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昌源二年公元1722年 壬寅(5)[
(清)紅樓之尤氏有終的奮鬥生活 作者:紅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綿說道:“從英國來的人說,康熙二十七年的時候,英國通過了一場改革,並且改革成功了,實行的是‘君主立憲製’,現在英國不再是國王至上,而是法律至上並且國王的權利也有了一定的限製。但大體上國王還是國家首領、最高司法長官、軍隊首領和英國那邊兒的宗教‘最高首領’,形式上還有權利罷免首相、各部門的大臣高級法官、將軍、各地的布政使等等官員,首相就相當於咱們這邊兒的前朝的內閣首輔的地位。這製定法律的部門,名叫議會,國王也有權利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準法律,宣布站和等權利,但具體到下邊的實權在首相領導下的內閣。這議會屬於是最高的司法和立法機構,比咱們這邊兒的大理寺卿權利都大。議會是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又俗稱貴族院,上院的成員都是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的貴族和大理寺卿和宗教教主以及分壇壇主這些或尊或貴的人。下院俗稱平民院,下院的議員都是地方上的平民都投票,然後票數最多的人當選下院議員。這議員的任期也是有時間限製的,每屆5年。這議員可以結黨,最後由國王任命這議員人數最多的黨派首領擔任內閣首相,再由首相選人組成首相領導的內閣,內閣向議會負責,議員也會監督內閣的運行。”
弘昂聽了個耳熟,但有些詞還是不能理解到底代表了什麽含義和多大的權利,“就是說皇上雖然還是皇上,但法律也對皇上有限製和壓力。”為綿點點頭,你理解的對。弘昂說道:“相當於咱們這邊兒的宗室和一些貴族世家,再加上一些老百姓,一塊兒成了議員,然後就可以暢所欲言,拉黨結派,黨派人多的主子,就可以當首相,首相的權利還比前朝的首輔大。皇上隻管其他部門的品級最高的官員,而首相負責實際處理朝政。”為綿兩眼看著弘昂直冒光,真聰明啊,想當初自己上學的時候,老師都是按課本講一遍,按題再重點講個兩三遍,到了畢業年,再重點講一遍課本,講一遍題,學生才能把這些重點牢牢的記住啊,到底是統治階級,敏感度不一樣。
弘昂聽了有些遲疑,畢竟隻要自己這一脈和太子一脈關係處理好了,自己就是皇上之下的第一人,若要真要效仿英國在大清實行君主立憲,那做首相可不一定是自己,就是自己能坐上首相,但其他的宗室貴族,未必不動當首相的心思,長此以往,最後宗室貴族和那些平民出身的人會越來愈多,心思也越來越大,他們若聯合起來,反倒皇上和自己失了實權。像八叔,要是能生活在英國,估計早當上內閣首相了,掌了實權了。
為綿見弘昂猶豫不決,說道:“像現在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將來的有識之士也會增多,人多了,肯定就要對應的地方給他施展能力,要是這個地方不夠大,他們就不滿意,不滿意了就會起來推翻了這個朝廷。反不若像英國這樣把主動權放在自己手裏,就是將來到了危急時刻,皇上也可以當個世襲的名義君主的好。”
弘昂聽了,說道:“我再仔細想想。”距離工業革命發生還有四十多年,還來得及,這個時候瓦特也還沒出生呢,慢慢來吧。
為綿陪著永魁在一邊玩,為綿盤算著永魁也有一歲半了,該開始進行記憶訓練了,該畫下些圖像、那些書畫,訓練永魁的圖像記憶,再教給永魁對著東西認人認物了,再把現代的一些數學知識,也教給永魁。等永魁四歲以後就開始拿資治通鑒給永魁訓練記憶,爭取到永魁六歲的時候,能都背下來。為綿想想馬克思、愛因斯坦等人物,再想想永魁,心裏就總算有些底兒了。為綿上一世,尤媽媽在為綿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家教著識字數數了。再結合那些名人小時候的家庭教育經驗,還不信不能把永魁教養成個聰明孩子。
這四歲前的教學,為綿自己能幹了,但四歲後的資治通鑒,為綿可不覺得自己真能教好,畢竟現代那些大家、評論家、譯文家,那都是盡量照著文言文翻譯成白話,能準確的翻譯完,那就已經很成功了,至於這本書背後的道理,那些人未必真參透了,那些窺豹一斑的評論更是誤人子弟不淺。還是讓弘昂來教為好,畢竟弘昂是土生土長的大清人(誤:綿綿,應該是兩世的統治階級),對資治通鑒這本帝王教科書的理解,肯定不是自己這個這一世小地主家的孩子能想到的。為綿就把自己的教學想法跟弘昂一一細說。弘昂聽了,倒是覺得自己福晉真有見識,頗有孟母風範,也覺得這個想法很好,“行,你先教著,我在邊上看著,等他四歲的時候,我就親自教永魁。”永魁這個小包子還抱著他阿瑪傻樂,不知道他那狠心的阿瑪額涅,已經製定了每日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計劃。
為綿說著:“永魁卯時末才能起身,起來了用了早膳,巳時初開始可以學半個時辰。子時午睡,睡醒了寅時可以學一個時辰。這樣一天下來就學了一個半時辰,這樣到四歲前,恐怕能認不少字,能懂些道理呢。”夫妻倆人興致勃勃的計劃著,永魁小包子還坐在父母中間玩手指頭呢。
一太監進來回話,說是‘宮裏傳話過來,說是太上皇不好了,讓王爺和福晉趕緊帶著大阿哥進宮去’。弘昂聽了,趕緊把永魁遞給進來的唐嬤嬤,讓唐嬤嬤給永魁換上常服,自己和為綿也趕緊梳洗換衣裳。一家三口收拾妥當,弘昂也不騎馬了,直接跟為綿母子坐車就奔皇宮去了。
到了皇宮裏裏,先到乾清宮,沒見到昌源帝,守著的太監回說是‘皇上在銘恩宮,陪著太上皇呢,皇上留話說讓萬世王和福晉、小阿哥來了,直接去銘恩宮’。弘昂多次見過這個說話的太監,再加上乾清宮的其他太監和侍衛也都在一旁站著呢,也就聽了這太監的傳話,帶著為綿和永魁,又轉頭向銘恩宮去了。
到了銘恩宮,太上皇在床上靠著坐著呢,佟皇貴太妃在旁邊伺候著呢,底下昌源帝和皇後也都陪著呢,倒是不見太子弘為,弘昂跟為綿拉著永魁行禮請安,“給皇瑪法請安!給佟皇貴太太請安!給皇阿瑪請安!給皇額涅請安!”永魁不能把這些話跟著說下來,隻跟父母說‘安!安!’。太上皇見了弘昂一家,尤其是見了永魁特別高興,叫道:“快把永魁抱過來,讓我好好瞧瞧,好幾個月沒見,我們永魁又長大了!”昌源帝見永魁的時候比太上皇多一些,昌源帝抱起永魁,遞到太上皇麵前,“永魁,這是你翁庫瑪法,來,快喊‘翁庫瑪法!’。”永魁看了看旁邊站著的阿瑪,弘昂衝著永魁笑了笑,永魁見自己阿瑪和額涅都在,就放心的聽有些熟悉的‘瑪法’的話,喊躺著的太上皇“翁庫瑪法安!”說完,往昌源帝懷裏一撲,喚道:“瑪法”。
太上皇見永魁說話吐字清楚,也是愛笑的喜娃娃,心裏很是高興,逗著永魁說話,說了一會兒,太上皇有些倦了,就讓弘昂和為綿帶永魁下去了,又吩咐了佟皇貴太妃和皇後出去候著。
“朕自八歲登基,為君五十九載,不敢說是盛世明君,隻能說是兢兢業業,恪守為君本分。朕這一生也算是善始善終了。你現在坐穩了皇位了,胤褆等朕駕崩後,若是真老實了,你就放他出來吧。後宮妃嬪,兒子成年的,也依照宜妃她們讓她們出宮養老去吧。你皇額娘和其他無子的妃嬪,就讓皇後以後照看著些吧。朕看你待這些弟弟們很是寬容,朕對她們很是放心。朕現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太子和弘皙。太子已立,朕看著弘皙心裏沒有真正的服氣,以後恐怕還少不了波折是非。若是弘皙有過分逾舉的地方,你就照你大哥的例子,也把他圈起來吧,留他一命,生活用度上不要委屈了他。你年紀也不小了,雖勤勉政事,卻也要記得保重身子。……”凡此種種,太上皇一一叮嚀囑咐著。昌源帝自幼失母,跟在太上皇身邊養大,其父子之情,不是尋常父子所能比。太上皇退位後,又沒有什麽留戀朝政之事,因是太上皇與昌源帝為父子幾十年,可以說是有過重大的衝突,但都劃過去了,其後也是感情更勝以前,及至現在,可以說是太上皇一病重,昌源帝徹底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為君獨的意思,再沒有一個人既能做阿瑪這樣對自己嚴厲教誨,又有時像額涅那樣寵愛自己。父子倆人恨不能把一肚子話都快點兒說出來。
弘昂聽了個耳熟,但有些詞還是不能理解到底代表了什麽含義和多大的權利,“就是說皇上雖然還是皇上,但法律也對皇上有限製和壓力。”為綿點點頭,你理解的對。弘昂說道:“相當於咱們這邊兒的宗室和一些貴族世家,再加上一些老百姓,一塊兒成了議員,然後就可以暢所欲言,拉黨結派,黨派人多的主子,就可以當首相,首相的權利還比前朝的首輔大。皇上隻管其他部門的品級最高的官員,而首相負責實際處理朝政。”為綿兩眼看著弘昂直冒光,真聰明啊,想當初自己上學的時候,老師都是按課本講一遍,按題再重點講個兩三遍,到了畢業年,再重點講一遍課本,講一遍題,學生才能把這些重點牢牢的記住啊,到底是統治階級,敏感度不一樣。
弘昂聽了有些遲疑,畢竟隻要自己這一脈和太子一脈關係處理好了,自己就是皇上之下的第一人,若要真要效仿英國在大清實行君主立憲,那做首相可不一定是自己,就是自己能坐上首相,但其他的宗室貴族,未必不動當首相的心思,長此以往,最後宗室貴族和那些平民出身的人會越來愈多,心思也越來越大,他們若聯合起來,反倒皇上和自己失了實權。像八叔,要是能生活在英國,估計早當上內閣首相了,掌了實權了。
為綿見弘昂猶豫不決,說道:“像現在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將來的有識之士也會增多,人多了,肯定就要對應的地方給他施展能力,要是這個地方不夠大,他們就不滿意,不滿意了就會起來推翻了這個朝廷。反不若像英國這樣把主動權放在自己手裏,就是將來到了危急時刻,皇上也可以當個世襲的名義君主的好。”
弘昂聽了,說道:“我再仔細想想。”距離工業革命發生還有四十多年,還來得及,這個時候瓦特也還沒出生呢,慢慢來吧。
為綿陪著永魁在一邊玩,為綿盤算著永魁也有一歲半了,該開始進行記憶訓練了,該畫下些圖像、那些書畫,訓練永魁的圖像記憶,再教給永魁對著東西認人認物了,再把現代的一些數學知識,也教給永魁。等永魁四歲以後就開始拿資治通鑒給永魁訓練記憶,爭取到永魁六歲的時候,能都背下來。為綿想想馬克思、愛因斯坦等人物,再想想永魁,心裏就總算有些底兒了。為綿上一世,尤媽媽在為綿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家教著識字數數了。再結合那些名人小時候的家庭教育經驗,還不信不能把永魁教養成個聰明孩子。
這四歲前的教學,為綿自己能幹了,但四歲後的資治通鑒,為綿可不覺得自己真能教好,畢竟現代那些大家、評論家、譯文家,那都是盡量照著文言文翻譯成白話,能準確的翻譯完,那就已經很成功了,至於這本書背後的道理,那些人未必真參透了,那些窺豹一斑的評論更是誤人子弟不淺。還是讓弘昂來教為好,畢竟弘昂是土生土長的大清人(誤:綿綿,應該是兩世的統治階級),對資治通鑒這本帝王教科書的理解,肯定不是自己這個這一世小地主家的孩子能想到的。為綿就把自己的教學想法跟弘昂一一細說。弘昂聽了,倒是覺得自己福晉真有見識,頗有孟母風範,也覺得這個想法很好,“行,你先教著,我在邊上看著,等他四歲的時候,我就親自教永魁。”永魁這個小包子還抱著他阿瑪傻樂,不知道他那狠心的阿瑪額涅,已經製定了每日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計劃。
為綿說著:“永魁卯時末才能起身,起來了用了早膳,巳時初開始可以學半個時辰。子時午睡,睡醒了寅時可以學一個時辰。這樣一天下來就學了一個半時辰,這樣到四歲前,恐怕能認不少字,能懂些道理呢。”夫妻倆人興致勃勃的計劃著,永魁小包子還坐在父母中間玩手指頭呢。
一太監進來回話,說是‘宮裏傳話過來,說是太上皇不好了,讓王爺和福晉趕緊帶著大阿哥進宮去’。弘昂聽了,趕緊把永魁遞給進來的唐嬤嬤,讓唐嬤嬤給永魁換上常服,自己和為綿也趕緊梳洗換衣裳。一家三口收拾妥當,弘昂也不騎馬了,直接跟為綿母子坐車就奔皇宮去了。
到了皇宮裏裏,先到乾清宮,沒見到昌源帝,守著的太監回說是‘皇上在銘恩宮,陪著太上皇呢,皇上留話說讓萬世王和福晉、小阿哥來了,直接去銘恩宮’。弘昂多次見過這個說話的太監,再加上乾清宮的其他太監和侍衛也都在一旁站著呢,也就聽了這太監的傳話,帶著為綿和永魁,又轉頭向銘恩宮去了。
到了銘恩宮,太上皇在床上靠著坐著呢,佟皇貴太妃在旁邊伺候著呢,底下昌源帝和皇後也都陪著呢,倒是不見太子弘為,弘昂跟為綿拉著永魁行禮請安,“給皇瑪法請安!給佟皇貴太太請安!給皇阿瑪請安!給皇額涅請安!”永魁不能把這些話跟著說下來,隻跟父母說‘安!安!’。太上皇見了弘昂一家,尤其是見了永魁特別高興,叫道:“快把永魁抱過來,讓我好好瞧瞧,好幾個月沒見,我們永魁又長大了!”昌源帝見永魁的時候比太上皇多一些,昌源帝抱起永魁,遞到太上皇麵前,“永魁,這是你翁庫瑪法,來,快喊‘翁庫瑪法!’。”永魁看了看旁邊站著的阿瑪,弘昂衝著永魁笑了笑,永魁見自己阿瑪和額涅都在,就放心的聽有些熟悉的‘瑪法’的話,喊躺著的太上皇“翁庫瑪法安!”說完,往昌源帝懷裏一撲,喚道:“瑪法”。
太上皇見永魁說話吐字清楚,也是愛笑的喜娃娃,心裏很是高興,逗著永魁說話,說了一會兒,太上皇有些倦了,就讓弘昂和為綿帶永魁下去了,又吩咐了佟皇貴太妃和皇後出去候著。
“朕自八歲登基,為君五十九載,不敢說是盛世明君,隻能說是兢兢業業,恪守為君本分。朕這一生也算是善始善終了。你現在坐穩了皇位了,胤褆等朕駕崩後,若是真老實了,你就放他出來吧。後宮妃嬪,兒子成年的,也依照宜妃她們讓她們出宮養老去吧。你皇額娘和其他無子的妃嬪,就讓皇後以後照看著些吧。朕看你待這些弟弟們很是寬容,朕對她們很是放心。朕現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太子和弘皙。太子已立,朕看著弘皙心裏沒有真正的服氣,以後恐怕還少不了波折是非。若是弘皙有過分逾舉的地方,你就照你大哥的例子,也把他圈起來吧,留他一命,生活用度上不要委屈了他。你年紀也不小了,雖勤勉政事,卻也要記得保重身子。……”凡此種種,太上皇一一叮嚀囑咐著。昌源帝自幼失母,跟在太上皇身邊養大,其父子之情,不是尋常父子所能比。太上皇退位後,又沒有什麽留戀朝政之事,因是太上皇與昌源帝為父子幾十年,可以說是有過重大的衝突,但都劃過去了,其後也是感情更勝以前,及至現在,可以說是太上皇一病重,昌源帝徹底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為君獨的意思,再沒有一個人既能做阿瑪這樣對自己嚴厲教誨,又有時像額涅那樣寵愛自己。父子倆人恨不能把一肚子話都快點兒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