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初。
因為英國人突然翻臉進攻大清國東部沿海進而威脅漕運、京畿以及奉天等重要地區的安全所帶來的緊張感與壓迫感終於消逝了。雖然朝廷封鎖了消息但北京城不是能夠存住秘密的地方所以消息傳開之後上至皇子親王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長出了一口氣。
這段時間紫禁城裏的那位乾隆老皇帝可是接連了多少次的脾氣。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被狠狠的收拾了一通而且被收拾的還不隻是普通的官員權貴甚至就連那位最得寵的和和中堂也因為私娶英夷女子外帶著在接待英夷使團之時沒有看出其狼子野心而被連降三級被罰在家閉門思過。坊間甚至還有傳聞要不是這位和中堂有位甚得乾隆寵愛的好兒媳婦兒固倫和孝公主出麵求情連那新娶的英夷女子也保不住呢!而除此之外聽還有幾位皇子皇孫因為在這緊張時期肆意玩樂而被奪了爵位。
不過現在這些都已經過去了。從江蘇傳來了好消息。福康安福大帥英明神武接到聖旨以兩江總督之職總領四省海防事務之後安排各省軍兵接連四處出擊打了好幾個勝仗總算將那幫西方蠻夷給打服了逼得前段時間氣焰驕狂不可一世的英國人偃旗息鼓。接著新上任的閩浙總督何貴何製台出馬仗著一副伶牙俐嘴與福康安福大帥的赫赫軍威的英使馬爾戛尼再次俯稱臣不僅保證從此不敢再來侵犯大清海疆。而且還要賠償白銀三百六十七萬兩以此做為對大清國受害百姓地賠償。此外那英使馬爾戛尼還要再次進京不過這一回這家夥可就不是來搞什麽朝覲而是請罪來了。
於是一時間。緊張變成了熱鬧。人們都紛紛議論那位福大帥的神武至於負責跟英夷談判的那位何製台。倒是很少有人提及。
“要不咱們皇上是聖明天子呢。聖明自然就洪福齊天。他老人家會選人呐!你看看一個福大帥就鎮住了半片江山!打完西南打東南。鎮完陝甘鎮兩江。現在連萬裏之外的洋夷都被他老人家打得慘兮兮的。”
北京城珠市口大街是專門從事生豬交易的市場。原本叫做“豬市口”隻不過後來大家覺得“豬市口”這個名字不雅,才采取同音換字地方法改成了“珠市口”。當然了既然是賣生豬的這裏地人自然也就不會雅到哪裏去。畢竟就算是改了字“豬”終究還是豬怎麽也變不成“珠”!
“這話的對。福大帥是什麽人?那可是家學淵源。上兩輩兒就是領班軍機大臣。打娘胎裏就會打拳的人物!對付區區樂個洋毛子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也不是我要不是那沿海那幾個省的總督巡撫太熊了兒要不然以咱大清國地那麽多地能臣武將。還用得著他福大帥親自出馬?”
北京城吃肉的多。林雷珠市口自也就十分繁榮。這些做豬肉生意的人手裏一般都有那麽幾個錢都不氣。所以。大街上幾乎隨處可見各種為那些生豬販子或者前來買肉的豬肉攤販們歇息的館子、攤子。雖然都不大卻勝在熱鬧。而這些賣豬肉的也似乎都染上了些豬八戒的毛病好!如今又正值“大帥輕展神威洋人服輸請罪”的消息傳得最熱烈的時候這些人自也不甘落後。幾個剛剛做完生意地豬肉販坐在街口的茶館裏就高談闊論起來。不過正當這幾個販子得正熱烈的時候一個懶洋洋的聲音卻不請自來的插了進來:
“要我這事兒要論功勞還是那舌戰群夷地閩浙總督何貴何製台。咱們大清地水師不行可那英夷就是來自海上福大帥再能打把人家打敗了人家坐著船就退回海上他終究不可能帶著麾下的將士追過去。你們是不是?”
“你誰啊?”
或許是豬肉吃得多傳染豬肉販大都長得肥回話地這位就十分不瘦。看著旁邊桌上那位對著大塊蹄膀狂啃猛撕的瘦老頭兒他先就為對方打斷了自己幾個人的談話感到了不滿語氣稍微有兒衝。
“你管我幹嘛?你我的對不對?”老頭兒留著一副大胡子話的時候兀自不停咬著蹄膀也不管自己的胡子上已經沾滿了油水。
“你這老頭兒還真是一副好牙口!”另一名更加顯肥的豬肉販轉過臉來先“誇獎”了一下這老頭兒接著又問道:“不過聽你那意思怎麽好像是瞧不起咱們福大帥似的?”
“你們福大帥?你這子倒是真敢誇口!就你這體態真要敢到他福康安的軍營裏不被當活豬下了鍋就不錯了!哈哈哈……”大胡子老頭兒笑道。
“嘿這不用您老提醒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個兒進不了福大帥的軍營。可您的那位何製台又是哪路人物?咱們怎麽沒聽過?”這豬肉販脾氣倒是不錯也不管老頭話裏調笑的意思隻是又好奇地問道。
“嘿嘿何貴何敬之當年在京城號稱金子又有綽號何瘋子黑心荷花在朝野之中好大的名頭你們居然不知道?”那老頭兒反問道。
“金子?哦我我想起來了。以前聽我爹過那可是咱京裏的一位奇人!怎麽著那就是這位何製台?”一個稍顯年輕的販子問道。
“您老的這位何製台該不就是那位在湖北被人用火藥險些炸死的新任湖北巡撫吧?”剛剛那脾氣不錯的豬肉販也想起了前段時間同樣傳得沸沸揚揚地一件事情。
“算你們還有兒見識!沒錯就是他!”老頭兒已經將蹄膀啃了個幹淨隨意的一抹嘴。答道。
“我還當是誰呢。這麽一個連命都差兒丟掉的人物我看這次就算有些功勞十有**也是沾了福大帥的光!”第一個言的豬肉販道。
“對。舌戰群夷算什麽?那些英夷難道還能背四書五經滔滔論辯不成?我看到翰林院隨便拉一個翰林都能對付他百八十個。所以呀要不是仗著福大帥的軍威肯定成不了事兒!”有人附和道。
“對付幾個蠻夷還用得著讓那些翰林學士出馬?到哪兒抓幾個秀才不就成了?”另一邊桌子上有人笑道。
“去去去。還抓秀才?我看幾個童生就夠啦!”
“對對對就是童生!哈哈哈……”
館子裏暴起一陣笑聲。而那老頭兒卻沒有再話。隻是從靴子筒裏抽出一根煙袋裝上去打著火然後放到嘴裏咂巴著搖著頭。轉身揚長而去。館子裏地人隻是隱隱約約聽到了幾句什麽“夏蟲不可語冰。對豬不可彈琴沒勁沒勁”之類的話。
“夥計這老頭兒是誰啊?”有個豬肉販聽著不服看到頭哈腰地把老頭兒送出去地店二回來收拾桌子便伸手將其拽過來問道。
“老頭兒?嘿嘿您還真敢把這仨字出口!……知道不知道人家隻是沒事兒逗著你們玩兒呢?”那夥計不屑的看了一眼豬肉販看到對方一臉疑惑的模樣鼻子一哼。腰一挺:“告訴你這位老先生就是咱珠市口頭號人物閱微草堂主人紀曉嵐紀大學士!”
“啊?!”
“何貴請辭?”
乾清宮。得到好消息的乾隆皇帝可沒有外麵那些不知底細地人那麽興奮。相反這位已經八十一歲地老皇帝此刻卻顯得有些不鬱。甚至還有幾分惱怒。這讓站在他麵前的幾位滿漢大臣包括剛剛趕回京城的阿桂跟福隆安兩人忍不住一陣心虛。可是。皇帝問話總不能不答所以阿桂隻得心地冒出頭來:
“回皇上何貴他沒本事雖然表麵上沒丟朝廷的臉麵可最終還是不得不以通商之諾換取英人退兵。那些英國人狡詐似狐凶狠如狼這一次嚐到了甜頭不知道下一次什麽時候恐怕還會再來。萬一真的來了那肯定就是他的罪責所以他自覺愧對皇上厚恩不敢再繼續為官偷偷寫了這封請辭表章讓李恒交給奴才然後就掛冠而去回陝西老家去了!”
“這麽何貴是自覺有罪才走的了?”乾隆問道。
“奴才也不清楚不過從表章上看想必就是如此!”阿桂躬身答道。
“那你們他到底有沒有罪?”乾隆沉聲問道。
“回皇上何貴有功無過。”聽到乾隆的問話阿桂先答道。
“奴才也這麽認為!”福隆安也接著道。
“既然你們都這麽認定想必康安那邊兒也不會有異議那他為什麽還要走?難道以為朕是那種有功不賞的人嗎?”乾隆突然大聲問道。
“皇上奴才敢保證何貴絕無此意!”阿桂急忙道。
“那他是什麽意思?立了功卻自稱有罪他想幹什麽?還是想要什麽?”乾隆接連問道。
“皇上何貴讓李恒帶給奴才地除了那份兒請辭表章還有幾句話……”阿桂突然又道。
“什麽話?!”乾隆道。
“他:此次英夷之亂為鑒海疆不可不防水師不可不建南洋不-可-不-占!”阿桂鄭重地道。
“老中堂這前兩句話我倒是懂可是這南洋不可不占是什麽意思?南洋可是一片大海區域廣大無比如何占據?”一直立在旁邊的王傑突然插嘴問道。
“是啊那麽一大片海域如果要出兵占據需要耗費多少錢糧又要出動多少兵馬戰船才夠啊?”協辦大學士彭元瑞也跟著問道。
“我大清曆來最重弓馬刀箭這駕船航海之事向不擅長。如今英夷既退其國又在萬裏之外想必不會重來又何必耗費那麽大的精力去做那種吃力不討好之事?這何貴是不是有些杞人憂天了?”同為協辦大學士的慶桂也道。
“那英夷如果真又來了呢?”福隆安突然反問道。
“這……”慶桂啞了。
“皇上籍由此次談判奴才才知道英夷早就已經征服了印度也即古國天竺其地就在西藏之南瀕臨廓爾喀隨時可以那裏征兵數萬。”阿桂又向乾隆躬了躬身接著暴出了另一個消息:“那英使馬爾戛尼自稱孟加拉總督所轄之地正是印度一支剛好也與緬甸接壤!”
“竟有此事?”王傑驚道。
“沒錯。在與英夷談判之時正是因為何貴提及要由西藏、緬甸出兵印度那馬爾戛尼才不得不屈服下來要不然他們才不會這麽簡單的就隻是要求咱們通商了事兒。他們地那些條件……”福隆安頓了一下依舊是一臉憤憤:“想起來就讓人冒火!”
“這麽來這南洋真地一定要占了?”王傑問道。
“可如果英夷不來咱們不就白費力氣了嗎?依我看還是加強沿海諸省海防為要南洋之事還是暫時不要考慮的好。”慶桂想了想又道。
“阿桂你覺得呢?”乾隆又向阿桂問道。
“皇上奴才以為此事您還是應當召和來問一問!”阿桂有些神神叨叨地道。
因為英國人突然翻臉進攻大清國東部沿海進而威脅漕運、京畿以及奉天等重要地區的安全所帶來的緊張感與壓迫感終於消逝了。雖然朝廷封鎖了消息但北京城不是能夠存住秘密的地方所以消息傳開之後上至皇子親王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長出了一口氣。
這段時間紫禁城裏的那位乾隆老皇帝可是接連了多少次的脾氣。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被狠狠的收拾了一通而且被收拾的還不隻是普通的官員權貴甚至就連那位最得寵的和和中堂也因為私娶英夷女子外帶著在接待英夷使團之時沒有看出其狼子野心而被連降三級被罰在家閉門思過。坊間甚至還有傳聞要不是這位和中堂有位甚得乾隆寵愛的好兒媳婦兒固倫和孝公主出麵求情連那新娶的英夷女子也保不住呢!而除此之外聽還有幾位皇子皇孫因為在這緊張時期肆意玩樂而被奪了爵位。
不過現在這些都已經過去了。從江蘇傳來了好消息。福康安福大帥英明神武接到聖旨以兩江總督之職總領四省海防事務之後安排各省軍兵接連四處出擊打了好幾個勝仗總算將那幫西方蠻夷給打服了逼得前段時間氣焰驕狂不可一世的英國人偃旗息鼓。接著新上任的閩浙總督何貴何製台出馬仗著一副伶牙俐嘴與福康安福大帥的赫赫軍威的英使馬爾戛尼再次俯稱臣不僅保證從此不敢再來侵犯大清海疆。而且還要賠償白銀三百六十七萬兩以此做為對大清國受害百姓地賠償。此外那英使馬爾戛尼還要再次進京不過這一回這家夥可就不是來搞什麽朝覲而是請罪來了。
於是一時間。緊張變成了熱鬧。人們都紛紛議論那位福大帥的神武至於負責跟英夷談判的那位何製台。倒是很少有人提及。
“要不咱們皇上是聖明天子呢。聖明自然就洪福齊天。他老人家會選人呐!你看看一個福大帥就鎮住了半片江山!打完西南打東南。鎮完陝甘鎮兩江。現在連萬裏之外的洋夷都被他老人家打得慘兮兮的。”
北京城珠市口大街是專門從事生豬交易的市場。原本叫做“豬市口”隻不過後來大家覺得“豬市口”這個名字不雅,才采取同音換字地方法改成了“珠市口”。當然了既然是賣生豬的這裏地人自然也就不會雅到哪裏去。畢竟就算是改了字“豬”終究還是豬怎麽也變不成“珠”!
“這話的對。福大帥是什麽人?那可是家學淵源。上兩輩兒就是領班軍機大臣。打娘胎裏就會打拳的人物!對付區區樂個洋毛子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也不是我要不是那沿海那幾個省的總督巡撫太熊了兒要不然以咱大清國地那麽多地能臣武將。還用得著他福大帥親自出馬?”
北京城吃肉的多。林雷珠市口自也就十分繁榮。這些做豬肉生意的人手裏一般都有那麽幾個錢都不氣。所以。大街上幾乎隨處可見各種為那些生豬販子或者前來買肉的豬肉攤販們歇息的館子、攤子。雖然都不大卻勝在熱鬧。而這些賣豬肉的也似乎都染上了些豬八戒的毛病好!如今又正值“大帥輕展神威洋人服輸請罪”的消息傳得最熱烈的時候這些人自也不甘落後。幾個剛剛做完生意地豬肉販坐在街口的茶館裏就高談闊論起來。不過正當這幾個販子得正熱烈的時候一個懶洋洋的聲音卻不請自來的插了進來:
“要我這事兒要論功勞還是那舌戰群夷地閩浙總督何貴何製台。咱們大清地水師不行可那英夷就是來自海上福大帥再能打把人家打敗了人家坐著船就退回海上他終究不可能帶著麾下的將士追過去。你們是不是?”
“你誰啊?”
或許是豬肉吃得多傳染豬肉販大都長得肥回話地這位就十分不瘦。看著旁邊桌上那位對著大塊蹄膀狂啃猛撕的瘦老頭兒他先就為對方打斷了自己幾個人的談話感到了不滿語氣稍微有兒衝。
“你管我幹嘛?你我的對不對?”老頭兒留著一副大胡子話的時候兀自不停咬著蹄膀也不管自己的胡子上已經沾滿了油水。
“你這老頭兒還真是一副好牙口!”另一名更加顯肥的豬肉販轉過臉來先“誇獎”了一下這老頭兒接著又問道:“不過聽你那意思怎麽好像是瞧不起咱們福大帥似的?”
“你們福大帥?你這子倒是真敢誇口!就你這體態真要敢到他福康安的軍營裏不被當活豬下了鍋就不錯了!哈哈哈……”大胡子老頭兒笑道。
“嘿這不用您老提醒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個兒進不了福大帥的軍營。可您的那位何製台又是哪路人物?咱們怎麽沒聽過?”這豬肉販脾氣倒是不錯也不管老頭話裏調笑的意思隻是又好奇地問道。
“嘿嘿何貴何敬之當年在京城號稱金子又有綽號何瘋子黑心荷花在朝野之中好大的名頭你們居然不知道?”那老頭兒反問道。
“金子?哦我我想起來了。以前聽我爹過那可是咱京裏的一位奇人!怎麽著那就是這位何製台?”一個稍顯年輕的販子問道。
“您老的這位何製台該不就是那位在湖北被人用火藥險些炸死的新任湖北巡撫吧?”剛剛那脾氣不錯的豬肉販也想起了前段時間同樣傳得沸沸揚揚地一件事情。
“算你們還有兒見識!沒錯就是他!”老頭兒已經將蹄膀啃了個幹淨隨意的一抹嘴。答道。
“我還當是誰呢。這麽一個連命都差兒丟掉的人物我看這次就算有些功勞十有**也是沾了福大帥的光!”第一個言的豬肉販道。
“對。舌戰群夷算什麽?那些英夷難道還能背四書五經滔滔論辯不成?我看到翰林院隨便拉一個翰林都能對付他百八十個。所以呀要不是仗著福大帥的軍威肯定成不了事兒!”有人附和道。
“對付幾個蠻夷還用得著讓那些翰林學士出馬?到哪兒抓幾個秀才不就成了?”另一邊桌子上有人笑道。
“去去去。還抓秀才?我看幾個童生就夠啦!”
“對對對就是童生!哈哈哈……”
館子裏暴起一陣笑聲。而那老頭兒卻沒有再話。隻是從靴子筒裏抽出一根煙袋裝上去打著火然後放到嘴裏咂巴著搖著頭。轉身揚長而去。館子裏地人隻是隱隱約約聽到了幾句什麽“夏蟲不可語冰。對豬不可彈琴沒勁沒勁”之類的話。
“夥計這老頭兒是誰啊?”有個豬肉販聽著不服看到頭哈腰地把老頭兒送出去地店二回來收拾桌子便伸手將其拽過來問道。
“老頭兒?嘿嘿您還真敢把這仨字出口!……知道不知道人家隻是沒事兒逗著你們玩兒呢?”那夥計不屑的看了一眼豬肉販看到對方一臉疑惑的模樣鼻子一哼。腰一挺:“告訴你這位老先生就是咱珠市口頭號人物閱微草堂主人紀曉嵐紀大學士!”
“啊?!”
“何貴請辭?”
乾清宮。得到好消息的乾隆皇帝可沒有外麵那些不知底細地人那麽興奮。相反這位已經八十一歲地老皇帝此刻卻顯得有些不鬱。甚至還有幾分惱怒。這讓站在他麵前的幾位滿漢大臣包括剛剛趕回京城的阿桂跟福隆安兩人忍不住一陣心虛。可是。皇帝問話總不能不答所以阿桂隻得心地冒出頭來:
“回皇上何貴他沒本事雖然表麵上沒丟朝廷的臉麵可最終還是不得不以通商之諾換取英人退兵。那些英國人狡詐似狐凶狠如狼這一次嚐到了甜頭不知道下一次什麽時候恐怕還會再來。萬一真的來了那肯定就是他的罪責所以他自覺愧對皇上厚恩不敢再繼續為官偷偷寫了這封請辭表章讓李恒交給奴才然後就掛冠而去回陝西老家去了!”
“這麽何貴是自覺有罪才走的了?”乾隆問道。
“奴才也不清楚不過從表章上看想必就是如此!”阿桂躬身答道。
“那你們他到底有沒有罪?”乾隆沉聲問道。
“回皇上何貴有功無過。”聽到乾隆的問話阿桂先答道。
“奴才也這麽認為!”福隆安也接著道。
“既然你們都這麽認定想必康安那邊兒也不會有異議那他為什麽還要走?難道以為朕是那種有功不賞的人嗎?”乾隆突然大聲問道。
“皇上奴才敢保證何貴絕無此意!”阿桂急忙道。
“那他是什麽意思?立了功卻自稱有罪他想幹什麽?還是想要什麽?”乾隆接連問道。
“皇上何貴讓李恒帶給奴才地除了那份兒請辭表章還有幾句話……”阿桂突然又道。
“什麽話?!”乾隆道。
“他:此次英夷之亂為鑒海疆不可不防水師不可不建南洋不-可-不-占!”阿桂鄭重地道。
“老中堂這前兩句話我倒是懂可是這南洋不可不占是什麽意思?南洋可是一片大海區域廣大無比如何占據?”一直立在旁邊的王傑突然插嘴問道。
“是啊那麽一大片海域如果要出兵占據需要耗費多少錢糧又要出動多少兵馬戰船才夠啊?”協辦大學士彭元瑞也跟著問道。
“我大清曆來最重弓馬刀箭這駕船航海之事向不擅長。如今英夷既退其國又在萬裏之外想必不會重來又何必耗費那麽大的精力去做那種吃力不討好之事?這何貴是不是有些杞人憂天了?”同為協辦大學士的慶桂也道。
“那英夷如果真又來了呢?”福隆安突然反問道。
“這……”慶桂啞了。
“皇上籍由此次談判奴才才知道英夷早就已經征服了印度也即古國天竺其地就在西藏之南瀕臨廓爾喀隨時可以那裏征兵數萬。”阿桂又向乾隆躬了躬身接著暴出了另一個消息:“那英使馬爾戛尼自稱孟加拉總督所轄之地正是印度一支剛好也與緬甸接壤!”
“竟有此事?”王傑驚道。
“沒錯。在與英夷談判之時正是因為何貴提及要由西藏、緬甸出兵印度那馬爾戛尼才不得不屈服下來要不然他們才不會這麽簡單的就隻是要求咱們通商了事兒。他們地那些條件……”福隆安頓了一下依舊是一臉憤憤:“想起來就讓人冒火!”
“這麽來這南洋真地一定要占了?”王傑問道。
“可如果英夷不來咱們不就白費力氣了嗎?依我看還是加強沿海諸省海防為要南洋之事還是暫時不要考慮的好。”慶桂想了想又道。
“阿桂你覺得呢?”乾隆又向阿桂問道。
“皇上奴才以為此事您還是應當召和來問一問!”阿桂有些神神叨叨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