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可不興認幹兒子,本朝有記載以來皇帝隻收了英武公的小兒子做了幹兒子,皇帝會這樣做是因為英武公他們一家的男子除了他都在邊疆戰死了,而且這場戰役,英武公在完全劣勢的情況下,用自己不到兩萬人的軍隊和對方將近十萬人的軍隊同歸於盡,徹底打消了玉伽國想要占領河廊平原及周邊五個省的野心,為朝廷立了大功。
他的母親受不住打擊沒兩天也跟著去了,他的妻子身體本就不好,得知丈夫和長次子都沒了沒幾天也跟著走了,隻有他的小兒子因為年紀小的緣故沒有上戰場,才得以保全一命,皇帝也是想為英武公留下一絲血脈,便把才五歲的孩子認了幹親,封了長安公,寓意一輩子平安,這在以往可是很少見的,不過他這侯來的很是有些陰氣,畢竟這上麵可是灑滿了親人的血啊!
周家來了京城也快有半年了,對於這些消息還是挺了解的,當然也知道這裏麵也不是沒有人對這有意見,但是英武公在軍中的影響力很大,即使他已經去世了,他帶過的部下對於這位長官唯一的兒子還是很照拂的,而且一家子就換來這麽一個閑散的頭銜,很多人還是不屑與之計較的。
但是周靜啟就不一樣了,他是新科武狀元,前途可謂不可限量,但那也就蒙蒙平頭百姓,這武狀元說多不多,可也不少,每三年就有一個。而且雖然朝廷並沒有什麽重文輕武的傾向,但以武入仕的人總沒以文入仕的人吃香,即使考了個武狀元,很多人也就隻能在資曆上慢慢熬。
周小嫻那麽著急抓緊太後這根樹枝,不是沒有原因的,來了京城那麽久,對於名義上的母親祖母,周家母子還是要去拜見的,早從嬤嬤口中了解了文氏的性格,但親眼見到之後周小嫻還是不得不感歎,這樣的人真是極品啊!
“聽說啟哥兒今年要考武舉了?姝瑗啊!啟哥兒的父親可是兩榜進士啊!你怎麽能讓啟哥兒去考武舉呢,實在不行捐個官就是了,何苦去當那武夫!”
“母親教訓的是,實在是啟哥兒性子倔,他於文上又沒什麽天賦,我想著讓他吃吃苦也好,我本也沒想他能考上,可是他不僅考上了,還拿了不錯的成績,老爺泉下有知一定會很欣慰的,我也有臉去見他了……”話還沒說完,眼淚就出來了,周小嫻拿著帕子輕輕地幫母親拭著臉上的淚,安慰道:“母親放心,哥哥那麽厲害,以後會有很大成就的,父親看到哥哥這麽努力,隻有高興的份,祖母肯定也是這麽想的,對吧?”
文老夫人的臉色變了變,“啟哥兒有出息,我當然也隻有開心的份,隻是有些可惜罷了,說起來,嫻姐兒也這麽大了,當初嫻姐兒出生,你們一家在任上,後來正軒去世,原以為你們要進京的,結果我打發去找你們的人說沒找到你們,我當時急的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哪裏都沒家裏好啊!這麽多年在外麵你們也算受苦了,看看我的嫻姐兒,瘦的都快沒了……”說完還拿手上的帕子擦了擦眼角。
周夫人心裏磕登一聲,一種不好的預感升了起來,“母親說的是,當初正軒走後,我也是想進京來著,可是就在準備走的前一天有一個和尚來到了家裏,他說正軒因為走的時辰不太好,如果沒有至親之人替他誦佛三年,到了地下會受小鬼欺負,我才決定找個清靜的地方為正軒祈福,因為走的匆忙的緣故,我還特地找人給母親帶了信,母親難道沒收到嗎?”
“收到是收到了,可也不能一去那麽長時間連封信都沒有啊!讓我擔心的覺都睡不好,知道的人明白是你和正軒夫妻情深,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們眼中沒我呢!”雖然文老夫人依舊是微笑慈祥的樣子,可是說出來的話可就不那麽讓人舒服了。
不過周夫人倒是沒受什麽影響,“真是罪過呢,讓母親這麽擔心,媳婦知錯了,媳婦也是不想給母親添亂,畢竟母親還有小叔子要照顧呢!”
文老夫人看這件事上沒什麽茬能找後,果斷轉移了話題,“嫻姐兒今年幾歲了?開始學女紅了沒有?”
“今年九歲了,女紅是前年開始學的,師傅還是母親特意在蘇州的。”周小嫻答道。
“那啟哥兒今年有十七了吧,已經不小了,姝瑗啊!你也可以開始給他物色媳婦了,這京城的好女孩還是很多的,對了,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我有一個侄女,德容言功都是沒話說的,隻是因為守她母親的孝,耽誤了花期,今年已經十九了,我看她與啟哥倒是滿相配的,如果啟哥還沒有婚約,這倒是可以考慮你一下。”
周夫人就知道,一進這大門就沒好事,盡然把主意打到啟哥兒頭上了!“母親說好,那自然是沒話說的,可是上個月我去定國寺拜佛的時候,剛好遇見定國寺的方丈,慧鬆大師,我求大師給啟哥兒算算,其他倒是沒什麽,隻是有一點他要我一定注意,啟哥兒二十歲之前不宜議親,母親,你看這……”說完一副為難的樣子,畢竟這話是大師說的,跟她可沒什麽關係。
話一說完,就看見文老夫人的臉拉的老長,可是慧鬆大師的名聲很大,容不得她懷疑,結果這次見麵可以說是不歡而散。
從頭看到尾的周小嫻都不想說什麽來表達他的鄙視之情了,凡是周府的八卦她都聽得很開心,文老夫人的這位侄女自然也在其中,這文家在朝裏還是有很大勢力的,當初,文老夫人會嫁給周老爺做續弦,是因為她得罪了嫡出的妹妹,周老爺可以說是她最好的選擇了,她的這位侄女是她同胞哥哥的孩子,而且還是個庶女,她的哥哥也沒什麽出息,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放在心上過,這位文小姐的生母是被從青樓買回去的,教出來的女兒也不在路子上,十七歲那年盡然和人私奔了,雖然被追了回來,但也再沒人敢娶了,這樣的女子誰家願意娶!這文老夫人是看他們剛進京對京城不太熟悉,想讓他們吃個悶虧了,周小嫻冷笑,敢這樣算計我家,總會你們付出代價的!
可是文家的勢力還是讓她有些施不開手,雖然哥哥已經考中了狀元,可是比起文家這種在朝中經營了那麽多年的家族,根本就沒得看,現在不要說給他們顏色看,他們隨便使個絆子,就能讓他們一家沒好果子吃,現在有太後的關係在,周小嫻自然不會讓機會就這樣溜走。
可是上次進宮得知太後想要認了周靜啟做幹兒子,周小嫻更頭疼了,他們家跟人家英武公家是一點可比性都沒有,雖然別人不會質疑皇家的旨意,但是他們一家就沒好日子過了……
雖然她一直希望哥哥能抱緊太後的大腿,但這叫什麽事啊!
他的母親受不住打擊沒兩天也跟著去了,他的妻子身體本就不好,得知丈夫和長次子都沒了沒幾天也跟著走了,隻有他的小兒子因為年紀小的緣故沒有上戰場,才得以保全一命,皇帝也是想為英武公留下一絲血脈,便把才五歲的孩子認了幹親,封了長安公,寓意一輩子平安,這在以往可是很少見的,不過他這侯來的很是有些陰氣,畢竟這上麵可是灑滿了親人的血啊!
周家來了京城也快有半年了,對於這些消息還是挺了解的,當然也知道這裏麵也不是沒有人對這有意見,但是英武公在軍中的影響力很大,即使他已經去世了,他帶過的部下對於這位長官唯一的兒子還是很照拂的,而且一家子就換來這麽一個閑散的頭銜,很多人還是不屑與之計較的。
但是周靜啟就不一樣了,他是新科武狀元,前途可謂不可限量,但那也就蒙蒙平頭百姓,這武狀元說多不多,可也不少,每三年就有一個。而且雖然朝廷並沒有什麽重文輕武的傾向,但以武入仕的人總沒以文入仕的人吃香,即使考了個武狀元,很多人也就隻能在資曆上慢慢熬。
周小嫻那麽著急抓緊太後這根樹枝,不是沒有原因的,來了京城那麽久,對於名義上的母親祖母,周家母子還是要去拜見的,早從嬤嬤口中了解了文氏的性格,但親眼見到之後周小嫻還是不得不感歎,這樣的人真是極品啊!
“聽說啟哥兒今年要考武舉了?姝瑗啊!啟哥兒的父親可是兩榜進士啊!你怎麽能讓啟哥兒去考武舉呢,實在不行捐個官就是了,何苦去當那武夫!”
“母親教訓的是,實在是啟哥兒性子倔,他於文上又沒什麽天賦,我想著讓他吃吃苦也好,我本也沒想他能考上,可是他不僅考上了,還拿了不錯的成績,老爺泉下有知一定會很欣慰的,我也有臉去見他了……”話還沒說完,眼淚就出來了,周小嫻拿著帕子輕輕地幫母親拭著臉上的淚,安慰道:“母親放心,哥哥那麽厲害,以後會有很大成就的,父親看到哥哥這麽努力,隻有高興的份,祖母肯定也是這麽想的,對吧?”
文老夫人的臉色變了變,“啟哥兒有出息,我當然也隻有開心的份,隻是有些可惜罷了,說起來,嫻姐兒也這麽大了,當初嫻姐兒出生,你們一家在任上,後來正軒去世,原以為你們要進京的,結果我打發去找你們的人說沒找到你們,我當時急的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哪裏都沒家裏好啊!這麽多年在外麵你們也算受苦了,看看我的嫻姐兒,瘦的都快沒了……”說完還拿手上的帕子擦了擦眼角。
周夫人心裏磕登一聲,一種不好的預感升了起來,“母親說的是,當初正軒走後,我也是想進京來著,可是就在準備走的前一天有一個和尚來到了家裏,他說正軒因為走的時辰不太好,如果沒有至親之人替他誦佛三年,到了地下會受小鬼欺負,我才決定找個清靜的地方為正軒祈福,因為走的匆忙的緣故,我還特地找人給母親帶了信,母親難道沒收到嗎?”
“收到是收到了,可也不能一去那麽長時間連封信都沒有啊!讓我擔心的覺都睡不好,知道的人明白是你和正軒夫妻情深,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們眼中沒我呢!”雖然文老夫人依舊是微笑慈祥的樣子,可是說出來的話可就不那麽讓人舒服了。
不過周夫人倒是沒受什麽影響,“真是罪過呢,讓母親這麽擔心,媳婦知錯了,媳婦也是不想給母親添亂,畢竟母親還有小叔子要照顧呢!”
文老夫人看這件事上沒什麽茬能找後,果斷轉移了話題,“嫻姐兒今年幾歲了?開始學女紅了沒有?”
“今年九歲了,女紅是前年開始學的,師傅還是母親特意在蘇州的。”周小嫻答道。
“那啟哥兒今年有十七了吧,已經不小了,姝瑗啊!你也可以開始給他物色媳婦了,這京城的好女孩還是很多的,對了,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我有一個侄女,德容言功都是沒話說的,隻是因為守她母親的孝,耽誤了花期,今年已經十九了,我看她與啟哥倒是滿相配的,如果啟哥還沒有婚約,這倒是可以考慮你一下。”
周夫人就知道,一進這大門就沒好事,盡然把主意打到啟哥兒頭上了!“母親說好,那自然是沒話說的,可是上個月我去定國寺拜佛的時候,剛好遇見定國寺的方丈,慧鬆大師,我求大師給啟哥兒算算,其他倒是沒什麽,隻是有一點他要我一定注意,啟哥兒二十歲之前不宜議親,母親,你看這……”說完一副為難的樣子,畢竟這話是大師說的,跟她可沒什麽關係。
話一說完,就看見文老夫人的臉拉的老長,可是慧鬆大師的名聲很大,容不得她懷疑,結果這次見麵可以說是不歡而散。
從頭看到尾的周小嫻都不想說什麽來表達他的鄙視之情了,凡是周府的八卦她都聽得很開心,文老夫人的這位侄女自然也在其中,這文家在朝裏還是有很大勢力的,當初,文老夫人會嫁給周老爺做續弦,是因為她得罪了嫡出的妹妹,周老爺可以說是她最好的選擇了,她的這位侄女是她同胞哥哥的孩子,而且還是個庶女,她的哥哥也沒什麽出息,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放在心上過,這位文小姐的生母是被從青樓買回去的,教出來的女兒也不在路子上,十七歲那年盡然和人私奔了,雖然被追了回來,但也再沒人敢娶了,這樣的女子誰家願意娶!這文老夫人是看他們剛進京對京城不太熟悉,想讓他們吃個悶虧了,周小嫻冷笑,敢這樣算計我家,總會你們付出代價的!
可是文家的勢力還是讓她有些施不開手,雖然哥哥已經考中了狀元,可是比起文家這種在朝中經營了那麽多年的家族,根本就沒得看,現在不要說給他們顏色看,他們隨便使個絆子,就能讓他們一家沒好果子吃,現在有太後的關係在,周小嫻自然不會讓機會就這樣溜走。
可是上次進宮得知太後想要認了周靜啟做幹兒子,周小嫻更頭疼了,他們家跟人家英武公家是一點可比性都沒有,雖然別人不會質疑皇家的旨意,但是他們一家就沒好日子過了……
雖然她一直希望哥哥能抱緊太後的大腿,但這叫什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