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陳凡走下大堤,消失在房屋縫隙的通道中,薑甜甜才做了個深呼吸,準備回門市部上班。


    她正要往下走,突然一巴掌拍在腦門上,我不是也走這條路嗎?剛才怎麽不一起?


    下一秒,她便反應過來,恐怕陳凡是故意和她分開走,就為了幫她避嫌的吧。


    要不然被附近的熟人看見自己和一個男的走在一起,恐怕又有流言蜚語亂飛,雖然她自己不在意,可畢竟多少會有些麻煩。


    這個男人還真細心。


    薑甜甜抿嘴笑了笑,抱著東西小跑著衝下大堤,腳步輕快地往回走,不一會兒便穿過複雜的巷道,進了門市部。


    在她看不見的地方,陳凡從一條巷子口轉出來,看了一眼她踏入門店的背影,確認安然無恙,才轉身往路口走去。


    幾分鍾後走到新華書店門口,遠遠地便看見張文良、張覺民和騎手三個人蹲在路邊抽煙,時不時的轉頭往這邊望。


    張文良最先看見他,立刻蹭地一下站起來,卻兩腿發麻,忍不住跺了跺腳,等他稍微走近點,便歎著氣說道,“將近一個小時,你是去了哪裏送信啊?”


    張覺民捶著兩條腿,“不會是過江了吧?!”


    陳凡也幽幽歎了口氣,“我就是為了趕時間,特意問了人抄近路,然後就迷路了,轉了好久才出來。”


    三人滿臉無語地看著他,這麽大的人了,竟然還會迷路?!


    陳凡瞪著眼睛,“不信是吧。”


    他轉身指著後麵,“就那片房子,你們給我走一遍試試?”


    騎手師傅這才恍然,“你抄的居民區的近路啊?那地方有幾百上千戶人家,裏麵的巷道跟迷宮似的,外人一般都不敢進去,就怕找不著方向。


    而且這個時間點大家都在上班,隻有一些老人在家,連個問路的人都不好找,伱能轉出來,也算是運氣好。”


    聽到這話,陳凡當即理直氣壯地說道,“聽聽,不是我胡說吧。”


    張文良見騎手都這麽說,也隻能豎起兩根大拇指,“我服了。”


    隨即指了指書店,“你不是要買書的嗎?趕緊去買。”


    陳凡看了看他們,“你們不進去?”


    張覺民連連擺手,“不看不看。字都不認識幾個,進去看見書就頭疼。”


    張文良和騎手師傅也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顯然也是頭疼過。


    陳凡哈哈一笑,打了個手勢便往裏走,“我盡量搞快一點。”


    這間書店不大,隻有兩百個平方,進門的櫃台是宣傳畫專櫃,掛著一張張的畫像,百分之八十是李先生的,剩下的一半是華先生,最後列寧和馬克思又是各一半。


    基本上就他們四個,沒別人,至少陳凡沒看到。


    麵對著大門的一整片牆壁是文具和體育用品專櫃,牆上掛著幾杆氣槍,倒是沒有獵槍和手槍,另外還有籃球、足球、排球,櫃台裏擺著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跳繩、圍棋、象棋等常見的文體用品。


    然後最裏麵與宣傳畫專櫃相對的是收款台,售貨員都穿著綠軍衣、藍褲子,頭戴一頂解放帽。


    中間的大片空地,則是一個個人高的a字形書架,此時有幾個不多的顧客在裏麵選購書籍。


    陳凡在裏麵逛了一圈,感覺這裏的書籍品種也不多,大概是因為這裏隻是一個街道的分店,而且靠近棉紡廠,所以除了幾種常規的哲學和文學類書籍,其他大多都是以紡織類專業書籍為主。


    如果是在遇到薑甜甜之前,他可能會將這些紡織類的工具書買幾本帶回去看,現在當然不用著急,等去廢品回收站淘完舊書再說,如果那邊沒有,再來這裏買,或者去中心書店買也不遲。


    就在他準備隨便挑兩本走人的時候,突然眼睛一亮,在教輔類書櫃的最下麵,抱出十幾本書,隨即不再多挑,直接去收款台結賬。


    售貨員看到他抱來這麽多書,頓時嚇了一跳,等看清楚書名,不禁滿臉好奇地打量他兩眼,“小同誌,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這麽好學的嗎?”


    陳凡靦腆地笑了笑,“就是對學習感興趣,想自己在家裏學。”


    售貨員一邊打著算盤,一邊點頭說道,“這年頭熱愛學習的人可不多了,畢竟上學工作都靠推薦嘛,很多就人不愛學習。


    不過啊,他們卻沒想過工作了也是要學習的,不然怎麽能做好本職工作呢,學習成績不好,以後工作就會容易出問題,而且學習好了也能晉升快啊,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領導才會堅持把這套書擺在這裏,不過來買這種書的,一年也沒幾個,沒想到今天來了一個,還是買全套。”


    她撕下票據轉手遞給旁邊的收款員,抬起頭笑道,“你這麽愛學習,以後一定能有出息。”


    陳凡咧著嘴笑道,“托您吉言。”


    旁邊收款員撕下收款單,遞給他,“小同誌,這是收據,請拿好。”


    態度這麽好,要說沒有顏值加分是絕對不可能的。


    陳凡接過收據看了看,立刻掏錢付賬。


    旁邊的售貨員見他掏了錢,便從櫃台下麵扯出一根麻繩,動作麻利地將書分成兩捆打包,然後用剪刀剪斷,推到陳凡麵前。


    桌子上的這一套,正是年代文中赫赫有名的神書、《數理化自學叢書》,全套共17冊,而且是1964年的老版。


    也對,新版要等通知恢複高考之後,上海人民出版社才會緊急印刷,現在當然隻有老版可以用。


    這些書最便宜的隻要2毛6一本,最貴的也隻要7毛4,這年頭自然沒有打折,17冊全套加起來,卻也還不到10塊錢。


    (這個是77版的,64版是黃色封麵)


    有人說這個年代搞收藏容易發財,可惜發的是“後財”,要是不懂收藏界的門門道道,想要將那些收藏變現,起碼也要等到90年代以後。


    可是有一樣東西,卻能很快變現。


    哼哼哼,隻要你膽子大,也不用去囤郵票、囤古董,就囤10套《數理化自學叢書》,進貨價不到100塊,等高考通知發布,轉手就能賣3、400一套,單本均價在20塊錢以上,甚至有單本100塊的極限記錄。


    就這還有價無市,隻要你敢開價,就有人敢傾家蕩產、砸鍋賣鐵、舉家負債的來買!


    一次賺他個三、四千,能到首都換10間四合院的屋子。


    如果是一進的大雜院,那就是一整套院子。


    膽子再大一點,囤他個100套,賺他個三、四萬,就是一套四進帶跨院、後花園的大宅院。


    剩下的錢還能配一整套紅木家具、再加全套電器、再加一輛黑老鴰、再加……


    有人就問了,為什麽這套書能賣出這麽高的價格呢?就不能照著課本學?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高考考的是真正的“理論知識”,而這時候的中學課本,與“理論知識”是脫節的!


    之前陳凡在南湖公社新華書店買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套課本,以為憑著這套課本,就能考上大學。


    等他看完那些中學課本,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這時候中學的數理化教科書,隻有很薄的兩本冊子,一本是《工業基礎知識》,簡稱“工基”,另一本是《農業基礎知識》,簡稱“農基”。


    整個4年中學階段,除了語文數學政治,就是學這兩套教材。


    《工業基礎知識》內容隻涉及到一些物理,主要是講機器的構造、機器的運作等,《農基》則會涉及到一些化肥、農藥等方麵的內容。


    但無論是“工基”還是“農基”,目的都是為了日後當工人、當農民做準備,因為這時候提倡的是教育要和生產勞動相結合,要“學以致用”,所以就學《工基》和《農基》。


    可是靠這些知識,能參加高考的數理化理論考試嗎?


    明顯不能啊。


    與其說這兩套是理工科教材,還不如說是後世職中的“專業課”教材,還是非常初級的那種。


    而在“10年”之前,也是通過高考來選拔人才,當年的人都還好好地活著呢,哪能不知道高考是怎麽一回事?


    試卷上的內容,課本裏是一點都不教啊!


    連課本都是這樣,其他的教輔書上是些什麽東西,自然可想而知。


    何況現在本來也沒什麽教輔書。


    於是誕生於10年前的這套《數理化自學叢書》,就成了廣大青年,尤其是知青們的“救命稻草”。


    隻要有最基本的小初知識,就能通過這套書進行自學,也不需要老師指導,便能看懂大部分的內容。


    這還不夠嗎?!


    為了這根“救命稻草”,錢又算得了什麽?!


    陳凡抱著兩捆書,從書店裏走出來的時候,感覺心裏還在滴血。


    時不待我、時不待我啊!


    要是能囤個幾十套,賺這個錢不比辛辛苦苦捏陶坯燒陶舒服多了!


    ……


    百裏之外,盧家灣知青院裏,正在辛辛苦苦捏陶坯的薑麗麗四人莫名打了個噴嚏。


    黃鶯揉了揉鼻子,“沒感覺冷啊,怎麽會打噴嚏?”


    薑麗麗抬起頭看了看她,忍不住嗬嗬直笑,“鶯鶯,你手上的泥沾鼻子上了。”


    黃鶯視線下瞟,兩顆眼珠擠成了鬥雞眼,卻也看不見鼻子上的泥痕,還是薑麗麗用自己的袖子給她擦幹淨。


    楊菊在一旁說道,“四個人一起打噴嚏,肯定是天氣涼了,要不然哪有這麽巧。”


    薑麗麗聞言頓時一愣,喃喃說道,“天氣涼了?也不知道陳老師帶了厚衣服沒有?”


    旁邊三個女生聽到這話,都忍不住擔憂起來。


    ……


    陳凡走出店門,外麵等著的張文良三人見到他出來,都不禁愣了愣。


    張文良快步上前,“怎麽這麽快?”


    陳凡舉起手裏的書,“裏麵又不會迷路,買完當然就出來啦。”


    張文良好奇地湊過去看了看,頓時眉頭緊皺,“數理化自學叢書?你還要學這個嗎?”


    陳凡笑了笑,說道,“這個不是給我自己買的,是給小娥他們準備的。”


    張文良和張覺民聽到這話,不禁齊齊愣住。


    陳凡繼續說道,“雖然小娥他們正在學習初高中階段的課本內容,但是那種基本上都是以應用知識為主,學了之後不能說沒用,反而在工作中還很有用處,卻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數理化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如果基礎不打好,以後再去學更高深的知識,就會非常吃力。如果把這些知識學好了,很容易就可以搞清楚原理,到時候再學別的,會方便很多。”


    張文良和張覺民看著陳凡,心裏不禁感慨萬千。


    時時刻刻都在為盧家灣著想,好人呐!


    這時旁邊的摩托車騎手師傅略帶猶疑地問道,“小陳老師,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陳凡轉頭看著他,笑道,“咱們也相處好幾天了,你有話直說無妨。”


    騎手師傅笑了笑,說道,“是這樣啊,像我這樣的摩托車司機,也是要自己修理摩托車的,但是我隻會修理自己的摩托車,有一次我想修理單位上的汽車,卻怎麽也修不好,好些零件都看不懂作用。這個是不是就是你剛才說的,基礎沒有打好?”


    “當然啊。”


    陳凡對著他笑道,“你這就是最典型的不通原理,隻能跟著師父學一樣、會一樣。”


    騎手師傅連連點頭,“對對,就是學一樣、會一樣,沒學過的就不會。”


    陳凡說道,“但是如果你能學會機械原理,再去學發動機和車輛的結構就會很簡單,再去看其他車輛,哪怕沒有見過,也能弄懂個八九不離十。”


    騎手師傅立刻問道,“那機械原理要怎麽學?”


    陳凡又晃了晃手裏的書,“想學機械原理,得先把這套書吃透再說。”


    騎手師傅看著那兩捆書,沉吟兩秒,又問道,“我都二十好幾了,還能學嗎?”


    陳凡笑道,“別說二十好幾,就算是五六十歲,甚至一百歲,隻要願意學,都可以去學習。”


    聽到這話,張文良和張覺民忍不住倒退兩步。


    陳凡瞟了他們一眼,繼續說道,“而且這套資料的門檻要求很低,小學畢業就能學。”


    騎手師傅立刻興奮地點頭,“我是初中畢業,課本上的知識很簡單,好多都還記得。”


    隨即牙關一咬,說道,“陳老師你等我一下,我也去買一套。”


    說完就走進書店大門。


    不一會兒出來,手裏卻空空如也。


    陳凡也不意外,對著他笑道,“沒有啦?”


    如果這套書有那麽好買,後來也不會被炒出天價來。


    騎手師傅點點頭,苦笑著說道,“他們書店就這一套,賣完就沒了。”


    陳凡哈哈一笑,“雲湖這麽大,又不是隻有這一家書店,咱換個地方,再去其他書店看看不就行了,再不行去中心書店,總不能全雲湖就隻有這一套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在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貓換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貓換銀子並收藏穿在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