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宣室殿內,金碧輝煌,龍椅之上,劉禪身著繁複精致的龍袍,其上繡著五爪金龍,威嚴而不可侵犯。
他的麵容雖顯年輕,但眉宇間已透露出幾分帝王的沉穩與憂慮。
今日,他特地召見了丞相諸葛亮與尚書令法正,兩位國之棟梁,共商國事。
秋風穿堂而過,帶起一陣陣輕微的簾動聲,也似乎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議題將如這風一般,攪動朝堂乃至整個天下的局勢。
不久,殿外傳來內侍的高聲通報:“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法正到!”
隨著話音落下,兩位重臣緩步踏入殿內,他們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智慧。
諸葛亮,一襲丞相袍服,手持羽扇,麵容清臒,眉宇間透露出超凡脫俗的氣質,仿佛一切世事皆在其掌握之中。
而法正,則身著官服,身形略顯魁梧,麵容剛毅,眼神銳利,透露出一種不容小覷的決斷力。
二人步入大殿,對著劉禪深深一揖,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禪輕輕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免禮就坐。
殿內一時靜默,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打破了這份凝重。
劉禪並未過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題,他的聲音雖輕,卻字字鏗鏘:“如今大漢糧倉充盈,皆因秋收之豐,百姓辛勞。朕心念天下一統,欲發兵滅魏,不知二位卿家以為,後勤能否支撐?”
諸葛亮與法正聞言,不禁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最終,諸葛亮輕撫羽扇,緩步上前,聲音沉穩而有力:“啟稟陛下,若兵力控製在五萬人之內,後勤尚能勉強維持;若超過五萬,則戰爭時間不宜超過半年,以免糧草不繼;若兵力增至十萬,則戰爭時間必須控製在三個月以內,否則不僅糧草將盡,後勤線亦將麵臨斷絕之危,更會影響來年的春耕秋收,動搖國本。”
劉禪聽後,眉頭微蹙,似乎對諸葛亮的回答並不十分滿意,他疑惑地問道:“朕觀關中之地,今年亦是豐收之年,糧草怎會如此緊張?”
這時,法正站起身來,聲音堅定而冷靜:“陛下所言不差,關中確實豐收,但若要同時對河東、弘農兩地發動大規模攻勢,糧草消耗之大,非同小可。加之揚州之地,雖經數年休養生息,尚未完全恢複元氣;荊南四郡,亦有小股叛亂未平,此時若輕啟戰端,恐糧草難以支撐,國力亦將大傷。”
劉禪聽後,沉默良久,殿內氣氛一時變得異常壓抑。
這幾年,連年的征戰,已讓百姓疲憊不堪,國庫也幾近枯竭。
僅憑五萬兵馬,根本無法撼動魏國的根基,但一想到統一天下的宏願,心中又不免焦急。
劉禪再次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期盼:“那依二位卿家之見,何時才能具備滅魏之根基?”
諸葛亮沉吟片刻,緩緩答道:“若無天災人禍,再有兩三年時間,國力或可恢複至足以支撐大規模征戰之需。”
劉禪聞言,不禁長歎一聲,兩三年,對於一位渴望成就霸業的帝王來說,實在是太久了。
他望著窗外的長安城,心中五味雜陳。
這不僅僅是對耐心的考驗,更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
這時,法正似乎看出了劉禪的心思,輕聲勸慰道:“陛下,治國如烹小鮮,急不得也。當前之急,在於鞏固內政,發展農業,增強國力,同時加強邊防,以防魏國突襲。待時機成熟,再行征伐,方能一舉成功。”
諸葛亮也是在一邊說道:“陛下,攘外必先安內,大漢之內,禍患有許多,若是不解決這些禍患,隨意征伐,恐有禍端。”
劉禪點了點頭,雖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他也明白,急功近利隻會讓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
劉禪目光在兩位重臣之間來回遊移。
要想實現先帝滅魏興漢,就必須先將國內的一切隱患清掃幹淨。
於是,他緩緩開口,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我大漢內部的隱患,究竟有哪些?”
諸葛亮聞言,身形微微一震,隨即邁步上前,他的衣衫隨風輕擺,每一步都顯得那麽沉穩而有力。
“以臣之間,我大漢有三大患:世家之患,勳貴之患,新地之患。”
他抬眼望向劉禪,那雙深邃的眸子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繼續說道:“陛下,我大漢之患,首在世家。世家大族,根深葉茂,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勢與利益,勢必會與陛下處處作對。
如今,尚未開戰,他們尚能勉強維持表麵的恭順,但一旦大戰爆發,難保他們不會在背後搞些小動作。若戰事不利,恐怕他們會瞬間倒戈相向,此患,不得不除。”
劉禪聞言,眉頭緊鎖,他深知世家勢力的龐大與複雜,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
但他很快便調整好了情緒,繼續追問:“那勳貴之患,又該如何解決?”
法正與諸葛亮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後他也上前一步,聲音沉穩而有力:“陛下,您手下的軍將,多數都是戰功赫赫的英雄,然而,戰功的背後,往往伴隨著權力的膨脹。
不少人因此變得跋扈無比,欺壓鄉民,甚至有人倒賣軍資,與魏國走私,此等行為,若不嚴懲,恐人心渙散,勳貴難治。”
劉禪聽後,臉色一沉,這些事情,他並非沒有耳聞,隻是礙於情麵,一直未曾下決心處理。
但此刻,麵對即將到來的大戰,他明白,若是為了滅魏的大業,即便是功臣,犯了錯,也必須嚴懲不貸。
他的眼神變得堅毅,仿佛在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溫文爾雅的年輕帝王,而是一位決心已定的戰士。
“何為新地之患?”劉禪再次發問。
諸葛亮輕輕歎了口氣,他的目光變得深遠,仿佛穿透了時間與空間,看到了那些新打下來的土地上的苦難與混亂:“新地,即是我們新近征服的地方。這些地方,民心未附,又遭遇戰火摧殘,民力衰竭,加之別有用心者四處活動,魏國校事府的暗探更是無孔不入。如果我們不花時間鞏固這些新地,隻是一味地征伐,那麽這些地方遲早會爆發動亂,成為我們後方的隱患。”
劉禪聽完諸葛亮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地吐出,仿佛是在試圖將心中的壓抑與不安排遣出去。
“唉。”劉禪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顯得格外清晰。
“國家內患如此之多,貿然舉國之戰,勝則還好,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現在,便是要如何解決這三個內患了。”
諸葛亮與法正相視一眼,彼此間無需多言,便已心意相通。
但三患如何解決?
這恐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ps:明天上午還有一章。
宣室殿內,金碧輝煌,龍椅之上,劉禪身著繁複精致的龍袍,其上繡著五爪金龍,威嚴而不可侵犯。
他的麵容雖顯年輕,但眉宇間已透露出幾分帝王的沉穩與憂慮。
今日,他特地召見了丞相諸葛亮與尚書令法正,兩位國之棟梁,共商國事。
秋風穿堂而過,帶起一陣陣輕微的簾動聲,也似乎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議題將如這風一般,攪動朝堂乃至整個天下的局勢。
不久,殿外傳來內侍的高聲通報:“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法正到!”
隨著話音落下,兩位重臣緩步踏入殿內,他們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智慧。
諸葛亮,一襲丞相袍服,手持羽扇,麵容清臒,眉宇間透露出超凡脫俗的氣質,仿佛一切世事皆在其掌握之中。
而法正,則身著官服,身形略顯魁梧,麵容剛毅,眼神銳利,透露出一種不容小覷的決斷力。
二人步入大殿,對著劉禪深深一揖,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禪輕輕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免禮就坐。
殿內一時靜默,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打破了這份凝重。
劉禪並未過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題,他的聲音雖輕,卻字字鏗鏘:“如今大漢糧倉充盈,皆因秋收之豐,百姓辛勞。朕心念天下一統,欲發兵滅魏,不知二位卿家以為,後勤能否支撐?”
諸葛亮與法正聞言,不禁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最終,諸葛亮輕撫羽扇,緩步上前,聲音沉穩而有力:“啟稟陛下,若兵力控製在五萬人之內,後勤尚能勉強維持;若超過五萬,則戰爭時間不宜超過半年,以免糧草不繼;若兵力增至十萬,則戰爭時間必須控製在三個月以內,否則不僅糧草將盡,後勤線亦將麵臨斷絕之危,更會影響來年的春耕秋收,動搖國本。”
劉禪聽後,眉頭微蹙,似乎對諸葛亮的回答並不十分滿意,他疑惑地問道:“朕觀關中之地,今年亦是豐收之年,糧草怎會如此緊張?”
這時,法正站起身來,聲音堅定而冷靜:“陛下所言不差,關中確實豐收,但若要同時對河東、弘農兩地發動大規模攻勢,糧草消耗之大,非同小可。加之揚州之地,雖經數年休養生息,尚未完全恢複元氣;荊南四郡,亦有小股叛亂未平,此時若輕啟戰端,恐糧草難以支撐,國力亦將大傷。”
劉禪聽後,沉默良久,殿內氣氛一時變得異常壓抑。
這幾年,連年的征戰,已讓百姓疲憊不堪,國庫也幾近枯竭。
僅憑五萬兵馬,根本無法撼動魏國的根基,但一想到統一天下的宏願,心中又不免焦急。
劉禪再次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期盼:“那依二位卿家之見,何時才能具備滅魏之根基?”
諸葛亮沉吟片刻,緩緩答道:“若無天災人禍,再有兩三年時間,國力或可恢複至足以支撐大規模征戰之需。”
劉禪聞言,不禁長歎一聲,兩三年,對於一位渴望成就霸業的帝王來說,實在是太久了。
他望著窗外的長安城,心中五味雜陳。
這不僅僅是對耐心的考驗,更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
這時,法正似乎看出了劉禪的心思,輕聲勸慰道:“陛下,治國如烹小鮮,急不得也。當前之急,在於鞏固內政,發展農業,增強國力,同時加強邊防,以防魏國突襲。待時機成熟,再行征伐,方能一舉成功。”
諸葛亮也是在一邊說道:“陛下,攘外必先安內,大漢之內,禍患有許多,若是不解決這些禍患,隨意征伐,恐有禍端。”
劉禪點了點頭,雖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他也明白,急功近利隻會讓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
劉禪目光在兩位重臣之間來回遊移。
要想實現先帝滅魏興漢,就必須先將國內的一切隱患清掃幹淨。
於是,他緩緩開口,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我大漢內部的隱患,究竟有哪些?”
諸葛亮聞言,身形微微一震,隨即邁步上前,他的衣衫隨風輕擺,每一步都顯得那麽沉穩而有力。
“以臣之間,我大漢有三大患:世家之患,勳貴之患,新地之患。”
他抬眼望向劉禪,那雙深邃的眸子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繼續說道:“陛下,我大漢之患,首在世家。世家大族,根深葉茂,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勢與利益,勢必會與陛下處處作對。
如今,尚未開戰,他們尚能勉強維持表麵的恭順,但一旦大戰爆發,難保他們不會在背後搞些小動作。若戰事不利,恐怕他們會瞬間倒戈相向,此患,不得不除。”
劉禪聞言,眉頭緊鎖,他深知世家勢力的龐大與複雜,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
但他很快便調整好了情緒,繼續追問:“那勳貴之患,又該如何解決?”
法正與諸葛亮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後他也上前一步,聲音沉穩而有力:“陛下,您手下的軍將,多數都是戰功赫赫的英雄,然而,戰功的背後,往往伴隨著權力的膨脹。
不少人因此變得跋扈無比,欺壓鄉民,甚至有人倒賣軍資,與魏國走私,此等行為,若不嚴懲,恐人心渙散,勳貴難治。”
劉禪聽後,臉色一沉,這些事情,他並非沒有耳聞,隻是礙於情麵,一直未曾下決心處理。
但此刻,麵對即將到來的大戰,他明白,若是為了滅魏的大業,即便是功臣,犯了錯,也必須嚴懲不貸。
他的眼神變得堅毅,仿佛在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溫文爾雅的年輕帝王,而是一位決心已定的戰士。
“何為新地之患?”劉禪再次發問。
諸葛亮輕輕歎了口氣,他的目光變得深遠,仿佛穿透了時間與空間,看到了那些新打下來的土地上的苦難與混亂:“新地,即是我們新近征服的地方。這些地方,民心未附,又遭遇戰火摧殘,民力衰竭,加之別有用心者四處活動,魏國校事府的暗探更是無孔不入。如果我們不花時間鞏固這些新地,隻是一味地征伐,那麽這些地方遲早會爆發動亂,成為我們後方的隱患。”
劉禪聽完諸葛亮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地吐出,仿佛是在試圖將心中的壓抑與不安排遣出去。
“唉。”劉禪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顯得格外清晰。
“國家內患如此之多,貿然舉國之戰,勝則還好,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現在,便是要如何解決這三個內患了。”
諸葛亮與法正相視一眼,彼此間無需多言,便已心意相通。
但三患如何解決?
這恐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ps:明天上午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