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 癸巳(3)
(清)紅樓之尤氏有終的奮鬥生活 作者:紅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尤老爹到底還是多等了一個月。三月的時候,上大行皇後諡號為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後,緊隨其後貶了翰林院朱天保的官,明旨宣布不立皇太孫。尤老爹仔細觀察了一下,見皇上不立皇太孫,但對太子也不曾太過冷淡,也放下心來。於是,在再一次太子派人過來的時候,答應站在太子這邊。
康熙五十七年,太子妃病。毓慶宮,太子妃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到自己病床前,囑咐道:“額涅的病眼看是好不了了,好在弘昂也十四了,也能照顧弟弟了。你姐姐在蒙古,未經傳召不能回京,我恐怕也見不上她一麵了。以前,弘昂不想找人服侍,額涅也不曾派人過去。原想著也不急,到你十五的時候,等你皇瑪法給你選嫡福晉的時候,多選幾個人合意的就行了。哪曾想到我今年就不行了。我快不行了,等我沒了,你頭上也有三年的孝,孝期滿了。你們阿瑪也應該娶了新太子妃了。雖然你們阿瑪是親阿瑪,但也不知道新來的太子妃是個什麽樣。即使是個好的,恐怕給你們選福晉也不能跟親生額涅一樣,萬般盡心選個好的。後宮妃子也沒個親人。到時候,你們阿瑪也不知道會怎樣。額涅就和你們阿瑪商量著跟你皇瑪法請旨,這幾個月提前給弘昂選了嫡福晉。以後要是有什麽合意的,弘昂再跟你福晉說。至於弘為,到時候讓弘昂福晉多多費心吧。”弘昂和弘為在一旁聽了,心裏止不住的難受,眼淚凝聚在眼裏,使勁兒不讓他落下。
“太子妃的意思是提前給弘昂選個嫡福晉?”皇上問道。太子說道:“回皇阿瑪,弘昂一直想找個合意的,也沒人服侍。太子妃原想著明年選秀的時候,勞皇阿瑪幫忙選個好的。現在,太子妃病眼看著有些不好,心裏放不下,就想著今年能提前在大臣之女裏邊先選個嫡福晉,以後弘昂也有人照顧了,也就放心了。”皇上說道:“到了這個時候了,不能提前一年選秀,太子妃就好好給弘昂選個福晉吧。”太子聽皇上準了,連忙謝恩。
太子得了旨意,就回毓慶宮了。太子妃剛才跟弘昂兄弟說了會兒話,這會兒耗沒了力氣,正在床上養著。見太子回來了,忙起身。太子上前扶著太子妃,說道:“都這個時候了,還行什麽禮?好好歇著吧。皇阿瑪已經準了。我已經 把三品以上大臣家女兒的資料都拿來了,你好好看看,選一個吧。”說完,又安慰了太子妃幾句,就去書房了。太子妃讓身邊識字的嬤嬤,把太子拿來的那些大臣之女的資料讀給自己聽。聽到合意的,太子妃就讓拿出來另放一邊。就這樣,太子妃選了滿洲鑲黃旗富察氏、博爾濟吉特氏、董鄂氏、阿魯特氏;正白旗西林覺羅氏;鑲黃旗赫舍裏氏、瓜爾佳氏。最後又聽到正三品大理寺卿尤步凡之女。尤步凡,這名怎麽有些熟悉,但記不起在哪兒聽過。太子妃想了想,實在記不起來,吩咐道:“你把大理寺卿的資料,讀一下。”唐嬤嬤讀道:“大理寺卿尤步凡,漢人。舉人出身,曾任不入流小官典史,後又任正九品縣主簿,五十年,升從六品運鹽司運判,五十一年升正五品直隸州知州,五十五年生正四品大理寺少卿,五十七年升正三品大理寺卿。”太子妃聽完,問道:“這尤步凡多大年紀了,有什麽背景嗎?”唐嬤嬤回道:“回娘娘,上邊寫著這尤大人不到四十,族裏邊,尤大人的官職品級最高。族人任職多屬尤大人的侄輩,多不過是七八品小官。”太子妃又問:“這尤步凡是不是曾在大興當縣主簿?”唐嬤嬤一看還正是,說道:“回娘娘,正是大興。”太子妃這就知道太子單單把這尤步凡女兒的資料放在這些三品以上滿軍旗大臣之女資料裏邊的緣故了。當年這特等鐵帽子王裏邊,這尤步凡所報也是引子。現在自己要選兒媳婦,他的女兒正當年紀,這尤家父女倒是有福之人。於是,太子妃也把尤步凡之女的資料也放到單拿出來的那摞裏。
太子妃看著手裏的這八份資料,又仔細想了想,吩咐道:“派人把太子爺請來,把四阿哥和六阿哥也叫過來。”稍會兒弘昂和弘為就到了,“弘昂(弘為)給額涅請安!額涅吉祥!”太子妃把那八份資料遞給弘昂,說道:“我從你阿瑪拿來的三品以上滿軍旗大臣之女選出的七個人選,這七個,額涅都是好好看了的,無論是家世還是人品都屬於一流。你選一個合你意的。最後一個,五十年時,上折奏報賬簿陳舊的尤步凡的女兒,尤步凡現任者大理寺卿的職位。這尤步凡雖然是個漢人,但跟毓慶宮有些緣分,現在他的女兒正當年紀,你阿瑪特意把他放進來或許有些別的考慮,你看看若是合意的話,也留下她當個側福晉。你先看看,等你阿瑪待會兒過來了,再說你的人選。”弘昂聽了,就拿起那疊紙,仔細看了起來,弘為見了,就拿過最後這份資料,自己也看起來。
太子見了太子妃派來的丫鬟,就起身朝正殿過來了。一進來,就見母子三人正拿著一疊紙正看呢。相互見禮後,太子妃說道:“爺手下人才濟濟,爺拿過來的大理寺卿家的女兒也不錯,不如留給弘昂做個側福晉吧。”太子爺一聽,就知道這正是自己特意拿過來的尤步凡家的資料。到底是多年夫妻,不用說就能領會到自己這其中的深意。太子也無不可,說道:“那行,就給尤家一個恩典吧。這嫡福晉的事兒,你可定下來了?”太子妃於是把自己挑出來的人選和這幾家能被挑出來的道理跟太子說了一下。太子聽了,也覺得家世、人品也還合適。太子看著弘昂把那幾份資料都看過了,於是問道:“弘昂,覺得哪個合意啊?”弘昂說道:“兒子覺得阿瑪選出來的大理寺卿家的就挺好。”太子夫婦一聽都嚇了一跳,清立國以來就沒有漢軍旗出身的嫡福晉,更遑論特等鐵帽子王嫡福晉了。太子妃說道:“兒要實在喜歡這尤步凡之女,以後你納了她做側福晉,隻要不失了嫡福晉的體麵就行。何必非要她做嫡福晉呢。四十五年,平郡王娶了個包衣嫡福晉,雖然是皇上的旨意,但讓一個奴才當了正房太太,到底是不好看。大清建國就沒有漢人當嫡福晉的。你若執意,不說你麵上不光彩,就是把她娶回來,她也受委屈。你攔不住悠悠眾口啊。”太子妃的苦心,太子也能理解,這也是太子的意思。但太子到底是覺得自己這個嫡長子不是那麽簡單的就會憑幾張紙看上一個人的,這其中或有其他的用意,遂問道:“八人中,你獨取這尤步凡之女可有什麽?”弘昂心裏感激阿瑪對自己的信任,說道:“ 阿瑪身後,隻有赫舍裏氏、瓜爾佳氏是牢固的太子黨。朝廷上 ,四叔和八叔也隻是麵上不會與阿瑪作對,隻要阿瑪坐住了太子的位子,四叔和八叔雖添不上甚麽助力,但也不會與阿瑪為難。但現在瑪法年邁,十四叔又得寵,明麵上阿瑪身後人多勢眾。兒子要是再娶個大姓之女,瑪法未必真心樂意,於毓慶宮是弊大於利。兒子想著反正兒子已經是鐵帽子王了,也算到頂了,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娶個漢女。既合了滿漢一家的道理,能讓皇瑪法放心,也可以幫著阿瑪拉攏漢人大臣。等日後,兒子也好與弘為兄弟真心相處,也安了額涅的心。此實乃一箭五雕的好事兒。兒子心裏也樂意。”太子聽了,對弘昂既是驕傲,又是難受兒子還沒成人,就事事為自己,為毓慶宮考慮。太子妃卻忍不住痛哭,拉著大兒子的手,說道:“額涅的好兒子啊,讓額涅怎麽能不心疼你啊!”弘昂安慰道:“能讓阿瑪和額涅高興,兒子就心滿意足了,更何況尤大人現在不過四十就能做到正三品,將來指不定還往上升呢,也不會拖兒子的後腿,尤大人本人才幹非常,想來他的女兒也十分出眾,將來後宅的事兒兒子才好放心。兒子還得感謝阿瑪早年能伯樂慧眼,提拔了尤大人,兒子現在才能幫著上阿瑪呢。”太子聽了心裏更是感動。太子妃看著太子沒有反對,心裏也就知道太子這是讚成弘昂的選擇了,說道:“既然你們父子都選了這尤步凡的女兒。那我明天就傳她過來見見,要是這人品貌不出眾,我可不能依你們。”太子聽了這話,就知道太子妃這也算應了,隻要尤步凡的女兒不是貌若無鹽,品行有大差錯,弘昂的福晉就定了。
作者有話要說:
康熙五十七年,太子妃病。毓慶宮,太子妃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到自己病床前,囑咐道:“額涅的病眼看是好不了了,好在弘昂也十四了,也能照顧弟弟了。你姐姐在蒙古,未經傳召不能回京,我恐怕也見不上她一麵了。以前,弘昂不想找人服侍,額涅也不曾派人過去。原想著也不急,到你十五的時候,等你皇瑪法給你選嫡福晉的時候,多選幾個人合意的就行了。哪曾想到我今年就不行了。我快不行了,等我沒了,你頭上也有三年的孝,孝期滿了。你們阿瑪也應該娶了新太子妃了。雖然你們阿瑪是親阿瑪,但也不知道新來的太子妃是個什麽樣。即使是個好的,恐怕給你們選福晉也不能跟親生額涅一樣,萬般盡心選個好的。後宮妃子也沒個親人。到時候,你們阿瑪也不知道會怎樣。額涅就和你們阿瑪商量著跟你皇瑪法請旨,這幾個月提前給弘昂選了嫡福晉。以後要是有什麽合意的,弘昂再跟你福晉說。至於弘為,到時候讓弘昂福晉多多費心吧。”弘昂和弘為在一旁聽了,心裏止不住的難受,眼淚凝聚在眼裏,使勁兒不讓他落下。
“太子妃的意思是提前給弘昂選個嫡福晉?”皇上問道。太子說道:“回皇阿瑪,弘昂一直想找個合意的,也沒人服侍。太子妃原想著明年選秀的時候,勞皇阿瑪幫忙選個好的。現在,太子妃病眼看著有些不好,心裏放不下,就想著今年能提前在大臣之女裏邊先選個嫡福晉,以後弘昂也有人照顧了,也就放心了。”皇上說道:“到了這個時候了,不能提前一年選秀,太子妃就好好給弘昂選個福晉吧。”太子聽皇上準了,連忙謝恩。
太子得了旨意,就回毓慶宮了。太子妃剛才跟弘昂兄弟說了會兒話,這會兒耗沒了力氣,正在床上養著。見太子回來了,忙起身。太子上前扶著太子妃,說道:“都這個時候了,還行什麽禮?好好歇著吧。皇阿瑪已經準了。我已經 把三品以上大臣家女兒的資料都拿來了,你好好看看,選一個吧。”說完,又安慰了太子妃幾句,就去書房了。太子妃讓身邊識字的嬤嬤,把太子拿來的那些大臣之女的資料讀給自己聽。聽到合意的,太子妃就讓拿出來另放一邊。就這樣,太子妃選了滿洲鑲黃旗富察氏、博爾濟吉特氏、董鄂氏、阿魯特氏;正白旗西林覺羅氏;鑲黃旗赫舍裏氏、瓜爾佳氏。最後又聽到正三品大理寺卿尤步凡之女。尤步凡,這名怎麽有些熟悉,但記不起在哪兒聽過。太子妃想了想,實在記不起來,吩咐道:“你把大理寺卿的資料,讀一下。”唐嬤嬤讀道:“大理寺卿尤步凡,漢人。舉人出身,曾任不入流小官典史,後又任正九品縣主簿,五十年,升從六品運鹽司運判,五十一年升正五品直隸州知州,五十五年生正四品大理寺少卿,五十七年升正三品大理寺卿。”太子妃聽完,問道:“這尤步凡多大年紀了,有什麽背景嗎?”唐嬤嬤回道:“回娘娘,上邊寫著這尤大人不到四十,族裏邊,尤大人的官職品級最高。族人任職多屬尤大人的侄輩,多不過是七八品小官。”太子妃又問:“這尤步凡是不是曾在大興當縣主簿?”唐嬤嬤一看還正是,說道:“回娘娘,正是大興。”太子妃這就知道太子單單把這尤步凡女兒的資料放在這些三品以上滿軍旗大臣之女資料裏邊的緣故了。當年這特等鐵帽子王裏邊,這尤步凡所報也是引子。現在自己要選兒媳婦,他的女兒正當年紀,這尤家父女倒是有福之人。於是,太子妃也把尤步凡之女的資料也放到單拿出來的那摞裏。
太子妃看著手裏的這八份資料,又仔細想了想,吩咐道:“派人把太子爺請來,把四阿哥和六阿哥也叫過來。”稍會兒弘昂和弘為就到了,“弘昂(弘為)給額涅請安!額涅吉祥!”太子妃把那八份資料遞給弘昂,說道:“我從你阿瑪拿來的三品以上滿軍旗大臣之女選出的七個人選,這七個,額涅都是好好看了的,無論是家世還是人品都屬於一流。你選一個合你意的。最後一個,五十年時,上折奏報賬簿陳舊的尤步凡的女兒,尤步凡現任者大理寺卿的職位。這尤步凡雖然是個漢人,但跟毓慶宮有些緣分,現在他的女兒正當年紀,你阿瑪特意把他放進來或許有些別的考慮,你看看若是合意的話,也留下她當個側福晉。你先看看,等你阿瑪待會兒過來了,再說你的人選。”弘昂聽了,就拿起那疊紙,仔細看了起來,弘為見了,就拿過最後這份資料,自己也看起來。
太子見了太子妃派來的丫鬟,就起身朝正殿過來了。一進來,就見母子三人正拿著一疊紙正看呢。相互見禮後,太子妃說道:“爺手下人才濟濟,爺拿過來的大理寺卿家的女兒也不錯,不如留給弘昂做個側福晉吧。”太子爺一聽,就知道這正是自己特意拿過來的尤步凡家的資料。到底是多年夫妻,不用說就能領會到自己這其中的深意。太子也無不可,說道:“那行,就給尤家一個恩典吧。這嫡福晉的事兒,你可定下來了?”太子妃於是把自己挑出來的人選和這幾家能被挑出來的道理跟太子說了一下。太子聽了,也覺得家世、人品也還合適。太子看著弘昂把那幾份資料都看過了,於是問道:“弘昂,覺得哪個合意啊?”弘昂說道:“兒子覺得阿瑪選出來的大理寺卿家的就挺好。”太子夫婦一聽都嚇了一跳,清立國以來就沒有漢軍旗出身的嫡福晉,更遑論特等鐵帽子王嫡福晉了。太子妃說道:“兒要實在喜歡這尤步凡之女,以後你納了她做側福晉,隻要不失了嫡福晉的體麵就行。何必非要她做嫡福晉呢。四十五年,平郡王娶了個包衣嫡福晉,雖然是皇上的旨意,但讓一個奴才當了正房太太,到底是不好看。大清建國就沒有漢人當嫡福晉的。你若執意,不說你麵上不光彩,就是把她娶回來,她也受委屈。你攔不住悠悠眾口啊。”太子妃的苦心,太子也能理解,這也是太子的意思。但太子到底是覺得自己這個嫡長子不是那麽簡單的就會憑幾張紙看上一個人的,這其中或有其他的用意,遂問道:“八人中,你獨取這尤步凡之女可有什麽?”弘昂心裏感激阿瑪對自己的信任,說道:“ 阿瑪身後,隻有赫舍裏氏、瓜爾佳氏是牢固的太子黨。朝廷上 ,四叔和八叔也隻是麵上不會與阿瑪作對,隻要阿瑪坐住了太子的位子,四叔和八叔雖添不上甚麽助力,但也不會與阿瑪為難。但現在瑪法年邁,十四叔又得寵,明麵上阿瑪身後人多勢眾。兒子要是再娶個大姓之女,瑪法未必真心樂意,於毓慶宮是弊大於利。兒子想著反正兒子已經是鐵帽子王了,也算到頂了,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娶個漢女。既合了滿漢一家的道理,能讓皇瑪法放心,也可以幫著阿瑪拉攏漢人大臣。等日後,兒子也好與弘為兄弟真心相處,也安了額涅的心。此實乃一箭五雕的好事兒。兒子心裏也樂意。”太子聽了,對弘昂既是驕傲,又是難受兒子還沒成人,就事事為自己,為毓慶宮考慮。太子妃卻忍不住痛哭,拉著大兒子的手,說道:“額涅的好兒子啊,讓額涅怎麽能不心疼你啊!”弘昂安慰道:“能讓阿瑪和額涅高興,兒子就心滿意足了,更何況尤大人現在不過四十就能做到正三品,將來指不定還往上升呢,也不會拖兒子的後腿,尤大人本人才幹非常,想來他的女兒也十分出眾,將來後宅的事兒兒子才好放心。兒子還得感謝阿瑪早年能伯樂慧眼,提拔了尤大人,兒子現在才能幫著上阿瑪呢。”太子聽了心裏更是感動。太子妃看著太子沒有反對,心裏也就知道太子這是讚成弘昂的選擇了,說道:“既然你們父子都選了這尤步凡的女兒。那我明天就傳她過來見見,要是這人品貌不出眾,我可不能依你們。”太子聽了這話,就知道太子妃這也算應了,隻要尤步凡的女兒不是貌若無鹽,品行有大差錯,弘昂的福晉就定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