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陳凡隻管出主意,不參與具體執行。


    也就是去年剛開始搞副業的時候,生產隊裏沒人知道副業要怎麽辦,他才親自操作,從養殖到開店,什麽事都帶著他們幹,還在知青點辦起了養殖示範點、為大隊部培育兔苗。


    如今一年多的時間過去,經過一係列的摸爬滾打,上到楊書記、中到張文良和各個小隊的隊長、下至小隊裏的獸醫及聯絡員,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就像這次招聘會,他也隻是提了一句,後麵張文良他們不就辦得很好麽。


    這個“盧家灣技能培訓班”也一樣。


    甩出建議之後,具體的執行工作,他一概不管。


    包括辦學章程、課程設置、老師選拔、教學地點、學生宿舍安排等等工作,都是楊書記他們商量著安排,然後由張文良各方聯絡,這麽一點點摸索著建立起來的。


    陳凡隻在一旁束手旁觀,哪怕看見了問題也不吭聲。


    魯迅說: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好了。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就會成長。


    眼下盧家灣上上下下的人都成長得很好,尤其是張文良、楊隊長他們幾個,都成了副業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


    所以說,該放手時就放手,才能風風火火闖九州。


    “依兒呀、唉嗨呀,唉嗨唉嗨依兒呀,……”


    陳凡小聲哼著歌,離開服裝培訓班,來到養殖場進行巡視。


    一間小房子裏,養殖員正在給新來的學員做培訓。


    隻見他舉著一枚雞蛋說道,“我們搞養殖場,衛生防疫有獸醫盯著,一般不會出問題。那麽最大的難題有兩個:第一個是飼料,第二個就是種苗。


    想當初,我們還是找紅星、甘家村、白浪湖和勝利四個大隊,賒了一批種苗,才辦起來養殖場。


    後來呢,我們和公社農技站的同誌一起,學習了人工孵化方法,從此以後,我們的養殖場就再也不缺種苗了,而且還能支援兄弟大隊,一起共同發展。


    你們這些人,有一半是我們本大隊的,還有另一半,是其他大隊的人。本大隊的都好說,其他幾個大隊的,我要跟你們講清楚、把醜話說在前麵,否則出了事,不要怪我們楊書記去找你們大隊書記發火。


    什麽話呢?


    那就是你們在這裏學到的技術,可以帶回去,這個我們不要求隱瞞。……”


    這話一出,人群中立刻有小部分人竊竊私語。


    但當養殖員師傅視線掃過來,一個個立刻閉上嘴。


    等現場安靜下來,養殖員繼續說道,“技術我們不怕你們學走,但是有一點,你們都是簽了合同的,必須在這裏幹滿5年,除非是不合格、或者犯了錯誤,我們趕你們走。


    要是你們敢自己離開,那連累的是你們大隊,到時候走一個賠兩個,我們楊書記會親自去你們大隊上要人。


    都聽清楚了沒有?”


    話音落下,過了兩三秒,才斷斷續續有人回應,“聽清楚了。”


    陳凡在窗外看著嗬嗬直笑,這紀律性不行啊,得跟張文良說一下,必須把民兵軍訓加入到培訓班的教學大綱裏麵去,有組織無紀律,可不是什麽好現象。


    至於某人經常曠工,視單位紀律如無物、全國亂跑的事實,當然看不見。


    誰能看見自己身上黑呢?


    房子裏麵養殖員警告完之後,便開始教學,“我國從2000多年前,就有人工孵化的記載,1876年的時候,小本子還從我們國家學了過去,所以我國的人工孵化技術是比較長久、也比較先進的。


    現在的人工孵化技術,在北方一般用炕、南方用桶,我們這裏用什麽呢?”


    他說著指了指牆邊放著的幾口大缸,“我們用缸,缸孵的這種方法比較複雜,而且需要很好的耐心,除了要保持水溫之外,放置雞蛋的鋁盆還不能沾水,每隔四五個小時就要翻一次雞蛋,……”


    陳凡正聽著裏麵的講課,這時張文良走過來,抽出一支煙遞上,輕聲笑道,“這個技術你會不會?”


    接過煙放到嘴裏,陳凡眯著眼睛說道,“除了缸孵,還有炕孵和用大功率的電燈加熱孵化,怎麽就學了這個缸孵呢?”


    張文良微微一愣,“嘿,你還真懂?”


    頓了一下,他劃燃火柴點燃煙,又幫陳凡點上,這才說道,“因為縣裏的農技員隻會這種缸孵,況且大功率電燈不好買、買到了也經常停電,所以隻能用這種孵化技術。”


    陳凡嘴角微抽,打了個手勢,便往遠處走去,同時問道,“孵化成功率怎麽樣?”


    張文良笑了笑,“還行,有個七八成的孵化率吧。”


    陳凡轉頭看了他一眼,“這麽低?”


    張文良抽了口煙,吐出一條長霧,“不低啦。書上說有95%,實際操作起來,跟書上多少有些差別,可能等以後時間長了,孵化員的技術越來越高,孵化率就能跟書上的差不多吧。”


    陳凡點了點頭,眯著眼睛若有所思。


    國產人工孵化機是哪一年發明來著?


    好像是1987年,陝西安康的麗原修造部發明了第一台國產孵化機?


    不過之後一直在改進,直到95年才開始訂單式生產。


    距離現在還有十好幾年呢。


    通常來說,禽蛋孵化器也是機電一體化設備,這東西算是正好撞在陳凡的專業上了,他若是肯在實驗室裏沉浸幾天,說不定就能把這玩意兒弄出來。


    而一台禽蛋孵化器,對養殖業的意義自然不用多說。


    之前沒弄,一方麵是沒到時候,盧家灣創業之初什麽都缺,單單一台孵化器、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何況家禽的養殖規模,除了種苗之外,還受到飼料、出欄速度等因素的限製,孵化雞苗太多、反而是個麻煩。


    另一方麵,則是如果沒有穩定、快速有效的銷售渠道,肯定撐不起工業孵化帶來的養殖數量增長。


    現在要成立食品廠,倒是可以考慮引入工業孵化器,否則就有可能反過來,像去年那樣,出欄的家禽不夠賣,隻能提前拉其他生產大隊入局。


    張文良見他不吭聲,不禁眼神微動,小聲問道,“又有新主意?”


    陳凡瞟了他一眼,一手插兜,一手夾著煙,吐出幾個煙圈,隨即笑道,“想法是有,不過現在還不好說,等有了眉目再講。”


    張文良頓時喜笑顏開,樂嗬嗬地連連點頭,“沒問題、沒問題,你想什麽時候講都行。”


    隻要陳凡腦子一轉,盧家灣就有好處,他巴不得陳凡的主意多一點,最好每天一個、源源不斷。


    ……


    陳凡將剩餘的幾個副業單位走完,沒發現什麽大問題,便回到家裏。


    看看日曆,今天是11月15日,下元節。


    掐指一算,除了拆家破屋、諸事不宜。


    他便決定明天再出發。


    主打一個謹慎!


    第二天一早,讓劉璐她們跟楊書記和楊隊長他們帶個話,自己便帶著背包,開著小船往地委而去。


    由於起得比較早,還沒到上班時間,他便在碼頭換車,先找了一家早餐店吃飯。


    櫃台設在門口,吃早餐的人不少,陳凡排了一會兒隊,輪到他時,買了幾張票、隨後去出餐口取餐。


    嗯,繼續排隊。


    好不容易排到,要了一碗米線、一個油餅、一根油條和兩個大肉包,端著轉了一圈,才找到位置坐下。


    想想薑麗麗她們還在的時候,每天早上都是她們買好送到家裏,確實挺累的。


    陳凡追憶了一下過去,感歎兩姐妹真勤快,隨即大口開動。


    這種地方自然少不了熟人之間的高談闊論,陳凡默默吃著東西,豎起耳朵聽地委最近的新鮮事。


    “聽說拍電影的昨天走了?”


    “昨天剛走,我隔壁鄰居他女兒還跑去雲湖賓館看了,拍戲的幾個演員坐了一輛雲湖轎車,其他人坐了兩輛麵包車,還有一輛貨車,他們一起走的。”


    “嗬,這次待的時間不短吧?”


    “不短不短,9月底來的,這都快兩個月了。拍戲那地方天天有人跑去看,聽說陳凡都去過。”


    “嗯嗯,我也聽說了,好像是10月份上旬去的,之後還停拍了幾天,聽說是陳凡改了戲。”


    “人家是作家,書都是他寫的,看演員演的味道不對,肯定要說撒。”


    “所以說還是作家狠嗷,拍電影的都要聽作家的話。”


    “就是不知道陳凡其他幾個故事,還會不會來雲湖拍?”


    “這個不好說,反正擺渡人聽說已經拍完了,就在上海周邊找地方拍的,其他的估計也未必會來。”


    “那樣不對誒,人家陳凡寫的就是這個地方,怎麽不來這裏,去其他地方拍呢?”


    “拍電影就這樣,這裏拍個山、那裏拍個水,然後說是一個地方,在哪裏哪裏,其實就他們自己曉得。”


    ……


    陳凡耳裏聽著他們的議論,心裏猜測估計在雲湖隻拍了外景和部分內景,回去之後還要拍別的鏡頭。


    否則以現在的效率,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不太可能拍完一部電影。


    不一會兒吃完早餐,感覺身體有些發熱,他掏出手絹擦了擦嘴,將外套扣子解開,便上車走人。


    先去的地方是棉紡廠。


    恰好薑恒和沈雪怡過來上班,見到他格外高興,沈雪怡更是連自己辦公室都不去了,跟著一起到了廠長辦公室。


    陳凡沒讓他們動手,從包裏拿出旅行杯,自己倒了杯水,隨即坐到沙發上,笑著說道,“我聽說《雲湖戀》劇組拍完走了,裏麵有棉紡廠的鏡頭沒?”


    薑恒走過來坐下,哈哈笑道,“肯定有啊。我按照你說的辦法,先聯係上江南電影廠,用一批‘計劃外’的布料,跟他們換了一批膠片,然後再去找他們黃導演。


    他一聽說有膠片,都樂得合不攏嘴,再聽說是你在裏麵穿針引線,二話不說,當時就一口答應下來。”


    頓了一下,他將煙灰缸挪到陳凡麵前,“你抽你的,不用管我。”


    陳凡笑著擺擺手,“我也不經常抽,差不多都是應酬煙。”


    雖然釣魚、喝茶的時候也偶爾抽抽,不過那是寂寞煙。所以平時不抽的時候也挺多的。


    薑恒勸了一句,見他不抽、也就算了,繼續說道,“按你說的辦法,黃導演拍了幾個下屬紡織廠和服裝廠的鏡頭,還有產品畫麵,都是作為劇情背景拍的,沒有影響到電影。


    昨天他們拍完離開,我還去送了一下,聽他說,這部片子回去還要剪輯、配樂,估計要等春節後,才會上映。”


    閑聊了幾句,陳凡便將話題轉到正事上來,“羽絨服麵料生產線,大概什麽時候可以投入生產呢?”


    薑恒不假思索地說道,“前些天就已經完成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這幾天試著生產了一點麵料,有點小問題,不過不嚴重,等調整完之後,估計下個月就可以正式投入生產。”


    陳凡點了點頭,下個月,也就是12月,現在盧家灣的服裝廠還沒有正式落成,機械廠承諾的工業縫紉機也還沒有到位。


    這是跑在前麵了啊。


    就在他想著怎麽跟薑恒談的時候,薑恒突然幹咳一聲,先是看了看坐在對麵的沈雪怡,再轉頭看著陳凡,臉上滿是和顏悅色,“那個,小凡啊,跟你商量個事,看看行不行。”


    陳凡抬起頭看著他,“什麽事?”


    薑恒笑道,“是這樣,上次我和領導出去考察,看到羽絨服確實很有前景,所以,省輕工業廳也想生產羽絨服。”


    陳凡睜大眼睛,“然後呢?”


    他感覺有點暈,該不會被截胡了吧?


    現在盧家灣可是囤了不少鴨絨和鵝絨,就等著麵料下鍋……,等等,好像廠房還沒建好?


    那沒事了。


    什麽?為什麽沒有雞絨?


    那當然是雞絨表麵缺少鴨絨和鵝絨的那層油脂,防水保暖性差,還有很大的氣味,所以是不能作為羽絨服的填充絨,它的作用還不如雞毛。


    薑恒看了看陳凡,訕訕笑道,“由於省內隻有我們廠落實了羽絨服麵料生產線,恰好廠裏麵也有下屬的服裝廠,省廳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們。


    所以,我想跟你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暫時先讓我們兩家服裝廠共同分享麵料,如果羽絨服銷量符合預期,省廳會立刻再同意我們增加一條麵料生產線。


    你看如何?”


    陳凡眨眨眼,打著手勢說道,“您的意思是,這條生產線生產出來的麵料,由你們服裝廠和盧灣服裝廠一起購買?”


    見薑恒點頭,他便繼續問道,“那比例怎麽定?”


    薑恒笑道,“如果你們同意,最好是一家一半。”


    陳凡抿著嘴憋笑,“那我回去跟楊書記他們說一聲,應該沒問題。”


    他還想著怎麽跟薑恒說,暫緩一下交付麵料,或者先不要把產能開到最大,少量生產並交付。


    等囤上一兩個月,這些麵料就有了用武之地。


    兩個月後就是接近過年,正是羽絨服最暢銷的時候,那時麵料越多越好,多少都能吃得下。


    沒想到薑恒倒是先提了出來,要減少供應。


    不愧是未來老丈人,就是為自己考慮哈。


    當然,棉紡廠也不虧。


    他們的服裝廠要生產羽絨服,隻要質量不太差,春節前肯定也能掙上一大筆。


    正好也讓他們看看羽絨服的市場反應如何,回頭再增加麵料生產線,對盧家灣也有利。


    雙贏!


    這時沈雪怡說道,“小凡,我了解過羽絨服的生產工藝,和普通服裝有很大的不同,最關鍵的就是羽絨填充和定型,重點是將羽絨固定在一個個小格子裏麵,你們服裝廠有沒有了解過這方麵的東西?”


    聽到這話,薑恒也趕緊說道,“為了生產羽絨服,服裝廠特意選了二十幾名優秀骨幹工人,去江西學習羽絨服的生產製造。你們做了什麽安排沒有?”


    陳凡點了點頭,“這個肯定是有的。”


    頓了一下,他無奈地笑了笑,“你們是國營大廠,有資格與外廠對接,他們還得按規矩提供幫助。盧家灣就不行了,隻是一家社隊單位,找上門都沒人理。隻能等我研究好了,再教給他們。”


    說到這裏,陳凡兩手一攤,苦笑道,“可是沒有麵料,也沒有專業的縫紉、熨燙設備,暫時還沒法教。我這次來地委,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去機械廠問設備的事。”


    聽到這話,薑恒恍然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這樣,等機器重新調試好之後,確定沒有新的問題,我就安排將第一批下線的麵料,給你們發過去。”


    陳凡笑著點點頭,“謝謝薑叔。”


    薑恒故意將臉一板,沒好氣地說道,“一家人你跟我說兩家話?”


    沈雪怡也在旁邊笑道,“再說了,這個事你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公家,於情於理、於公於私,我們都得配合好呀。”


    陳凡嗬嗬笑著說道,“那我就不說客氣話了,等這件事忙完,我親自下廚,請叔叔阿姨吃頓好的。”


    薑恒和沈雪怡相視一笑,轉頭對著他說道,“那我們就等著了。”


    ……


    從棉紡廠出來,陳凡直奔不遠處的汽車廠。


    本來孵化機也好,又或者工業縫紉機和相關的羽絨服生產配套設備,都應該去找機械廠。


    不過這事陳凡想先跟楊廠長通個氣。


    因為孵化機這個東西,看著很簡單,格調也遠遠不如汽車,可是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尤其是這個年代,完全不在汽車之下。


    有了這個東西,對農業發展的好處,可能隻有最上麵的領導,才能完全得以推動、體現出來。


    這樣的肥水,他當然要先征求一下楊廠長的意見,省得以後說有好事沒想著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在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貓換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貓換銀子並收藏穿在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