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7節)
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修改版 作者:綠城一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oo8年12月3日,陽朔西街上。[〈〈
中午過後,葉叢文的茶坊才開門營業。店內無人光顧,生意清淡。他開店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當然也不會閑著。這時,他端坐在電腦前正思考著,時不時嫻熟地敲打著鍵盤。
時值冬季,氣候沒有想象中那麽寒風凜冽。相反卻是一派風和日麗,讓人覺得暖意融融。因是旅遊淡季,觀光遊客驟然銳減,西街上與旺季的喧鬧相比,這時則顯得冷清了許多。
從西街東頭走來兩位中年男人,一高一矮。個子高的那位平頭短,國字臉,寬肩魁偉,西裝革履,氣宇軒昂。個子矮的那位頭戴絨帽,圓形臉,壯實顯胖,一身深色休閑裝。兩人一邊東張西望地走路,一邊不知在商議著什麽。聽他倆那略帶卷舌音的普通話,便知是從北方過來的遊客。他們沿街盤顧,卻無意停下腳步來購物,好似在尋找著什麽店門。
拐過一個街角,兩位外地客望見了掛著“文苑茶坊”招牌的店門,不由止住了腳步,相視而笑,欣然步入。這家茶坊隻有二十多平米,地方雖不大,倒也別有一番情趣:室內裝修簡潔素雅,擺設的桌椅茶具等物件有著古香古色的韻味。正麵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副出自林則徐的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側麵的牆壁上,有一幅龍飛風舞的字畫:“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室內中央隻擺放著一張八仙桌和四把太師椅,桌麵上鑲嵌著一幅用紅木製作的圍棋盤。這裏似乎浸透著一種文人筆墨紙硯的氣度。櫃台上,擱著一塊醒目的價格牌:清茶每杯1o元;功夫茶每壺1oo元。
聽到外麵有動靜,櫃台裏的葉叢文抬頭一望,見兩位客人登門,便迎了出來,熱情地招呼他們。矮個中年人先是詢問,然後才作了一番自我介紹。
“葉老師,在電話裏我跟你聯係過的。初次相識,請多關照!”矮個中年人禮貌地給葉叢文遞上一張名片,又指著高個中年人,著重強調地說道:“這位是我們公司的張總。這次我們是來和你談簽約事宜的。”
這兩位來客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的負責人。高個中年人是張製片,矮個中年人是王導演。他們此行並非為遊山玩水,而是求賢若渴,為尋得一個好故事,專程從北京飛過來造訪葉叢文,旨意在於簽下小說的影視改編權。
原來,葉從文在網絡上表了一部題名《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的長篇小說。他耗時兩年多的時間,斷斷續續地寫出5o萬餘字也隻是半部作品。在yy小說泛濫成災的網絡文學中,這樣的嚴肅文學作品可謂鳳毛麟角,而又淹沒於浩瀚汪洋般的書海中,結果是點擊量不高,作品也無人知曉。但葉叢文不為所動,仍我行我素,執著地按自己的方式進行文學創作。他既不為稻粱謀或博取名利,也不在乎是否贏得人們喝彩,隻為實現一個心裏的願望:將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社會變遷濃縮在一個人生故事中,從而見證6o後這一代人的努力奮鬥和心中夢想。三天前,葉叢文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王導演打來的。對方的目的是想簽約他表在網絡上的這部作品。他放下電話後,將信將疑,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理由很簡單:隻有半部長篇小說,怎麽可能會有影視公司簽約版權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葉叢文拿出店裏最好的茶葉,盛情款待兩位來自北京的貴客。張製片與王導演都是五十出頭的男人,比葉叢文略長幾歲,均為“插青”出身,頗具人生閱曆和社會見識,其言談舉止,盡顯成熟和幹練。葉叢文以為,張製片與王導演都是有相當社會地位和身份的名人,但他們卻讓人感到很親切,很誠懇,很平民化。
一番寒暄之後,三人各自落座,談話轉入正題。
“葉老師,你的網上小說我有幸拜讀過,寫得不錯!為此,我們從北京專程飛過來找你。”張製片慧眼識珠,對葉叢文表示出大為讚賞,真摯而誠懇地說道:“先前是王導演和你電話聯係的。我聽說,你寫的這部小說是為了心中的一個願望,我們也有心想把它做成電視劇,幫助你實現願望,好嗎?”
張製片這段求賢若渴的開場白,讓葉叢文為之動容。真是有如天降福音啊!唐代韓愈有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葉叢文麵對來自影視行業對他這部小說的肯定,倒是有一種遇到伯樂的幸運感。
“可是,我的小說才寫了一半呀!”葉叢文自覺慚愧,赧然地笑了笑,謙恭地說道:“這讓我情何以堪啊?”
“我們相信你,你是能夠完成它的。”張製片似乎看透了葉叢文的心思,對此並不擔心,反而饒有興味地說道:“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你的小說正是一部真實、客觀地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產生、展和壯大全過程的好作品,是我們有興趣拍攝電視劇的一個題材類型。你可能不太清楚,我們公司也是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家民營影視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我們公司前身是做廣告的,後來隨著相關政策的放寬,公司轉行涉足影視行業……目前,每年國內拍攝電視劇的質量和產量,我們公司是屈指一數,品牌影響力也是名列前茅。公司幾位老總看過你的書後,對你寫的這個故事都深有感觸,覺得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葉叢文如是我聞,不禁受寵若驚。有影視公司如此抬舉,似乎陡然給他平凡而普通的中年歲月增添了一抹耀眼的亮色。他與兩位貴客愉快地交談著,又深度地溝通了一番。從書中人物扯到當前社會現實,從八十年代談到新世紀,舊時趣聞,天文地理,海闊天空,聊興甚濃,整個氣氛相當融洽。
茶坊店門外,天色已近黃昏。屋頂上飛來幾隻麻雀搖頭晃腦,吱吱喳喳地歡叫著。
中午過後,葉叢文的茶坊才開門營業。店內無人光顧,生意清淡。他開店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當然也不會閑著。這時,他端坐在電腦前正思考著,時不時嫻熟地敲打著鍵盤。
時值冬季,氣候沒有想象中那麽寒風凜冽。相反卻是一派風和日麗,讓人覺得暖意融融。因是旅遊淡季,觀光遊客驟然銳減,西街上與旺季的喧鬧相比,這時則顯得冷清了許多。
從西街東頭走來兩位中年男人,一高一矮。個子高的那位平頭短,國字臉,寬肩魁偉,西裝革履,氣宇軒昂。個子矮的那位頭戴絨帽,圓形臉,壯實顯胖,一身深色休閑裝。兩人一邊東張西望地走路,一邊不知在商議著什麽。聽他倆那略帶卷舌音的普通話,便知是從北方過來的遊客。他們沿街盤顧,卻無意停下腳步來購物,好似在尋找著什麽店門。
拐過一個街角,兩位外地客望見了掛著“文苑茶坊”招牌的店門,不由止住了腳步,相視而笑,欣然步入。這家茶坊隻有二十多平米,地方雖不大,倒也別有一番情趣:室內裝修簡潔素雅,擺設的桌椅茶具等物件有著古香古色的韻味。正麵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副出自林則徐的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側麵的牆壁上,有一幅龍飛風舞的字畫:“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室內中央隻擺放著一張八仙桌和四把太師椅,桌麵上鑲嵌著一幅用紅木製作的圍棋盤。這裏似乎浸透著一種文人筆墨紙硯的氣度。櫃台上,擱著一塊醒目的價格牌:清茶每杯1o元;功夫茶每壺1oo元。
聽到外麵有動靜,櫃台裏的葉叢文抬頭一望,見兩位客人登門,便迎了出來,熱情地招呼他們。矮個中年人先是詢問,然後才作了一番自我介紹。
“葉老師,在電話裏我跟你聯係過的。初次相識,請多關照!”矮個中年人禮貌地給葉叢文遞上一張名片,又指著高個中年人,著重強調地說道:“這位是我們公司的張總。這次我們是來和你談簽約事宜的。”
這兩位來客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的負責人。高個中年人是張製片,矮個中年人是王導演。他們此行並非為遊山玩水,而是求賢若渴,為尋得一個好故事,專程從北京飛過來造訪葉叢文,旨意在於簽下小說的影視改編權。
原來,葉從文在網絡上表了一部題名《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的長篇小說。他耗時兩年多的時間,斷斷續續地寫出5o萬餘字也隻是半部作品。在yy小說泛濫成災的網絡文學中,這樣的嚴肅文學作品可謂鳳毛麟角,而又淹沒於浩瀚汪洋般的書海中,結果是點擊量不高,作品也無人知曉。但葉叢文不為所動,仍我行我素,執著地按自己的方式進行文學創作。他既不為稻粱謀或博取名利,也不在乎是否贏得人們喝彩,隻為實現一個心裏的願望:將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社會變遷濃縮在一個人生故事中,從而見證6o後這一代人的努力奮鬥和心中夢想。三天前,葉叢文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王導演打來的。對方的目的是想簽約他表在網絡上的這部作品。他放下電話後,將信將疑,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理由很簡單:隻有半部長篇小說,怎麽可能會有影視公司簽約版權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葉叢文拿出店裏最好的茶葉,盛情款待兩位來自北京的貴客。張製片與王導演都是五十出頭的男人,比葉叢文略長幾歲,均為“插青”出身,頗具人生閱曆和社會見識,其言談舉止,盡顯成熟和幹練。葉叢文以為,張製片與王導演都是有相當社會地位和身份的名人,但他們卻讓人感到很親切,很誠懇,很平民化。
一番寒暄之後,三人各自落座,談話轉入正題。
“葉老師,你的網上小說我有幸拜讀過,寫得不錯!為此,我們從北京專程飛過來找你。”張製片慧眼識珠,對葉叢文表示出大為讚賞,真摯而誠懇地說道:“先前是王導演和你電話聯係的。我聽說,你寫的這部小說是為了心中的一個願望,我們也有心想把它做成電視劇,幫助你實現願望,好嗎?”
張製片這段求賢若渴的開場白,讓葉叢文為之動容。真是有如天降福音啊!唐代韓愈有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葉叢文麵對來自影視行業對他這部小說的肯定,倒是有一種遇到伯樂的幸運感。
“可是,我的小說才寫了一半呀!”葉叢文自覺慚愧,赧然地笑了笑,謙恭地說道:“這讓我情何以堪啊?”
“我們相信你,你是能夠完成它的。”張製片似乎看透了葉叢文的心思,對此並不擔心,反而饒有興味地說道:“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你的小說正是一部真實、客觀地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產生、展和壯大全過程的好作品,是我們有興趣拍攝電視劇的一個題材類型。你可能不太清楚,我們公司也是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家民營影視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我們公司前身是做廣告的,後來隨著相關政策的放寬,公司轉行涉足影視行業……目前,每年國內拍攝電視劇的質量和產量,我們公司是屈指一數,品牌影響力也是名列前茅。公司幾位老總看過你的書後,對你寫的這個故事都深有感觸,覺得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葉叢文如是我聞,不禁受寵若驚。有影視公司如此抬舉,似乎陡然給他平凡而普通的中年歲月增添了一抹耀眼的亮色。他與兩位貴客愉快地交談著,又深度地溝通了一番。從書中人物扯到當前社會現實,從八十年代談到新世紀,舊時趣聞,天文地理,海闊天空,聊興甚濃,整個氣氛相當融洽。
茶坊店門外,天色已近黃昏。屋頂上飛來幾隻麻雀搖頭晃腦,吱吱喳喳地歡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