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自殺?”


    “是啊。不過被人拉住了沒死成!”


    “那太可惜了!”


    “就是老天爺不開眼呐!”


    “等等……先別管老天開不開眼你的是真還是假?和珅位高權重不光是太上皇聽當今皇上也對他頗為寵信日子美著呢他憑什麽自殺?”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一天去吊孝的人特別多好多人都聽見了一個姓董的念什麽‘擎天兼捧日’的詩結果也不知道挑著了和珅的哪根筋居然就要拿頭去撞棺材隻是可惜……”


    “姓董的?那是什麽人啊既然這麽厲害怎麽以前沒聽過?”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姓董的其實也沒什麽了不起不過他的身後頭那位可不是凡人。那是咱大清國屬得著的厲害人物聽連先前的福康安大將軍阿桂老中堂也要佩服三分呢……”


    “真的?”


    “那還有假了?人家可是堂堂的南洋總督!”


    “南洋總督?你的該不是和珅當年的手下在開封府建了一個步行街後來又當了廣東巡撫最後還被人拿火藥給炸了一次傳得滿天下沸沸揚揚的那個何貴吧?”


    “對對對就是他。”


    “你開什麽玩笑?我聽那何貴可是戶部出來的還是和珅親手?出來的手下怎麽可能去害和珅?”


    “今時不同往日嘛。而今天下福大帥阿桂老中堂這些人先後去世朝廷的督撫大臣裏麵就那位何製台名聲最大本事最強。文兼武備天下無雙。可惜和珅卻都是擔心此人本領太強一旦入了朝會奪了他的權。所以老是向皇上進言不許他進北京現在更是幹脆就到南洋去了……你想想如果你是那個何貴心裏會高興嗎?一個出可為將入可為相的人材卻被流放一樣扔到化外之地胸中萬千學識變得無所用處就是再大的情份也沒了。隻是鼓搗兩句詩刺激刺激和珅這已經很念舊情啦。要是稍欠忠厚的恐怕早就把自己手裏握著地那些和珅的罪證交給皇上讓他和家滿門……嗯?明白了?”


    “你得輕巧心有不滿就要反噬其主這種人就算當了軍機大臣恐怕也不會是什麽好人。”


    “你這人懂什麽?什麽叫‘主’?當官的隻有一個‘主’那就是皇上!再者你不是也聽過那位何總督的傳聞麽?那人可是當年京城有名的金子自家有錢為官也挺清廉才不會像和珅那位貪呢!這種人就是德行差兒隻要少從咱們老百姓身上搜刮兒那就是好官。”


    “這倒也是不過按你這法現在不是糟了?和珅沒死成呀!這家夥回過勁兒來那位何總督不是要倒黴了?”


    “就是啊。要不怎麽老天不開眼呢?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啊!”


    “外麵都是這麽傳聞的?本書轉載文學網bsp;和珅差兒一頭撞死在和琳的靈堂上這則新聞引人注目地程度甚至還過了湖廣一帶的農民起義。不僅老百姓甚至就連太上皇乾隆皇帝嘉慶都對此事十分關心。乾隆聽此事之後以太上皇之尊下旨安慰和珅差兒就親自從圓明園裏跑到和府去。而嘉慶雖然巴不得和珅早死但在這個時候他卻十分不願意和珅完蛋因為如果這時候和珅完蛋了他這個皇帝照樣不能無視於乾隆的存在。尤其是和珅的繼承人豐紳殷德還是乾隆最寵愛的女兒也是他最喜歡的妹妹固倫和孝公主的夫婿。身份放在那裏再加上乾隆撐腰不是查就能查的。而如果不在和珅死後立即就進行調查誰知道他那妹夫會不會“刷刷”地就把所有的帳目毀掉所有的財產貪墨掉?要知道豐紳殷德雖然地位很高但為人一向不錯和珅做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牽扯到其人身上。而嘉慶也十分清楚和珅的家教豐紳殷德不僅不貪而且十分孝順。所以這位額附出於孝心不願意和珅在死後承擔罵名把所有的事情都隱藏起來所有的財富都處理掉的可能性非常之高。而這種事情真的如果生了他好幾年的覬覦恐怕也就白搭了。


    “回皇上外麵地老百姓確實是這麽的。”毓慶宮裏也沒有外人兒嘉慶之後就隻有一個朱矽。聽到皇上問話朱矽連忙躬身答道。以他的聰明勁兒當然知道嘉慶擔心什麽。事實上當聽到和珅自殺的消息的時候他也是當場蹦了起來。


    要不是後來又聽了和珅沒死成他恐怕就要直接向嘉慶請旨去抄和府了。他可是算過和珅有多少家財的那麽大地一筆財富就算不像劉羅鍋那一夜地有個上萬萬兩怎麽著也得有它個幾千萬兩也比國庫豐足絕對夠他冒著觸怒太上皇與固倫和孝公主的危險去走上一遭。


    “這樣下去不行還是下令順天府禁止百姓談論此事!”嘉慶有些煩躁的揮了揮手。


    “皇上這麽做似乎不太好還是順其自然吧。老百姓隻是圖個新鮮等過一段時間也就沒什麽了。”朱矽道。


    “朕是怕和珅想不開他如果聽到這些話再去尋死怎麽辦?”嘉慶問道。


    “和珅是個聰明人。隻因與和琳從相依為命感情非比尋常所以才會一時因為喪弟之痛而想不開。同樣的事情應該不會再做第二次而且現在額附豐紳殷德與和孝公主都侍候在側隨時看著也不會讓他再來上這麽一回的。”朱矽道。


    “都怪那個何貴……他是怎麽回事?有事沒事兒刺激和珅幹嗎?”嘉慶又有些惱怒地道。


    “皇上何貴恐怕並非是想刺激和珅。他的意思臣估計著是在給和珅提醒呢?”朱矽突然冷笑了起來。


    “提醒?”


    “正是。”朱矽肯定地道:“皇上和珅何等樣人?風風雨雨二十餘年屹立朝堂而不倒。即使兄弟情深誰又敢他會因為一時想不到而尋短見?何敬之就算是諸葛亮再世恐怕也沒有這份本事。而他派人大靈堂上給各珅念地那詩雖有悼念和琳之意但以臣聽來卻更多的是在提醒和珅……提醒和珅他地死期近了!”


    “不會吧?‘擎天兼捧日’是袁枚於數十年前寫的一舊詩那時候和珅和琳兩兄弟還在鹹安宮官學讀書袁枚寫此詩也是讚揚他們兄弟兩個學習刻苦。雖然何貴將後兩句改了可那裏麵的意思卻明明是在為和琳感歎。感歎他有一個貪婪無比的哥哥使得自身每每為此而心煩雖為國效力卻終究心有牽掛。一麵是親情一麵卻又是國法。最終和琳無奈之下選擇了帶病上陣一死了之!……整詩除了感歎之外朕倒是覺得勸和珅懸崖勒馬的意思多一些!”嘉慶道。


    “皇上仁慈。您能這麽想是我等臣子們的造化。何貴與和琳曾在廣東共事交情莫逆。能在和琳逝後送這麽一詩來不管是感歎還是勸亦或是提醒他都算是盡了朋友的本份。但是皇上何貴召集雄踞南洋又曾是和珅地屬下。加上和珅這幾年來對其人所上的奏章也幾乎全部附議或是支持。與平日裏對人對事的態度大為不同所以臣以為對何貴存留一份戒心也是應該的。”朱矽道。


    “朕看你是多慮了。朕當年也是見過這個何貴的。那時候他以開封知府之職親自到蘭考縣去坐鎮。蘭考當時可是河南數得著的窮地方可他一去就是兩年……結果兩年的時間蘭考從窮得叮當響到家家豐足這些年更已經是河南數得著的富縣。……那可是一個肯幹實事、又能幹實事的人啊。而且多年來官聲也是不錯。雖他幾乎是和珅一手提拔上來地但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事事附和。就像當初對待那個蘇淩阿。就因為那家夥貪婪無度他就敢硬挺著把一個總督整得從廣東跑去了廣西……朕隻希望手下能多一些這樣的官員哪怕他曾經投靠過和珅朕也認了。朱師傅你也知道現在朝廷裏麵最缺的就是這種能幹事兒的人啊!”嘉慶有些感歎。不當皇帝的時候想不這等當了皇帝的時候才知道當皇帝的麻煩。如今的官場已經**不堪官員能夠屍位素餐不主動去禍害老百姓就算不錯的了。他不敢將造成這一切地罪責都歸於他的那個老子但他也沒有祖父雍正的魄力對這些官員進行一場大清洗。所以隻有去盡可能的搜求一些能夠真正辦實事能夠為朝廷效力為他解憂的人才。可是人才難求啊。科舉選拔出來的倒是書呆子居多要麽就是準備貪汙受賄地。而朱矽這些人雖然不錯卻都已經老了用不了多久;先前地福康安等人也可以但功勞太大他駕駛不住如今更是已經去了西天;和珅也正值年富力強才能也不錯卻是天下貪瀆之源頭……數來數去竟隻有廖廖幾個能夠重用的。而這些人裏麵何貴又是佼佼者。加上他也曾經與何貴見過麵還有不錯的印象。所以他在心底一直希望何貴能夠進京。雖然朱矽轉述了劉墉對何貴的評價他卻對此並不以為然。而且就算不能讓何貴入京那人也應該能夠成為嘉慶朝的李侍堯之流吧?


    “皇上的心思臣明白。臣其實也並沒有詆毀何貴之意。此人地能力也絕對在臣之上甚至還在軍機處諸公之上皇上若能將之重用日後肯定會成為我大清棟梁。臣剛才所也其實是擔心何貴過於念及舊情萬一到皇上您處置和珅地時候他不合時宜的出麵為和珅求情……皇上您也知道何貴此人雖然平時精明有時候卻是個傻大膽兒這種事確也難保不會生。那時候皇上您就算有意寬囿恐怕朝野議論之下也不好再將其重用了。”朱矽也是歎道。嘉慶苦啊。當了兩年多皇帝了實權還在乾隆跟和珅手裏攥著呢。這也就罷了可如今天下地形勢卻偏偏又讓人焦頭爛額。湖廣造反官員貪瀆……如果隻是老百姓造反倒還可以鎮壓可是天下遍地都是貪瀆的官員又怎麽處理?當初雍正鐵了心整頓吏治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卻也落了個“暴君”的名頭。如今嘉慶又沒有雍正的鐵腕與強硬有心無力之下還得天天看著……整天被煩心事包圍著當然希望身邊多一兩個能夠解憂的大臣尤其是當這種大臣還十分稀缺。


    “有情有義惜乎對象錯了。”嘉慶又歎了一口氣“朱師傅你看朕是不是應該給何貴送幾本書去?讓他曉得大義滅親。”


    “臣讚成。”嘉慶雖然隻是隨口一但朱矽眼前卻是一亮:“皇上可以以此次和珅自殺的事情為借口下旨訓斥何貴。言語之中倒也不必過於苛責隻需順便提及一下對其過往功績頗為滿意同時也對其日後所為寄予厚望這樣一來臣想何貴就會明白皇上的意思也會在皇上您跟和珅之意做出選擇。”


    “這樣行嗎?”


    “臣也不知道。要不皇上您再下一道旨意就何貴多爪戌守南洋勞苦功高準許他的幾個妻妾前往呂宋探視?”朱矽又接著道。


    “這怎麽行?這樣有違朝廷體製而且也跟太上皇的意思相悖……”嘉慶連忙搖頭道。乾隆不許的事情他可從來沒有想過去試著去做。


    “皇上臣隻是準許何貴的妻妾去呂宋探視可沒有準許他的兒子去呂宋。隻要何貴之子依然留在廣州又有什麽好擔心的?太上皇想必也不會介意。何貴隻有一個兒子是獨苗兒!再者何貴就算一家人都到了呂宋又能如何?茫茫大海他難道還能辜負皇上的厚望放著高密厚祿、封疆大吏之位不要帶著一家老跑去蠻荒之地受苦去不成?”朱矽笑道。


    “……此話倒也不假!”嘉慶考慮了一下了頭。羈留官員家眷主要是對邊疆尤其是西北的官員生怕那些人造反或者投敵這畢竟是有著曆史遺留問題的。可何貴地處南洋身邊又幾位全都是滿洲將領就算有心又能怎麽樣?總不可能投靠那些茹毛飲血的西洋人吧?這年頭誰願意去那遍地紅毛鬼的國度去?別何貴一個南洋總督就是一個普普通通日子過得去的大清百姓也不可能這樣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龍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龍崗並收藏發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