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遠撤,火燒雍縣,張苞率兵去追,斬獲頗多,攔下了萬餘百姓,但終究還是讓曹真逃了。


    但曹真人走了,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關中由是平定。


    劉禪也可以遣散大部分民夫,放歸回家,並且可以經略武關道之事了。


    關中平定,作為皇帝的劉禪,這一個月來的生活,隻能用忙碌兩個字來形容。


    劉備喪葬之事,劉備廟號,劉備諡號,這一大堆的事情,就讓人忙得腳不沾地。


    更何況,新朝要選定年號,立皇後,這就又要有一輪扯皮了。


    更不必說劉禪為掌握兵權,險要之位,更是進行了不少人員的調動。


    戰事過後的論功行賞,提拔講武堂人士以及太子宮屬臣的之事.


    一樁樁一件件都十分重要。


    新朝剛立,一切事務都有一種百廢待興的感覺。


    若非尚書台有法正,丞相府有諸葛亮,以及太子府中,有費禕、董允等能為其分憂,這麽多事情一起來,莫說是興複漢室了,這恐怕沒過幾天,他就被累死在長安了。


    不過,有些事情臣下能夠代勞,但是有些事情,還是要劉禪自己來做的。


    就譬如祭天。


    皇帝登基,是要告慰上天,以宣誓正統。


    天子天子,如果連上帝都不知道你登基,那你還是天子嗎?


    祭天儀式複雜,皇帝登基的祭天儀式更複雜。


    譬如那行初獻禮,就是要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滌爵、拭爵、進爵,而後升壇至酒尊所,執爵官以爵進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行三上香禮。


    同時,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意味著向上天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等願望。


    這樣的儀式,在祭天的時候,算是輕鬆的了。


    還有其他跟讓人勞累的儀式。


    跪跪跪.


    整個祭天儀式,差點沒把劉禪的膝蓋給廢了。


    終於,儀式到了最後階段。


    劉禪手持明黃色絲帛,站在祭台之上,高聲頌曰:


    維年月日,炎漢新君劉禪,謹以誠心,昭告皇天後土,及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自父皇百年,大漢國祚傳承有序。朕蒙先皇遺德,受百官擁戴,承襲大寶,登臨九五之尊。今日吉時,朕謹率百官,行祭天之禮,以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朕深知天命所歸,責任重大。自即位之日起,必當勤政愛民,勵精圖治,以孝治天下,以仁撫百姓。願天佑大漢,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昌盛富強。


    皇天後土,鑒朕至誠。列祖列宗,庇佑子孫。願以朕之微德,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共謀社稷之福,同享太平之治。


    謹以犧牲玉帛,酒醴果品,敬獻天地神明,伏望垂鑒。


    劉禪謹告。


    如此一來,這祭天儀式,算是大致上完成了。


    後麵雖然還有一些儀式,但已經不用劉禪親力親為了。


    不過,祭天儀式後,不代表劉禪的忙碌日子已經結束了,實際上,他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祭天之後,差不多便是要準備登基大典了。


    端坐帝輦之中的劉禪心中感慨,這個皇帝,還真不是那麽簡單做的。


    昏君易當,明君難做。


    皇帝的牛馬生活,才剛剛開始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


    漢國皇帝駕崩,漢國太子劉禪登基為帝的消息,很快是遍傳海內。


    洛陽距離關中隻有數百裏而已,加之校事府在關中的力量並不薄弱,才剛剛回到洛陽的曹丕,馬上便聽到了這個消息。


    “可惡!”


    曹丕麵色通紅,一口老血差點就要噴出來了。


    這劉禪,是在戲耍他嗎?


    之前從長安獲知的信息便是:劉備即將駕崩。但看到劉禪後麵的舉動來看,這個消息就是假消息,就是那劉公嗣故意放出來哄騙他的。


    結果你現在跟我說,劉備真的已經死了?


    這.


    感情這消息是真的,隻是那劉公嗣會拖,會藏?


    如果當初他多堅持一會,是否結局就會不一樣?


    想到此處,後悔,痛苦各種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讓曹丕又有一種想要吐血的感覺。


    見到曹丕如此,身著皇後袍服的郭女王,當即抓住曹丕的手,溫聲說道:“陛下,之前的事情不必過於介懷了,劉備駕崩,劉禪登基,都是正常的事情,現在,我等是要處理魏國的事宜。”


    郭女王的身姿豐腴卻不失端莊,如同盛開的牡丹,既展現出女性的婀娜多姿,又透露出皇後的威嚴與尊貴。


    袍服緊緊貼著她的身體曲線,將她的豐滿身姿勾勒得淋漓盡致。


    腰間束著一條鑲嵌著寶石的寬大玉帶,不僅凸顯出她纖細的腰身,更為她的整體造型增添了幾分華麗與貴氣。


    有郭女王安撫,曹丕通紅的臉終於是慢慢恢複平靜,殷紅去後,臉上居然有一種蒼白的感覺,就像是長時間沒有睡好,然後又一夜七次的虛脫模樣。


    “皇後所言極是。”


    作為皇帝,他本來是要喜怒不行於色的,但是,丟掉關中,讓長安被漢國占據,又數次戰敗於劉禪,如此屈辱的感覺湧上心頭,他又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隻可惜後勤糧草不濟,魏郡又有人叛亂,導致朕隻能發兵去平亂,而不能趁漢國國喪之時,收回關中!”


    百萬斛糧草在河北城被漢軍付之一炬,前方糧草根本無法供應大部魏軍,以至於曹丕隻能將大軍不斷後移,夫子盡皆放歸。


    原本他是想要在弘農郡等等的,等後勤補給到了之後,再來尋收複關中之事。


    結果因為後方動亂,糧草供應受到影響,以至於隻能回撤洛陽,同時讓夏侯尚為帥,司馬懿為軍師,派兵前去平亂。


    有時候曹丕心裏都在想,難道那小子當真是有天命不成?


    怎麽這賊老天都在幫他呢?


    “劉公嗣登基稱帝,加之要消化關中,數年之內,恐怕無法對我大魏用兵,趁這個機會,好好壯大兵力,恢複國力,太子年紀也大了,何不讓太子成婚?”


    郭女王在一邊緩緩說道。


    成婚?


    曹丕愣了一下,當即說道:“孫權之女一直養在長安,或許可以通過聯姻,讓魏國與江東聯盟。”


    不得不說,世事無常,大腸包小腸。


    數年前,他大魏還是三國中最強的那一個,短短幾年,荊州丟了,汝南丟了,漢中丟了,關中也丟了。


    現在他魏國,已經不是三國中最強的了,現在最強的,已經是變成漢國了。


    雖然魏國占據中原之地,百姓富庶,物產豐富,但是現如今不管是從軍力,還是天下的聲望,魏國都不如漢國遠矣!


    就似如今,漢國內部,叛亂事情雖然有,但並不多,而魏國境內,一到關鍵時刻,就有人叛亂,簡直是可惡至極!


    “選定個好日子,讓太子婚娶孫權之女!”


    孫劉聯盟,已經是成過去式了。


    現在是孫曹聯盟了。


    “派使者將婚事以及劉禪登基之事,告知吳王,無需說聯盟之事,他自是懂得的。”


    當然


    就算是伱說了聯盟的事情,跟孫權簽訂盟約了,也總是有一種沒有簽訂盟約的感覺。


    既然這孫權有背盟的傳統,就跟英雄被動一樣,那我不跟他簽訂盟約,豈不是就不會背盟了?


    “陛下英明!”


    曹丕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我這喪權辱國的皇帝,算什麽英明?


    隻希望太子當真有能,否則未來魏國恐怕不是漢國的對手。


    至於他自己.


    身體日漸敗壞,或許.


    沒剩幾年好活了罷?


    在沒咳血之前,曹丕隻覺得自己的身子骨是不如之前了,但是咳血了之後,曹丕突然有一種命不久矣的感覺。


    這既是他天生肺癆造成的,也是跟他登基稱帝之後不加節製的生活習慣有關。


    總之


    有意無意之間,曹丕已經是開始想後事的事情了。


    “太子此人,在朕百年之後,當真能待你如今日這般?”


    太子曹叡如今對郭女王的態度,可謂是恭敬無比,就像是對親生母親一般,曹丕也是看在眼裏的。


    但是


    他現在還活著,太子之所以對郭女王如此恭敬,或許是看在他的麵子上,等到太子登基了,可會原形畢露?


    郭女王當即說道:“陛下,太子不是那樣的人。”


    “人心這種東西,又如何能琢磨得透?罷了,罷了~”


    曹丕歎了一口氣,頭枕在郭女王的大腿之上,沉沉睡去,不一會兒,便響起了呼嚕聲。


    郭女王看著沉睡的曹丕,眼眶微紅。


    太子到底是什麽人,她自己不清楚。


    但有一點她是清楚的,她是一個女人,始終是要找一個男人來依靠的。


    不是夫君,那隻能是兒子。


    漢國登基的消息沿江而下,很快便到了建業。


    如果說魏國連年征戰,百姓疲敝的話,那吳國之中,隻能說是百姓逃散,田地為之荒蕪了。


    連年戰敗,連年的割地賠款送糧,讓吳國境內出現百姓外逃的現象。


    剛開始,這種外逃事件還出現得比較少,但隨著時間推移,外逃的百姓越來越多,以至於孫權不得不派兵前去阻止,將百姓編為裏什,並且施行連坐,誰敢逃走,便將裏什內的所有人家,貶為奴隸,或是直接殺死。


    連坐之下,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百姓外逃的事情,但是.


    一味的壓製,是沒有作用的。


    如果吳國不能在根子上解決這些問題,那百姓逃跑的事情,肯定是會繼續發生的。


    至於什麽問題如此嚴重,答案很簡單。


    沒吃的了!


    當日孫權齊聚十萬大軍,便從百姓手上搜刮了不知道多少糧草。


    從那個時候開始,百姓手上的糧草就不夠了。


    緊接著,為了求和,為了贖回被困在尋陽防線中的萬餘吳軍精銳,又瘋狂籌糧,這些糧草,自然也是來自於百姓。


    竭澤而漁之下,百姓剩下來的糧食,已經是完全不夠過冬了。


    這也是造成百姓逃散的根本原因。


    吃的都沒有了,活都活不下去了,不跑,等死嗎?


    此刻。


    建業外。


    吳王宮中。


    孫權麵色猙獰。


    在他麵前,張昭,顧雍,諸葛瑾等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上一聲。


    “百姓逃散,為之奈何?各家難道不能湊出些糧草用來賑災?”


    百姓手上是沒有什麽糧草的,但是百姓手上沒有糧草,不代表世家手上沒有糧草。


    孫權是希望江東士族貢獻出一點糧草出來,讓吳國度過難關。


    張昭麵帶苦澀之色,說道:“府中已無多少糧草了,要想賑災,怕是要向漢國,或是魏國買糧。”


    世家手上沒有糧草嗎?


    那當然不是了。


    世家手上有糧草,而且還有很多。


    在亂世之中,通過一點點的糧草,便可兼並土地,獲得佃農,世家巴不得天下大亂。


    對於世家的尿性,孫權自是清楚,是故他聽完張昭的話,當即嗤笑一聲。


    買糧?


    戰亂之時,糧草比黃金還要重要,魏國與漢國也缺糧食,會賣糧食過來?


    吳國百姓逃散,逃的地方,不是漢國就是魏國,他們都在偷著笑,如何會管你的死活?


    “不若,讓江淮百姓到南方就食?”顧雍在一邊獻計。


    既然當地無法提供足夠的糧草供應,那麽到南方去找吃的去?


    “江淮乃重地,土地肥沃,百姓若是走了,來年的收成如何保障?”


    沿江的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地,平原一大片,真可謂是魚米之鄉。


    這些地方,百姓若是沒了,來年不種糧食,吳國的國力如何恢複?


    正當君臣對此事一籌莫展之際,殿外卻是傳來內官的聲音。


    “大王,魏國使者到!”


    魏國使者?


    孫權愣了一下,他來此地作甚?


    心中雖然疑惑,但孫權還是說道:“將魏國使者引到偏殿去。”


    “大王,或許可以求助魏國,今日便是機會!”


    諸葛瑾連忙上前說道。


    人家來幹什麽都不知道,你就來求糧?


    孫權輕哼一聲,說道:“待孤去見了魏國使者再說。”


    未久,偏殿之中,孫權便見到了魏國使者。


    “外使拜見吳王。”


    端坐在王位之上,孫權對著魏國使者擺了擺手,說道:“不知汝主命你前來,所謂何事?”


    魏國使者笑了笑,說道:“此乃我主親筆所書,還請吳王觀之。”


    內官將吳國使者手上的信送到孫權手上,打開信件,孫權的眉頭頓時緊皺起來了。


    隻見信中寫道:


    頃聞漢國之變,備已百年,太子禪承嗣大統,登基稱帝。漢兵乘勝,已拔長安,我大魏元氣為之大傷。


    此誠天下鼎足而三之時,亦朕與吳王共謀大計之秋也。


    備之在世,與吾兩國交惡,兵連禍結,百姓疲於奔命。今備既歿,禪新立,或者漢國有綏靖之意,吾國亦當因時而變,以圖長治久安。


    然朕知吳王亦英雄也,必明察秋毫,洞悉時局。


    朕又聞吳王有令愛魯班,才貌雙全,賢淑有德。朕欲遣使求婚,結秦晉之好,永為唇齒之邦。若得聯姻,則朕與吳王共謀天下,指日可待也。願吳王熟慮之,勿負朕望。


    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朕與吳王當順天應人,共謀大業,以安百姓,以定天下。


    書不盡言,丕再拜頓首。


    看完曹丕手書信件,孫權久久不能語。


    什麽時候,曹丕對他的態度這麽好了?


    之前對他的態度,可是扯高氣揚,根本不將他孫仲謀放在眼裏的。


    現在對他的態度,可謂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看來


    關中被奪,魏軍慘敗,魏國的曹丕也硬氣不起來了,隻能是希望通過與他吳國聯姻,共同對付漢國了。


    孫權眼睛一閃。


    這對他吳國來說,何嚐不是一個機會?


    他看那劉公嗣,不爽已久!


    不過


    孫曹聯盟之事是需要謀劃的,現在吳國的當務之急,是糧草問題!


    不管怎麽說,先將難關渡過去了再說!


    孫權的人生信條是:畫的大餅再香,也不如吃進肚子裏的好。


    趁此機會,搞點糧食,讓吳國渡過難關才是關鍵!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落未敢愁並收藏蜀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