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經過百年發展,大明的造船技術居然還不如宋朝了?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初朱棡將鐵甲艦的設計圖紙拿出來時,朱元璋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製造海船的工匠不夠。
直到大明建國至今,華夏的造船工匠既沒有在逆風行駛技術上麵取得突破,也沒有解決龍骨技術。
這種情況下造出來的海船,根本就無法執行遠洋航行任務。
這一點從曆朝曆代的海上貿易中,就可以看出來。
不管是唐宋時期同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貿易,還是明清時期的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人的貿易,或者與跟倭國、東南亞等地的貿易。
基本上都是他們的船來華夏港口,而不是華夏王朝的船去海外諸國港口。
提到這件事情,朱棡便有些感慨的說道:“大明的海商們雖然明知瓷器運到歐洲能有十倍、百倍的差價,但苦於沒有相應的航海技術,隻能眼睜睜看著紅毛番們賺大錢。
除了船隻較為先進的海盜外,大明海船想去倭國,都要盡量北繞朝鮮半島以便近岸航行。
即便如此依然要承受一半的海上損耗,導致咱們如今去一趟倭國,都已經算是冒死前行了。”
朱棡的這番話,可謂是發人深省。
就連對航海領域知之甚少的朱元璋,都已經意識到倘若不做出改變,大明必定會落後於海外諸國。
畢竟自古以來華夏內部的打打殺殺,基本上都是因為政治分歧太大,大到無法通過利益交換來彌補導致的。
隻有來自外部的利益衝突,才會造成傷亡比較慘烈的戰爭。
打仗給普通百姓帶來了什麽?
無窮無盡的苦難!
死亡的士兵在統治者眼裏,隻不過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
然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家裏死了一個壯勞力,天可就要塌了。
沒有一、兩代人的時間,根本就消化不了這樣的結果。
身為馬上皇帝的朱元璋,深知大明百姓對太平生活的渴望。
因此他才會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定下了15個“不征之國”,就是希望能夠與民休養生息。
如果不是朱棡拿石見銀山作為誘餌,朱元璋絕不會拿倭國開刀的。
“大明有句話,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
咱非常願意看到,暹羅的海船製造工匠與大明同行業翹楚交流的場景。”
聽到朱元璋對海船製造工匠如此重視,暹羅使臣臉上緊張的神情,頓時放鬆了許多。
“貴國在宋朝就發明了龍骨結構,這是船底中線處從首至尾,貫通底部全長的縱向連續構件。
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種堅硬的材料貫通整個船體,實現有效支撐船身。
使船隻在堅固穩定的同時,抗禦風浪能力也變得更加強悍。
毫不誇張的說,船舶的龍骨結構是造船業中的一項重大發明。
對世界船舶結構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麵對暹羅使臣給出的高度讚揚,朱元璋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尷尬。
他本以為龍骨技術始終沒有解決,對方卻說早在宋朝時,就已經解決了這個難題。
換句話說經過108年的發展,如今大明的造船技術非但沒有進步,反而還不如宋朝時先進了。
直到此時朱元璋才明白,為什麽三兒子朱棡會對“海禁”產生強烈的不滿了。
在略加思索之後,朱元璋讓王景弘將前來參與朝貢貿易的藩屬國名單,抄錄了一份送往坤寧宮。
畢竟按照之前的計劃,朱棡應該已經帶著女扮男裝的徐妙雲,在那裏準備接方淑秀出宮參加婚禮慶典了。
“妙雲這邊有我這個當娘的照顧,你就盡管放心好了。
況且這裏是坤寧宮,那些刺客還不至於膽大包天到這個地步!”
看著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慈愛的馬皇後,朱棡笑著解釋道:“並非是兒臣有意拖延時間,隻是考慮到爹和大哥那邊,正在招待藩屬國使臣。
想必應該還有很多疑惑,需要有人去解答。”
他的話音剛落,王景弘便帶著參與朝貢貿易的藩屬國名單副本,從坤寧宮的殿門外走了進來。
“奴婢參見皇後娘娘,見過晉王殿下。”
見到王景弘手中捧著一份文書,馬皇後頓時眉頭一皺。
“今天好歹也是棡兒的大婚之日,公務方麵的事情有陛下和太子做主即可。
如果耽誤了吉時,那可是……”
不等馬皇後說出責怪的話,朱棡便接過了那份文書。
“之前就聽大哥講過,這次前來參與朝貢貿易的藩屬國,比上次多了一些新的國家。
兒臣在太原就蕃這幾年,也算是見多識廣,正好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濫竽充數之徒!”
然而當他打開藩屬國名單時,看到榜葛剌這個國名之後,立刻便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榜葛剌即是漢朝時的身毒國,東漢時期稱其為天竺。
其後中天竺貢於梁,南天竺貢於魏。
唐朝時根據地理位置不同,將其分為五天竺。
按照《世界輿圖》上的標記,此地隸屬於東印度。
大量來自中亞、印度、阿拉伯、波斯、東非和歐洲的商客,在榜葛剌這裏雲集。
因此除了常規貨物之外,非洲長頸鹿、斑馬一類的奇珍異獸,也能在榜葛剌尋得。”
說完朱棡還特地形容了一下長頸鹿的模樣,王景弘點頭說道:“榜葛剌使臣帶來的貢品瑞獸,的確和晉王殿下說得一模一樣。
他們稱其為‘鹿麒麟’,此獸身上雖有可攻擊的武器,卻不會傷害生靈。
這可是隻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出時,才會出現的‘祥瑞’啊!”
祥瑞之所以會成為曆代統治者們篤信的對象,這與西漢時期的董仲舒有關。
他倡導的儒學思想,以“天人合一”為主。
在這種思想被統治者所接受之後,幾乎所有自然現象,都開始與政治沾上了關係。
比如每當有彗星出現時,皇帝往往會大赦天下。
同時他會對老百姓做出一番檢討,頒發一種名為“罪己詔”的檢討書。
然而相比於這種不受統治者喜歡的異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還是喜歡象征著好運的“祥瑞”。
後世史學家評價一個皇權時期的盛世標準,主要有三點。
既沒有大規模造反,也沒有異族大肆入侵,更沒有出現百姓大範圍凍死或餓死。
可在曆朝曆代的皇帝們看來,有祥瑞出現才是治國有方的最好證明。
直到大明建國至今,華夏的造船工匠既沒有在逆風行駛技術上麵取得突破,也沒有解決龍骨技術。
這種情況下造出來的海船,根本就無法執行遠洋航行任務。
這一點從曆朝曆代的海上貿易中,就可以看出來。
不管是唐宋時期同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貿易,還是明清時期的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人的貿易,或者與跟倭國、東南亞等地的貿易。
基本上都是他們的船來華夏港口,而不是華夏王朝的船去海外諸國港口。
提到這件事情,朱棡便有些感慨的說道:“大明的海商們雖然明知瓷器運到歐洲能有十倍、百倍的差價,但苦於沒有相應的航海技術,隻能眼睜睜看著紅毛番們賺大錢。
除了船隻較為先進的海盜外,大明海船想去倭國,都要盡量北繞朝鮮半島以便近岸航行。
即便如此依然要承受一半的海上損耗,導致咱們如今去一趟倭國,都已經算是冒死前行了。”
朱棡的這番話,可謂是發人深省。
就連對航海領域知之甚少的朱元璋,都已經意識到倘若不做出改變,大明必定會落後於海外諸國。
畢竟自古以來華夏內部的打打殺殺,基本上都是因為政治分歧太大,大到無法通過利益交換來彌補導致的。
隻有來自外部的利益衝突,才會造成傷亡比較慘烈的戰爭。
打仗給普通百姓帶來了什麽?
無窮無盡的苦難!
死亡的士兵在統治者眼裏,隻不過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
然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家裏死了一個壯勞力,天可就要塌了。
沒有一、兩代人的時間,根本就消化不了這樣的結果。
身為馬上皇帝的朱元璋,深知大明百姓對太平生活的渴望。
因此他才會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定下了15個“不征之國”,就是希望能夠與民休養生息。
如果不是朱棡拿石見銀山作為誘餌,朱元璋絕不會拿倭國開刀的。
“大明有句話,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
咱非常願意看到,暹羅的海船製造工匠與大明同行業翹楚交流的場景。”
聽到朱元璋對海船製造工匠如此重視,暹羅使臣臉上緊張的神情,頓時放鬆了許多。
“貴國在宋朝就發明了龍骨結構,這是船底中線處從首至尾,貫通底部全長的縱向連續構件。
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種堅硬的材料貫通整個船體,實現有效支撐船身。
使船隻在堅固穩定的同時,抗禦風浪能力也變得更加強悍。
毫不誇張的說,船舶的龍骨結構是造船業中的一項重大發明。
對世界船舶結構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麵對暹羅使臣給出的高度讚揚,朱元璋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尷尬。
他本以為龍骨技術始終沒有解決,對方卻說早在宋朝時,就已經解決了這個難題。
換句話說經過108年的發展,如今大明的造船技術非但沒有進步,反而還不如宋朝時先進了。
直到此時朱元璋才明白,為什麽三兒子朱棡會對“海禁”產生強烈的不滿了。
在略加思索之後,朱元璋讓王景弘將前來參與朝貢貿易的藩屬國名單,抄錄了一份送往坤寧宮。
畢竟按照之前的計劃,朱棡應該已經帶著女扮男裝的徐妙雲,在那裏準備接方淑秀出宮參加婚禮慶典了。
“妙雲這邊有我這個當娘的照顧,你就盡管放心好了。
況且這裏是坤寧宮,那些刺客還不至於膽大包天到這個地步!”
看著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慈愛的馬皇後,朱棡笑著解釋道:“並非是兒臣有意拖延時間,隻是考慮到爹和大哥那邊,正在招待藩屬國使臣。
想必應該還有很多疑惑,需要有人去解答。”
他的話音剛落,王景弘便帶著參與朝貢貿易的藩屬國名單副本,從坤寧宮的殿門外走了進來。
“奴婢參見皇後娘娘,見過晉王殿下。”
見到王景弘手中捧著一份文書,馬皇後頓時眉頭一皺。
“今天好歹也是棡兒的大婚之日,公務方麵的事情有陛下和太子做主即可。
如果耽誤了吉時,那可是……”
不等馬皇後說出責怪的話,朱棡便接過了那份文書。
“之前就聽大哥講過,這次前來參與朝貢貿易的藩屬國,比上次多了一些新的國家。
兒臣在太原就蕃這幾年,也算是見多識廣,正好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濫竽充數之徒!”
然而當他打開藩屬國名單時,看到榜葛剌這個國名之後,立刻便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榜葛剌即是漢朝時的身毒國,東漢時期稱其為天竺。
其後中天竺貢於梁,南天竺貢於魏。
唐朝時根據地理位置不同,將其分為五天竺。
按照《世界輿圖》上的標記,此地隸屬於東印度。
大量來自中亞、印度、阿拉伯、波斯、東非和歐洲的商客,在榜葛剌這裏雲集。
因此除了常規貨物之外,非洲長頸鹿、斑馬一類的奇珍異獸,也能在榜葛剌尋得。”
說完朱棡還特地形容了一下長頸鹿的模樣,王景弘點頭說道:“榜葛剌使臣帶來的貢品瑞獸,的確和晉王殿下說得一模一樣。
他們稱其為‘鹿麒麟’,此獸身上雖有可攻擊的武器,卻不會傷害生靈。
這可是隻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出時,才會出現的‘祥瑞’啊!”
祥瑞之所以會成為曆代統治者們篤信的對象,這與西漢時期的董仲舒有關。
他倡導的儒學思想,以“天人合一”為主。
在這種思想被統治者所接受之後,幾乎所有自然現象,都開始與政治沾上了關係。
比如每當有彗星出現時,皇帝往往會大赦天下。
同時他會對老百姓做出一番檢討,頒發一種名為“罪己詔”的檢討書。
然而相比於這種不受統治者喜歡的異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還是喜歡象征著好運的“祥瑞”。
後世史學家評價一個皇權時期的盛世標準,主要有三點。
既沒有大規模造反,也沒有異族大肆入侵,更沒有出現百姓大範圍凍死或餓死。
可在曆朝曆代的皇帝們看來,有祥瑞出現才是治國有方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