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看著眼前這個滿臉無奈之色的張炳良,頓時有一種感覺,這張炳良可用,可堪大用。無論才幹,還是心術都是上佳。論才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想到兩點方案,這是很難得的。這看似簡單的兩點意見,有著很多藩籬,在大明官場之中,如果崇禎真的實行,那將會衝擊很多人的利益。而且,這直接關係到禮部、兵部和戶部之間的通力合作,也就意味著張炳良極有可能得罪禮部、兵部和戶部的尚書。所以,剛才才會有所猶豫。
張炳良提出的開設醫舉已經突破思想的牢籠,這已經是跨越式的想法。不用說是在大明王朝,就是曆史上也沒出現過。在這個儒家思想統一天下的世界裏,開設醫舉難度不亞於登天,需要的不僅僅是權力和想法,更要有魄力。
但開設醫舉,並不能有效解決醫療人員短缺的問題,還有著致命的缺陷。隻不過,能夠提出如此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還是值得肯定的。另外張炳良能夠大但地指出時弊,正麵回答了崇禎的疑惑,也是需要勇氣的。其實,當官的沒有多少是糊塗蛋,隻不過最初的理想,早已被現實中複雜的人際關係消耗殆盡。所以,身處高位者,能夠聽到的真話就會越來越少,奉承讚揚的話卻越來越多,到最後連自己都會迷失。
崇禎明白,自己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有膽識,有才幹,至於忠心,這根本不用考慮。隻要能夠提拔有才幹的人於微末,這些人才自然感恩戴德,效忠自己,效忠大明王朝。在這一點上,儒家思想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從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的忠君愛國的思想,早就深入人心,植根於每個人的靈魂之中。
“張愛卿,你提的兩點很好,朕很滿意。”崇禎不會吝嗇讚揚之詞,上位者對下屬的鼓勵和認同,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位者要善於發現屬下的優點和長處,這樣能夠讓自己有識人之名,還會得到下屬的真心相待。
“臣,惶恐。皇上,臣粗鄙的想法還不成熟,自問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張炳良雖然很謙虛,但是聽到崇禎的讚揚,臉上顯露出的笑容,瞞不過崇禎的眼睛,這種發自內心的微笑,極富感染力,君臣之間的隔閡似乎一瞬間如冰雪般快速融化,消散於無形之中。
“張愛卿,不用謙虛,朕就欣賞有能力之人,以後在朕的麵前,不要這麽拘謹。”崇禎收買人心還是會的。人有時真的很容易滿足,得到別人的肯定和信任,比得到什麽都要好,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崇禎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道:“就愛卿提出的開設醫舉,朕感覺這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一下子把醫舉的地位提高到科舉和武舉相同的地位,否則,滿朝的文武都會反對,實施起來阻力很大。
朕有一個想法,在形式上改變一下,不提醫舉這個說法,但是由太醫院在全國進行組織醫學考試,選取優秀人才。當然,這樣的製度太醫院就一直在沿用,朕也明白和理解,愛卿是想提高醫生地位的心情。
朕要說的是,要在原先的製度上進行改良,其一,這些選拔的醫療人才,朕要統一安排,而不是直接安排到地方。朕要在這京師開設鴻醫書院,這些選拔出來的醫療人才,安排在裏麵統一進修研習三月到半年,然後朕會詔令大明各州縣,開設鴻醫書院分院,這些在京師鴻醫書院培訓過多醫生,則安排到各州縣執掌鴻醫書院分院。
也就是說,京師的鴻醫書院培養頂尖醫療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各州縣的鴻醫書院分院則培養普通醫療人才,這樣經過一段時間,朕相信,就可以緩解醫療人才缺少的現象。
.其二,朕決定要全麵提高醫療人員的地位,隻有地位和待遇提高了,才能夠專心於從事這個職業。愛卿現在是太醫院院使,正五品官職,朕感覺這品階太低了,會嚴重打擊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朕明天朝臣會和群臣們商議如何提高太醫院的品階。等時機成熟,朕會在六部中增設醫部,讓醫部能夠與其他各部享有同等待遇。”
崇禎說道此處,感覺口有點幹,端起玉案上的紫砂壺,竟自顧自喝起新泡的龍井茶,把張炳良徹底晾在了一邊。龍井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的一種。主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其茶色澤墨綠,香氣濃鬱,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在清明前采製的叫明前茶,而穀雨前采製的叫雨前茶。一直以來都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崇禎現在喝的龍井茶就是明前茶中的蓮心茶,他最愛那龍井特有的香氣,煩悶時喝一口龍井,頓時就會忘卻煩惱,唇齒間都會留有濃鬱的茶香。
張炳良此時此刻的心情,卻與崇禎如此悠閑截然相反。興奮、忐忑、激動如一波波電流般衝擊著他的大腦,張炳良感到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了。他雖然提出醫舉,但是也僅僅為自己的一點點想法,根本沒有想到崇禎帝會采納。更讓張炳良想不到的是崇禎竟然想成立醫部,這是怎樣一個概念,如果能夠順利實施,自己隻要不犯過錯,這醫部尚書的位置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想到這一層,張炳良的臉上興奮地都有點漲紅;但是隨後又想到,崇禎帝這樣做,必然會受到言官的衝擊和百官的反對,到時崇禎帝頂不住壓力,自己就將會成為替罪羊,成為為醫療改革的犧牲品,念及此,張炳良的渾身感覺發涼,原先因興奮而漲紅的臉上冷汗直冒,兩手的手心上全是手汗。張炳良緊緊握住了自己的雙手,因為太過用力,手指甲都陷進肉裏,也沒有發覺。隨後又想到,自古富貴險中求,如果崇禎帝改革成功,自己極有可能是史上第一位醫部尚書,將會永載史冊,為萬世傳頌。張炳良漸漸激動起來,這一刻,他的心中再也不忐忑,渾身仿佛一瞬間注入了充足的能量,原本冷汗直冒的身體,刹那間又興奮激動得發紅。
張炳良的這些變化,崇禎都看在眼裏,他悠閑地喝著龍井茶,眼神看似在盯著龍井茶的茶葉,實際上在細心觀察張炳良。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最能夠暴露出一個人的本性。要說剛才張炳良提出兩點意見,展現了他的才學和膽識,那這一刻顯露的就是勇氣了。崇禎明白想改革,就要用人,這所用人的素質,直接左右著事情的成敗。要振興大明,需要很多人才,所以,崇禎必須要了解每一個所托之人的品性,有些瑕疵沒有關係,隻要有能力,崇禎就敢用;隻要有膽略,崇禎就敢放權。
此時的大明已經百廢待興,千瘡百孔,如同行駛在海上的大船,每一個窟窿都有可能讓這所大船沉沒。所以,崇禎用人不能有失誤,時間不允許崇禎犯一點點錯誤,否則,崇禎失去的不僅僅是皇帝的權威,更是這大明的天下,自己的項上人頭和大明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命運。
張炳良提出的開設醫舉已經突破思想的牢籠,這已經是跨越式的想法。不用說是在大明王朝,就是曆史上也沒出現過。在這個儒家思想統一天下的世界裏,開設醫舉難度不亞於登天,需要的不僅僅是權力和想法,更要有魄力。
但開設醫舉,並不能有效解決醫療人員短缺的問題,還有著致命的缺陷。隻不過,能夠提出如此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還是值得肯定的。另外張炳良能夠大但地指出時弊,正麵回答了崇禎的疑惑,也是需要勇氣的。其實,當官的沒有多少是糊塗蛋,隻不過最初的理想,早已被現實中複雜的人際關係消耗殆盡。所以,身處高位者,能夠聽到的真話就會越來越少,奉承讚揚的話卻越來越多,到最後連自己都會迷失。
崇禎明白,自己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有膽識,有才幹,至於忠心,這根本不用考慮。隻要能夠提拔有才幹的人於微末,這些人才自然感恩戴德,效忠自己,效忠大明王朝。在這一點上,儒家思想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從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的忠君愛國的思想,早就深入人心,植根於每個人的靈魂之中。
“張愛卿,你提的兩點很好,朕很滿意。”崇禎不會吝嗇讚揚之詞,上位者對下屬的鼓勵和認同,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位者要善於發現屬下的優點和長處,這樣能夠讓自己有識人之名,還會得到下屬的真心相待。
“臣,惶恐。皇上,臣粗鄙的想法還不成熟,自問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張炳良雖然很謙虛,但是聽到崇禎的讚揚,臉上顯露出的笑容,瞞不過崇禎的眼睛,這種發自內心的微笑,極富感染力,君臣之間的隔閡似乎一瞬間如冰雪般快速融化,消散於無形之中。
“張愛卿,不用謙虛,朕就欣賞有能力之人,以後在朕的麵前,不要這麽拘謹。”崇禎收買人心還是會的。人有時真的很容易滿足,得到別人的肯定和信任,比得到什麽都要好,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崇禎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道:“就愛卿提出的開設醫舉,朕感覺這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一下子把醫舉的地位提高到科舉和武舉相同的地位,否則,滿朝的文武都會反對,實施起來阻力很大。
朕有一個想法,在形式上改變一下,不提醫舉這個說法,但是由太醫院在全國進行組織醫學考試,選取優秀人才。當然,這樣的製度太醫院就一直在沿用,朕也明白和理解,愛卿是想提高醫生地位的心情。
朕要說的是,要在原先的製度上進行改良,其一,這些選拔的醫療人才,朕要統一安排,而不是直接安排到地方。朕要在這京師開設鴻醫書院,這些選拔出來的醫療人才,安排在裏麵統一進修研習三月到半年,然後朕會詔令大明各州縣,開設鴻醫書院分院,這些在京師鴻醫書院培訓過多醫生,則安排到各州縣執掌鴻醫書院分院。
也就是說,京師的鴻醫書院培養頂尖醫療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各州縣的鴻醫書院分院則培養普通醫療人才,這樣經過一段時間,朕相信,就可以緩解醫療人才缺少的現象。
.其二,朕決定要全麵提高醫療人員的地位,隻有地位和待遇提高了,才能夠專心於從事這個職業。愛卿現在是太醫院院使,正五品官職,朕感覺這品階太低了,會嚴重打擊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朕明天朝臣會和群臣們商議如何提高太醫院的品階。等時機成熟,朕會在六部中增設醫部,讓醫部能夠與其他各部享有同等待遇。”
崇禎說道此處,感覺口有點幹,端起玉案上的紫砂壺,竟自顧自喝起新泡的龍井茶,把張炳良徹底晾在了一邊。龍井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的一種。主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其茶色澤墨綠,香氣濃鬱,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在清明前采製的叫明前茶,而穀雨前采製的叫雨前茶。一直以來都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崇禎現在喝的龍井茶就是明前茶中的蓮心茶,他最愛那龍井特有的香氣,煩悶時喝一口龍井,頓時就會忘卻煩惱,唇齒間都會留有濃鬱的茶香。
張炳良此時此刻的心情,卻與崇禎如此悠閑截然相反。興奮、忐忑、激動如一波波電流般衝擊著他的大腦,張炳良感到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了。他雖然提出醫舉,但是也僅僅為自己的一點點想法,根本沒有想到崇禎帝會采納。更讓張炳良想不到的是崇禎竟然想成立醫部,這是怎樣一個概念,如果能夠順利實施,自己隻要不犯過錯,這醫部尚書的位置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想到這一層,張炳良的臉上興奮地都有點漲紅;但是隨後又想到,崇禎帝這樣做,必然會受到言官的衝擊和百官的反對,到時崇禎帝頂不住壓力,自己就將會成為替罪羊,成為為醫療改革的犧牲品,念及此,張炳良的渾身感覺發涼,原先因興奮而漲紅的臉上冷汗直冒,兩手的手心上全是手汗。張炳良緊緊握住了自己的雙手,因為太過用力,手指甲都陷進肉裏,也沒有發覺。隨後又想到,自古富貴險中求,如果崇禎帝改革成功,自己極有可能是史上第一位醫部尚書,將會永載史冊,為萬世傳頌。張炳良漸漸激動起來,這一刻,他的心中再也不忐忑,渾身仿佛一瞬間注入了充足的能量,原本冷汗直冒的身體,刹那間又興奮激動得發紅。
張炳良的這些變化,崇禎都看在眼裏,他悠閑地喝著龍井茶,眼神看似在盯著龍井茶的茶葉,實際上在細心觀察張炳良。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最能夠暴露出一個人的本性。要說剛才張炳良提出兩點意見,展現了他的才學和膽識,那這一刻顯露的就是勇氣了。崇禎明白想改革,就要用人,這所用人的素質,直接左右著事情的成敗。要振興大明,需要很多人才,所以,崇禎必須要了解每一個所托之人的品性,有些瑕疵沒有關係,隻要有能力,崇禎就敢用;隻要有膽略,崇禎就敢放權。
此時的大明已經百廢待興,千瘡百孔,如同行駛在海上的大船,每一個窟窿都有可能讓這所大船沉沒。所以,崇禎用人不能有失誤,時間不允許崇禎犯一點點錯誤,否則,崇禎失去的不僅僅是皇帝的權威,更是這大明的天下,自己的項上人頭和大明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