起到效果?沒錯他是老了!可他的耳朵、眼睛還在。這幾年各地地紗廠、布廠就像是一窩蜂似的上馬這些廠子之中有地確實是那些有錢人自己開地有的卻是各地官員自己建地甚至還有許多是京裏的權貴們放出去的人馬……這中間不僅有和珅這樣的權奸甚至還有幾位皇子阿哥。經營布匹的利益巨大其中的糾葛自也非同可別一個的錢灃就是再加上他跟王傑等人也絕對難以撼動。何況就像和珅所的紡織一業層層疊疊稅錢少少確實也稍稍把萎縮的國庫撐鼓了一光這一就已經很夠份量了。
“劉大人你既然已經知罪那還留在這裏幹什麽?該回去寫份請罪折子了吧?”和珅嗤笑著對劉墉道。
“這件事倒是不勞和中堂費心劉墉省得。隻是劉某還有一件事需要請皇上定奪所以暫時還不能離開!”劉墉淡淡地道。
“還有什麽事情?”乾隆問道。
“皇上臣前些天曾經聽軍機處阿桂、福隆安兩位中堂提過兩廣總督孫士毅自上任以來雖不能政績卓著但也是功勞不。尤其是此次平定安南叛亂扶植黎氏複辟更是一件揚我國威的大功。還有廣東水師提督和琳自上任伊始平海盜敗西夷定安南……”劉墉道。
“皇上當然知道孫士毅與和琳的大功不日便會有褒獎聖旨降下劉大人你又有什麽急的?”聽劉墉提起孫士毅跟自家老弟和珅心生警惕急忙插嘴問道。
“和中堂忘了劉某是吏部尚書了?雖總督與提督這等職位還輪不到劉某置喙可是孫士毅、和琳都為國立有大功劉某建議一下又有何不可?”劉墉微笑著道。
“胡八道這也能算理由?”和珅心中閃過一絲不安。劉墉這話得太不著調。大清國自立國之日起總督、提督這等封疆大吏就沒有吏部什麽事兒。所謂吏部其實平時連個三品官的調動權都沒有就是四五品也得奉著皇帝的令去選派。可這一次劉墉卻主動提及孫士毅跟和琳這兩個“督”字級的高官擺明了是別有用心。可話再回來人家是吏部尚書想問一問某個官員的情況別人就算想反駁也挑不出理由。因為吏部調派官員的權力受限隻是曆朝來的慣例並沒有明文規定。
“你這個羅鍋子就是事兒多。吧你到底又想建議什麽?”和珅想的到的乾隆當然也想的到可也正因為如此乾隆的興趣也被吊了起來他倒想看看劉墉到底想當著和珅的麵搞什麽鬼。
“回皇上臣其實也沒什麽建議隻是認為以孫士毅之能當可憑借此次之功入朝為官遷大學士;和琳擅於帶兵又受福康安等人認可想來本領確實不差當個九門提督應該是正當其材!”劉墉道。
沒錯勇於進取是好的為了利益敢於算計也是好的可是也得看看算計的是什麽人這些人又都是什麽性子。
敢拿那兒錢去算計和珅?敢拿海運的事情去煩乾隆?這事兒真要幹出來不十三行到時百分之九十九要倒黴就是自己這個向來對十三行庇護有加的巡撫恐怕也要跟著一起吃個大虧。
可是罵歸罵把嚴啟昌等人趕走之後何貴卻也想不到什麽辦法能夠服清廷的那些掌權者們去開通海運。隻能自己找地方悶頭愁去了
……其實他還是有些辦法勸朝中那些人同意施行海運法的可每一個辦法的危險性都不低。他如今也是拖家帶口安穩日子過得舒舒服服自然不願意去冒險。遭受過那麽多的苦難了也沒見得就亡了國等到了時候還不是重新站起來了?而且他當官這些年雖不敢已經消除了中國遭受那些苦難的可能性但至少也算是稍稍改變了一下。
還把那越南鬼子提前報複了一通另外附帶著一夥緬甸人……這些也該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了。至於以後他哪管得了那麽多。
想想他何某人當初也不過是個找不到工作的普通人罷了。能有如今的地位如今的財勢也該知足了。為什麽還要去改變什麽?人貴在知足做事。也要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好高騖遠。曆史的車輪何其巨大?法國大革命不也沒變?歐洲正在遭受革命地劇痛為什麽中國就不能……唉不想那麽多了。想那麽多沒用也太煩心容易滋生負罪感還是老老實實回家摟老婆睡覺去是正經。
*****************************
北京!
和珅自然不知道何貴突然間隋性大起。比平時還多出了一股什麽事都不願做的懶散。他手下出去的人多了什麽蘇淩阿、吳省欽的不算。光是在中央的就有一大幫。不過。跟何貴這幾年輕閑的時間太多有些變懶不同整天處理著國家大事又要跟朝中那些看他不順眼的權貴官吏們爭來鬥去和珅不僅忙人也越來越精神。
不過即便如此正跟乾隆聊地開心的時候突然間被人打斷了他還是十分地不高興。尤其打斷這次談話地還是王傑跟劉墉這兩個死對頭就更加讓他不爽了。
可惜。王傑跟劉對他的目光似乎是視而不見劉墉更是連看也沒看他一眼隻是捧著奏折一句一句的朝乾隆讀著:
“……皇上湖北布政使錢灃上了折子聲言如今僅止湖北一省便有紗廠、布廠共三百餘家。每家所雇工人少則十數人多則數百人。全省從事紡織人數足有數萬之眾。各地百姓貪圖求利。多有棄稻麥而種棉花者。甚至有的地主還勒令自家佃戶盡數改種棉花。官府雖多有規勸。然各地紗廠、布廠依舊不斷出現。錢奏言若長此以往。湖北糧產必然大幅下降‘湖廣熟天下足’之言恐敢將成為一句傳。是故錢懇請皇上禁止各地興建工廠以免因利傷農有壞國本。”
“劉大人你老了。什麽因利傷農有壞國本?這等片麵之詞你也好意思拿到皇上麵前現眼?”和珅聽到劉墉的話後立即不爽地插嘴道。
“和中堂何謂片麵?錢灃的奏折之上附有詳細的帳目。今年湖北就有好幾個縣因為百姓棄稻麥而種棉花糧產大幅下降。長此以往必將大大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劉墉並沒有看和珅那輕蔑的目光。年近七旬的他已經真正地老了精力也有不足。吏部尚書的職缺也有些力不從心。可是近些年來和珅的氣焰一日勝似一日的囂張他雖然也想找些人來對抗這個日益強悍的權奸可滿朝上下能讓他放心的不是太老就是過於年輕所以不得已之下他隻能繼續霸著這個位子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和珅奏請乾隆給轟下來。可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鍾他一天在朝廷上就要管一天事兒。
“皇上臣對劉大人方才所言甚表讚同。我大清以農桑為本根本若是崩壞則國勢必然衰頹。可自從那奇技淫巧的水力紡紗織布地機械出現之後到如今不過三五年功夫天下興建起的紗廠、布廠竟以千計。進廠務工之人也已有十數萬人且據臣所聞其中多數竟為女子……皇上女子當謹守婦道在家相夫教子豈能如此拋頭露麵?據臣所知近年來各地就鬧出了不少有傷風化之事都跟女子入廠為工有關而且女子入廠為工地事情也已經惹得各地有識之士大為不滿還有不少人上書官府請求朝廷下令禁止啊。”王傑也緊接著劉墉道。
“哦?竟有此事?和珅朕怎麽不知道這些?”乾隆裝模作樣地問道。他其實也有些不高興和珅剛剛正在向他稟報固倫和孝公主大婚的準備事宜沒想到突然就被王傑跟劉墉給攪斷了。可是不管王傑還是劉都是多年地老臣而且也都是一心為國他總不能明著斥責。所以隻有把話轉移到和珅身上。至於劉王兩人所的事情他倒還真沒怎麽放在心上。
“皇上。王中堂所言確有其事。可是事情卻並沒有他的那麽嚴重。”和珅朝乾隆拱了拱手道:“當初各地紛紛興建水利紡紗、織布廠子奴才身為戶部尚書自然注意過。可是據奴才調查自全國各地興建起大大的紡紗織布廠子之後。各類布匹的價格就驟然下降了三四成到如今比原先更是下降了多達六七成。……皇上您當然知道百姓所求者不過溫飽而已。自您登基以來天下太平盛世安康。我大清又豐饒無比湖廣、江浙一帶盡為魚米之鄉。一地熟則天下足。糧產比之往常多出了何止數倍?天下自然不虞有缺。可是。布匹卻不同。這東西從絲到線再到成布……一步步都要耗費極大地功夫。原先由百姓自己用紡車紡織一匹布所需耗用的時間可謂長矣一戶百姓一年之內大多連自己家中所用都湊不齊。如此豈非
溫?而當時布匹價格之高百姓中的窮困之家一年一身新衣……所以。奴才才放任各地興建紗廠、布廠蓋因此有利於百姓有利於朝廷!”
“和中堂你各地所建的紗廠、布廠有利於百姓?”王傑冷笑:“這可真是笑話。你可知道那些紗廠、布廠都是建於河邊而河邊大多為良田。天下數千家紡織廠子廠房、庫房、院落等等。足足占去了十數萬畝良田。這些良田一年所產可供多少人過活?你身為戶部尚書。總不會不知道吧?”
“這個和某自然清楚。不過。王中堂你可又知道這數千家廠子。每年為朝廷提供多少稅銀?這些稅銀又可以讓朝廷為百姓做多少事情?這些事情又能為朝廷掙來多少百姓的忠心愛戴?”和珅針鋒相對地問道。
“哼得輕巧。數千家廠子多不過一二百萬兩稅銀就算能做些事情又豈能與毀壞的國本相提並論!”王傑不示弱地道。
“一二百萬兩?哈哈王大人王中堂……”和珅譏嘲的望著王傑嘴裏使勁地咬著“中堂”兩個字:“身為軍機大臣您還真是會算帳啊。
沒錯幾千家廠子明麵兒上所繳地稅金確實是隻有這麽多。可是你可知道布匹販運的過程之中又要為朝廷繳多少稅金?還有那些販賣棉花、羊毛此類原料地又要為朝廷繳多少稅金?層層疊疊你可知道朝廷這幾年光是從這紡織一項上多收了多少錢?”
“若如和中堂所這些錢都入到國庫了?”王傑被地麵皮微紅可嘴巴上依舊不服輸。
“當然是入到國庫難道王中堂您還有什麽想法不成?”和珅怒道。
“夠了。隻不過幾個紗廠、布廠的事情怎麽又到國庫了?你們兩個可是軍機大臣群臣表率……”乾隆冷著臉瞪了和珅跟王傑一眼接著又掃了一眼劉墉“還有你。身為吏部尚書此時又不是朝會怎麽也摻和進戶部管轄的事情來了?那個錢灃又是怎麽回事兒?堂堂的一省布政使也跟個不懂事的一樣。有事上折子就算不交到軍機處也可以直接呈給朕嘛怎麽交到你的手上去了?他這是什麽意思?”
“皇上錢灃是覺得此事緊急怕軍機處事情太多耽擱了。”乾隆明顯是在拉偏架劉墉當然也看得出來。可他卻隻有受著……誰叫人家是皇帝來著?皇帝做什麽事都不需要理由就像寵幸和珅這大貪官一樣。鬼才相信乾隆會不知道和珅做的那些事情。可人家就是喜歡混帳東西就是護著自己這當臣子的又能怎麽著?
“胡八道。”乾隆又了劉一句錢灃的奏折就擺在那兒在場的幾個人也都聽了這裏麵地內容就是耽誤個年把兒的再又能出多大的事情?不過乾隆完之後卻也沒有接著往下追究。當頭兒的對手下不管是該打還是該護都得有個度。
“臣知罪!”劉墉低頭應道。他也很實在知道乾隆隻是想岔開和珅跟王傑所以才在自己身上開了一刀。不過話回來這麽多年的官場經驗他又怎麽會不知道錢灃的奏折很難起到效果?沒錯他是老了!可他的耳朵、眼睛還在。這幾年各地地紗廠、布廠就像是一窩蜂似的上馬這些廠子之中有地確實是那些有錢人自己開地有的卻是各地官員自己建地甚至還有許多是京裏的權貴們放出去的人馬……這中間不僅有和珅這樣的權奸甚至還有幾位皇子阿哥。經營布匹的利益巨大其中的糾葛自也非同可別一個的錢灃就是再加上他跟王傑等人也絕對難以撼動。何況就像和珅所的紡織一業層層疊疊稅錢少少確實也稍稍把萎縮的國庫撐鼓了一光這一就已經很夠份量了。
“劉大人你既然已經知罪那還留在這裏幹什麽?該回去寫份請罪折子了吧?”和珅嗤笑著對劉墉道。
“這件事倒是不勞和中堂費心劉墉省得。隻是劉某還有一件事需要請皇上定奪所以暫時還不能離開!”劉墉淡淡地道。
“還有什麽事情?”乾隆問道。
“皇上臣前些天曾經聽軍機處阿桂、福隆安兩位中堂提過兩廣總督孫士毅自上任以來雖不能政績卓著但也是功勞不。尤其是此次平定安南叛亂扶植黎氏複辟更是一件揚我國威的大功。還有廣東水師提督和琳自上任伊始平海盜敗西夷定安南……”劉墉道。
“皇上當然知道孫士毅與和琳的大功不日便會有褒獎聖旨降下劉大人你又有什麽急的?”聽劉墉提起孫士毅跟自家老弟和珅心生警惕急忙插嘴問道。
“和中堂忘了劉某是吏部尚書了?雖總督與提督這等職位還輪不到劉某置喙可是孫士毅、和琳都為國立有大功劉某建議一下又有何不可?”劉墉微笑著道。
“胡八道這也能算理由?”和珅心中閃過一絲不安。劉墉這話得太不著調。大清國自立國之日起總督、提督這等封疆大吏就沒有吏部什麽事兒。所謂吏部其實平時連個三品官的調動權都沒有就是四五品也得奉著皇帝的令去選派。可這一次劉墉卻主動提及孫士毅跟和琳這兩個“督”字級的高官擺明了是別有用心。可話再回來人家是吏部尚書想問一問某個官員的情況別人就算想反駁也挑不出理由。因為吏部調派官員的權力受限隻是曆朝來的慣例並沒有明文規定。
“你這個羅鍋子就是事兒多。吧你到底又想建議什麽?”和珅想的到的乾隆當然也想的到可也正因為如此乾隆的興趣也被吊了起來他倒想看看劉墉到底想當著和珅的麵搞什麽鬼。
“回皇上臣其實也沒什麽建議隻是認為以孫士毅之能當可憑借此次之功入朝為官遷大學士;和琳擅於帶兵又受福康安等人認可想來本領確實不差當個九門提督應該是正當其材!”劉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