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盤古開天辟地,天地生而盤古亡。複生各方創世之神,掌領天地,開創四方。
然天地之間,神祇與精怪同生於世,各賦神功異秉,皆俱驚天撼地之力。
諸神以山脈河流漸漸劃分出不同部落,弱附強者,便有那以炎黃二帝為首的兩股陣營。
此兩方神族部落,常有交戰,始於阪泉之野,炎帝神農氏終不敵黃帝軒轅氏,被逐出中原。
炎帝自此無意再爭天下,潛心鑽研醫藥,造福蒼生。他自拋卻欲念,部族內卻並非人人安分。其麾下就有一冶煉兵器的神匠,名曰戲器。與蚩尤等將同具雪恥報仇之心,便耗盡畢生神力汲驟三界上清之氣,粹其純粹,欲鑄畜驚世威力之天刃,以備其魄!卻歎天壽耗盡之時,方才蓄滿上清之氣,卻是無人再能冶煉戲器所思之兵刃!
中原軒轅地界應龍發現端倪,稟報黃帝後,得令前去窺探。應龍盤旋與天際,竟遠遠感應到神農地界的上清神力,正欲細探,蚩尤已率烏泱泱大軍殺氣騰騰而來!應龍情急怒吼鳴警,黃帝立即同樣率軍前來,與蚩尤七十三將大戰於涿鹿,蚩尤軍隊個個精悍驍勇,與黃帝等不分上下,這場戰爭曠日持久,最終應龍與女魃耗損過重,終換來黃帝的勝利。上清之氣,被黃帝帶回中原。
應龍與女魃二位神將也因身染邪氣,無法重返天界,滯留人間。
然上清之氣究竟如何使出神力,黃帝等人也未能解出,反是隨之帶來另一種可怕的力量——原來當初戲器私自違反天規,自集上清之氣,卻是陰陽互生,彼此互長,待黃帝醒悟萬物平衡之理時,為時已晚。在那東方度朔山的三礁石下,汪洋海底深處,至陰至邪之濁氣已同上清的發展速度一般,將那海心處已徹底魔化,遼闊深域終日被黑暗籠罩,任憑熾熱日光也不能穿透,萬丈深淵亦如冰窟之寒!
非但那當空烈日無法照應,深海黑域甚至無限增長,光線射入魔化海心,竟折射於天際數輪烈陽!人世間哪裏受得住這等炙烤!黃帝等天神不忍見人受此酷刑,焦心不已。遂派天界神力非凡之士,攜那上清之氣,入那深海魔心,妄求借眾神及上清之力,能鎮壓陰邪。同時命那射箭神將後羿,除掉太陽妖影。
眾神領旨,攜上清之氣入那海心,哪知陰邪之力實難小覷!眾神盡管各發所長,竟無法抵禦邪魔侵染!不論仙身還是神貌,皆魔化為醜陋不堪、突眼勾鼻、烏皮包骨、有的還頭生犄角的怪誕模樣!好不駭人!
黃帝淩駕於雲層俯瞰度朔山海域情況,卻聞痛苦哀嚎之聲不絕於耳!不覺聞之色變!
上清之氣釋放於海心,與那邪氣互染,竟隱約生成奇經八絡,不日竟就成了個男體,有濃稠的邪霧縈繞,形貌愈漸清晰,生的通體白皙,體格勻稱,五官精致亦如天人。自他形態初現,那海底便劇烈動蕩,一道道霸道旋風席卷著黑色邪氣猖狂崛起,翻江倒海,幾乎不曾將那海天相接!
怒海欲滔天,必禍及陸岸。倒灌蒼生,哀鴻遍野。
海心深處的男體知己天命所歸,自愈神識,乍聞周身邪氣怒笑,抬眼就見無數張臉孔模樣的濃霧凶影圍著他旋轉飛竄。再看同他一道來的仙身早已被邪氣侵染,麵目全非!不覺心腦鈍痛,捂胸扶首,強自摒棄邪氣幹擾,鎮定壓製,苦苦支撐,妄求淨化。
南方山澤之中,百年間常棲一神物,乃是那被蚩尤所傷,無法複上之應龍也。人間光陰不比天上,應龍常覺閑來無趣,愈加苦思天庭,卻因位滿,無法招之複位。長久待之,心中不免憤苦,可歎當初一心為帝,致禍及自身,如今竟連仙班不曾位列!天理何在?便積怨在內。
這日潛淵,卻見天有動作,不久便海底震蕩,波濤洶湧,竟攪得他不得安寧!遂探出龍首,遙見東方海域異變,陸岸被覆,已是民不聊生,浮屍橫流!
應龍見此景不免震驚,心痛之餘急忙複入海底,欲前往東方,忽又聞當空響起奇怪密號,複出海麵,竟見幾位闊麵垂耳,金線紅袍,頭頂密集肉髻的赤腳神仙騎乘著各自的神獸從西方騰雲駕霧,往那異變之地而去。手執念珠,手勢也不同於他們。應龍見那幾位裝扮迥異,卻是神的姿態,猜想十之八九便是那西方佛陀,不知是否因那東海異變,特來助降。
自那神佛去後,應龍便覺海底波動愈漸平穩,便探出頭去,恰巧見東方一道熟悉的光影飛入天際。那道光影有一股特殊的清純之力,教應龍此生無法忘卻!正是那讓他與蚩尤交戰的上清之氣!
應龍悄悄遊至東海附近,驚見許多尖耳怪樣之輩被天上新派下來的天神駐兵把守,關押在海底。其中一個還稍有神智的,淒厲叫道,“……莫棄吾身!……待吾複上!……”隻聽得清這幾個字,卻是所言所行狠狠撞擊著應龍跳突的龍眼!
莫棄吾身……帶吾複上!
應龍不忍信眼前竟是被天界拋棄的仙身,怒嘯破出,直飛天際,卻被天雷狠笞,幾欲跌落又重調龍身,往複數回,每每被焦雷鞭灼,終於被打得鱗肉橫飛,狠狠墜入海中。應龍痛苦地在海水裏攪騰了一番,終隻得回到南方山澤中靜養。
天雷之力何其容愈,加上應龍本就身染邪氣,著實又靜養修煉了一兩百年的光陰。
他倒難忘那上清之氣和被魔化的仙身,恢複出關之後,便先去了東方度朔山下,那裏竟被煉化為十八層遼闊之域,百年間新晉各種鬼神,看管管製著這方地域。這地域層層凶險可怖,至陰至邪,名喚地獄,專關押六道之惡魂。六道輪回苦,常有欺人或自欺之徒,地獄的十大閻羅定製死後之法,皆來用以處置此輩。
應龍非死身,無法進入,卻見出入度朔山口的小鬼,皆是那尖耳怪樣,想必是那些被毀仙身世代相傳下來了。
正感歎間,又見一個手拄木拐、老態龍鍾的老鬼欲出度朔山口,被把守的二人攔了下來。那把守的二人,竟是人的模樣,濃眉大眼,長須盛髯,膀大腰圓,各執兵器,好不魁梧!那老鬼跺著木拐,哭道,“吾等終被棄於此地,又有結界,有何不可!如今隻連那世人之見都沒有了,竟不及那些短命的!吾隻在這口頭,遠遠地看看罷……”
應龍聞言,認出定是那時的仙身,便等他慢慢踱步到山口,離那把手之人遠些,才悠悠潛去,自他方下的海裏隱隱顯出一個龍首之影,開口道,“老友啊,汝何以念及那繁花之處?倒不念及吾這水下之影……”聲音竟有些悲戚。
老鬼聞言一動,慢慢看向腳下,端詳了片刻,便激動地老淚縱橫,蹲下身去,“你是……應龍?!”
果真是那時的仙身,“如今當真還有人記得吾!”應龍鼻翼微張,呼出幾股龍氣,泛出水泡來,也是難掩激動。
那老鬼聳動著肩膀,哭了好一陣,才向應龍娓娓道來百年之前的事跡。
原來西方佛陀算出東方將有幾次曠世之劫,數當日最重,原是那上清之氣不該忤逆天意造就,生出那可與神力相抵的魔力,如今此魔力已成,神自會神隱,又豈是區區凡人之力可擋,所以當日特來共議對策。當日那上清與魔氣互撞,互相侵染,所以兩股力量都有所消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中和了一部分,這才能神佛合力施法將此地鎮壓住。那上清之氣也化作一個男子,具有天人之貌和神之力量,佛意為此物即以成形,不該再有毀滅的意念,應當鎮壓在一荒僻處,借世代神力庇護,以防魔氣進一步幹擾,可保蒼生。又建議將已魔化海域利用,建造為懲惡度化之所,造福六道輪回,順序而生,又可教人從善,功德無量。
於是西方佛陀派帝釋天安排神仙在北方遙辟之地布一結界,將成形的上清之氣鎮壓看守,以助東方一臂之力。
應龍一聽,竟是北方草原之中,歎自身已不能如從前那般上天徹地,恐不能赴前一探究竟,隻好作罷。
回到南方山澤中,一晃又是五十一載春秋。
這日應龍閑來無事,遊至西北處,遠遠看見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在不周山邊相爭,隻一眨眼的功夫,竟就有一個觸柱相拚!應龍猶自一震,那不周山乃是天柱,支撐於天地之間,被此番一撞,不僅有天崩之勢,就連地也開始傾斜!料到那二位神仙也未必就有多大的神力,還不至於就至滅絕之境,正欲提醒製止,忽然又有一物朝著那岌岌可危的不周山猛烈撞擊而去!
這還了得!
隻見一時間天崩地裂,海水倒灌!
應龍驚詫之餘,竟瞥見那一黑一白兩道身影在碎石崩塌的不周山際。心下疑惑不已:那北方草原之中莫非生變?竟被那魔氣尋得!
原是那負責駐守的乾闥婆神族竟被漏夜突襲,潰不成軍!鎮壓在內的上清二度被魔氣侵染,再次被魔氣喚醒神識,與那也已化做人形的魔氣交手,打得難舍難分,直致西邊天柱不周山下,量此大禍!
此等天地大變,立刻招致各路天兵天將,應龍對天界不滿由來已久,此刻豈等天神來裁決?當即算準時機,奮起飛去,銜了那上清速速入海,教眾神再難尋蹤跡。
三界由此大亂不已,負責駐守的乾闥婆神族被帝釋天狠狠責罰,所居草原之城也被濕婆神怒眼毀滅為荒漠之地。後因其他神族的求情,乾闥婆才得到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乾闥婆本是帝釋天的樂神,也是東方守護之神,生性·愛舞樂香氣。五十一載相安無事,悠閑之餘便糾集在一起舞樂尋香,放鬆了警惕,豈料魔氣在天山湖裏精煉已久,同樣化作了個男體,竟在夜裏偷襲了乾闥婆的宮殿。
那結界已弱,乾闥婆竟忘記加持,量此惡果,自食不為過,卻殃及東方黎民,悔恨不已。於是匍匐於地苦苦哀求,讓他族人再將上清尋回好生封印,以求將功補過。
然天地之間,神祇與精怪同生於世,各賦神功異秉,皆俱驚天撼地之力。
諸神以山脈河流漸漸劃分出不同部落,弱附強者,便有那以炎黃二帝為首的兩股陣營。
此兩方神族部落,常有交戰,始於阪泉之野,炎帝神農氏終不敵黃帝軒轅氏,被逐出中原。
炎帝自此無意再爭天下,潛心鑽研醫藥,造福蒼生。他自拋卻欲念,部族內卻並非人人安分。其麾下就有一冶煉兵器的神匠,名曰戲器。與蚩尤等將同具雪恥報仇之心,便耗盡畢生神力汲驟三界上清之氣,粹其純粹,欲鑄畜驚世威力之天刃,以備其魄!卻歎天壽耗盡之時,方才蓄滿上清之氣,卻是無人再能冶煉戲器所思之兵刃!
中原軒轅地界應龍發現端倪,稟報黃帝後,得令前去窺探。應龍盤旋與天際,竟遠遠感應到神農地界的上清神力,正欲細探,蚩尤已率烏泱泱大軍殺氣騰騰而來!應龍情急怒吼鳴警,黃帝立即同樣率軍前來,與蚩尤七十三將大戰於涿鹿,蚩尤軍隊個個精悍驍勇,與黃帝等不分上下,這場戰爭曠日持久,最終應龍與女魃耗損過重,終換來黃帝的勝利。上清之氣,被黃帝帶回中原。
應龍與女魃二位神將也因身染邪氣,無法重返天界,滯留人間。
然上清之氣究竟如何使出神力,黃帝等人也未能解出,反是隨之帶來另一種可怕的力量——原來當初戲器私自違反天規,自集上清之氣,卻是陰陽互生,彼此互長,待黃帝醒悟萬物平衡之理時,為時已晚。在那東方度朔山的三礁石下,汪洋海底深處,至陰至邪之濁氣已同上清的發展速度一般,將那海心處已徹底魔化,遼闊深域終日被黑暗籠罩,任憑熾熱日光也不能穿透,萬丈深淵亦如冰窟之寒!
非但那當空烈日無法照應,深海黑域甚至無限增長,光線射入魔化海心,竟折射於天際數輪烈陽!人世間哪裏受得住這等炙烤!黃帝等天神不忍見人受此酷刑,焦心不已。遂派天界神力非凡之士,攜那上清之氣,入那深海魔心,妄求借眾神及上清之力,能鎮壓陰邪。同時命那射箭神將後羿,除掉太陽妖影。
眾神領旨,攜上清之氣入那海心,哪知陰邪之力實難小覷!眾神盡管各發所長,竟無法抵禦邪魔侵染!不論仙身還是神貌,皆魔化為醜陋不堪、突眼勾鼻、烏皮包骨、有的還頭生犄角的怪誕模樣!好不駭人!
黃帝淩駕於雲層俯瞰度朔山海域情況,卻聞痛苦哀嚎之聲不絕於耳!不覺聞之色變!
上清之氣釋放於海心,與那邪氣互染,竟隱約生成奇經八絡,不日竟就成了個男體,有濃稠的邪霧縈繞,形貌愈漸清晰,生的通體白皙,體格勻稱,五官精致亦如天人。自他形態初現,那海底便劇烈動蕩,一道道霸道旋風席卷著黑色邪氣猖狂崛起,翻江倒海,幾乎不曾將那海天相接!
怒海欲滔天,必禍及陸岸。倒灌蒼生,哀鴻遍野。
海心深處的男體知己天命所歸,自愈神識,乍聞周身邪氣怒笑,抬眼就見無數張臉孔模樣的濃霧凶影圍著他旋轉飛竄。再看同他一道來的仙身早已被邪氣侵染,麵目全非!不覺心腦鈍痛,捂胸扶首,強自摒棄邪氣幹擾,鎮定壓製,苦苦支撐,妄求淨化。
南方山澤之中,百年間常棲一神物,乃是那被蚩尤所傷,無法複上之應龍也。人間光陰不比天上,應龍常覺閑來無趣,愈加苦思天庭,卻因位滿,無法招之複位。長久待之,心中不免憤苦,可歎當初一心為帝,致禍及自身,如今竟連仙班不曾位列!天理何在?便積怨在內。
這日潛淵,卻見天有動作,不久便海底震蕩,波濤洶湧,竟攪得他不得安寧!遂探出龍首,遙見東方海域異變,陸岸被覆,已是民不聊生,浮屍橫流!
應龍見此景不免震驚,心痛之餘急忙複入海底,欲前往東方,忽又聞當空響起奇怪密號,複出海麵,竟見幾位闊麵垂耳,金線紅袍,頭頂密集肉髻的赤腳神仙騎乘著各自的神獸從西方騰雲駕霧,往那異變之地而去。手執念珠,手勢也不同於他們。應龍見那幾位裝扮迥異,卻是神的姿態,猜想十之八九便是那西方佛陀,不知是否因那東海異變,特來助降。
自那神佛去後,應龍便覺海底波動愈漸平穩,便探出頭去,恰巧見東方一道熟悉的光影飛入天際。那道光影有一股特殊的清純之力,教應龍此生無法忘卻!正是那讓他與蚩尤交戰的上清之氣!
應龍悄悄遊至東海附近,驚見許多尖耳怪樣之輩被天上新派下來的天神駐兵把守,關押在海底。其中一個還稍有神智的,淒厲叫道,“……莫棄吾身!……待吾複上!……”隻聽得清這幾個字,卻是所言所行狠狠撞擊著應龍跳突的龍眼!
莫棄吾身……帶吾複上!
應龍不忍信眼前竟是被天界拋棄的仙身,怒嘯破出,直飛天際,卻被天雷狠笞,幾欲跌落又重調龍身,往複數回,每每被焦雷鞭灼,終於被打得鱗肉橫飛,狠狠墜入海中。應龍痛苦地在海水裏攪騰了一番,終隻得回到南方山澤中靜養。
天雷之力何其容愈,加上應龍本就身染邪氣,著實又靜養修煉了一兩百年的光陰。
他倒難忘那上清之氣和被魔化的仙身,恢複出關之後,便先去了東方度朔山下,那裏竟被煉化為十八層遼闊之域,百年間新晉各種鬼神,看管管製著這方地域。這地域層層凶險可怖,至陰至邪,名喚地獄,專關押六道之惡魂。六道輪回苦,常有欺人或自欺之徒,地獄的十大閻羅定製死後之法,皆來用以處置此輩。
應龍非死身,無法進入,卻見出入度朔山口的小鬼,皆是那尖耳怪樣,想必是那些被毀仙身世代相傳下來了。
正感歎間,又見一個手拄木拐、老態龍鍾的老鬼欲出度朔山口,被把守的二人攔了下來。那把守的二人,竟是人的模樣,濃眉大眼,長須盛髯,膀大腰圓,各執兵器,好不魁梧!那老鬼跺著木拐,哭道,“吾等終被棄於此地,又有結界,有何不可!如今隻連那世人之見都沒有了,竟不及那些短命的!吾隻在這口頭,遠遠地看看罷……”
應龍聞言,認出定是那時的仙身,便等他慢慢踱步到山口,離那把手之人遠些,才悠悠潛去,自他方下的海裏隱隱顯出一個龍首之影,開口道,“老友啊,汝何以念及那繁花之處?倒不念及吾這水下之影……”聲音竟有些悲戚。
老鬼聞言一動,慢慢看向腳下,端詳了片刻,便激動地老淚縱橫,蹲下身去,“你是……應龍?!”
果真是那時的仙身,“如今當真還有人記得吾!”應龍鼻翼微張,呼出幾股龍氣,泛出水泡來,也是難掩激動。
那老鬼聳動著肩膀,哭了好一陣,才向應龍娓娓道來百年之前的事跡。
原來西方佛陀算出東方將有幾次曠世之劫,數當日最重,原是那上清之氣不該忤逆天意造就,生出那可與神力相抵的魔力,如今此魔力已成,神自會神隱,又豈是區區凡人之力可擋,所以當日特來共議對策。當日那上清與魔氣互撞,互相侵染,所以兩股力量都有所消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中和了一部分,這才能神佛合力施法將此地鎮壓住。那上清之氣也化作一個男子,具有天人之貌和神之力量,佛意為此物即以成形,不該再有毀滅的意念,應當鎮壓在一荒僻處,借世代神力庇護,以防魔氣進一步幹擾,可保蒼生。又建議將已魔化海域利用,建造為懲惡度化之所,造福六道輪回,順序而生,又可教人從善,功德無量。
於是西方佛陀派帝釋天安排神仙在北方遙辟之地布一結界,將成形的上清之氣鎮壓看守,以助東方一臂之力。
應龍一聽,竟是北方草原之中,歎自身已不能如從前那般上天徹地,恐不能赴前一探究竟,隻好作罷。
回到南方山澤中,一晃又是五十一載春秋。
這日應龍閑來無事,遊至西北處,遠遠看見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在不周山邊相爭,隻一眨眼的功夫,竟就有一個觸柱相拚!應龍猶自一震,那不周山乃是天柱,支撐於天地之間,被此番一撞,不僅有天崩之勢,就連地也開始傾斜!料到那二位神仙也未必就有多大的神力,還不至於就至滅絕之境,正欲提醒製止,忽然又有一物朝著那岌岌可危的不周山猛烈撞擊而去!
這還了得!
隻見一時間天崩地裂,海水倒灌!
應龍驚詫之餘,竟瞥見那一黑一白兩道身影在碎石崩塌的不周山際。心下疑惑不已:那北方草原之中莫非生變?竟被那魔氣尋得!
原是那負責駐守的乾闥婆神族竟被漏夜突襲,潰不成軍!鎮壓在內的上清二度被魔氣侵染,再次被魔氣喚醒神識,與那也已化做人形的魔氣交手,打得難舍難分,直致西邊天柱不周山下,量此大禍!
此等天地大變,立刻招致各路天兵天將,應龍對天界不滿由來已久,此刻豈等天神來裁決?當即算準時機,奮起飛去,銜了那上清速速入海,教眾神再難尋蹤跡。
三界由此大亂不已,負責駐守的乾闥婆神族被帝釋天狠狠責罰,所居草原之城也被濕婆神怒眼毀滅為荒漠之地。後因其他神族的求情,乾闥婆才得到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乾闥婆本是帝釋天的樂神,也是東方守護之神,生性·愛舞樂香氣。五十一載相安無事,悠閑之餘便糾集在一起舞樂尋香,放鬆了警惕,豈料魔氣在天山湖裏精煉已久,同樣化作了個男體,竟在夜裏偷襲了乾闥婆的宮殿。
那結界已弱,乾闥婆竟忘記加持,量此惡果,自食不為過,卻殃及東方黎民,悔恨不已。於是匍匐於地苦苦哀求,讓他族人再將上清尋回好生封印,以求將功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