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悲慘的日本汽車產業:倒下的日產汽車
重生1989:締造華夏科技帝國 作者:千海觀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各位,目前包括豐田在內,都虧損嚴重。和本田合並,並不能救我們的命。福特集團給我們開價,隻有10億美金,克萊斯勒和通用各自開價11.6億和11.8億美金,大眾集團拒絕了我們……”
日產集團的會議室裏。
一個日本人詳細的匯報著具體情況,他們現在已經無法完成自救了。日本政府也不願意出資了,因為這就是個無底洞。
現在日係汽車在海外的銷量大幅度降低,在過去的2003年,整個日本汽車出口量隻有78萬輛,出口量大幅度下跌。
不僅僅出口量下跌,日本汽車在海外的工廠的產量也大幅度縮小甚至停產。就連國內市場的銷量都比2002年下跌了百分之18.7。
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經濟確實衰退的厲害,汽車消費降低了不少。
在日本,整個汽車產業都不行了。
技術技術跟不上,設計設計跟不上。製造成本也居高不下,完全沒有競爭力啊。
會議室內,所有人安靜了下來。
現在的策略也不多,本田聯係過日產,想要和日產進行合並,組成新的聯盟求活。
但是日產的股東卻不看好,本田現在跟自己差不多,也是虧損了好幾年了,債台高築。
豐田也一樣,都在破產邊緣徘徊呢。
至於馬自達,三菱等其他品牌,那就更不用說了,直接就是擺爛躺平等著破產了。
“山海汽車集團呢?”
過了許久,終於有人開口問了。山海汽車集團,這是他們最不願意提起的一個名字,對於這個汽車集團,他們是恨之入骨啊。
因為整個日本汽車產業的衰敗,就跟山海汽車集團有關係。準確的說是跟華夏汽車產業有關。
他們原有的市場,基本上都是被華夏汽車給吞了。
而在歐洲,美國等比較保守的國家,山海汽車集團又跟當地車企合作,賣零部件,賣換殼車,聯合把日本汽車品牌給絞殺了。
在華夏,是華夏自主品牌的天下,其他品牌都是小眾車型。
在美國,美國三大汽車集團實力強橫,華夏汽車分一杯羹。而日係,歐係汽車已經被衝擊的沒有什麽市場占有率了。
在歐盟,歐洲品牌和華夏品牌合作,在歐盟市場占領著主導地位,但是華夏汽車依然分一杯羹,美係在歐洲也不行,日係也不行。
在除了這個市場的其他地方,幾乎全是華夏汽車的市場。
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是大國影響力的具現。現在的國際貿易,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問題,而是和政治有著巨大的聯係。
“山海汽車這邊報價倒是很具有誠實,開價25億美金,同時表示會為日產導入最新技術,換殼新能源汽車。不過山海汽車集團表示,如果收購日產後,日產將會放棄海外市場,重點發展國內市場……”
工作人員匯報著山海汽車的條件,聽完這個條件,所有人深吸一口氣。
山海汽車的目的很簡單啊,收購日產,然後用日產作為突破口,進軍日本本土汽車市場。
現在日本本土市場,還是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汽車他們也沒多少錢投資研發,受限於《紐約公告》得約束,他們生產燃油車的量都有限製,而且排放非常苛刻。
2003年,日本汽車集團都購買了一些碳積分,沒辦法,他們沒有賺到碳積分。
“各位,是我們做出決定的時候了!”
為首的一個老人直接說道。
看著這個老人,大家都咽了咽口水。因為現在很明顯,先破產重組,然後被山海汽車集團收購是最優答案。
被山海汽車集團收購後,山海汽車集團會把新能源汽車導入日本市場。到時候日產就會吃到第一波紅利。
雖然本土市場規模不大,但是養活一個日產還是沒問題的。特別是現在消費者對新能源也很是期待,如果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過來,就會讓很多人更換汽車。
其實現在,日本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並不便宜,因為日本的電費貴。日本電價換算成人民幣超過1.5元一度,而且還是階梯用電,用的越多電費越貴。
想想華夏新能源用電近乎免費的場景,新能源汽車在日本用起來真的不算便宜。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智能體驗卻不是燃油車能比的,再加上日本國土麵積狹小,也沒有什麽續航焦慮。
所以整個新能源汽車如果真的進來,市場還是很大的。
“我覺得,我們應該和山海汽車合作。做生意,就要利益最大化。政治上的事情,不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如果這次合作後,山海汽車能把一部分產業鏈放在日本,對於我們日本的製造業來說,也是有巨大好處的……”
一個股東直接發話。
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誰跟錢過不去啊。現在山海汽車集團成了最優解,雖然心裏不樂意,但是也隻能被動接受。
“我也同意……”
“我讚同……”
最終表態,幾乎所有股東都同意。
其實這些股東對華夏沒有好感,對美國也沒什麽好感。在他們心裏,甚至恨美國比華夏更甚。
因為他們被美國坑了太多次了。一場廣場協議,直接讓日本經濟進入衰退期。日本汽車產業也在美國被美國收拾過很多次。
美國在日本又有大量的駐軍,美國大兵在日本那叫一個蠻橫。但凡聰明點的人都知道,日本就是美國養的一隻羊,一條狗,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
隻要有錢了,美國就會宰。
近些年,互聯網快速發展之後,在日本網絡上,也有各種各樣的文章視頻分析誰才是日本最大的敵人。
分析來分析去,最終的結果都指向美國。美國一天不衰落,美國一天不撤軍,那麽日本就不可能真正的成為強大的國家。
這些文章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很多日本人看世界的眼光,在現在日本社會內,仇美情緒已經很濃重了,隻是沒有爆發出來罷了!
日產集團的會議室裏。
一個日本人詳細的匯報著具體情況,他們現在已經無法完成自救了。日本政府也不願意出資了,因為這就是個無底洞。
現在日係汽車在海外的銷量大幅度降低,在過去的2003年,整個日本汽車出口量隻有78萬輛,出口量大幅度下跌。
不僅僅出口量下跌,日本汽車在海外的工廠的產量也大幅度縮小甚至停產。就連國內市場的銷量都比2002年下跌了百分之18.7。
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經濟確實衰退的厲害,汽車消費降低了不少。
在日本,整個汽車產業都不行了。
技術技術跟不上,設計設計跟不上。製造成本也居高不下,完全沒有競爭力啊。
會議室內,所有人安靜了下來。
現在的策略也不多,本田聯係過日產,想要和日產進行合並,組成新的聯盟求活。
但是日產的股東卻不看好,本田現在跟自己差不多,也是虧損了好幾年了,債台高築。
豐田也一樣,都在破產邊緣徘徊呢。
至於馬自達,三菱等其他品牌,那就更不用說了,直接就是擺爛躺平等著破產了。
“山海汽車集團呢?”
過了許久,終於有人開口問了。山海汽車集團,這是他們最不願意提起的一個名字,對於這個汽車集團,他們是恨之入骨啊。
因為整個日本汽車產業的衰敗,就跟山海汽車集團有關係。準確的說是跟華夏汽車產業有關。
他們原有的市場,基本上都是被華夏汽車給吞了。
而在歐洲,美國等比較保守的國家,山海汽車集團又跟當地車企合作,賣零部件,賣換殼車,聯合把日本汽車品牌給絞殺了。
在華夏,是華夏自主品牌的天下,其他品牌都是小眾車型。
在美國,美國三大汽車集團實力強橫,華夏汽車分一杯羹。而日係,歐係汽車已經被衝擊的沒有什麽市場占有率了。
在歐盟,歐洲品牌和華夏品牌合作,在歐盟市場占領著主導地位,但是華夏汽車依然分一杯羹,美係在歐洲也不行,日係也不行。
在除了這個市場的其他地方,幾乎全是華夏汽車的市場。
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是大國影響力的具現。現在的國際貿易,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問題,而是和政治有著巨大的聯係。
“山海汽車這邊報價倒是很具有誠實,開價25億美金,同時表示會為日產導入最新技術,換殼新能源汽車。不過山海汽車集團表示,如果收購日產後,日產將會放棄海外市場,重點發展國內市場……”
工作人員匯報著山海汽車的條件,聽完這個條件,所有人深吸一口氣。
山海汽車的目的很簡單啊,收購日產,然後用日產作為突破口,進軍日本本土汽車市場。
現在日本本土市場,還是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汽車他們也沒多少錢投資研發,受限於《紐約公告》得約束,他們生產燃油車的量都有限製,而且排放非常苛刻。
2003年,日本汽車集團都購買了一些碳積分,沒辦法,他們沒有賺到碳積分。
“各位,是我們做出決定的時候了!”
為首的一個老人直接說道。
看著這個老人,大家都咽了咽口水。因為現在很明顯,先破產重組,然後被山海汽車集團收購是最優答案。
被山海汽車集團收購後,山海汽車集團會把新能源汽車導入日本市場。到時候日產就會吃到第一波紅利。
雖然本土市場規模不大,但是養活一個日產還是沒問題的。特別是現在消費者對新能源也很是期待,如果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過來,就會讓很多人更換汽車。
其實現在,日本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並不便宜,因為日本的電費貴。日本電價換算成人民幣超過1.5元一度,而且還是階梯用電,用的越多電費越貴。
想想華夏新能源用電近乎免費的場景,新能源汽車在日本用起來真的不算便宜。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智能體驗卻不是燃油車能比的,再加上日本國土麵積狹小,也沒有什麽續航焦慮。
所以整個新能源汽車如果真的進來,市場還是很大的。
“我覺得,我們應該和山海汽車合作。做生意,就要利益最大化。政治上的事情,不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如果這次合作後,山海汽車能把一部分產業鏈放在日本,對於我們日本的製造業來說,也是有巨大好處的……”
一個股東直接發話。
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誰跟錢過不去啊。現在山海汽車集團成了最優解,雖然心裏不樂意,但是也隻能被動接受。
“我也同意……”
“我讚同……”
最終表態,幾乎所有股東都同意。
其實這些股東對華夏沒有好感,對美國也沒什麽好感。在他們心裏,甚至恨美國比華夏更甚。
因為他們被美國坑了太多次了。一場廣場協議,直接讓日本經濟進入衰退期。日本汽車產業也在美國被美國收拾過很多次。
美國在日本又有大量的駐軍,美國大兵在日本那叫一個蠻橫。但凡聰明點的人都知道,日本就是美國養的一隻羊,一條狗,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
隻要有錢了,美國就會宰。
近些年,互聯網快速發展之後,在日本網絡上,也有各種各樣的文章視頻分析誰才是日本最大的敵人。
分析來分析去,最終的結果都指向美國。美國一天不衰落,美國一天不撤軍,那麽日本就不可能真正的成為強大的國家。
這些文章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很多日本人看世界的眼光,在現在日本社會內,仇美情緒已經很濃重了,隻是沒有爆發出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