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其中的大部分,都還是被小心仔細的擱在一排排架子上――不過放在架子上的大都隻在窪地四周,而越是往中央養劍池靠近的,插放得就越是雜亂無章。可在這雜亂之中似乎又隱隱有著某種規則,至少,幾條通往中央養劍池的道路上就幹幹淨淨,沒有任何一口法劍擋路。
這裏便是岐山劍修縱橫天下的核心之所在了,一幹西昆侖弟子都羨慕的望著窪地中央那些胡亂立在地上的法劍,卻沒人去對架子上的看一眼――這裏的每一口遺劍在被送入劍塚之時都是清理幹淨,恭恭敬敬放置於劍架之上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有些寶劍得了靈性,雖然平時還不能自行飛起。但當岐山催動起萬劍誅仙大陣時,有靈之劍便可衝天而起,再次下落時便會盡量落在靠近養劍池的地方。看起來亂七八糟,實則涇渭分明:越是靈性強,品質高的,就越能靠近劍池旁邊。就仿佛動物群落中強者總能占據到最好地盤一樣。
――所以這些仍舊放在架子上的都是普通法劍,比起新鑄的也好不了多少。而隻有那些直接落在地上,看似亂七八糟的,才是萬劍誅仙大陣能夠催動起來,作為岐山防禦核心的通靈之劍。按照長青子和靈虛子先前的教導:那些沒有靈性的普通法劍拜領過來意義不大,還不如由宗門專門為自己定製一口。隻有那些養出了靈性的才值得拜領,日後作為本命劍時可以得到其極大助力。
但那些通靈之劍可不是想要就能得的――這些劍上之所以能產生靈性,有些是留存了先前主人的一縷神識在內,有些則是在這劍池中溫養日久,自主產生的一絲天地之靈。而無論哪一種,憑這些新弟子的功力,都不可能強行收服。岐山派也決不允許有人強行抹去這些靈劍上的前輩神識,所以要想獲取有靈之劍,就必須得到靈劍本身的承認。
而這也是新進弟子都需要來劍塚立誓的緣由之一:他們在這裏立完誓言之後,還可以在劍池周圍停留一段時間,演練劍法,抒發胸臆,將自己的生平誌向和所持道義盡量的表達出來……如果運氣好的話,便有可能得到某一口靈劍的共鳴,從而結為夥伴,再去創造一段新的神話。
――人擇劍,劍亦擇人。這是岐山劍派送給所有新入門弟子的一項機緣,而昆侖弟子亦可同樣分享。曾經有新弟子入門後在這劍塚之中得到了一位法元修士遺留飛劍的承認,使其在不但煉氣期修士中一下子變得無比強悍,其修煉進度也大大提升――擁有本命法寶的修士,其修煉進度與其本命法寶的品質都是息息相關。本命法寶品質不足,固然是會拖累到修士的晉階。但如果本命法寶的品質大大超越了修士的水平,那也可以帶動修士水準大幅提高――那位好運弟子後來在短短二十年內便達到煉氣高階,觸碰到進階法元期的關口,便是依靠了前輩留下的本命飛劍之力。
這個例子在岐山派弟子中廣為流傳,昆侖弟子知道的也不在少數。而每一個進入劍塚的新弟子都夢想著自己也能成為那個幸運兒,在修仙路上這樣的好機緣可不多。
七名昆侖劍修弟子在岐山徐掌門的帶領下,沿著空出來的通道進入到劍塚核心,那一泓清澈幽冷的養劍池旁,準備立誓。而長青子以及黃昶,吳大牛等幾位觀摹客人因為身份特殊,也得以跟隨進入――這是所有岐山弟子都要經曆的重要儀式,雖然其本身並不需要搞得多麽隆重,但一顆肅穆虔敬之心卻是必不可少。如果是普通客人隻能留在劍塚外麵等待的,西昆侖掌教帶的人畢竟要特殊些。
越是往裏頭走,皮膚上那股戰栗刺痛的感覺也越是沉重――劍氣變得越來越強烈了。這一路上眾人眼看著周圍一口口或大或小,或正或奇的寶劍就插在旁邊,似乎觸手可及,一個個都禁不住心馳神搖。在外圍的遺劍雖然型製不一,大小模樣都還是相似的,因為這些劍仍然需要被握在手中施展,再古怪也脫不了兵器樣子。而裏麵那些已經被煉成為飛劍,不再需要考慮人手握持的可就千奇百怪,什麽模樣的都有了:丸狀的,分叉的,針型的,多截連環的,甚至還有圓盤飛碟形狀……若不是在這裏看到,黃昶肯定不會將其當作飛劍看待――當然最多還是常規型製,不過大都已經沒有劍柄劍鍔,隻有劍身。
最終,在養劍池旁,卻隻孤零零插了七八口劍,周圍空出好大一片,仿佛百獸之王周邊的領地不容侵犯。而在劍池之中,卻隱約可見兩道光芒在水中來洄往複的遊動著,就好像活潑遊魚一般。但當徐正謙徐掌門恭恭敬敬向那一池清水施以大禮時,這兩道光芒卻刷的一下竄出水麵,在半空中留下一青一紫兩道無比絢爛的劍光,似乎是在回應徐掌門的禮儀,隨即卻又消失在清池之中。
“這兩口劍名喚作紫郢,青索,乃是我岐山開宗祖師留下的鎮山之寶,亦是岐山所有飛劍中靈性最足的兩口法寶靈劍。如今是作為我派祖師的象征供奉在這裏。岐山弟子所立之劍誓,便是由這兩口祖師之劍作為見證。”
徐正謙徐掌門回頭向大家介紹道,忽然笑了笑:
“理論上,如果有誰機緣特別大,能夠得到這紫青雙劍之一認可的話,元嬰不敢說,成就金丹大修士指日可待――當然,岐山開宗數萬年間,還不見誰有過這樣的好運氣。”
下麵一眾弟子都哄笑起來,看來這位徐掌門倒也並不是一味死板麽。而徐正謙在開了一句玩笑之後又指了指周邊那一片飛劍海洋,容色轉為嚴肅道:
“好了,不開玩笑。除了紫青雙劍外,在這劍塚之中所收藏的通靈之劍,如今是一萬三千四百二十一柄,而隻要你們能得到其中任意一柄的承認,今後在劍修之道上便會走的快捷許多。機緣難得,待會兒大家在和我頌念劍誓之時,可一定要誠心正意才好。”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這裏便是岐山劍修縱橫天下的核心之所在了,一幹西昆侖弟子都羨慕的望著窪地中央那些胡亂立在地上的法劍,卻沒人去對架子上的看一眼――這裏的每一口遺劍在被送入劍塚之時都是清理幹淨,恭恭敬敬放置於劍架之上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有些寶劍得了靈性,雖然平時還不能自行飛起。但當岐山催動起萬劍誅仙大陣時,有靈之劍便可衝天而起,再次下落時便會盡量落在靠近養劍池的地方。看起來亂七八糟,實則涇渭分明:越是靈性強,品質高的,就越能靠近劍池旁邊。就仿佛動物群落中強者總能占據到最好地盤一樣。
――所以這些仍舊放在架子上的都是普通法劍,比起新鑄的也好不了多少。而隻有那些直接落在地上,看似亂七八糟的,才是萬劍誅仙大陣能夠催動起來,作為岐山防禦核心的通靈之劍。按照長青子和靈虛子先前的教導:那些沒有靈性的普通法劍拜領過來意義不大,還不如由宗門專門為自己定製一口。隻有那些養出了靈性的才值得拜領,日後作為本命劍時可以得到其極大助力。
但那些通靈之劍可不是想要就能得的――這些劍上之所以能產生靈性,有些是留存了先前主人的一縷神識在內,有些則是在這劍池中溫養日久,自主產生的一絲天地之靈。而無論哪一種,憑這些新弟子的功力,都不可能強行收服。岐山派也決不允許有人強行抹去這些靈劍上的前輩神識,所以要想獲取有靈之劍,就必須得到靈劍本身的承認。
而這也是新進弟子都需要來劍塚立誓的緣由之一:他們在這裏立完誓言之後,還可以在劍池周圍停留一段時間,演練劍法,抒發胸臆,將自己的生平誌向和所持道義盡量的表達出來……如果運氣好的話,便有可能得到某一口靈劍的共鳴,從而結為夥伴,再去創造一段新的神話。
――人擇劍,劍亦擇人。這是岐山劍派送給所有新入門弟子的一項機緣,而昆侖弟子亦可同樣分享。曾經有新弟子入門後在這劍塚之中得到了一位法元修士遺留飛劍的承認,使其在不但煉氣期修士中一下子變得無比強悍,其修煉進度也大大提升――擁有本命法寶的修士,其修煉進度與其本命法寶的品質都是息息相關。本命法寶品質不足,固然是會拖累到修士的晉階。但如果本命法寶的品質大大超越了修士的水平,那也可以帶動修士水準大幅提高――那位好運弟子後來在短短二十年內便達到煉氣高階,觸碰到進階法元期的關口,便是依靠了前輩留下的本命飛劍之力。
這個例子在岐山派弟子中廣為流傳,昆侖弟子知道的也不在少數。而每一個進入劍塚的新弟子都夢想著自己也能成為那個幸運兒,在修仙路上這樣的好機緣可不多。
七名昆侖劍修弟子在岐山徐掌門的帶領下,沿著空出來的通道進入到劍塚核心,那一泓清澈幽冷的養劍池旁,準備立誓。而長青子以及黃昶,吳大牛等幾位觀摹客人因為身份特殊,也得以跟隨進入――這是所有岐山弟子都要經曆的重要儀式,雖然其本身並不需要搞得多麽隆重,但一顆肅穆虔敬之心卻是必不可少。如果是普通客人隻能留在劍塚外麵等待的,西昆侖掌教帶的人畢竟要特殊些。
越是往裏頭走,皮膚上那股戰栗刺痛的感覺也越是沉重――劍氣變得越來越強烈了。這一路上眾人眼看著周圍一口口或大或小,或正或奇的寶劍就插在旁邊,似乎觸手可及,一個個都禁不住心馳神搖。在外圍的遺劍雖然型製不一,大小模樣都還是相似的,因為這些劍仍然需要被握在手中施展,再古怪也脫不了兵器樣子。而裏麵那些已經被煉成為飛劍,不再需要考慮人手握持的可就千奇百怪,什麽模樣的都有了:丸狀的,分叉的,針型的,多截連環的,甚至還有圓盤飛碟形狀……若不是在這裏看到,黃昶肯定不會將其當作飛劍看待――當然最多還是常規型製,不過大都已經沒有劍柄劍鍔,隻有劍身。
最終,在養劍池旁,卻隻孤零零插了七八口劍,周圍空出好大一片,仿佛百獸之王周邊的領地不容侵犯。而在劍池之中,卻隱約可見兩道光芒在水中來洄往複的遊動著,就好像活潑遊魚一般。但當徐正謙徐掌門恭恭敬敬向那一池清水施以大禮時,這兩道光芒卻刷的一下竄出水麵,在半空中留下一青一紫兩道無比絢爛的劍光,似乎是在回應徐掌門的禮儀,隨即卻又消失在清池之中。
“這兩口劍名喚作紫郢,青索,乃是我岐山開宗祖師留下的鎮山之寶,亦是岐山所有飛劍中靈性最足的兩口法寶靈劍。如今是作為我派祖師的象征供奉在這裏。岐山弟子所立之劍誓,便是由這兩口祖師之劍作為見證。”
徐正謙徐掌門回頭向大家介紹道,忽然笑了笑:
“理論上,如果有誰機緣特別大,能夠得到這紫青雙劍之一認可的話,元嬰不敢說,成就金丹大修士指日可待――當然,岐山開宗數萬年間,還不見誰有過這樣的好運氣。”
下麵一眾弟子都哄笑起來,看來這位徐掌門倒也並不是一味死板麽。而徐正謙在開了一句玩笑之後又指了指周邊那一片飛劍海洋,容色轉為嚴肅道:
“好了,不開玩笑。除了紫青雙劍外,在這劍塚之中所收藏的通靈之劍,如今是一萬三千四百二十一柄,而隻要你們能得到其中任意一柄的承認,今後在劍修之道上便會走的快捷許多。機緣難得,待會兒大家在和我頌念劍誓之時,可一定要誠心正意才好。”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