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魏武第一步,“輕兵”疲勞敵軍,現在已經不可能複製了。


    “輕兵挑之”的目的,就是讓敵人全軍勞的同時,能讓自己的“重兵”逸,達到以逸待勞的目的。


    曹操的“輕兵”能與馬超等關中聯軍“戰良久”,這就是離間計的功勞了。


    如果關中聯軍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曹操的“輕兵”顯然無法“戰良久”。


    正是因為此次大會戰前,曹操先用了離間計,使得關中各部各懷異心,結果是,臨戰時皆不肯出力,使得曹操隻用部份兵力即能與之長時間相持。


    現在的漢國,根本就沒有給你離間的機會。


    不管是趙雲,還是張飛,還是魏延,都是跟從劉備的元從大臣,這些人就像是曹魏的宗親一般,是根本無法離間的。


    第二步,“虎騎”重擊敵軍,在漢國鐵板一塊的情況下,也無法達成。


    況且,魏國之前對漢國還有一點騎兵的優勢,隨之漢國占據漢中,這種優勢隻會越來越小,最後甚至可能被反超。


    烏桓馬與西域馬,肯定還是西域馬當坐騎的時候有衝擊力一些。


    關中被占,相當於魏國失去了獲得西域馬的途徑了。


    漢國不是關中聯軍,劉公嗣與張翼德並非是馬超韓遂,情況已經大變了,再用之前的計策,那豈能取勝?


    曹丕眉頭緊皺,當即詢問道:“那不知仲達有何計策?”


    司馬懿當即說道:“要擊敗漢國,便是要看到漢國的弱點,予以針對。知曉我軍的優勢之處,做到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方能取勝。”


    “漢國所短為何?”


    司馬懿繼續侃侃而談。


    “漢國有三短,其一,漢國後勤線綿長,以二州之地攻我中原上國,短時間還好,長時間必定後繼無力,甚至可能讓益州、荊州百姓離心離德,漢國不攻自亂!”


    別看現在劉禪爆了關中士族的金幣,讓漢軍的糧草後勤問題得到極大的緩解。


    但隻要大戰不停,前線兵士無法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漢國的後勤問題,肯定是會暴露出來的。


    曹丕點了點頭,表示讚許,而司馬懿後麵的話,也是繼續說來了。


    “其二,劉公嗣在關中倒行逆施,已經失了民心,短時間關中士族或許會懼於漢國兵鋒而被迫屈服,但隻要漢國顯露出頹勢來,必定會被群狼撕咬,死無葬身之地。”


    “其三,漢國新占關中,占據地方,需要花費精力,且關中各地,並非是人人順服,需要兵力前去維穩。隴西有我大魏一部精銳,與我主力東西對進,漢國顧此失彼,一旦有失誤,一旦戰敗,便是兵敗如山倒,屆時關中之危自解!”


    聽完司馬懿的漢國有三短,曹丕突然有一種撥雲見日之感。


    “如此說來,我大魏必勝?”


    司馬懿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漢國有三短,我大魏有三長。其一,我大魏占據中原之地,國力鼎盛,不需擔憂後勤糧草之事,我們拖得起。其二,陛下禦駕親征,軍將士卒必定竭誠用命。其三,關中畢竟本為我大魏故地,大軍若是入關中,必會被當地士族接應。”


    緩了一口氣,司馬懿繼續說道:“漢國有三短,而我大魏有三長,隻要我們針對漢國的短處,發揚我大魏的長處,則此戰必勝!”


    “好!”


    曹丕眼中發亮,精神頭都好了不少。


    “那如何發揚長處,如何針對短處?”


    理論說完了,現在該實操了。


    理論好說,但實操下來,恐怕就沒有那麽簡單了。


    “臣下建議,以穩為主,隻要武關道不為漢軍所破,漢國糧草必定轉運不濟,拖個一年半載,漢軍自潰!”


    拖?


    司馬懿的計策,讓曹丕眉頭微皺,這是什麽好計策?


    隻是拖的話.


    變數太大了。


    “無有速勝之法?”


    司馬懿此法固然安穩,但是


    曹丕等不及了。


    拖個一年半載,鬼知道會發生什麽。


    而且


    國內百姓如何想?


    皇帝禦駕親征,居然一年多了,沒有拿下關中。


    曹丕是有政治壓力的。


    “要速勝,難。”


    司馬懿隻好如實說道。


    兵卒戰鬥力,漢國不比魏國差。


    甚至更強。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這些年來,魏國與漢國大戰,損兵折將無數,許多軍隊人都已經換了個遍了,新兵換老兵,戰鬥力不可避免的衰弱。


    相反漢國,連連勝仗,軍卒士氣高漲,戰鬥力自然也就相應提高了。


    “諸位愛卿,可有破敵之策?”


    曹丕此話一出,場間頓時陷入沉默之中,接著,陳群緩步上前,對著曹丕行了一禮,說道:“仲達之計,是老成謀國之策,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漢軍自亂,屆時,漢國將陷入兩難之境,其必會有所動作,而我大魏則從容應對之,未嚐不會有大勝。”


    大家都被漢國打怕了。


    現在有比較穩妥的辦法,自然是想要用這個辦法了。


    不過曹丕的眉頭,卻沒有絲毫的舒緩。


    “大方向,是困敵,疲敵,但除了大方向之外,尚可用其他的計策,譬如說攻心,譬如說用間.”司馬懿在後麵繼續說道。


    難道真的就沒有速戰的方法了?


    “無論如何,當務之急是要將蒲板津奪回來,否則就不是我們要攻入關中了,而是漢軍可以縱兵河東,若真是如此,局勢反而對我大魏來說就不利了。”陳群繼續勸說。


    “罷。”


    曹丕歎了一口氣,在當了皇帝數年之後,他也知道了,打仗在很多時候,都是不隨他的心意而動的。


    戰爭很純粹,你若是摻雜了其他的東西進去,譬如政治,到那個時候,敗亡或許就在眼前了。


    曹丕早就不是戰場菜鳥了。


    “大軍威逼潼關,司隸校尉領州郡兵,奪回蒲板津,至於攻心之計.”


    曹丕眼中一閃,說道:“便交由尚書令了。”


    司馬懿陳群當即領命。


    “諾!”


    不管什麽政治壓力了。


    被人說也好,被人罵也罷。


    他曹丕隻要收複潼關,至於其他的非議,待潼關收複之後,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魏軍在潼關外站穩腳跟,並且開始動作,三日後,劉禪也終於是到了潼關。


    隻不過。


    他乍一至潼關,壞消息便接連而至。


    ps:


    下一章晚一點。(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落未敢愁並收藏蜀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