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小郎君!”遠遠便聽見了雲姨的叫喚聲,祝熙之啞然一笑,沒想到這雲姨幾年不見這中氣是越發的足了。放下手中的書卷,親往門口去迎了。
“雲姨,何苦跑的這樣快?莫不是那後邊有盜賊追趕不成?”祝熙之見雲姨跑得有些喘,臉色漲紅,倒是連忙將人迎了進去,清茗在一旁倒水遞過去。
喝了一口水,這下子倒是將氣兒喘勻了:“熙之小郎君,你可知今日那明聖湖畔有雅集?何不往那裏一去,也叫人見識見識你的高超之處。我今日一早便見了文才小郎君帶著人往那裏去了。”
雅集一事倒是對祝熙之無甚吸引力,左不過才子幾十清談罷了,然他最不喜清談,消磨時間於口頭辯論,探討些玄奧道義,不言國事,亦不論民生,誰要是說這些便被斥為庸俗,東晉衰弱自此,一群士人竟不知要做些實事,想些於國有用之策,難怪東晉危矣。
不過倒是馬文才並未來通知他此事,倒是有些叫他心裏堵得慌,然複又想到,馬文才亦不是他什麽人,人家無甚義務來相告於他,遂也放開心去。
他本不欲去,然看著雲姨希冀的目光,隻得點頭答應,帶著清茗往那明聖湖去了。
此時的明聖湖也就是千年以後聞名遐邇的杭州西湖,當地人也稱其為金牛湖。於後世的遊人如織相比,現在還如處子蘿莉般的明聖湖倒是人煙稀少,好在往前去了一段路便能瞧見三五聚攏於一處的士子。倒是選了個好地方,此處雖也是荒涼,然卻草木繁盛,一派欣榮之象
祝熙之的到來雖引起了一些人的側目,畢竟如此年紀便來參加的雅集的還是少數,然也並未掀起什麽波瀾,他雖於江左有名,然此次乃是第一次離開上虞,相識之人本就少,旁人更識不得他了。
於三三兩兩的人群中穿梭,耳邊聽著些老莊玄學的高聲辯論,祝熙倒是無心於此,往那湖邊去,想近距離見識見識這千年以前毫無雕飾的明聖湖。
“熙之,未曾想到今日竟於此相見!”忽有一人喚祝熙之名諱,倒是讓祝熙之有些驚訝,此處竟有人認得自己不成?回首瞧去,卻是笑了,原是母親家一方的一位表哥,陸銘,字文淵,年方十七。雖是兄長,卻從小便讓祝熙之稱呼其名,遂二人之間關係非比尋常。
“文淵,你如何從吳郡至此?”祝熙之有些訝然,沒想到他居然會出現在此處。陸銘今日一身藍衫,倒是掩蓋了些英武之氣,顯得儒雅許多。
忽見陸銘身後轉出一小娃娃,看模樣應與英台一般大小。不過小小年紀便風姿極佳,目似點漆,生的唇紅齒白,好看至極。
“這位小郎君又是何人?”
陸銘笑道:“即便你不問我亦是要好生介紹的,謝家謝混,其父為望蔡公。”
聽此一言,祝熙之哪裏還不知道此人是誰。謝混此人被稱為江左豐華第一,更為東晉第一美男子,姿容無雙,才華橫溢。史載其“少有美譽,善屬文”,現代中國最高學府清華一名也源於其詩文“水木湛清華”,可謂才貌雙全。若說道其家族更是如雷貫耳,王謝之中的謝家。其祖父為謝安,父親謝琰因淝水之戰功績被封望蔡公,真正的烏衣名士。後其更是繼謝安之後謝家第二個出任丞相之人,為晉武帝女兒晉陵公主夫婿,夫妻琴瑟和鳴,然最終含冤去世,可歎一代風流名士。
“文淵,我觀此子小小年紀便有風流倜儻之意,假以時日定能名貫東晉。”祝熙之難得對人有如此評價,然謝混此人卻也當得起。
陸銘撫掌大笑,對著謝混道:“我家這位表弟輕易絕不誇人,今日讚你如此,奇哉奇哉!不過你自是當得起此種讚美。
複又抬起頭來對著祝熙之嘖嘖讚歎:“混年紀小小,熙之你今年不過也一十有二,比之他也就年長三歲。風華難掩,美如秋水,可是叫我等俗人該如何是好?立於你二人身旁,我便如那珠粒立於皎月身畔,羞哉!”
“我知你是誰,江左鳳凰,祝家七郎,祝熙之。我父曾見你寫與陸銘的書信與詩文,大讚生子如當祝七郎。我今日便要於清談之上同你比試一二,可敢?”
這邊的風聲早早引來了不少圍觀之人,謝混年紀小小自然引人注目,周圍士子在聽說祝熙之之名時更是心中有了計較。如此之時,謝混提出這般邀請,自當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了祝熙之的身上,看這位江左鳳凰作何反應。
祝熙之倒是不甚在意,他雖不喜與人清談,然亦不弱於此。東晉清談是最易賺得名聲的途徑之一,為著自己日後有足夠的能力保弟弟妹妹幸福而自己亦可不為家族束縛,祝熙之自小便於家中確立慢慢開始確立地位,而名聲便是其中重中之重。
頷首應允,祝熙之神色不動:“我年長於小郎君,這題目自有小郎君來定。”這樣人才不會說我欺負年幼者不是?
“《老子》一十七章有言,功成身退,百姓皆謂我自然。我們便圍繞其辯難,還請賜教。”謝混稚嫩的臉上全是莊嚴認真,祝熙之倒是讚歎,如此年紀便鑽研至此,果真高超。
二人以此辯難,你來我往,一刻鍾不到那謝混便難以支撐,麵色漲紅,完全跟不上祝熙之的思路。祝熙之雖為人看似溫和,實際上內裏卻是尖銳,其論點皆一針見血,犀利異常。謝混搜盡枯腸,卻隻得皺眉深思。
旁人見此,也不分說,便徑自加入進去與祝熙之辯難,有一便有二,然不論人數如何,祝熙之隻溫言淺笑一一辯論過去,思維之快,學識之淵博,聲韻之美妙,皆為人讚歎。
旁人隻見那清風微浮中少年月白儒袍飛揚,青絲如瀑,姿容俊美,風神秀徹,氣定神閑之態更顯其人之妙。
一個時辰以後,待祝熙之已有些口幹舌燥之時終於在無人敢與其一辯。
遠觀之人不知誰忽脫口而出道:“當年諸葛孔明舌戰群儒怕是不過如此,江左鳳凰,名副其實。”
此事件一出,便紛紛揚揚傳遍了整個錢塘,人都道昔有諸葛孔明舌戰群儒,今有祝家七郎技壓眾士。
謝混拱手一禮,極盡虔誠:“謝混拜服。今日一睹助祝家七郎風采,終身不敢忘。然他日,我必後來居上。”
陸銘在旁笑而不語,心中讚歎,這二人將來定能卷起這時代風雲。
“方才我說熙之輕易不肯讚人,然混更是除其祖父安石公從未拜服,今日卻是折服於熙之風采之下,你們二人可為摯友。”
祝熙之麵上含笑,點頭稱是。自己並非真正十二歲,所以能有此學識很是正常,然謝混小小年紀便能如此,那才是真神童,自己自歎不如啊。
且不說祝熙之這邊如何,遠處隱秘之處一中年男人撫須而笑。雖是身著儒袍卻難掩去身上殺伐果敢之氣。便是已到中年,仍能從那張依舊俊美的臉上看出其年輕之時是如何貌美姿態。
“我還從未見過三弟對誰如此服氣,這祝熙之果然不簡單。”說話的是青年,麵含驚奇,此人名為謝肇,乃為謝混大兄,而方才中年男人即為謝混之父謝琰。
“昔曹孟德言‘生子當如孫仲謀’,今應說‘生子當如祝七郎’。”謝琰讚歎之意溢於言表,“祝家這兩代以來雖是低調,明哲保身,然其子弟卻是越發出挑。我亦曾觀祝家老八寫與陸銘書信,字體飛揚優美,言辭華麗暢爽,如此年紀實難得見。我曾以為我謝家於子弟教導上無人可媲美,然見祝家兄弟二人便知祝家於此毫不劣與謝家。”
“父親可要將祝熙之招來一見?”謝肇見父親如此喜愛祝熙之,不由得提議道。
謝琰搖搖頭:“若是與此子相談,必要找一寬裕時間促膝長談。我來此匆匆,馬上便要離去,今次便錯過吧。你遣人去將混兒叫回,我們要趕往會稽。”
“是。”謝肇輕聲應了。
而另一處,馬家仆役王盛對著麵色沉靜的馬文才道:“小郎君,熙之小郎君果真高才。今日早晨為何不將熙之小郎君一起帶來,也省得熙之小郎君形影單薄。”
可惜的是馬文才並未理他,眼神一直注視在遠處清風朗月般的祝熙之,眉頭緊皺。
今日他本想帶祝熙之一起過來的,然想到他昨日拒絕了自己的字帖兒心中堵得慌。他也不知為何,明明隻是被拒絕了字帖而已,且人家確實言之鑿鑿,但他就是極其不舒服,許是自己自小便看得上這麽一個人做友人,而他竟拒絕自己的好意,遂一時氣惱便也徑自來了,未曾想到一個時辰後他便也到了。剛想著去說說話,誰知竟然冒出兩個人來,再見此時祝熙之被一眾人包圍,清越之姿被那麽些人所看到,他立時就覺著煩躁,隻想將那人拉出去。想到此處,也不管身邊的仆役,便疾步往祝熙之那裏去了。
祝熙之正疲於應付眾人,雖麵上不顯,心中卻是疲累異常,果然他還是喜歡獨自呆著。
忽感到有人拉了自己的手便往外走,隻觀前邊之人的背影他便知其人,馬文才這是要作何?深思中一時不察,等到有所反應的時候他已然身處清冷之地。
“文才兄,你有何事?”
見祝熙之如此問自己,馬文才也不知為何心中一團怒火直竄而上,開口道:“我無事就不能找你了?還是說我如此讓你不耐,寧可與那些人相處也不願見著我?”
祝熙之驚異,這馬文才無理取鬧之態怎如那愛戀之中的小女子,果真好笑,自然,祝熙之笑了出來,一時間有如清荷初綻,馬文才竟是有些看呆了。
“雲姨,何苦跑的這樣快?莫不是那後邊有盜賊追趕不成?”祝熙之見雲姨跑得有些喘,臉色漲紅,倒是連忙將人迎了進去,清茗在一旁倒水遞過去。
喝了一口水,這下子倒是將氣兒喘勻了:“熙之小郎君,你可知今日那明聖湖畔有雅集?何不往那裏一去,也叫人見識見識你的高超之處。我今日一早便見了文才小郎君帶著人往那裏去了。”
雅集一事倒是對祝熙之無甚吸引力,左不過才子幾十清談罷了,然他最不喜清談,消磨時間於口頭辯論,探討些玄奧道義,不言國事,亦不論民生,誰要是說這些便被斥為庸俗,東晉衰弱自此,一群士人竟不知要做些實事,想些於國有用之策,難怪東晉危矣。
不過倒是馬文才並未來通知他此事,倒是有些叫他心裏堵得慌,然複又想到,馬文才亦不是他什麽人,人家無甚義務來相告於他,遂也放開心去。
他本不欲去,然看著雲姨希冀的目光,隻得點頭答應,帶著清茗往那明聖湖去了。
此時的明聖湖也就是千年以後聞名遐邇的杭州西湖,當地人也稱其為金牛湖。於後世的遊人如織相比,現在還如處子蘿莉般的明聖湖倒是人煙稀少,好在往前去了一段路便能瞧見三五聚攏於一處的士子。倒是選了個好地方,此處雖也是荒涼,然卻草木繁盛,一派欣榮之象
祝熙之的到來雖引起了一些人的側目,畢竟如此年紀便來參加的雅集的還是少數,然也並未掀起什麽波瀾,他雖於江左有名,然此次乃是第一次離開上虞,相識之人本就少,旁人更識不得他了。
於三三兩兩的人群中穿梭,耳邊聽著些老莊玄學的高聲辯論,祝熙倒是無心於此,往那湖邊去,想近距離見識見識這千年以前毫無雕飾的明聖湖。
“熙之,未曾想到今日竟於此相見!”忽有一人喚祝熙之名諱,倒是讓祝熙之有些驚訝,此處竟有人認得自己不成?回首瞧去,卻是笑了,原是母親家一方的一位表哥,陸銘,字文淵,年方十七。雖是兄長,卻從小便讓祝熙之稱呼其名,遂二人之間關係非比尋常。
“文淵,你如何從吳郡至此?”祝熙之有些訝然,沒想到他居然會出現在此處。陸銘今日一身藍衫,倒是掩蓋了些英武之氣,顯得儒雅許多。
忽見陸銘身後轉出一小娃娃,看模樣應與英台一般大小。不過小小年紀便風姿極佳,目似點漆,生的唇紅齒白,好看至極。
“這位小郎君又是何人?”
陸銘笑道:“即便你不問我亦是要好生介紹的,謝家謝混,其父為望蔡公。”
聽此一言,祝熙之哪裏還不知道此人是誰。謝混此人被稱為江左豐華第一,更為東晉第一美男子,姿容無雙,才華橫溢。史載其“少有美譽,善屬文”,現代中國最高學府清華一名也源於其詩文“水木湛清華”,可謂才貌雙全。若說道其家族更是如雷貫耳,王謝之中的謝家。其祖父為謝安,父親謝琰因淝水之戰功績被封望蔡公,真正的烏衣名士。後其更是繼謝安之後謝家第二個出任丞相之人,為晉武帝女兒晉陵公主夫婿,夫妻琴瑟和鳴,然最終含冤去世,可歎一代風流名士。
“文淵,我觀此子小小年紀便有風流倜儻之意,假以時日定能名貫東晉。”祝熙之難得對人有如此評價,然謝混此人卻也當得起。
陸銘撫掌大笑,對著謝混道:“我家這位表弟輕易絕不誇人,今日讚你如此,奇哉奇哉!不過你自是當得起此種讚美。
複又抬起頭來對著祝熙之嘖嘖讚歎:“混年紀小小,熙之你今年不過也一十有二,比之他也就年長三歲。風華難掩,美如秋水,可是叫我等俗人該如何是好?立於你二人身旁,我便如那珠粒立於皎月身畔,羞哉!”
“我知你是誰,江左鳳凰,祝家七郎,祝熙之。我父曾見你寫與陸銘的書信與詩文,大讚生子如當祝七郎。我今日便要於清談之上同你比試一二,可敢?”
這邊的風聲早早引來了不少圍觀之人,謝混年紀小小自然引人注目,周圍士子在聽說祝熙之之名時更是心中有了計較。如此之時,謝混提出這般邀請,自當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了祝熙之的身上,看這位江左鳳凰作何反應。
祝熙之倒是不甚在意,他雖不喜與人清談,然亦不弱於此。東晉清談是最易賺得名聲的途徑之一,為著自己日後有足夠的能力保弟弟妹妹幸福而自己亦可不為家族束縛,祝熙之自小便於家中確立慢慢開始確立地位,而名聲便是其中重中之重。
頷首應允,祝熙之神色不動:“我年長於小郎君,這題目自有小郎君來定。”這樣人才不會說我欺負年幼者不是?
“《老子》一十七章有言,功成身退,百姓皆謂我自然。我們便圍繞其辯難,還請賜教。”謝混稚嫩的臉上全是莊嚴認真,祝熙之倒是讚歎,如此年紀便鑽研至此,果真高超。
二人以此辯難,你來我往,一刻鍾不到那謝混便難以支撐,麵色漲紅,完全跟不上祝熙之的思路。祝熙之雖為人看似溫和,實際上內裏卻是尖銳,其論點皆一針見血,犀利異常。謝混搜盡枯腸,卻隻得皺眉深思。
旁人見此,也不分說,便徑自加入進去與祝熙之辯難,有一便有二,然不論人數如何,祝熙之隻溫言淺笑一一辯論過去,思維之快,學識之淵博,聲韻之美妙,皆為人讚歎。
旁人隻見那清風微浮中少年月白儒袍飛揚,青絲如瀑,姿容俊美,風神秀徹,氣定神閑之態更顯其人之妙。
一個時辰以後,待祝熙之已有些口幹舌燥之時終於在無人敢與其一辯。
遠觀之人不知誰忽脫口而出道:“當年諸葛孔明舌戰群儒怕是不過如此,江左鳳凰,名副其實。”
此事件一出,便紛紛揚揚傳遍了整個錢塘,人都道昔有諸葛孔明舌戰群儒,今有祝家七郎技壓眾士。
謝混拱手一禮,極盡虔誠:“謝混拜服。今日一睹助祝家七郎風采,終身不敢忘。然他日,我必後來居上。”
陸銘在旁笑而不語,心中讚歎,這二人將來定能卷起這時代風雲。
“方才我說熙之輕易不肯讚人,然混更是除其祖父安石公從未拜服,今日卻是折服於熙之風采之下,你們二人可為摯友。”
祝熙之麵上含笑,點頭稱是。自己並非真正十二歲,所以能有此學識很是正常,然謝混小小年紀便能如此,那才是真神童,自己自歎不如啊。
且不說祝熙之這邊如何,遠處隱秘之處一中年男人撫須而笑。雖是身著儒袍卻難掩去身上殺伐果敢之氣。便是已到中年,仍能從那張依舊俊美的臉上看出其年輕之時是如何貌美姿態。
“我還從未見過三弟對誰如此服氣,這祝熙之果然不簡單。”說話的是青年,麵含驚奇,此人名為謝肇,乃為謝混大兄,而方才中年男人即為謝混之父謝琰。
“昔曹孟德言‘生子當如孫仲謀’,今應說‘生子當如祝七郎’。”謝琰讚歎之意溢於言表,“祝家這兩代以來雖是低調,明哲保身,然其子弟卻是越發出挑。我亦曾觀祝家老八寫與陸銘書信,字體飛揚優美,言辭華麗暢爽,如此年紀實難得見。我曾以為我謝家於子弟教導上無人可媲美,然見祝家兄弟二人便知祝家於此毫不劣與謝家。”
“父親可要將祝熙之招來一見?”謝肇見父親如此喜愛祝熙之,不由得提議道。
謝琰搖搖頭:“若是與此子相談,必要找一寬裕時間促膝長談。我來此匆匆,馬上便要離去,今次便錯過吧。你遣人去將混兒叫回,我們要趕往會稽。”
“是。”謝肇輕聲應了。
而另一處,馬家仆役王盛對著麵色沉靜的馬文才道:“小郎君,熙之小郎君果真高才。今日早晨為何不將熙之小郎君一起帶來,也省得熙之小郎君形影單薄。”
可惜的是馬文才並未理他,眼神一直注視在遠處清風朗月般的祝熙之,眉頭緊皺。
今日他本想帶祝熙之一起過來的,然想到他昨日拒絕了自己的字帖兒心中堵得慌。他也不知為何,明明隻是被拒絕了字帖而已,且人家確實言之鑿鑿,但他就是極其不舒服,許是自己自小便看得上這麽一個人做友人,而他竟拒絕自己的好意,遂一時氣惱便也徑自來了,未曾想到一個時辰後他便也到了。剛想著去說說話,誰知竟然冒出兩個人來,再見此時祝熙之被一眾人包圍,清越之姿被那麽些人所看到,他立時就覺著煩躁,隻想將那人拉出去。想到此處,也不管身邊的仆役,便疾步往祝熙之那裏去了。
祝熙之正疲於應付眾人,雖麵上不顯,心中卻是疲累異常,果然他還是喜歡獨自呆著。
忽感到有人拉了自己的手便往外走,隻觀前邊之人的背影他便知其人,馬文才這是要作何?深思中一時不察,等到有所反應的時候他已然身處清冷之地。
“文才兄,你有何事?”
見祝熙之如此問自己,馬文才也不知為何心中一團怒火直竄而上,開口道:“我無事就不能找你了?還是說我如此讓你不耐,寧可與那些人相處也不願見著我?”
祝熙之驚異,這馬文才無理取鬧之態怎如那愛戀之中的小女子,果真好笑,自然,祝熙之笑了出來,一時間有如清荷初綻,馬文才竟是有些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