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18節)
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修改版 作者:綠城一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
一九九三年,深冬。〔((
一個星期天清晨,東方露出一抹魚肚白的曙光。
從大街上傳來越來越多的喇叭聲和呼嘯聲,仿佛正在喚醒這座充滿生命活力的綠城,讓人們去迎接這嶄新的一天。
韋建國早飯也沒吃,跨上一輛黑色嘉陵7oc兩輪摩托車就到水果批市場去進貨了。起床後,曾清婷把淩亂的客廳先打掃幹淨,又將丈夫和兒子的所有髒衣服都收集起來,一起泡在那隻大木盆裏,然後用搓衣板全洗了。她看著桌上鬧鍾已過八點,便走進廚房將昨晚剩的小半鍋飯加了些水,放在煤氣灶上煮成了“水泡飯”。
兩年前,南疆市棉紡廠的產品便開始出現滯銷現象,隨後大量棉布集壓在倉庫裏。因廠裏流動資金鏈的斷裂,許多職工們已拿不到足額工資,更不用提獎金了。特別是曾清婷和韋建國所在的第六車間,早些時候就已斷斷續續地沒活幹了。於是,夫妻倆同時成為廠裏第一批下崗工人。
曾清婷和韋建國結婚後,因兩人是雙職工,在住房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廠裏給他們分配了一套五十平米的兩室一廳,住在職工宿舍區十二棟一單元一樓。下崗後,夫妻倆每月隻能領取基本生活費,卻要撫養一個五歲多的男孩。期間,社會上物價見漲,他們家裏的生活每況愈下,很快就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之中。不久後,廠裏又進行職工住房改革。按規定,他們可以買下現有住房,但必須在三月內一次性向廠裏先交上一萬五千元;餘下那一萬元允許在一年後補上,這樣才可拿到房產權。這對夫妻當初都是從農村招工進城的,假若不購買這套福利房,等於在這個城市裏沒了安身落腳處,那以後還怎麽過日子呢?為此,夫妻倆商量來琢磨去,最終咬牙橫下一條心:砸鍋賣鐵,也要買下這套住房。多年來,夫妻倆省吃儉用攢下的錢隻有一萬元,購房款所差五千元是東拚西湊地找別人借的。而為這事折騰了三個月,最後總算把前期購房款湊齊交了。
常言道:貧困夫妻百事哀。從此,韋建國和曾清婷這對欠下一屁股債務的柴米夫妻,開始過著一種茫然失措的生活,這個家也有一種令人喘不上氣的感覺。為了討生活,夫妻倆隻好到處找零活幹。因他們都無一技之長,就是打零工的活兒也不太容易找到。萬般無奈下,便琢磨著自己做些小本生意來謀生。夫妻倆好不容易求人又借了些錢,買了一輛“二手”的兩輪摩托車和一輛半新舊的三輪車。此後,韋建國早出晚歸,守在街邊做無證搭客的“摩的”;曾清婷除了照顧孩子,平時就拉著那輛三輪車沿街流動賣水果。如此,夫妻倆算是找到了一條活路,也似乎讓這個家有了一點奔頭。
“我的寶貝,起床啦。”在陽台上,曾清婷把剛洗過的衣服全晾掛後,便轉身回到屋裏,把床上仍熟睡的兒子搖醒,催促道:“快起來,去刷牙洗臉、吃早餐。媽媽等會兒要出去擺攤呢。”
曾清婷的兒子名叫韋希望,快滿六歲了。或許是因為營養不良的緣故,他的個頭跟同齡兒童相比還算正常,但碩大的頭部和瘦弱的身材之間看上去不太成比例,腦袋瓜似乎大了一號。
韋希望一雙小手揉著兩個眼窩,不太情願地從床上爬起來,然後自己穿好衣褲鞋襪,去廚房裏刷牙洗臉了。不一會兒,他返回客廳,爬上飯桌旁的那張高椅子。飯桌上,擺著一碟鹹蘿卜幹,還有一個帶殼的熟雞蛋。這時,母親已替兒子盛好一碗水泡飯。
“媽媽,”韋希望用一隻小手擺弄著那隻熟雞蛋,瞅著麵前這碗水泡飯,心裏老大不樂意,並未端碗拿筷,卻搖頭晃腦地乞求道:“我想吃米粉,好不好嘛?”
“米粉沒有什麽營養的。你現在長身體,要多吃米飯才能長個呀!”曾清婷用眼角瞄了兒子一眼,拿過他手裏那雞蛋在桌上磕碎並將外殼剝幹淨,哄勸地說道:“吃吧,雞蛋有營養。”
“米粉才好吃嘛,裏麵有好多碎肉哪!”韋希望翻著一雙白眼望著天花板,小嘴兒嘟噥道:“天天都吃水泡飯,我不愛吃嘛。”
“你怎麽不聽話呀?”曾清婷看兒子噘著小嘴兒,她微皺的眉宇間交織著憐愛和嗔怪,用略帶責備的口氣說道:“媽媽不是跟你說好了嗎,每個星期帶你去吃兩次米粉。”
韋希望見說服不了母親,無奈下,隻好不情願地抓起那雙筷子,皺眉端碗,悶聲悶氣地咬著雞蛋,勉強地吞咽下那碗水泡飯。
“媽媽,我吃飽了。”韋希望把碗筷一推,跳下高椅子。
“媽媽中午不回來,你的午飯在鍋裏,那個雞蛋是留給你的。”曾清婷將房門鑰匙的繩套掛在兒子脖上,疼愛地摸了摸兒子那小腦袋瓜,叮嚀道:“你就呆在商店門前跟美美玩,要聽孫阿姨和葉叔叔的話。街上車多,不能跑到馬路上去玩。記住了嗎?晚上等媽媽回來,買豬腳給你煲湯喝,好嗎?”
“嗯。”韋希望像小雞啄米般地點頭。
葉叢文愛人孫玉潔經營的“好運氣”糖煙店,距離曾清婷所住的宿舍樓不算太遠,隻有三、四十米。不久前,由於城市擴建,市棉織廠被一條新修的“北湖東路”攔腰截斷,這樣,把廠裏的車間區和宿舍區劈成了隔街相望。孫玉潔和曾清婷原是同廠同車間的工友,兩人的關係一直相處不錯,形同一對好姐妹。曾清婷自從上街擺賣水果,便請孫玉潔幫著關照她兒子。這樣,她六歲兒子韋希望和孫玉潔四歲女兒葉美美,兩個孩子自然而然地結成一對要好的玩伴。
上午九點鍾,曾清婷和兒子韋希望一起出了家門。曾清婷從樓前的雜物房裏拖出那輛載著幾箱水果的三輪車,然後從紙箱裏挑出兩個金黃色的橘子遞給兒子。
“一個是給你的,一個是給美美的。”曾清婷跨上三輪車來到街旁,衝兒子揮了揮手,說道:“玩去吧,媽媽走了。”
一九九三年,深冬。〔((
一個星期天清晨,東方露出一抹魚肚白的曙光。
從大街上傳來越來越多的喇叭聲和呼嘯聲,仿佛正在喚醒這座充滿生命活力的綠城,讓人們去迎接這嶄新的一天。
韋建國早飯也沒吃,跨上一輛黑色嘉陵7oc兩輪摩托車就到水果批市場去進貨了。起床後,曾清婷把淩亂的客廳先打掃幹淨,又將丈夫和兒子的所有髒衣服都收集起來,一起泡在那隻大木盆裏,然後用搓衣板全洗了。她看著桌上鬧鍾已過八點,便走進廚房將昨晚剩的小半鍋飯加了些水,放在煤氣灶上煮成了“水泡飯”。
兩年前,南疆市棉紡廠的產品便開始出現滯銷現象,隨後大量棉布集壓在倉庫裏。因廠裏流動資金鏈的斷裂,許多職工們已拿不到足額工資,更不用提獎金了。特別是曾清婷和韋建國所在的第六車間,早些時候就已斷斷續續地沒活幹了。於是,夫妻倆同時成為廠裏第一批下崗工人。
曾清婷和韋建國結婚後,因兩人是雙職工,在住房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廠裏給他們分配了一套五十平米的兩室一廳,住在職工宿舍區十二棟一單元一樓。下崗後,夫妻倆每月隻能領取基本生活費,卻要撫養一個五歲多的男孩。期間,社會上物價見漲,他們家裏的生活每況愈下,很快就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之中。不久後,廠裏又進行職工住房改革。按規定,他們可以買下現有住房,但必須在三月內一次性向廠裏先交上一萬五千元;餘下那一萬元允許在一年後補上,這樣才可拿到房產權。這對夫妻當初都是從農村招工進城的,假若不購買這套福利房,等於在這個城市裏沒了安身落腳處,那以後還怎麽過日子呢?為此,夫妻倆商量來琢磨去,最終咬牙橫下一條心:砸鍋賣鐵,也要買下這套住房。多年來,夫妻倆省吃儉用攢下的錢隻有一萬元,購房款所差五千元是東拚西湊地找別人借的。而為這事折騰了三個月,最後總算把前期購房款湊齊交了。
常言道:貧困夫妻百事哀。從此,韋建國和曾清婷這對欠下一屁股債務的柴米夫妻,開始過著一種茫然失措的生活,這個家也有一種令人喘不上氣的感覺。為了討生活,夫妻倆隻好到處找零活幹。因他們都無一技之長,就是打零工的活兒也不太容易找到。萬般無奈下,便琢磨著自己做些小本生意來謀生。夫妻倆好不容易求人又借了些錢,買了一輛“二手”的兩輪摩托車和一輛半新舊的三輪車。此後,韋建國早出晚歸,守在街邊做無證搭客的“摩的”;曾清婷除了照顧孩子,平時就拉著那輛三輪車沿街流動賣水果。如此,夫妻倆算是找到了一條活路,也似乎讓這個家有了一點奔頭。
“我的寶貝,起床啦。”在陽台上,曾清婷把剛洗過的衣服全晾掛後,便轉身回到屋裏,把床上仍熟睡的兒子搖醒,催促道:“快起來,去刷牙洗臉、吃早餐。媽媽等會兒要出去擺攤呢。”
曾清婷的兒子名叫韋希望,快滿六歲了。或許是因為營養不良的緣故,他的個頭跟同齡兒童相比還算正常,但碩大的頭部和瘦弱的身材之間看上去不太成比例,腦袋瓜似乎大了一號。
韋希望一雙小手揉著兩個眼窩,不太情願地從床上爬起來,然後自己穿好衣褲鞋襪,去廚房裏刷牙洗臉了。不一會兒,他返回客廳,爬上飯桌旁的那張高椅子。飯桌上,擺著一碟鹹蘿卜幹,還有一個帶殼的熟雞蛋。這時,母親已替兒子盛好一碗水泡飯。
“媽媽,”韋希望用一隻小手擺弄著那隻熟雞蛋,瞅著麵前這碗水泡飯,心裏老大不樂意,並未端碗拿筷,卻搖頭晃腦地乞求道:“我想吃米粉,好不好嘛?”
“米粉沒有什麽營養的。你現在長身體,要多吃米飯才能長個呀!”曾清婷用眼角瞄了兒子一眼,拿過他手裏那雞蛋在桌上磕碎並將外殼剝幹淨,哄勸地說道:“吃吧,雞蛋有營養。”
“米粉才好吃嘛,裏麵有好多碎肉哪!”韋希望翻著一雙白眼望著天花板,小嘴兒嘟噥道:“天天都吃水泡飯,我不愛吃嘛。”
“你怎麽不聽話呀?”曾清婷看兒子噘著小嘴兒,她微皺的眉宇間交織著憐愛和嗔怪,用略帶責備的口氣說道:“媽媽不是跟你說好了嗎,每個星期帶你去吃兩次米粉。”
韋希望見說服不了母親,無奈下,隻好不情願地抓起那雙筷子,皺眉端碗,悶聲悶氣地咬著雞蛋,勉強地吞咽下那碗水泡飯。
“媽媽,我吃飽了。”韋希望把碗筷一推,跳下高椅子。
“媽媽中午不回來,你的午飯在鍋裏,那個雞蛋是留給你的。”曾清婷將房門鑰匙的繩套掛在兒子脖上,疼愛地摸了摸兒子那小腦袋瓜,叮嚀道:“你就呆在商店門前跟美美玩,要聽孫阿姨和葉叔叔的話。街上車多,不能跑到馬路上去玩。記住了嗎?晚上等媽媽回來,買豬腳給你煲湯喝,好嗎?”
“嗯。”韋希望像小雞啄米般地點頭。
葉叢文愛人孫玉潔經營的“好運氣”糖煙店,距離曾清婷所住的宿舍樓不算太遠,隻有三、四十米。不久前,由於城市擴建,市棉織廠被一條新修的“北湖東路”攔腰截斷,這樣,把廠裏的車間區和宿舍區劈成了隔街相望。孫玉潔和曾清婷原是同廠同車間的工友,兩人的關係一直相處不錯,形同一對好姐妹。曾清婷自從上街擺賣水果,便請孫玉潔幫著關照她兒子。這樣,她六歲兒子韋希望和孫玉潔四歲女兒葉美美,兩個孩子自然而然地結成一對要好的玩伴。
上午九點鍾,曾清婷和兒子韋希望一起出了家門。曾清婷從樓前的雜物房裏拖出那輛載著幾箱水果的三輪車,然後從紙箱裏挑出兩個金黃色的橘子遞給兒子。
“一個是給你的,一個是給美美的。”曾清婷跨上三輪車來到街旁,衝兒子揮了揮手,說道:“玩去吧,媽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