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君前奏對展才華,王景弘險些命喪黃泉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心有不甘,但朱元璋還是強壓下心中的不滿。
他努力讓自己的語調,顯得平和一些。
“咱向來以虛心接納忠言善策為榮,隻要老三所言合情合理,自然不會虧待於他。”
說罷朱元璋那雙銳利的眼睛,緊緊盯著坐在不遠處的朱棡。
他似乎想要透過對方的表情,看穿其隱藏起來的真實意圖。
然而朱棡似乎並沒有珍惜,大哥朱標給自己爭取的這個機會。
隻見他慢條斯理的說道:“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請教老爹一個問題。”
不等朱元璋開口搭話,身為大哥的朱標便笑著說道:“三弟,正所謂過猶不及,倘若你再繼續賣關子。
一旦咱爹發起火來,我可沒法繼續保你了。”
朱棡從袖子裏拿出手帕,擤了一下鼻子。
“兒臣請教爹的問題就是非常簡單:假如您是一位從外地而來的茶商,在江南的窮鄉僻壤,承包了一座荒山。
眾所周知想要種茶,必先開荒。
然而這當地的百姓不僅不願意開荒,而且縱然是有幾人上工,也是表現出無比的懶惰。
試問隨著種茶日子越來越近,您該當如何應對?
大哥和王總管也可以作答,大家不妨暢所欲言。”
思考片刻之後,朱標開口回答道:“若我是那位茶商,我會先了解清楚當地百姓不願開荒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報酬過低,那我會適當提高工錢以激勵他們。
如果是因為對開荒工作不熟悉或缺乏工具,那我會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工具。
同時我也會設立一些獎勵機製,如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工人能得到額外的報酬或獎品,以此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此外我還會與當地的官府合作,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王景弘接著說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然而奴婢以為,還需關注當地的風俗習慣。
若是該地本就懶散成風,那除了上述措施外,還得想辦法改變這種風氣。
比如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宣傳勤勞致富的理念,讓當地人意識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以找一些勤勞的榜樣,給予他們表彰和獎勵,以帶動其他人的積極性。
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能一蹴而就。”
朱元璋聽後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兩人的觀點。
他看向朱棡,問道:“老三,你可有什麽高見?”
朱棡笑了笑說道:“兒臣覺得大哥和王總管說得都很好,不過兒臣還有一個想法。
既然此地的百姓不願意開荒,那就從其他地方招募願意幹活的人。
這樣既可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可以帶來新的思想和技術,促進當地的發展。
同時對於那些偷懶耍滑的本地工人,要嚴格按照合同規定進行處罰,甚至辭退。
這樣才能樹立起規矩,讓大家知道隻有努力工作才能獲得回報。”
朱元璋沉思片刻,然後拍案而起,大聲稱讚道:“好!
老三,你的這個主意甚好!
既能解決眼前的難題,又能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看來你這段時間,確實長進不少啊!”
朱棡謙虛地說:“爹,兒臣隻是隨便想想而已,還請爹多指點。”
誰知就在這時,王景弘忽然說道:“奴婢又想到了一個辦法,如果一倍工錢無人響應,那就出兩倍來招募工人。
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開出三倍的高價。
在重賞之下奴婢不相信,會沒有百姓響應開荒。”
朱棡聽後皺起眉頭,搖頭說道:“王總管此言差矣,商賈自當重利。
三倍工錢自然會有百姓響應,可這用人成本豈不是會大幅提高?
況且孤王之前就已經說過,此處百姓大多都是懶惰的。
另外這位茶商,在江南毫無根基、難以約束,這又該如何應對?”
朱標若有所思的說道:“王總管最後提到的這個方法,雖然可能會吸引一些人,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況且倘若成本過高,對茶商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同時對於那些懶惰的百姓,即使給他們三倍工錢,也不一定能保證這些人會認真工作。
此外茶商在江南地區缺乏根基和影響力,難以有效地管理和監督這些工人。
可能會導致工程質量下降,或工期延誤等問題,因此還需要尋找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
王景弘轉頭看向朱元璋,神情惶恐地說道:“是奴婢思慮不周!
此地貧窮落後、資源匱乏,再加上這裏的百姓懶惰成性。
如果不提高工錢,很難吸引他們前來做工。
況且這些百姓一向懶散,即使招募到了工人,也難以保證他們會積極工作。
茶商對此又無能為力,如此看來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解決的辦法啊!”
朱元璋臉色陰沉,語氣嚴肅地說道:“大明天下麵臨的難題,比這要多得多,難道我們都要聽之任之嗎?”
王景弘深知自己理虧,立刻跪地叩頭謝罪。
“奴婢隻是一個卑微的內侍,平日裏竭盡全力侍奉陛下,已感力不從心。
這種國家大事,自然應該由陛下和各位藩王來操心,奴婢實在不敢妄言。”
朱標似乎想到了什麽,他歎了一口氣。
“爹,三弟之所以設立內書堂,主要是考慮到皇帝需要一些值得信賴的奴仆,來協助處理那些私密的文件。
畢竟其他的官員,無論多麽忠誠,也難以保證絕對的保密性。
宦官則不同,他們的忠誠度和保密性,都是無可替代的。
因此當您難以輕易接受大學士們所提出的決策時,宦官的關鍵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聽到這裏,朱棡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朱元璋一直以來都不願意,讓宦官幹預政事。
王景弘剛才的表現,雖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但實際上卻等於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圈。
盡管後來王景弘努力挽回,但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根據曆史記載:宣德五年時,王景弘曾與鄭和一同擔任正使,並被人們稱為王三保。
就在同年的六月,他率領大明船隊,參與第六次下西洋。
宣德八年,王景弘與鄭和一同率領著船隊,開始了他們的第七次西洋之旅。
雖然這一次航行充滿了挑戰,但他們憑借著卓越的航海技術和勇氣,成功完成了任務。
他努力讓自己的語調,顯得平和一些。
“咱向來以虛心接納忠言善策為榮,隻要老三所言合情合理,自然不會虧待於他。”
說罷朱元璋那雙銳利的眼睛,緊緊盯著坐在不遠處的朱棡。
他似乎想要透過對方的表情,看穿其隱藏起來的真實意圖。
然而朱棡似乎並沒有珍惜,大哥朱標給自己爭取的這個機會。
隻見他慢條斯理的說道:“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請教老爹一個問題。”
不等朱元璋開口搭話,身為大哥的朱標便笑著說道:“三弟,正所謂過猶不及,倘若你再繼續賣關子。
一旦咱爹發起火來,我可沒法繼續保你了。”
朱棡從袖子裏拿出手帕,擤了一下鼻子。
“兒臣請教爹的問題就是非常簡單:假如您是一位從外地而來的茶商,在江南的窮鄉僻壤,承包了一座荒山。
眾所周知想要種茶,必先開荒。
然而這當地的百姓不僅不願意開荒,而且縱然是有幾人上工,也是表現出無比的懶惰。
試問隨著種茶日子越來越近,您該當如何應對?
大哥和王總管也可以作答,大家不妨暢所欲言。”
思考片刻之後,朱標開口回答道:“若我是那位茶商,我會先了解清楚當地百姓不願開荒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報酬過低,那我會適當提高工錢以激勵他們。
如果是因為對開荒工作不熟悉或缺乏工具,那我會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工具。
同時我也會設立一些獎勵機製,如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工人能得到額外的報酬或獎品,以此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此外我還會與當地的官府合作,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王景弘接著說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然而奴婢以為,還需關注當地的風俗習慣。
若是該地本就懶散成風,那除了上述措施外,還得想辦法改變這種風氣。
比如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宣傳勤勞致富的理念,讓當地人意識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以找一些勤勞的榜樣,給予他們表彰和獎勵,以帶動其他人的積極性。
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能一蹴而就。”
朱元璋聽後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兩人的觀點。
他看向朱棡,問道:“老三,你可有什麽高見?”
朱棡笑了笑說道:“兒臣覺得大哥和王總管說得都很好,不過兒臣還有一個想法。
既然此地的百姓不願意開荒,那就從其他地方招募願意幹活的人。
這樣既可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可以帶來新的思想和技術,促進當地的發展。
同時對於那些偷懶耍滑的本地工人,要嚴格按照合同規定進行處罰,甚至辭退。
這樣才能樹立起規矩,讓大家知道隻有努力工作才能獲得回報。”
朱元璋沉思片刻,然後拍案而起,大聲稱讚道:“好!
老三,你的這個主意甚好!
既能解決眼前的難題,又能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看來你這段時間,確實長進不少啊!”
朱棡謙虛地說:“爹,兒臣隻是隨便想想而已,還請爹多指點。”
誰知就在這時,王景弘忽然說道:“奴婢又想到了一個辦法,如果一倍工錢無人響應,那就出兩倍來招募工人。
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開出三倍的高價。
在重賞之下奴婢不相信,會沒有百姓響應開荒。”
朱棡聽後皺起眉頭,搖頭說道:“王總管此言差矣,商賈自當重利。
三倍工錢自然會有百姓響應,可這用人成本豈不是會大幅提高?
況且孤王之前就已經說過,此處百姓大多都是懶惰的。
另外這位茶商,在江南毫無根基、難以約束,這又該如何應對?”
朱標若有所思的說道:“王總管最後提到的這個方法,雖然可能會吸引一些人,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況且倘若成本過高,對茶商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同時對於那些懶惰的百姓,即使給他們三倍工錢,也不一定能保證這些人會認真工作。
此外茶商在江南地區缺乏根基和影響力,難以有效地管理和監督這些工人。
可能會導致工程質量下降,或工期延誤等問題,因此還需要尋找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
王景弘轉頭看向朱元璋,神情惶恐地說道:“是奴婢思慮不周!
此地貧窮落後、資源匱乏,再加上這裏的百姓懶惰成性。
如果不提高工錢,很難吸引他們前來做工。
況且這些百姓一向懶散,即使招募到了工人,也難以保證他們會積極工作。
茶商對此又無能為力,如此看來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解決的辦法啊!”
朱元璋臉色陰沉,語氣嚴肅地說道:“大明天下麵臨的難題,比這要多得多,難道我們都要聽之任之嗎?”
王景弘深知自己理虧,立刻跪地叩頭謝罪。
“奴婢隻是一個卑微的內侍,平日裏竭盡全力侍奉陛下,已感力不從心。
這種國家大事,自然應該由陛下和各位藩王來操心,奴婢實在不敢妄言。”
朱標似乎想到了什麽,他歎了一口氣。
“爹,三弟之所以設立內書堂,主要是考慮到皇帝需要一些值得信賴的奴仆,來協助處理那些私密的文件。
畢竟其他的官員,無論多麽忠誠,也難以保證絕對的保密性。
宦官則不同,他們的忠誠度和保密性,都是無可替代的。
因此當您難以輕易接受大學士們所提出的決策時,宦官的關鍵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聽到這裏,朱棡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朱元璋一直以來都不願意,讓宦官幹預政事。
王景弘剛才的表現,雖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但實際上卻等於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圈。
盡管後來王景弘努力挽回,但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根據曆史記載:宣德五年時,王景弘曾與鄭和一同擔任正使,並被人們稱為王三保。
就在同年的六月,他率領大明船隊,參與第六次下西洋。
宣德八年,王景弘與鄭和一同率領著船隊,開始了他們的第七次西洋之旅。
雖然這一次航行充滿了挑戰,但他們憑借著卓越的航海技術和勇氣,成功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