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物換星移 (總067節)
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修改版 作者:綠城一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胡大海像一個溺水的人抓著救命的稻草一般,找到街道福利紙箱廠,向柳廠長提出了一個承包開店的要求。< [ 前後兩個多月的時間,他與南國街道居委會經過多次請求和交涉,最終使這件事有了眉目。其結果是:雜貨店所申請的營業執照歸屬於南國街道福利紙箱廠,其商店的性質仍屬集體所有製,但可將該店的經營管理權授予陳麗梅,並由她個人出麵來承包經營。作為交換條件,街道福利紙箱廠不但不再給陳麗梅工資,而反過來她每月向該廠要交納五十元的承包管理費。這正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婆,所有的手續我都辦妥了,”一天下午,胡大海滿麵春風地回到家裏,異常興奮地拿出一本臨時營業執照,並把它遞給這位受盡苦難的糟糠之妻觀賞,揚眉吐氣地說道:“我們的店明天可以重新開業啦!”
經過這番折騰之後,胡大海的雜貨店總算是堂堂正正地開門營業了。此後,他心裏開始裝著一本生意經,也十分明白“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的道理。每天下了班,他便急急忙忙地踏著三輪車趕回家打理雜貨店的生意。不外出進貨的時候,他就在家裏幫妻子看店賣貨。從早到晚,他再也沒有什麽空閑時間了,整天忙裏忙外地操心著本小利薄的小買賣。就這樣,夫妻倆起早摸黑地幹,一心一意地想多賺點錢,並堅持把這個雜貨店做下去。日子一長,店裏的生意倒也漸漸地有了起色。
“老胡呀,每天開門時間太長了,”陳麗梅一個人守店賣貨,生意越來越好,每天還要做三餐飯,平時有些照顧不過來,便與丈夫商量道:“店裏人手不夠,不如叫秋燕把保姆的工作辭了,讓她回來幫我吧?”
“行,我同意了。”胡大海眼見店裏每月收入很不錯,就像芝麻開花節節攀高,便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一年後,胡大海把經營賺來的錢又全部投進去,又租賃了雜貨店旁鄰的一個鋪麵。加大經營資本、拓展經營範圍後,他便改掛起“昆鵬糖煙酒商店”的招牌。店鋪一經擴大,銷售的商品品種當然隨之增多了。雖說妻子和侄女兩人輪流看店賣貨,但她們仍是整天忙得不可開交,覺得有些難以應付。瞧著自家商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胡大海又開始琢磨了起來:在單位裏風裏來雨裏去的那份工作,自己掙的就是四十元死工資,還不如幫妻子把商店經營好劃得來。在一九八一年春天,他經過反複的思想鬥爭,終於下定決心,毅然地辭去了公職,回家自己當了老板。為了方便經營,他打掉了兩間店鋪中間的牆壁,使之合二為一,經過重新裝修、整合和增加商品種類後,再改掛了“昆鵬日用百貨經銷商店”新招牌,店裏就頗有些模樣了,那生意也是一天更比一天好,蒸蒸日上。
198o年以後,中央電視台播放節目時間變得越來越長,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了。在每晚黃金檔的時間裏,開始熱播那些從美國、日本以及香港引進的電視連續劇,如:《大西洋底來的人》、《加裏森敢死隊》,《血疑》、《排球女將》、《上海灘》等等,這些都是轟動一時、萬人空巷爭看的電視劇,極大地吸引著當時人們的眼球。當時,城市普通老百姓家裏基本上都沒有電視機,許多單位的公家電視機也不過隻有一、兩台,大多為十八或二十吋的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則非常少見。通常,公家的電視機會被固定安放在單位禮堂或飯堂裏,並指派專人按時負責開機和關機。在這種情況下,每天晚上往往是許多人圍繞著一台電視機觀看一部電視劇,平時少說也有幾十人,有時甚至多達上百人。如《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內地播出的港台電視劇,它成為億萬國人記憶中的“經典之作”,其主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多年後仍為人們所傳唱。八十年代初,電視機這種稀有量少的進口商品,先進入在社會上有一定權勢、或有一官半職的人家。隨之,國內各個電視機廠先後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線,開始大批量生產黑白電視機。從此,電視機作為一種昂貴的大眾消費品,逐漸地走進了普通百姓之家。
有一天,胡大海與生意上往來的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吃飯。在眾人的隨意閑談中,他獲得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北方某省有一家“紅光”電視機廠正在大批生產黑白電視機,產品投放市場時間不長,品牌也未被市場所熟知和認同,因此它的銷售渠道十分不暢,廠家正為生產出來的黑白電視機大量積壓而愁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酒桌上偶然獲得這個信息,讓他興奮不止。晚上回到家裏,他越琢磨越覺得這裏麵有商機:自己現有一家經營日用百貨的商店,如果能夠弄來一批電視機銷售的話,說不定還能掙上大錢呢。於是,他當晚就作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翌日下午,胡大海隻身提著一個旅行包,拔腿就登上一趟北去的特快列車。四天後,他一路風塵仆仆地來到某省“紅光”電視機廠供銷科。
接待胡大海的是洪科長。他五十出頭的模樣,頭花白,身材高大魁梧,雖然貌不驚人,卻顯得很有精神,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漢子。對這位從南方遠道聞名而來的陌生商賈,他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到了中午,出於對這位客人的禮貌和尊重,他主動而客氣地請胡大海到廠裏食堂吃了一餐便飯。
遇此契機,胡大海便不失機會地與這位洪科長稱兄道弟,趁熱打鐵地套近乎和拉關係。他先是向洪科長詳細介紹了電視機在南疆市缺貨的具體情況,然後一個勁地拍著自己的胸脯,毛遂自薦地向廠家提出為其代銷十四吋黑白電視機的要求;最後,他主動和誠懇地向廠家許諾在三個月內,保證付清所有的電視機款。
“老婆,所有的手續我都辦妥了,”一天下午,胡大海滿麵春風地回到家裏,異常興奮地拿出一本臨時營業執照,並把它遞給這位受盡苦難的糟糠之妻觀賞,揚眉吐氣地說道:“我們的店明天可以重新開業啦!”
經過這番折騰之後,胡大海的雜貨店總算是堂堂正正地開門營業了。此後,他心裏開始裝著一本生意經,也十分明白“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的道理。每天下了班,他便急急忙忙地踏著三輪車趕回家打理雜貨店的生意。不外出進貨的時候,他就在家裏幫妻子看店賣貨。從早到晚,他再也沒有什麽空閑時間了,整天忙裏忙外地操心著本小利薄的小買賣。就這樣,夫妻倆起早摸黑地幹,一心一意地想多賺點錢,並堅持把這個雜貨店做下去。日子一長,店裏的生意倒也漸漸地有了起色。
“老胡呀,每天開門時間太長了,”陳麗梅一個人守店賣貨,生意越來越好,每天還要做三餐飯,平時有些照顧不過來,便與丈夫商量道:“店裏人手不夠,不如叫秋燕把保姆的工作辭了,讓她回來幫我吧?”
“行,我同意了。”胡大海眼見店裏每月收入很不錯,就像芝麻開花節節攀高,便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一年後,胡大海把經營賺來的錢又全部投進去,又租賃了雜貨店旁鄰的一個鋪麵。加大經營資本、拓展經營範圍後,他便改掛起“昆鵬糖煙酒商店”的招牌。店鋪一經擴大,銷售的商品品種當然隨之增多了。雖說妻子和侄女兩人輪流看店賣貨,但她們仍是整天忙得不可開交,覺得有些難以應付。瞧著自家商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胡大海又開始琢磨了起來:在單位裏風裏來雨裏去的那份工作,自己掙的就是四十元死工資,還不如幫妻子把商店經營好劃得來。在一九八一年春天,他經過反複的思想鬥爭,終於下定決心,毅然地辭去了公職,回家自己當了老板。為了方便經營,他打掉了兩間店鋪中間的牆壁,使之合二為一,經過重新裝修、整合和增加商品種類後,再改掛了“昆鵬日用百貨經銷商店”新招牌,店裏就頗有些模樣了,那生意也是一天更比一天好,蒸蒸日上。
198o年以後,中央電視台播放節目時間變得越來越長,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了。在每晚黃金檔的時間裏,開始熱播那些從美國、日本以及香港引進的電視連續劇,如:《大西洋底來的人》、《加裏森敢死隊》,《血疑》、《排球女將》、《上海灘》等等,這些都是轟動一時、萬人空巷爭看的電視劇,極大地吸引著當時人們的眼球。當時,城市普通老百姓家裏基本上都沒有電視機,許多單位的公家電視機也不過隻有一、兩台,大多為十八或二十吋的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則非常少見。通常,公家的電視機會被固定安放在單位禮堂或飯堂裏,並指派專人按時負責開機和關機。在這種情況下,每天晚上往往是許多人圍繞著一台電視機觀看一部電視劇,平時少說也有幾十人,有時甚至多達上百人。如《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內地播出的港台電視劇,它成為億萬國人記憶中的“經典之作”,其主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多年後仍為人們所傳唱。八十年代初,電視機這種稀有量少的進口商品,先進入在社會上有一定權勢、或有一官半職的人家。隨之,國內各個電視機廠先後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線,開始大批量生產黑白電視機。從此,電視機作為一種昂貴的大眾消費品,逐漸地走進了普通百姓之家。
有一天,胡大海與生意上往來的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吃飯。在眾人的隨意閑談中,他獲得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北方某省有一家“紅光”電視機廠正在大批生產黑白電視機,產品投放市場時間不長,品牌也未被市場所熟知和認同,因此它的銷售渠道十分不暢,廠家正為生產出來的黑白電視機大量積壓而愁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酒桌上偶然獲得這個信息,讓他興奮不止。晚上回到家裏,他越琢磨越覺得這裏麵有商機:自己現有一家經營日用百貨的商店,如果能夠弄來一批電視機銷售的話,說不定還能掙上大錢呢。於是,他當晚就作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翌日下午,胡大海隻身提著一個旅行包,拔腿就登上一趟北去的特快列車。四天後,他一路風塵仆仆地來到某省“紅光”電視機廠供銷科。
接待胡大海的是洪科長。他五十出頭的模樣,頭花白,身材高大魁梧,雖然貌不驚人,卻顯得很有精神,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漢子。對這位從南方遠道聞名而來的陌生商賈,他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到了中午,出於對這位客人的禮貌和尊重,他主動而客氣地請胡大海到廠裏食堂吃了一餐便飯。
遇此契機,胡大海便不失機會地與這位洪科長稱兄道弟,趁熱打鐵地套近乎和拉關係。他先是向洪科長詳細介紹了電視機在南疆市缺貨的具體情況,然後一個勁地拍著自己的胸脯,毛遂自薦地向廠家提出為其代銷十四吋黑白電視機的要求;最後,他主動和誠懇地向廠家許諾在三個月內,保證付清所有的電視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