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一塊土布做墊布,再帶上上次買豆腐借的碗和自己的兩隻碗,陳凡便拉著板車出發。


    薑麗麗跟在他身旁,上了河堤之後,似乎連腳步都變得輕快起來,一路邊走邊聊,隻有偶爾遇見挑堤的人群才會變回沉默,看著陳凡與他們打招呼。


    盡管如此,感覺沒過多久,就到了10隊。


    兩人剛進“盧家灣cbd”的小廣場,坐在門口曬太陽的代銷點營業員就看見他們,當即站起來喊道,“陳師傅來啦。”


    這一聲吆喝,立馬將附近的人都招了出來。


    榨油坊的榨匠師傅站在門口張望,迅速找準目標,也不管沒認識過,便喊著打招呼,“陳師傅來啦。”


    陳凡也就點頭回應,“您好您好。”


    磨坊的豆腐師傅走過來笑道,“陳師傅來取棉絮?我剛打了豆腐,要不要再來兩塊?”


    陳凡笑道,“好啊好啊。”


    薑麗麗趕緊抱著四隻碗過去,“師傅,這兩隻是還您的,麻煩再買4塊豆腐。”


    豆腐師傅接過碗,就轉身往裏走,“跟我進來拿。”


    這時陳凡已經拖著板車到了彈棉坊門口,棉匠師傅看了看板車,“這個好,不過最好用塊布墊一下,我給你找一塊棉紗。”


    說著就轉身走了進去。


    陳凡都來不及說話,心裏想著我自己帶了土布呢。黃老四前後給了兩塊土布,一塊做了個布袋,還剩小半截,另一塊整的,5尺長半米寬,正好鋪滿板車底部。


    但棉匠師傅都進去拿棉紗了,他也就沒再多說。


    隻不過,似乎這次過來比上次又熱情了很多啊。


    很快棉匠師傅就拿了一塊比較厚的舊棉紗出來,三兩下鋪在板車上,又轉身進去抱棉絮。


    隔壁的營業員則拉著陳凡聊天,“陳師傅寫得一手好文章呐,還能上雲湖日報,不得了、了不得!也就是蘇隊長他們都去挑堤了,要不然知道你來了,肯定會過來招待。”


    陳凡嗬嗬笑道,“就是一點本職工作,不值一提。”


    同時在心裏想著,這個蘇隊長,應該就是10隊的小隊長吧?


    這時候他也弄明白了為什麽這次比上次還熱情,自己這是有“文化光環”加身了。


    不一會兒6床棉絮便裝上車,棉匠師傅還特意在棉絮上蓋了一點碎棉紗,用一根手指粗的棉紗繩子固定住。


    這時薑麗麗早已端著兩碗豆腐回來,將碗放在板車上,陳凡跟大家打過招呼之後,便拖著車子回去。


    看著板車遠去,四個人湊在一起八卦。


    棉匠,“上次一起來,這次又一起,他們兩個到底是個什麽關係?”


    豆腐匠,“他們買東西,都是那女知青給錢哦。”


    棉匠,“對對對,彈棉花也是她給的錢。”


    榨匠兩眼放光,“莫不是在處對象?”


    營業員抿著嘴搖頭,“也未必,不是說陳師傅是從水裏漂來的麽,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大隊和小隊送的謝禮也都是物資,要掏錢的時候就找人借也正常。”


    說著還遺憾地歎了口氣,“我還等著他來我這裏賣臘肉,結果都不來,看來是打算帶著肉去趕集。”


    棉匠,“那還說個鬼,到集上賣不能多賣幾個錢?他這幾床棉絮就是打算拉到集上去賣的。”


    豆腐匠張大嘴,“那得賣好多錢?”


    營業員掐指盤算,“供銷社的棉絮賣1塊4一斤,他要是賣1塊3,肯定能打搶,30斤的棉絮就是39塊錢,其實1塊4也能賣,畢竟不用棉花票,那就是42。


    他還有臘肉臘魚,臘肉比新鮮肉還貴,看情況能賣到1塊2到1塊5,魚也能賣5毛錢一斤,還有其他零零散散加起來,怕不是能賣到上百塊。”


    一聽能賣這麽多錢,榨匠不禁咋舌,“好家夥,能頂一頭牛哇。”


    這年月一頭老黃牛也就7、80塊,大水牛貴一些,大概要200左右,但是100塊也能買一頭剛成年的大水牛,又或者一匹上好的騾子。


    誰家要是能有一頭大水牛或騾子,隻要勤快一點,絕對能保證一年到頭一家老小衣食無憂,擱誰身上不羨慕?!


    隻不過絕大部分的社員都掏不出這筆錢,而且大多數時候牲口市場都是有價無市,很難買到牛馬,基本上都是聽說哪個生產隊產了馬駒、牛犢,便趕緊過去看貨,下手晚了可能就被別人搶走。


    這也就顯得農村裏的這類大牲口格外珍貴。


    聊天歪了樓,就很難拉回來了,四人便開始猜測陳凡賣了這麽多錢會怎麽花。


    至於最開始的話題,是什麽來著?


    ……


    將棉絮拉回家,陳凡便開始為趕集做準備。


    原來還想著,早班和晚班之間的這段時間就在大隊部呆著,多花點時間看書學習知識,現在也隻能押後。


    如果隻是賣東西那還好說,不管是臘肉臘魚還是棉絮,裝好之後拉走就行。


    但是陳凡還想用那十隻大甲魚賺一波錢,那準備工作可就多了去。


    隻賣甲魚肯定賣不起價,這裏就沒有吃甲魚的習慣,就算陳凡把做甲魚的方法傳了出去,短時間內也很難流傳開,所以接受度肯定不會太高。


    何況真有會做甲魚的,人家直接到池塘、河溝裏去扒拉,就能提一籮筐的甲魚回家,何必花錢去買?


    所以隻能把甲魚做成熟食,現吃現賣,這樣才能賣得出去。


    而且必須要趁熱賣,如果不夠熱,清理過的甲魚也還有很大的腥味,那樣人家就更不會買了。


    所以問題來了,除了甲魚之外,他還需要準備一隻灶和一口鍋,另外還有燒火的幹柴。


    甲魚加熱之後,用什麽容器裝也是個問題。


    有幾個人趕集還自己帶碗的?


    除非是有很明確的目的性,我今天要去買一碗豆腐,又或者去買點別的什麽東西,才會帶專用工具,沒有碗裝,就算人家真的想買,也隻能遺憾放棄。


    哪怕是現場吃,陳凡也需要準備一些餐具吧。


    就圍繞這兩個問題,陳凡忙了整整兩天,才算將東西準備齊全。


    如今萬事俱備,就等明天臘月19,帶著這些東西去掙第一桶金!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在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貓換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貓換銀子並收藏穿在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