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心中一慌,沒有想到崇禎在這個時候會點名自己。黃立極能夠在官場中如魚得水,平步青雲,靠的就是兩點,一是忠心,二是立場堅定。忠心是忠心於大明的皇帝,絕無半點叛逆之心,自己雖說談不上絕對的清廉,官場之中迎來送往也沒有少做,但是,在大是大非上從不含糊。自己能夠起於寒微,隻到高居首輔之位,從未做過誤國誤民之事,提攜後進,敢於直言,立場堅定。


    黃立極非常不滿東林黨人的施政理念,東林黨人隻會為一己之私利,在朝堂之中大肆排斥異己,安排東林黨人,陷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東林黨人更為嚴重的是左右皇權,加重大明王朝北方農民的稅收,而對江南的工商業絲毫不予增稅,致使大明對外戰爭所需銀兩虧空嚴重。是故,黃立極與魏忠賢不謀而合,因為相同的政治理想而走到了一起。


    在天啟年間,能夠深受明熹宗重用,提拔為首輔,本以為可以通過改革扭轉大明於危局之中。奈何天意弄人,明熹宗英年早逝,所有布局在一瞬間全部戛然而止。緊接著崇禎的上台,黃立極雖為首輔,卻從未被崇禎單獨召見過,本以為,此生的政治理想,也會隨著明熹宗的離開而終止,已經悄悄寫好了告老還鄉的辭呈,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黃立極比誰都明白,崇禎的上台雖然有自己莫大的功勞,但是熟讀史書的他更明白,有些人,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夠同富貴。新皇登基之初,需要的是權力,而這些權力卻被自己這般朝廷重臣把持著,作為帝王,最為快捷的方法就是讓這些老臣自動奉獻出手中的權力,否則就會通過貶責或殺戮來從朝廷重臣手中奪取權力。


    黃立極雖然心中在短短的時間內想了很多,但是這在崇禎和一眾大臣看來,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而且黃立極的回答,也沒有讓崇禎失望。


    位極人臣的黃立極並沒有因為高居首輔而得意忘形,對崇禎拱手道:“臣以為,言官主要由都察院禦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大部分品級不高,但是政治地位極為突出。這是因為言官從洪武皇帝開始,就賦予了言官廣泛而重大的職權,諸如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百官、安察地方等。這就導致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衙門、從皇帝到百官、從國家大事到社會生活,都在言官的監察和言事範圍之內。


    因此,言官的素質曆來要求比較嚴格,有三大原則,第一為國而忘家,忠而忘身,第二正派剛直,介直敢言,第三學識突出,既通曉朝廷各方政務,又能博涉古今。但臣認為,這三條對言官的道德品性及自身素質看似非常嚴苛,但其實比較空洞。


    為國盡忠,是臣子的本分,但不可否認朝中很大一部分官員,當官為的是榮華富貴,受萬人敬仰。”


    黃立極說完這些,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緩緩掃過身後的一眾大臣,很多大臣禁不止這樣犀利的目光,不自然地低下了頭顱。崇禎把這一切都看在眼底,對黃立極也流露出讚許的目光,而黃立極也很好地接受了這一切。黃立極明白,自己的話得到了崇禎的認可,心中的膽氣更大了。


    而朝堂之中有一個群體,臉上有的卻並非羞愧,而是真真切切的憤怒。這群憤怒的人群就是言官。他們很不滿黃立極的話,這群言官一直以來眼高於頂,即使自己蠅營狗苟,卻由不得別人去說。但即使是這樣,依然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與當朝首輔黃立極言辭較量。言官的錚錚鐵骨早已在酒色財氣之中消散於無形之中,洪武皇帝精心布局的言官體係,在經曆數代帝王後,盡然淪落到這般田地。


    崇禎看著言官如此受憋屈,心中很是爽快,但卻隱隱有些擔憂,能否徹底改變言官整體的狀況,為大明輸入新的血液。崇禎時而舒坦,時而皺眉的神情,被每一大臣都看在了眼底,但是這滿堂的文武卻沒有一人能明白崇禎的孤獨。


    黃立極在短暫的停頓後繼續說道:“臣以為,言官不能僅僅靠道德來約束,需要靠製度來約束。換句話說,就是要限製言官的權力。”


    黃立極的這一句話一下子,讓整個朝堂炸開了鍋。不是沒有人想過要限製言官,而且事實上很多大臣都非常討厭言官,試想一下,誰願意身邊隨時有人在觀察著自己。但自洪武皇帝製度言官製度以來,就一直沒有改變過。所謂,習慣成自然。所以即使大臣們都討厭言官,但是卻又切切實實害怕言官。


    現在黃立極提出要限製言官的權力,這一下,言官們就再也沉不住氣了,言官的權力受到限製,所有的言官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


    一下子,所有的言官都對黃立極發難,甚至有些言官看時謾罵。這一下,崇禎總算見識了言官的力量。被千夫所指的恐懼,不是所有人能夠承受的。好在黃立極夠沉得住氣,沒有被言官的謾罵而失去理智。黃立極這麽多年屹立不倒,平步青雲,素質還是過硬的。他始終微笑應對,因為他明白,崇禎會站出來,這些年黃立極練就了一雙察言觀色慧眼。所以,黃立極的底氣很足,言官不是站在道德的最高點嗎,現在言官們憤怒了,失去了理智,就會變得被動,而相對應的黃立極的形象卻在無形之中變得高大起來。


    崇禎看著那些如潑婦一般的言官,心中怒不可揭,堂堂大明的朝堂,此刻如菜市場般嘈雜不堪。


    崇禎再一次將手中的龍井茶重重地摔在地下。伴隨著茶杯落地的清脆的撞擊聲,所有人一瞬間安靜了下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大臣跪下來,隻不過全部都戰戰兢兢,像及了犯了錯誤的小孩,一個個低下了頭顱。


    崇禎看朝堂安靜了下來,滿懷憤怒地說道:“諸位臣工都是國之棟梁,看看你們現在都成什麽樣子,一個曾應遴已經讓朕頗為痛心。諸位臣工也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怎會如市井之徒一般在朝堂上如此吵鬧。朝堂是商議國家大事之處,有不同的政見,大家各抒己見,求同存異。朕希望今天朝堂上的這般景象,不要再次出現。諸位臣工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大膽的說出來,與眾同僚商議,切不可謾罵侮辱,甚至出手,如有再犯,就地革職。”


    崇禎需要看到的具有爭論氛圍的朝堂,但絕非如菜場一般亂糟糟的毫無秩序,崇禎明白,這些需要自己去引導。崇禎想改革,必然會受到阻力,有阻力就必然有人會站出來反對,這些崇禎不會害怕,改革必然會流血犧牲,但這血絕不會是他朱由檢的。崇禎看著大臣們稍稍平息的神情,繼續開口道:“朕非常認同黃大人的話,就從剛才言官的表現來看,就是太過自由,缺少製度的約束。所以,朕將改組言官體係。言官最大的問題就是聞風奏事,這有很大的弊端,容易被有心的人利用。是故,朕決定增設一個新的部門內察院,內察院直接對朕負責,主要職務就是審核言官所奏事項是否屬實,言官彈劾官員時,必須有真憑實據,可以是人證,也可是物證,如查無實據,所奏言官需接受內察院審查,慌奏誣陷忠良者,與地方官吏同流合汙者,貪贓枉法者皆可由內察院提出彈劾,也就是說,內察院負責監察言官,而言官監察百官,當然也包括監察內察院官員。


    另外,內察院無權插足地方事務,但執行公務時,所有官員無論職位高低,都必須予以配合,否則以抗旨罪論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之血洗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鼎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鼎皇並收藏崇禎之血洗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