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4節)
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修改版 作者:綠城一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城市裏年輕人的業餘生活,壓根兒沒有“娛樂場所”這概念。〔< 〈 〈 一般情況下,廠裏的青工們除星期六、日兩晚可看上兩、三個小時的電視節目外,平時業餘活動無非就是打場籃球賽,要不就是湊堆兒甩幾把撲克牌,抑或是捉對下盤棋,剩下的也就沒什麽可讓人感興趣的娛樂活動了。當然,那些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夜晚還是可以去電影院看場電影的。那時,電影院放映的多是老掉牙的舊片,很少有既好看、又有吸引力的新片。那些正在談情說愛的情侶,為了讓約會充滿一點浪漫色彩,才會手牽手、心甘情願地掏錢去看一場老電影。許多年後,當那代人談起他們進電影院的情景,大多數人實際上是在追憶年輕時談戀愛的感覺和那段熱戀中的美妙時光。
平時,廠裏的青工們為打無聊的業餘時光,他們每晚都會湊在一起,揮霍精力般地瞎扯上幾個鍾頭,這恐怕算是當時活得相當瀟灑的一種生活方式。隻要不刮風下雨,不管天冷天熱,在幾棟青工宿舍樓前那塊空地上,當夜幕悄然降臨,一些男青工就會66續續到那兒湊堆兒。然後,大家七嘴八舌,東拉西扯地談論起社會上那些新鮮事。通常,他們以一張矮桌為中心點,在它四周散亂地坐著各式的小木凳、長條凳或折疊椅。有時人多不夠坐,有些人幹脆站著或蹲著調侃,竟然不覺得這樣聊天是一件很讓自己受累的事。有時,某個人剛掏出一盒煙向眾人分,就得順手將那空煙盒扔地上。這裏聚集的大都是單身小夥,偶而也會有個別中年師傅加入這支“侃大山”的隊伍。
在那張矮桌上,不知誰加蓋上一個寬大的象棋盤。矮桌下通常放著一個大木盒,裏麵有三十二枚棋子,一隻隻圓圓扁扁的有拳頭般大小。聚眾閑聊時,說不準會有人把酒瓶、杯子擱在那棋盤上。這時,不僅可以抽上一支別人的香煙,還可以喝上一口別人的燒酒。那杆用老竹子做成的水煙筒,它就斜靠在矮桌下的橫杠上。在桌上,放有一個裝滿煙絲的小塑料袋和一盒火柴。誰犯煙癮了,可以伸手把這水煙筒拎過來,撮上一點黃燦燦的煙絲,點燃後“叭噠叭噠”地抽上幾口,即刻就能神清氣爽。別看這種抽煙絲的水煙筒外觀土氣,不會抽它的人一不小心會被它嗆個半死;但習慣抽它的人吸一口後能噴你個滿臉煙霧彌漫,還會忍不住地誇讚一句:嗨,真夠勁!
青工宿舍樓前這聚眾閑扯的場所,讓廠裏的男女青工都沒什麽個人**可言了。因為那些外出談戀愛的女青年,晚上回宿舍時必須要路過這裏,讓人看上去一目了然;而那些外出搞對象的男青年一旦半夜回來,一般也逃不過大夥兒的“嚴審”或“誘供”,大多在這裏坐上一會兒,態度老實地交上一份談情說愛的情況匯報,方才有可能“蒙混過關”。嘿,廣大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區誌剛就是聚集在這裏喝酒下棋、談天說地的一個中堅分子。多數夜晚,在這準能找到他那堅如磐石的身影。平時,他喜好讀一些五花八門的雜書,尤其偏愛閱讀文學、曆史、名人傳記等,這使他積累了不少書本知識和人生經驗,比起那些同齡人對事物的分析和看法,似乎更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可以說,通過多年業餘時間的自學和苦讀,他的文史知識頗有功底,比起當年那些從文科類院校畢業的“工農兵”大學生毫不遜色,甚至還可能更勝一籌,隻不是缺少一張大學文憑罷了。在這種湊堆兒的場合,他品評時政,指點江山,也樂於與別人溝通和交流。他的高談闊論總是觀點鮮明,邏輯清晰,有條有理。他像是一個領導似的,說話的語調抑揚頓挫,麵部表情神采飛揚。在他充滿自信和激情的言談中,往往多有一種煽動或感染別人的號召力,竟讓大家為之折服、趨之若鶩。甚至,有時整晚都由他一個人唱“獨角戲”,眾人卻在凝神傾聽。應該說,他是這群男青工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了。
曾經有段時間,區誌剛癡迷和潛心於詩歌創作。像郭小川、賀敬之、艾青等現代著名詩人是心慕手追的名流大家,他對大詩人那些激情澎湃、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更是情有獨鍾,多有熟讀,背誦如流。每當詩興大,他經常在宿舍裏高聲吟誦一些剛完成的詩作。一次,他點燈熬夜,苦思冥想地創作了一現代詩,後被刊登在《綠城晚報》文藝副刊上,得了六元稿費。該詩文名為《人生之歌》:
青春如山,總是險峻巍峨;
命運如海,總是潮起潮落。
心懷藍色夢想,相伴失意困惑;
“怎樣活著?”常在心底思索。
——·——·——·——
麵對風雨,向往藍天彩虹;
走在沙漠,渴望甘泉綠色。
失敗難免神傷,成功自有歡樂;
風雨兼程,前行腳步如梭。
——·——·——·——
理想之光,常被陰雲遮蔽;
腳下的路,必有泥濘坎坷。
回生命之旅,感歎歲月蹉跎;
擺渡生活,全憑自己把握。
——·——·——·——
不懈追求,揮汗神州大地,
頑強拚搏,方顯男兒本色。
已經付出許多,別把步子邁錯;
永不放棄,高奏人生之歌。
區誌剛是一個不甘平庸和潦倒一生的人,對生活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規劃和想法。不過,他尚不確定的奮鬥目標和方向,一直等到畢自強懷揣上大學夢想走進他的視線中,才重新燃起和堅定他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
一天夜晚,畢自強騎車從夜校返回,在單車棚裏鎖好自行車。經過青工們聚眾閑聊的地方,他並沒停下腳步,隻是與他們打過招呼,便徑直上了二樓。
平時,廠裏的青工們為打無聊的業餘時光,他們每晚都會湊在一起,揮霍精力般地瞎扯上幾個鍾頭,這恐怕算是當時活得相當瀟灑的一種生活方式。隻要不刮風下雨,不管天冷天熱,在幾棟青工宿舍樓前那塊空地上,當夜幕悄然降臨,一些男青工就會66續續到那兒湊堆兒。然後,大家七嘴八舌,東拉西扯地談論起社會上那些新鮮事。通常,他們以一張矮桌為中心點,在它四周散亂地坐著各式的小木凳、長條凳或折疊椅。有時人多不夠坐,有些人幹脆站著或蹲著調侃,竟然不覺得這樣聊天是一件很讓自己受累的事。有時,某個人剛掏出一盒煙向眾人分,就得順手將那空煙盒扔地上。這裏聚集的大都是單身小夥,偶而也會有個別中年師傅加入這支“侃大山”的隊伍。
在那張矮桌上,不知誰加蓋上一個寬大的象棋盤。矮桌下通常放著一個大木盒,裏麵有三十二枚棋子,一隻隻圓圓扁扁的有拳頭般大小。聚眾閑聊時,說不準會有人把酒瓶、杯子擱在那棋盤上。這時,不僅可以抽上一支別人的香煙,還可以喝上一口別人的燒酒。那杆用老竹子做成的水煙筒,它就斜靠在矮桌下的橫杠上。在桌上,放有一個裝滿煙絲的小塑料袋和一盒火柴。誰犯煙癮了,可以伸手把這水煙筒拎過來,撮上一點黃燦燦的煙絲,點燃後“叭噠叭噠”地抽上幾口,即刻就能神清氣爽。別看這種抽煙絲的水煙筒外觀土氣,不會抽它的人一不小心會被它嗆個半死;但習慣抽它的人吸一口後能噴你個滿臉煙霧彌漫,還會忍不住地誇讚一句:嗨,真夠勁!
青工宿舍樓前這聚眾閑扯的場所,讓廠裏的男女青工都沒什麽個人**可言了。因為那些外出談戀愛的女青年,晚上回宿舍時必須要路過這裏,讓人看上去一目了然;而那些外出搞對象的男青年一旦半夜回來,一般也逃不過大夥兒的“嚴審”或“誘供”,大多在這裏坐上一會兒,態度老實地交上一份談情說愛的情況匯報,方才有可能“蒙混過關”。嘿,廣大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區誌剛就是聚集在這裏喝酒下棋、談天說地的一個中堅分子。多數夜晚,在這準能找到他那堅如磐石的身影。平時,他喜好讀一些五花八門的雜書,尤其偏愛閱讀文學、曆史、名人傳記等,這使他積累了不少書本知識和人生經驗,比起那些同齡人對事物的分析和看法,似乎更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可以說,通過多年業餘時間的自學和苦讀,他的文史知識頗有功底,比起當年那些從文科類院校畢業的“工農兵”大學生毫不遜色,甚至還可能更勝一籌,隻不是缺少一張大學文憑罷了。在這種湊堆兒的場合,他品評時政,指點江山,也樂於與別人溝通和交流。他的高談闊論總是觀點鮮明,邏輯清晰,有條有理。他像是一個領導似的,說話的語調抑揚頓挫,麵部表情神采飛揚。在他充滿自信和激情的言談中,往往多有一種煽動或感染別人的號召力,竟讓大家為之折服、趨之若鶩。甚至,有時整晚都由他一個人唱“獨角戲”,眾人卻在凝神傾聽。應該說,他是這群男青工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了。
曾經有段時間,區誌剛癡迷和潛心於詩歌創作。像郭小川、賀敬之、艾青等現代著名詩人是心慕手追的名流大家,他對大詩人那些激情澎湃、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更是情有獨鍾,多有熟讀,背誦如流。每當詩興大,他經常在宿舍裏高聲吟誦一些剛完成的詩作。一次,他點燈熬夜,苦思冥想地創作了一現代詩,後被刊登在《綠城晚報》文藝副刊上,得了六元稿費。該詩文名為《人生之歌》:
青春如山,總是險峻巍峨;
命運如海,總是潮起潮落。
心懷藍色夢想,相伴失意困惑;
“怎樣活著?”常在心底思索。
——·——·——·——
麵對風雨,向往藍天彩虹;
走在沙漠,渴望甘泉綠色。
失敗難免神傷,成功自有歡樂;
風雨兼程,前行腳步如梭。
——·——·——·——
理想之光,常被陰雲遮蔽;
腳下的路,必有泥濘坎坷。
回生命之旅,感歎歲月蹉跎;
擺渡生活,全憑自己把握。
——·——·——·——
不懈追求,揮汗神州大地,
頑強拚搏,方顯男兒本色。
已經付出許多,別把步子邁錯;
永不放棄,高奏人生之歌。
區誌剛是一個不甘平庸和潦倒一生的人,對生活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規劃和想法。不過,他尚不確定的奮鬥目標和方向,一直等到畢自強懷揣上大學夢想走進他的視線中,才重新燃起和堅定他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
一天夜晚,畢自強騎車從夜校返回,在單車棚裏鎖好自行車。經過青工們聚眾閑聊的地方,他並沒停下腳步,隻是與他們打過招呼,便徑直上了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