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曹叡端坐在龍椅之上,麵容凝重,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時空,洞察未來的走向。


    他的身旁,站立著幾位重臣——尚書令陳群、帝師鄭稱、以及燕王曹宇和謀士高堂隆。


    內殿之內,燭光搖曳,映照出眾人臉上的嚴肅與緊張。


    曹叡輕輕咳嗽一聲,打破了殿內的沉寂,開口道:“諸位愛卿,關於是否支援鄴城之事,朕今日再次召集爾等商議,望諸位能暢所欲言,為朕分憂。”


    陳群聞言,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陛下,臣以為洛陽乃國家之根本,八關之內,雖有十萬大軍,但弘農郡與枳關方向漢軍虎視眈眈,一旦大軍調動,洛陽空虛,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臣建議以保洛陽為主,不可輕易調兵支援鄴城。”


    陳群的話語沉穩有力,透露出他對國家安危的深深憂慮。他的麵容嚴峻,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執著,仿佛要用自己的話語說服每一個人。


    然而,鄭稱卻持不同意見。


    他上前一步,與陳群並肩而立,對曹叡說道:“陛下,鄴城若失,冀州不保,河內無山川之險,必被漢軍所破。到那時,漢軍兵鋒直指洛陽,國家危矣。臣以為,必須派兵支援鄴城,禦敵於洛陽之外,方能保國家社稷之安危。”


    鄭稱的話語激昂慷慨。


    他的麵容堅毅,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要用自己的智慧為國家指明一條明路。


    曹叡聞言,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兩位重臣所言皆有道理,但國家安危係於一身,他必須做出一個明智的決策。


    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燕王曹宇,希望這位宗室親王能給出一些建議。


    然而,曹宇卻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一個計策來。


    他的麵容顯得有些尷尬與緊張,眼神中透露出迷茫與無助。


    曹叡見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失望之情。


    他歎了口氣,轉而看向高堂隆,希望這位謀士能給出一些啟示。


    高堂隆見狀,上前一步,對曹叡行了一禮,說道:“陛下何不取鄭公與陳公二人的計策?洛陽的兵卒不能調動,但青州、兗州、豫州的兵卒卻可調用。如此一來,既能支援鄴城,又能保洛陽無虞。”


    高堂隆的話語如同一股清泉,瞬間澆滅了殿內的緊張氣氛。


    曹叡聞言,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然而,陳群卻當即駁斥道:“青州如今亦被漢軍所攻,若非士族忠心,早被漢軍所克。豫州要防止漢軍自南麵而來,亦不可調兵。至於兗州,雖可調兵,但要防止趙雲所部自清河南下。其實說來說去,即便是調兵,也調不了多少。”


    陳群的話語如同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曹叡心中的希望。


    他的麵容再次變得凝重起來,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就在這時,高堂隆再次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雖調兵有限,但總比無兵可派要好。兗州之地,雖需防趙雲所部,但可調部份州郡兵前往鄴城支援。如此一來,既能展現我魏國之決心,又能給鄴城守軍以信心。至於青州與豫州,可加強戒備,以防漢軍趁機進攻。”


    高堂隆的話語如同一盞明燈,為曹叡指明了方向。


    他點了點頭,表示讚同高堂隆的看法。


    曹叡開口說道:“那便在兗州征兵兩萬,讓兗州州郡兵前往鄴城支援。此事刻不容緩,望諸位愛卿速去辦理。”


    眾人聞言,紛紛領命而去。


    陳群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也不敢違抗皇命;鄭稱則麵露喜色,仿佛看到了鄴城解圍的希望;燕王曹宇則顯得有些尷尬與失落,在這場決策中他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而高堂隆則麵帶微笑,仿佛對自己的計策感到滿意。


    另外一邊。


    兗州。


    自洛陽的征兵令下達以來,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蕩之中。


    這已不是兗州第一次被動員,但此次的征兵規模之大、手段之強硬,卻遠超以往。


    洛陽的朝廷似乎鐵了心要將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壯丁都征召入伍,以應對日益嚴峻的邊疆局勢。


    天命九年的秋日,本該是收獲的季節,但兗州的田野間卻彌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息。


    百姓們聞訊紛紛逃散,有的躲入深山老林,有的則流亡他鄉,隻為逃避那看似無盡的兵役。


    村莊裏,空蕩蕩的院落和緊閉的大門訴說著人們的恐懼與無奈。


    而那些不幸被捕獲的壯丁,眼中滿是絕望與不甘,他們被捆綁著,如同待宰的羔羊,等待著被送往未知的戰場。


    在漢國間軍司的挑撥之下,兗州的局勢更是雪上加霜。


    一些心懷不滿的民眾開始聚集起來,他們或手持鋤頭,或肩扛農具,試圖以微薄的力量對抗那看似不可一世的朝廷。


    然而,這些零星的反抗很快便遭到了兗州州郡兵的殘酷鎮壓。鐵蹄之下,血肉橫飛,哭喊聲、求饒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慘烈的畫麵。


    但即便如此,那些幸存下來的反抗者依舊沒有放棄,他們在暗處積蓄力量,等待著下一次的爆發。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便來到了天命九年的十月下旬。


    秋日的腳步悄然離去,取而代之的是冬日的肅殺與寒冷。


    天空中,柳絮一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飄灑下來,將大地裝扮成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


    寒風凜冽,吹在臉上如同刀割一般,讓人不禁縮緊了脖子。而此刻的兗州州郡兵,卻正整裝待發,準備前往鄴城支援。


    這兩萬州郡兵,乃是兗州的精銳之師。


    他們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隊列整齊,步伐堅定。每一位士兵的臉上都寫滿了堅毅與決心,他們深知此行的艱險與重要。


    領頭的將領是一位年約四十的中年男子,他身材魁梧,麵容威嚴,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


    兗州都尉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他環視著周圍的士兵,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豪情。


    這次前往鄴城支援,不僅是對自己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整個兗州州郡兵的考驗。


    他深吸一口氣,高聲喊道:“將士們!我們即將踏上征程,前往鄴城支援前線。此行凶險萬分,但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封妻蔭子就在眼前,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音震耳欲聾,回蕩在空曠的原野上。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隨著兗州都尉的一聲令下,兗州州郡兵開始緩緩前行。


    沿途之上,不時可以看到一些逃難的百姓,他們或扶老攜幼,或孤身一人,眼中滿是驚恐與無助。


    李將軍看在眼裏,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酸楚。


    這場戰爭給百姓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但作為一名軍人,他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保衛家園,守護百姓。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盡快結束這場戰爭,讓百姓們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


    數百裏之外。


    此刻的鄴城,城牆斑駁,箭樓殘破,經曆了漢軍數月的猛烈攻城,無論是守城的魏軍,還是持續圍攻的漢軍,都已疲憊至極。


    鄴城,這座堅固的城池,即便漢軍擁有火藥之利,數月的炮火轟擊也未能將其攻破。


    魏軍的俘虜和冀州世家部曲在連番的戰鬥中消耗殆盡,若繼續攻城,勢必將損傷漢軍的精銳力量。


    因此,漢軍調整了策略,由攻城轉為圍城,企圖通過散播謠言、挑撥離間、利益勸降等手段,從內部瓦解城中軍民的士氣,實現不戰而勝的目的。


    天空中,稀稀疏疏的白雪緩緩飄落,為這殘酷的戰場增添了幾分淒清。


    鄴城外,漢軍大將魏延等人接到了大漢天子的詔令,詔令簡短而明確:“圍點打援”。


    這意味著,漢軍不僅要圍住鄴城,更要在此地伏擊並殲滅任何前來增援的敵軍。


    魏延深知此戰的重要性,他明白,若能當著鄴城軍民的麵,將援軍一舉殲滅,鄴城中的士氣必將低落至極,攻城之戰也將迎來轉機。


    魏延立即召集眾將,開始籌備伏擊包圍殲滅兗州援軍的諸事宜。


    他麵色凝重,目光如炬,掃視著帳下的每一位將領。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諸位,天子有令,圍點打援。我們必須在此地布下天羅地網,讓兗州援軍有來無回。此戰關乎我大漢的興衰存亡,我們必須全力以赴,不容有失!”


    眾將紛紛領命,各自忙碌起來。有的將領負責偵察敵情,有的負責布置陷阱,有的則忙著調配兵力。魏延則親自率軍,在鄴城周邊的重要關隘和交通要道設下伏兵,隻待兗州援軍一到,便將其一網打盡。


    隨著時間的推移,鄴城外的氣氛愈發緊張。


    漢軍將士們嚴陣以待,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要用這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忠誠與勇敢。而城中的魏軍和百姓們,也在密切關注著城外的動靜,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焦慮與不安。


    終於,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兗州援軍的先頭部隊悄然抵達了鄴城附近。他們小心翼翼地前進著,試圖避開漢軍的偵察。


    然而,他們的一切行動都在漢軍的掌握之中。魏延得到消息後,立即下令全軍出擊。


    夜色中,漢軍如猛虎下山般衝向兗州援軍。


    鐺鐺鐺~


    喊殺聲、兵器交擊聲響徹雲霄,火光在雪地上映照出一片片血紅。魏延身先士卒,他手持長槍,奮勇當先,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敗退。他的身影在火光中若隱若現,如同一尊不可戰勝的戰神。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兗州援軍被漢軍徹底擊潰。


    他們的將領被俘,士兵們四散逃竄。


    漢軍將士們乘勝追擊,一直將敵軍趕出了數十裏之外。


    這場伏擊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不僅沉重打擊了兗州援軍的士氣,也讓鄴城中的魏軍和百姓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


    戰鬥結束後,魏延站在雪地上,望著遠方漸漸消散的火光,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他既為這場勝利感到欣慰,又為即將到來的攻城之戰感到擔憂。他知道,雖然殲滅了兗州援軍,但鄴城依舊堅固如初,攻城之戰依舊艱難重重。


    然而,他並沒有退縮的念頭,而是更加堅定了必勝的信念。


    他轉身對身旁的將領們說道:“此戰雖勝,但不可懈怠。我們必須繼續加強圍城之勢,同時尋找破城之機。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大漢的榮耀,就在我們手中!”


    眾將紛紛點頭,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信心。


    在魏延的帶領下,漢軍將士們再次投入到緊張的圍城之戰中。


    他們相信,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攻克鄴城,為大漢的複興立下赫赫戰功。


    此刻。


    鄴城之內,氣氛沉重得令人窒息。


    剛剛得知兗州援軍被漢軍伏擊,大敗而歸的消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了原本就波濤洶湧的心湖,激起了層層漣漪。


    城中的軍民,無論是士兵還是百姓,眼中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絕望與無助。


    冬日的寒風在城牆上呼嘯而過,帶著刺骨的冷意,仿佛連風都在嘲笑這座孤城的命運。


    雪花在空中飛舞,緩緩飄落,將這座古老的城池裝扮得銀裝素裹,卻掩蓋不了城內彌漫的死亡氣息。


    軍民們的臉上寫滿了茫然與失措,他們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靈魂。


    曹真此刻正站在城牆上,凝視著遠方。他的麵容嚴峻,眉頭緊鎖,眼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此刻的鄴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援軍的失敗,不僅打破了城中的最後一線希望,也讓士氣跌落到了穀底。


    曹真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轉身對身旁的士卒說道:“將士們,我知道你們此刻心中充滿了絕望,但我要告訴你們,我們還沒有輸!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就不能放棄希望!”


    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試圖喚醒士卒們心中的鬥誌。


    他接著說道:“我已經派人去求援了,相信很快就會有新的援軍到來。”


    同時,曹真下令將城中剩下的肉食和烈酒分發給諸位,希望這些能夠讓大家暫時忘卻寒冷與恐懼,恢複一些士氣。”


    說著,他揮了揮手,示意士卒們去領取分發下來的物資。


    然而,盡管曹真做出了種種努力,但士卒們的反應卻異常冷淡。


    他們機械地接過物資,臉上沒有絲毫的喜悅之情。


    有的人甚至隻是默默地站在原地,連動都不動一下。


    曹真的心沉了下來,他意識到,僅僅依靠物質上的激勵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重燃士卒們心中的希望之火。


    否則,鄴城真的要守不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落未敢愁並收藏蜀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