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不到,屋子裏煥然一新,比他一個月前離開時還幹淨。


    水也燒熱了,四人輪換著洗澡、換衣,連兩隻小猴子和兩隻狸貓也跟著洗白白。


    等陳凡洗完出來,穿好衣服,再看看時間,還不到下午4點。


    他轉身走到主臥室,三個女生正坐在炕上,圍著炕桌聊天。


    陳凡也沒過去,站在門口說道,“你們休息一下,我去學校看看,回來的時候順便買點菜,晚上就在家做飯。”


    三人點頭的點頭、揮手的揮手,就是沒人說話。


    陳凡笑了笑,轉身出門,順便把大門帶上。


    剛才六位女同誌的工作做得很到位,連車子都裏裏外外擦洗幹淨,陳凡也沒虧待她們,給錢不合適,就給了她們一人一盒巧克力,樂得她們合不攏嘴,離開的時候都是跳著走的。


    周亞麗坐在炕上,透過窗戶,看到陳凡的車子開走,好奇地問道,“都這麽晚了,小凡去學校幹嘛?”


    薑麗麗笑道,“小凡的學校離這裏很近,比他單位還近得多。”


    隨即指了指窗外、湖對麵的小山頭,“喏,那裏就是他現在上研究生的學校,江南大學,是江南省最好的學校,在全國也名列前茅,與北大、清華、南開、複旦等名校齊名。”


    周亞麗緩緩點頭,目光直愣愣地看著不遠處的小山,“原來這麽近啊?”


    薑甜甜捧起茶杯喝了口水,笑著說道,“我聽小凡說,這裏以前是一片荒地,……”


    她把這座小區的來曆,當故事一樣說了一遍,最後笑道,“就這麽誤打誤撞,這裏發展成了一片小區,還有好多配套的民生單位都在這裏開了門市部。”


    聽完她的話,周亞麗雙手撐著臉蛋,眯著眼睛若有所思。周家的主業中就有房地產開發,她對房地產自然也不陌生,回想陳凡的動作,這可是典型的商業地產開發案例啊。


    選擇一個群體作為市場目標,然後針對這個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地產產品定製,項目包括舒適的房產主體、吸引住戶的民生配套、醫療機構、教育機構、商業中心……,然後以此作為賣點,針對其他群體售賣期房。


    隻要市場上還存在住房需求,這種模式就能重複、重複再重複的複製下去,直到市場飽和。


    這裏麵的難點就在於第一批配套商業如何到位。


    也是這套模式最核心的東西。陳凡是想辦法撬動了幾位老同誌,通過他們的關係網,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後麵的隻要住戶增加,每到一定的比例,相關單位就會同步增加門市部的數量。


    如果放在美國的話,可能就需要動用鈔能力了。老爸的貿易公司可以為小區提供一定數量的商業配套,包括小型社區超市,所以要解決的,主要還是醫療機構和學校資源。


    當周亞麗把自己的臉撐出紅印的時候,她腦子裏已經形成一套房地產開發綱要。


    美國的房地產開發主要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末,算是萌芽期,主要就是建好房子出售。第二階段是20世紀初到二戰前,這時候已經有了幾分現代地產的雛形。


    第三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是二戰後到20世紀末。現代所有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基本上都成型於這一階段,也是變化最多、最快的時期。


    可能很多人難以相信,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建成最多的房子,竟然是建給退伍兵的簡易房社區。


    用最便宜的材料、最低的成本,建成的一座座類似於可拆卸板房的房子,隻有一層再加個閣樓,四四方方像個盒子,沒有廁所,廚房就在房間裏,水龍頭在門口,門外的空地就是晾衣服的地方……,簡直和難民營差不多。


    想到這裏,周亞麗忽然想到了鼎鼎大名的“萊維敦社區”。


    二戰後,美國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嬰兒潮,單單1946年就有340萬嬰兒出生。


    隨著家庭人口增加,導致生活成本上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承受市區高昂的房租和物價,隻能往郊區遷移。


    維萊特父子便看中這次機會,在美國長島購買了一塊方圓7平方英裏(18平方公裏)的農場,隨後他們利用自己的公司,開始著手重新規劃,統一建設,並起名為萊維頓。


    在二戰期間,美國的工廠都專注於製造戰時必需品,比如飛機和大炮。但到了50年代,他們重新把精力集中在製造生活用品上,並采用了他們在戰爭中使用的新方法,比如裝配線。因此,工廠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產家庭所用的各種材料。


    維萊特父子就用了這一辦法,他們雇傭了大批沒有建築經驗的工人,並教給他們每個人都掌握了一項特定的房屋建造技能,然後將他們組合在一起,以這種方式創造了一種房屋的裝配線。


    其實就是拚裝房屋,原材料基本上都是木料。


    這種新穎的房屋建造方式,將房屋建造工作標準化、流程化,極大地提高了房屋的建造效率。在其建設的巔峰時期,平均每16分鍾就有一座房屋主體建成。


    這種房子定價自然也非常便宜,一座木屋隻需要7000美元,比一輛普通家用汽車的價格貴不了多少,而且還對退伍軍人可以選擇零首付方式付款。


    如此一來,購房者自然洶湧而至。


    後來這裏被公認為是美國第一個現代的郊區社區。


    (萊維頓社區)


    隻不過,盡管這個社區建成了7座購物中心,可其他方麵的配套依然比較缺乏,直到後來這裏的人越來越多,才陸續有公司看中這裏的機會,逐漸設立了醫療、教育等機構。


    從最後的結果來說,萊維頓社區和這裏有點類似,但他們是以廉價吸引人,而這裏是配套和房子同步建成,如果作為商業開發的話,顯然更有優勢。


    另外還有一個相似的例子。


    早在1952年,法國巴黎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業綜合體“拉德芳斯”,裏麵包含了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和綜合娛樂五大核心功能,成為集辦公、商務、購物、生活和休閑於一身的現代化城區。


    可他們的投入成本也不是一般的大。


    相比之下,陳凡拍拍腦袋從後世借鑒來的地產開發模式,給了周亞麗不小的啟發。


    沒有綜合商業體的高投入,也不像萊維頓社區那麽簡單,卻比萊維頓社區更有吸引力。


    房地產業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住宅地產開發商、住宅市場、企業管理以及相關的金融服務,如今都還處於相對發展階段,有時候隻是一個很小的啟發,就能變成一種全新的模式。


    現在周亞麗就領悟到這種新模式。


    先獲取一片無人問津的廉價土地,然後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開發房地產,進行可持續的有序開發,或許,一個項目就能經營幾十年。


    如果不是周亞麗的大學專業不是房地產管理,她都想寫一篇專業的論文。


    而現在,她隻想將這個思路記錄下來,等回美國後,看看能不能找個地方做個試驗?


    ……


    周亞麗晃了晃腦袋,覺得回美國後,可以跟老爸好好聊聊,他應該會感興趣。


    思長時短,薑甜甜等了一會兒,見她捧著臉沒說話,也不知道想什麽,便歪頭看著她,小聲說道,“亞麗,亞麗?”


    周亞麗回過神來,猛地轉頭,“啊?怎麽啦?”


    薑甜甜,“你在想什麽呢?”


    周亞麗揉了揉臉,笑道,“沒事,我在想,原來小凡離學校這麽近。”


    她隨即看向江大,眼裏閃過幾分疑惑,“可也沒必要一回來就去學校吧?難道他也要參加期末考試?可他不是說過,以後都不用考試了麽?”


    “不是的。”


    薑麗麗在一旁笑道,“主要是小凡發表了一篇很有份量的論文,可能他是想回學校,去找老師表示感謝吧。”


    “論文?”


    周亞麗又起了好奇心,“什麽論文?”


    說起陳凡的論文,薑麗麗也坐不住了,翻身下了炕,同時說道,“我去拿給你看。”


    ……


    陳凡可不知道兩姐妹在給自己揚名,隻不過目標是表姐,就感覺有點怪怪的。


    他開著車出去,稍微拐了個彎,便進了江大校園。


    此時校園裏麵已經放了寒假,留在學校裏的人不多,到處都冷冷清清,他也沒有去教學樓,而是去了最老的教師公寓。


    這裏是一棟兩層樓的紅磚建築,最早建成於20年代,距今有五十多年的曆史。


    徐教授從進入江大以後,就一直住在這裏,也有三四十年的時間。


    將車開到院子門口,立刻有人過來詢問,“你哪裏的,來這裏什麽事?”


    陳凡抽出一支煙遞過去,笑道,“您好,我找一下徐祖瑞教授,我是他的學生,陳凡。”


    那人本來板著臉、正要拒絕,聽見是陳凡,眼裏閃過一絲驚訝,順手把煙接過去,說道,“請出示一下證件。”


    陳凡當即拿出學生證遞過去。


    到什麽樣的地方,就得給什麽樣的證。


    那人接過證看了看,臉色立刻緩和許多,他先將證件還回去,然後指向一樓中間,“106那間就是,你把車開進去,靠邊停就行。”


    陳凡道過謝,開車進了院子,隨即拎著禮物下車。


    走到106號前輕輕敲門,開門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阿姨。


    這是單位給徐教授配的保姆。


    通報過後,阿姨直接放行,他也沒多問,以為徐教授對學生都是這麽開放,拎著東西便走了進去。


    這間宿舍是兩房一廳的格局,最外麵是廚房和衛生間,中間是客廳,最裏麵是一左一右兩間房間。


    兩間房門都開著,左邊是臥室,右邊的是書房。


    此時徐教授正在書房裏寫作,……不是拿著鋼筆寫,而是對著電腦,熟練地使用一指禪,劈裏啪啦敲個不停,保守估計,一分鍾能有50個字,比後世某網絡作者還厲害。


    陳凡將禮物放在客廳的茶幾上,甩著手走進去,嘴裏嘖嘖有聲,“可以啊老師,您這電腦打字真不一般。”


    徐教授聽見動靜,轉頭看了看,發現是他,才哼哼兩聲,笑道,“那當然,活到老學到老,就許你們年輕人用電腦,不能我們老人家打打字?”


    陳凡拉了把椅子,在他對麵坐下,彎腰看了看電腦屏幕,“這是寫什麽呢?”


    徐教授也不避諱他,說道,“論文,這個是第三篇。”


    陳凡有些吃驚,當即轉頭瞪大眼睛,“第三篇?”


    這麽猛的嗎?


    他摘下老花鏡放到一旁,換了一副眼鏡戴上,看著他說道,“你的那篇論文,給了我們不少思路。我才寫了三篇而已,劉老師和席老師,他們都寫到第五篇啦。”


    陳凡睜著眼睛,用力眨了幾下,不知道該說啥。


    看到他的樣子,徐教授嗬嗬笑道,“其實啊,很多東西就差一層窗戶紙,一旦被點破,那就是靈思如泉湧。


    我們這些老家夥,搞了一輩子研究,都在腦子裏存了不少東西,隻是缺少一條線,把某些東西串聯起來而已。


    有了你的那篇論文做思路,隨隨便便寫幾篇文章,一點難度都沒有。”


    聽到這話,陳凡也不得不服。


    這麽大年紀,還能輕輕鬆鬆寫幾篇論文,雖說有以往的知識打底,其實……確實挺簡單的。


    他跟老師學習的時候就見識過,徐教授的知識儲備極其驚人,古往今來的東西,幾乎都是信手拈來。


    雖說他的主業是國學,可他的知識點並不局限於國學。


    比如木工的發展與技術、青花瓷的生產工藝、古代兵法推演、古代樂譜,這些東西他都知道。


    以前隻不過是沒有把這些東西串起來,現在陳凡給了他們一個新的研究角度,再去看這些知識的時候,自然會有很多不同的感悟。


    感歎了一下,陳凡這才抬起頭,正色說道,“這次還要多謝老師,給我把論文推薦到權威期刊,使得豎子成名,……”


    不等他說完,徐教授便笑著擺擺手,“不要在乎這些東西,你有這個本事,我才願意給你搭這座橋,對方也才樂意接受,如若不然,我不會拿自己的臉丟人,對方也不會輕易答應。”


    隨即看著他笑道,“所以啊,要謝就謝你自己。你要時刻謹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己才是你最大的靠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在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貓換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貓換銀子並收藏穿在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