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朝堂廟宇,小到販夫走卒,莫不說天順帝司徒衍洪福齊天,運氣好到爆棚,偏居一隅,不爭不搶,不費半點兒功夫,皇位從天而降,被砸了個正著。


    登基不及半載,政績上毫無建樹,玩樂功夫倒是成倍見長,樂極生悲,宮門嘩變,鬼門關上遊走了一圈,生命攸關的節骨眼上,密謀造反的蕭閣老一派功敗垂成,螳螂捕蟬在後的忠安親王不知所蹤,就這樣稀裏糊塗的逃過一劫。


    苦了一群愁眉苦臉的朝臣沒少拿大義規勸皇上,年輕的木著張冷臉,好脾性的聽著大臣們倒苦水,轉身,索性破罐子破摔,流連後宮,從此郡王不在早朝。


    年輕的皇帝貪玩貪色荒廢朝政名聲遠播,憂心忡忡的百官朝臣們歎氣皺眉嘮叨不休,上書直諫,好話歹話說盡,好不容易規規矩矩上了幾天早朝,大家相安無事,歡喜不勝樂享君賢臣良美好時刻。


    一樁樁匪夷所思的事情,件件都是玩弄著文武百官的心跳,刺激著他們的心髒。


    就在朝臣們快習慣了年輕皇帝的極端舉動的時候。


    驚天動地的意外再次毫無征兆的波及朝裏朝外。


    風平浪靜,波瀾突現,勳貴王孫貴子及隨從百餘人當街鬥毆鬧事,鐵齒銅牙文官集團猶如打了雞血,轟轟烈烈金殿大打出手,驚得四麵八方來客眼珠子都掉了出來。


    是誰偷來了馬良神筆,畫上神來一筆,素來束手束腳,性格不溫不火的司徒衍,勢如破竹般鷹拿雁捉,將宣平侯府一窩給兜了,連個響都沒落下。


    速度快的令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就已成了定局。


    大明宮規模宏大,玉石鋪路,盞盞宮燈,處處璀璨,奢華盡顯,即便是在寒冷的天氣,這裏也是四季如春。


    此時,接到了消息的胡太後正在大明宮內,淚珠兒滾動,攥著絲緞帕兒點了點眼角,哀哀戚戚道:“太皇,你可得為臣妾做主呀,臣妾就這麽一個親兄弟,雖然不大成氣候,卻也沒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兒。他不過是氣不過嘯兒外出張羅臣妾萬壽節禮物,無緣無故招人毒打,為嘯兒叫屈了幾句,就招來那些禦史言官們瘋了般通打一頓。”


    說著說著,眼眶一紅,淚水就滾了下來。


    太上皇仁惠帝原配皇後徐氏,出身名門顯貴,性情偏於冷情,性格恬淡而寧靜,行事規矩從不失公允,但偏偏不得仁惠帝歡喜,隻留下一子,徐是卻因難產而死。


    胡太後是太上皇仁惠帝的繼後,出身貧寒,原不過是個賣油郎的女兒,機緣巧合之下,救了仁惠帝原配皇後徐皇後一命,瞅其生活淒苦,性溫順懂事,故帶回宮裏侍奉在身邊。


    那時候仁惠帝子嗣淡薄的很,接連三四年,後宮內帝女鳳女不斷開花落地,偏偏膝下沒有一個龍裔皇子。在得知她懷有子嗣後,即使仁惠帝,再不喜徐氏,也是欣喜若狂,隻盼她一舉得男,誕下龍子,那段日子,他不再沉迷後宮百花叢中,委實做了好一陣子好丈夫。


    隻好景不長,帝王常常留宿皇後那,一來二去竟瞧上了在皇後身邊伺候的胡氏,胡氏生的乖巧溫柔,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兒一般,令人憐愛,如此一來,幾番偷情私會後,竟虜獲了帝王心,不顧當時太後的阻攔,晉封胡氏為正五品才人。


    胡氏善於迎奉帝意,不似皇後言行上會約束仁惠帝,從不規勸他言行,甚至善解人意的替他收羅了許多貌美漂亮的宮婢以供他取樂,如此一來,仁惠帝愈加疼愛胡氏,一有空閑便歇在胡氏處,當真做到了寵冠後宮。


    皇後徐氏產下皇長子,難產薨後,仁惠帝借皇子年幼,隻信賴喜歡胡氏照顧為由,養於其身邊,胡氏的在後宮地位水漲船高,隻幾年工夫便爬到了貴妃的寶座。


    自皇長子出世後,喜事不斷,後宮內皇子漸漸多了起來,原就心懷愧疚的仁惠帝對他格外的疼愛,帶在身側精心培養。


    胡氏入宮專寵十年,生育困難,多年不顯得肚皮,傳來喜訊,有了身孕,不久後生下四皇子,仁惠帝大喜,不顧朝臣反對,下旨冊封胡氏為皇後,賜寶印,進駐椒房殿,攝六宮事,成為後宮最高的主人。


    由此可見一斑,胡氏可不單單是個空有美貌,單憑不時給仁惠帝找幾個美人兒樂上一樂,吹吹枕邊風,就能站穩後位的女人,其手手腕心計也是不可不缺少的。


    仁惠帝子嗣雖多,多數是不學無術,吃喝玩樂為首的皇子居多,偶爾出一個有慧根的,偏偏命不夠長,不是夭折就是意外死亡。


    仁惠帝素來耳根軟,手段不夠狠,在位期間顧念著舊情,待皇室宗族寬厚,以致那些外戚老臣世家,行起事來越來越沒個忌諱,囂張跋扈慣了的,幾乎斷定即便是新地登基,也要看在太上皇的麵子上,隻會裝裝樣子,不敢真拿他們怎麽樣。


    正是因為清楚這一點,胡氏得知宣平侯等人被關進大牢後,才覺得後怕起來,失了心神,忙不迭跑來太上皇這裏尋求援助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按說皇後石氏已是名正言順的後宮主人,該攝六宮事,主持中饋,可偏偏胡氏依仗太皇健在 ,是新帝的嫡母,霸占著後宮主位不肯放手。


    可想而知,司徒衍雷霆震怒之後,將她娘家人打人天牢,胡氏震驚之餘,怒火也是節節得往上攀上。


    到底不是自己肚皮裏爬出來的,終究是隔了一層,要是自己的四皇子還活在世上,皇位哪裏能落到他一個沒權沒勢,不受寵的皇子頭上。


    前太子奪位失敗,宮廷嘩變,朝局動蕩,四麵八方勢力,蠢蠢欲動,力不從心得仁惠帝不得不匆忙禪讓帝位,經胡氏提醒,忽然想起冷宮之中的司徒衍,慌忙將他推向帝位,以穩定朝綱。


    要是沒有自己,他如何來今日的風光,萬人之上。


    這廂胡氏拭淚哭訴,護短的她不忘替兄弟侄兒說好話,軟刀子捅向了禦史言官身上,沒一句話沒提及司徒衍。


    她能拿捏太上皇幾十年,對他的脾性早已了如指掌,知他最是厭惡那些隻會嘴皮子上下翻,出言動不動就引據論典告誡,動輒一哭二鬧三上吊,打罵不得,好生惹人厭煩。


    聞言,正在品著香茗的太上皇瞬間就皺起了眉頭:“一幫老頑固,當真一點文人臉麵也不要了,金殿也是他們胡鬧的地方。”


    當了好一段時日富貴閑人的太上皇不悅的問道:“鬧到這份上,好歹也是國舅老爺,顏麵總是要顧的,皇上就沒過問一下?”


    胡太後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歎了口氣,替太上皇掖好蓋在腿上的薄毯子:“皇上委實純孝,性情溫和,想來也是想管的,哪裏能眼睜睜看著他娘舅被人欺負,隻不過太皇也知道,那些臣子哪個是好相與的,有力也使不出罷了。”


    胡太後話裏綿裏藏針,隱隱提及,皇上能力不夠卓越,資質愚鈍,沒有膽魄帝威,壓不住臣子,才會出了這樣不尊嫡母的事。


    太上皇臉色僵硬了下,低低歎了句:“終究是半路出家,沒學過帝王之術,不會禦下,才會如此處處受製於人。”


    胡太後眼裏閃過狠戾,跟著歎了口氣。


    太上皇呷了口茶:“罷了,不要過於擔心了,不過是那些書呆子鬧得很了,皇上沒法堵那些人的嘴,隻能先將他們關起罷了,等事情高一段落,總是要放出來的。”


    胡太後心下稍安,輕聲道:“我不過是擔心弟弟和侄兒在牢裏受不得苦,那大牢哪裏是他們能呆的地方,隻怕一晚都是夠人受的,還求太皇去說上幾句,安安臣妾的心也好。”


    太上皇灑笑:“你呀,當真是關心則亂,你貴為太後,宣平侯又是個有爵位的,哪個敢真對他們上棍動刀的。”


    話是這樣說,看著陪伴自己幾十年的女人,這樣依賴自己,心下不禁自得,叫了人來,去司徒衍那裏交代幾句,好生安置宣平候一家。


    這個夜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作者有話要說:坑了一年了,許多情節都忘記了,囧~~~~真是愧對大家!!!


    花了點時間,翻看了下情麵的章節,越看越心驚,沒底,自己寫的真的好差啊~~


    無顏麵對江東父老了55555555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璉為奸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黛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黛兒並收藏紅樓之璉為奸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