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和王雱用衣袖遮著雨擠進了戶縣城門。

    春雨淅淅瀝瀝的已經下了一個時辰,就連火爐都給雨澆滅了,實在無處躲雨的二人隻能打道回府。

    可才剛到城門,這雨下的愈發大了,掉在地上時不時濺起幾滴水花,而城門下已經擠滿了避雨的行人。

    張浩擠在人群中墊著腳遙望遠處的客棧,暗罵一聲賊老天。看這雨一時三刻是暫時停不下來了,也不知道是師尊是否會生氣。

    可就在這時,他隱約感受到腰部似乎有一雙手在觸碰自己。

    回頭一看,王雱不知從何時撐起一把大黑傘,仰起臉有些得意的看了張浩一眼,四周沒有打傘的普通行人則是嗡的一聲散開,躲進街旁屋簷下。

    張浩迅速的鑽入了黑傘下方,輕聲問道:“你這傘哪來的?“

    王雱一臉詫異的看著張浩:“這不是廢話麽,自然是從衣袖裏拿出來的啊,還能偷來的不成?“

    張浩死死的盯著王雱不過兩尺的衣袖,甚至感覺這傘折疊起來都不可能放得進去。狐疑道:“那你剛才在外麵怎麽不撐傘?偏偏要到城裏麵才撐?“

    王雱一愣,隨即用不認識張浩的眼神道:“雨中漫步不是挺有意境的麽?虧你還是個讀書人,連這點都不知道,這雨大了才有撐傘的必要。”

    ……

    ……

    張浩忍耐住了罵王雱的衝動,雖然不過一個多時辰的接觸,張浩還是大致知道了王雱的性格,總體說來就是有些詭異。

    既能寫出癡情無比的詞作,也能肆無忌憚的尋花問柳;既有一身細致入微的文力,卻也能幹出在雨中有傘不撐的蠢事。

    但是張浩看到了王雱刻意傾斜過來的雨傘,不讓自己淋濕,心中還是泛起了一絲暖意。

    走在雨間,走在大黑傘下,張浩盯著沿路的風景,而王雱用用文力在虛空中挾著大黑傘,左手拿著塊不知道從哪間小攤上買的老婆餅在吃,右手拿著準備等下吃的糕點,含糊道:“浩弟,看來你挺喜歡看熱鬧的啊。”

    “我很小的時候就和師尊一起在竹林裏了。”張浩笑著回答道:“太久沒見那麽多人,確實感覺很新奇了,你看這棉布我小時候從來沒見過呢。”

    棉布是瓊州特產(海南),一直數量稀少,耐寒性能極佳,是最好的蜀錦價格的三倍有餘,剛才張浩看見了一家棉行正在沿街的攤位上叫賣著。

    “浩弟若是喜歡,我送你幾匹棉布又何妨,這等身外之物也就看著稀奇,穿上去和麻布也差不了多少。“王雱吃著老婆餅,卻又沒有水,有些噎著了。說話說的支支吾吾。

    “王兄這倒不必了,你看我這蠶絲袍用的也是上好的蘇錦呢,衣服夠穿就行,不必鋪張浪費了。”張浩笑著拒絕道。

    “說的也是。”王雱總算把老婆餅啃了個幹淨,又抄起新鮮的糕點吃起來。

    春雨綿延的戶縣,在酒家餐館間,在亭台閣樓間,在撐著衣袖躲雨穿著蓑衣奔跑的行人間,行走著一把足有一般傘兩倍大小的黑傘。大黑傘下張浩一臉好奇的盯著一切新鮮事物,而王雱依舊是在自顧自的啃著糕點。甚為奇特。

    其實普天之下除了賣雨傘和農夫以及例如王雱一般無病**的書生外,這世上大概沒有什麽人會喜歡雨水充沛綿延的春天。

    沿途不時閃過幾個在雨中飛奔的身影和小孩大驚小怪的呼叫聲,夾雜著幾聲婦人的怒罵,可就是在這些市井雜音之間,張浩似乎重新感受到了人間的氣息。

    這是太平盛世才能有的氣息,至少這樣的氣息張浩不曾在蘇軾沾血的輿圖上能感受的到。

    張浩和王雱畢竟都是有文力的文人,不過半刻鍾不到的功夫,王雱便一路把張浩送回了客棧,就笑著離去了,說是明日再見。

    張浩在客棧門口抖了抖身子,卻發現身上沒什麽雨滴,於是跨步踏入了客棧。

    而客棧裏麵閑坐著的幾個文人看見了張浩的模樣,紛紛對著張浩點頭示好,張浩也一一還禮,隻有掌櫃匆匆忙忙的從前台跑了上來,遞上一碗熱薑湯。

    這不是所有住在這裏的人都有的待遇,昨日張浩與蘇軾住在這裏的時候,掌櫃親眼看見了戶縣知縣章宜一臉掐媚的模樣,今日一大早等這師徒二人離去之後,就一直在前台等著他倆回來。

    張浩輕聲謝過之後,端起薑湯一飲而盡,方才在城外淋了些小雨,文人雖有通天之能,壽命也異於常人,可是身體卻還是不見得比農夫好多少,甚至可能還略有不及,若是感染上風寒再輕都要躺在床上一些時日,就此西去也是常常有的事情。

    信步慢騰騰的走在客棧的樓梯上,剛剛在雨中行走的腳步顯得有些泥濘不堪,踩在樓梯上發出噠噠的聲響,一不留神就能從樓梯上摔下去。

    張浩慢慢的走到了房間門口,剛想開門,卻發現房門和出來時有些不大一樣,明顯要新很多,不由的蹙起了眉頭,往後退了兩步,抬頭一看房門號,確認沒有走錯房門後,才輕輕的叩門。

    而房間裏並沒有什麽反應,張浩又喊了一聲師父,還是沒有聲響。猶豫片刻,便推了進去。

    偌大的房間裏變果真裏邊是空無一人,想來師尊也是出去遊玩了罷。

    這件房間是這件酒店的天字一號房,常年備著專用來供達官顯貴之用。

    房間很大,足有十多丈寬,地毯用的是秦嶺的花熊皮(大熊貓皮),二十兩一匹見方,桌椅用的都是紅木,盡顯富態。

    張浩把外衣袍解了下來,信手掛在了紅木衣架上,換上了**,隨手抄起房間客棧裏麵的書翻閱起來。

    今日一行遇見了王雱那叫有緣,而且聊的很是投機,又學會了如何控製文力切割東西,算是收獲匪淺。可日常的讀書還是不能落下,什麽事情都貴在持之以恒,讀書也不能例外。

    這書是自家帶到戶縣來的,屬於經史子集中子部的韓子一書。

    韓子即韓非子。上古時期的亞聖,在亞聖之中的地位僅次於老子,尚在曾子之上,傳說中當初曾與尚未成聖人的孔子在秦國相鬥,二人打的日月無光,山川盡碎,結果韓非子居然還比孔子略高一籌,故秦國推崇韓非子所學,而非儒學。

    而張浩看的是韓子中的說難篇。

    《說難》在太史公司馬遷司馬亞聖所寫的報任安書中提到過,是韓非被秦國所囚禁時所著,可在其成亞聖之作《史記》中,翻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卻發現同是司馬遷,對韓非之事卻是這樣寫的:“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修明其法製,……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餘萬言。

    大概意思是韓非當初不過一大儒,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製,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說難》等著作。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

    同一作者對於同一人的曆史卻有截然不同的注解,張浩對此也糾結了很久,問於蘇軾,蘇軾也不知該如何解釋,到如今已經成了一心結,所以張浩最近一有空就拿說難看,試圖解開疑惑。

    這無關學識,真的隻是心結,張浩隱隱約約覺得若是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解開這個心結,文力會大有長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道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秋並收藏文道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