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開科舉?”


    “老三,咱為什麽於洪武六年停了科舉,你不會不知道吧?”


    聞言,朱元璋直接搖了搖頭道。


    “滿腹經綸,但大多都是書呆子,又如何能為國分憂?”


    朱棡並未開口,反而是朱標抬起頭道。


    “沒錯,老的太老,年輕的太過於年輕。”


    “而且終其一生,都在鑽研學問,即便是能高中,也無行政輔國之才。”


    “整日之乎者也,咱聽了更煩心,便是停了科舉,重新啟用舉薦製。”


    朱元璋點了點頭。


    “不全是吧?”


    “更多的是因為北方學子無人上榜吧?”


    朱棡倒是瞥向朱元璋道。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點頭輕歎道:“也有這其中的原因。”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詔科舉,次年又采取特別措施來強化科舉取士。


    然而,在經過三年取士的實踐之後,朱元璋發現科舉選拔的人才與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當大的差距。


    因為,進士及第者多為滿腹錦綸的後生少年。


    又或者,就是終其一生,刻苦讀書,為的就是求一份功名的中年仕子。


    也就是書讀的挺多,腹中滿是經典,但自身能力不足,又如何能勝任朝廷重任?


    成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當然,還有一點,那便是南方高中之仕子,過於北方。


    這也讓朱元璋震怒,難不成大明的天下,隻有半壁江山?


    可北方深受戰亂之苦,根本與南方無法相提並論,這也是事實。


    畢竟比起北方,南方始終要富庶一些,而在北方百姓還在為吃食奔波時。


    南方的讀書人,已經開始重修書卷,為考取功名做準備。


    所以這便是鐵打的事實。


    那為了防止北方學子不滿,朱元璋便是直接掀了桌子。


    既然不能讓南北都滿意,那就都別滿意了,停科舉,任舉薦,複舊製。


    而對外,朱元璋也不能寒了天下學子的心。


    便是稱,今有司所取多後生少年,觀其文詞,若可與有為,及試用之,能以所學措諸行事者甚寡。


    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虛文應聯,非朕責實求賢之意也。


    這便是朱元璋的原話,也就是他們沒有能力勝任行政事務,所以暫停科舉。


    但值得一提的便是,朱元璋的意思,是停科舉,可不是廢科舉。


    這就是朱元璋希望通過恢複薦舉製度,改變士風,不會重蹈覆唐、宋科舉專重文詞的覆轍。


    當然,朱元璋也沒有將科舉取士的大門關死,也是為以後重開科舉留有餘地。


    隻是時機未到,不可操之過急。


    “所以,爹啊,該為科舉做準備了。”


    朱棡笑了笑,便是開口道。


    “什麽意思?”


    朱元璋沒有明白朱棡的意思,便是皺眉問道。


    “為日後大明的科舉,奠定基礎,以求有用之仕,報效大明。”


    朱棡想都沒想道。


    “說說你的意思。”


    聞言,朱元璋擺了擺手。


    “爹,孩兒真心問您一句!”


    “您覺得,這天下,真的可以有千秋萬代的王朝麽?”


    言罷,朱棡緩緩吸氣,神色肅穆,一膝跪下,錦繡袍角輕拂地麵,塵埃不起,唯有敬意盈室。


    這一跪,不僅是血脈尊卑之禮,更是對千古興亡沉思的叩問。


    而這一問,不僅僅是朱元璋的兒子,也是後世萬千,春風之下的叩問!


    更是關乎未來大明的走向!


    所以,朱棡不得不問!


    “你想說什麽?”


    見狀,朱元璋倒是低下頭,看向朱棡輕聲道。


    “我執拗桀驁,您應該明白。”


    “所以這一問,我不是在為大明叩問,而是在為天下問!”


    “問您!”


    “大明、百姓,在您的心中,究竟哪個更重!”


    言至此,朱棡昂首,雙眸炯炯,直視朱元璋。


    那眼神之中,既有不屈的鋒芒,亦有一抹的期待與忐忑。


    “若咱選大明,伱待如何?”


    朱元璋的聲音,仍是輕道。


    “孩兒從此閉嘴,以父皇為尊,卸兵權,返太原,至此為王臣,享一世之榮華。”


    朱棡話語鏗鏘,無畏而堅決。


    “你可不是安分的性格。”


    朱元璋搖了搖頭道。


    “痛莫大於心死,哀莫過於無聲。”


    “若父皇不放心,兒臣可取劍自裁,從此,晉藩除名,父皇安心。”


    朱棡仍是擲地有聲道。


    “三弟!”


    不待朱元璋開口,朱標卻是一驚,便是喝了一聲,又是連忙跪下,看向朱元璋道:“爹,三弟不是這個意思!”


    “老三!”


    就連一旁的馬皇後都是想起身,但卻被朱元璋一把握住手,隨後沉聲道:“你可知曉,你在說什麽!”


    “明白,但求心安,兒臣永不悔!”


    朱棡依舊決絕道。


    一時之間,整座坤寧宮的氣氛,陷入了冰點,隻有忐忑的心跳聲,在沉默之中顫動。


    “你的聰慧,你的抱負,還有你的手段,便注定了你日後必將成龍。”


    良久以後,朱元璋幽幽的聲音,方才響起道:“未來成就絕不下於咱,可咱想不明白,你究竟是怎麽想的?”


    “算了.既然你問了,那咱便告訴你,這天下,哪有千秋萬代的王朝,縱然如強漢,也不過四百年江山。”


    看向仍然無動於衷的朱棡,朱元璋又是輕歎一口氣道。


    道理都明白,隻是這天下來之不易。


    那身為開國皇帝,想做一個千秋萬世的夢,很正常。


    因為,不僅僅是朱元璋,而是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一世,十世,百世,千世,萬世之命!


    但真的可能達成麽?


    朱元璋自然明白,絕無可能!


    周而複始,盛極必衰,此乃天定,非人力可逆!


    隻是希望,大明可以更長久一點,更長久一點.


    朱元璋的眼眸,好似透過了時間與空間,看向了遙遠的未來,看見了大明的強盛與覆滅.


    最終,化作一聲長歎!


    “我一人成龍,不如天下皆龍!”


    麵對這聲長歎,朱棡挺直身軀,目光炯炯道。


    不求獨善其身、飛龍在天!


    願這浩瀚山河之中,人人得展龍鳳之姿,共繪華夏輝煌圖卷!


    話音剛落,突然間


    “哐啷——”


    一聲炸雷猛地在空中炸響,讓人心頭一震。


    緊接著,天空像是被扯開了口子,大雨瞬間傾瀉而下,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打在宮殿的瓦片上,又急又猛。


    但也無法洗刷朱棡這一席話,對於朱元璋的衝擊!


    這是對於皇權最直白的衝擊!


    而要不是這話出自朱棡之口,朱元璋已經準備殺人了!


    人人如龍!


    豈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皇帝?


    這讓皇帝怎麽可能允準!


    特別是朱元璋這般殺伐果斷的開國皇帝!


    “大明傳不了千世、傳不了萬世,這是事實。”


    “縱然是您所願,您所求,您為此鞏固皇權,封閉思想,以此束縛天下百姓,也無法達成!”


    “因為總有人不信命,也總會有人去質疑所謂的“天命”!”


    “那改革,萬世之太平,當由此打下基礎!”


    “以免重演異族為禍我中原江山,害我子民飽受苦難,飽受欺辱!”


    “所以,我這一生,就是要讓他們站起來,別跪下!”


    看向滿目陰鬱的朱元璋,朱棡依舊毫不示弱道。


    “哪怕因此顛覆皇權,也不在乎!”


    朱元璋緩緩抬起陰沉的目光道。


    “爹!沒有人可以否認您的文治武功!”


    “但歸咎其一點,您永遠都是百姓之子!”


    “是那年鳳陽山上,為財主放牛的朱重八!”


    “是父母雙亡,為生計,做過和尚,做過乞丐,被迫遊走四方!”


    “甚至那年,當兵也並未您的本意,而若非走投無路,安能投軍從戎,建不世之功業!”


    “直至您踏過淮西路,登上應天府,開創大明,建元洪武!”


    “您以為是時勢造英雄,千百年來,至貧出身,卻取得天下,唯朱元璋一人耳!”


    “但自漢末隋唐,士紳豪強之下,安有百姓之出路!”


    “難道,這就不是一場爆發,一場變革!”


    “百年來的積怨,方才造就了您這位草根皇帝!”


    “可您以為,繼續沿用舊製,王朝就不會滅亡,天下就不會改朝換代?”


    “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您,千百年來,世上萬般事,有一必有二!”


    “因為您辦不成的事,總會有後來人繼續,但那位不會如您一般,一心鞏固皇權,以求江山永固!”


    “他所願,非一人成龍之道,而是天下萬萬人成龍!”


    朱棡的眼眸深處,泛起一抹濃重的敬意,方才道。


    凡心有家國,對於那位唯有敬意、唯有愛戴!


    所以,既然來了大明,自然力求改革,以求後世不會在遭受異族之侵!


    使我華夏百姓,不在遭受動蕩!


    為千百年後的改革,奠定最為堅固的基礎!


    因為,朱棡明白,縱然窮盡一生,鞠躬盡瘁,也隻能為天下打好基礎!


    “你!”


    麵對朱棡的鋒芒畢露,朱元璋也是勃然大怒,隻是對上朱棡依舊毫無懼色的目光,又是陷入了沉默。


    “說說科舉製吧。”


    良久的沉默以後,朱元璋隻是擺了擺手,岔開話題道。


    很顯然,朱元璋並不想繼續剛剛的話題。


    “不在愚民,弄民,實施雙軌並重,兼顧農耕與仕途。”


    朱棡看了一眼朱元璋,方才開口道。


    “嗯?”


    對此,朱元璋又是皺起眉頭,顯然沒聽明白朱棡的意思?


    畢竟農耕與仕途,怎麽都不可能掛鉤吧?


    “您覺得當今天下,最重要的是什麽?”


    對於朱元璋的疑惑,朱棡輕聲問道。


    “糧食。”


    這朱元璋都不用想,便是答道。


    “對也不對。”


    朱棡先是點了點頭,又是搖了搖頭道。


    “什麽意思?”


    朱元璋不解道。


    從古至今,便是民以食為天,那自然是糧食最為重要,畢竟吃飽才是重中之重。


    “哪一朝沒有糧食,隻是多少的問題。”


    “所以提高糧食的產量,才是重中之重,其餘都是浮雲。”


    朱棡坐回椅子上,方才點頭道。


    “確實,糧食年年都會有,但就是產量的問題。”


    “有時,大豐之年,糧食富足,但大災之年,糧食不足溫飽,也有百姓吃不飽,因此而餓死,也不在少數。”


    朱標也是重新坐回椅子上,輕輕點頭道。


    但這心中,也總算是鬆了口氣。


    幸虧他們家老朱克製住了,要不然今日非得吵起來不可!


    隻是不知道,朱元璋究竟是怎麽想的?


    但說實話,可能是從小與朱棡長在一起的原因,朱標內心之中,竟然有些認同朱棡。


    “所以雙軌並重,兼顧農耕與仕途。”


    “什麽意思?”


    “將官學與鄉學結合,在都城及州縣設立官學,教授經典、文學、律法等,培養官員與學者。”


    “同時,在鄉村設立鄉學,以農業知識、基礎讀寫和道德倫理為主要教學內容,鼓勵農耕與研學農耕。”


    “其一,在鄉鎮民間設立農學堂,傳授農耕知識,作物輪作、病蟲害防治等知識,提升農耕生產力。”


    “其二,派遣懂農業的官員,或學者深入鄉鎮,通過季節性的巡回講學,指導百姓實踐新知,提高耕種效率。”


    “其三,科舉創新,在科舉之中增設農耕科目,選拔優秀農業人才,給予官職或獎勵,提高農民的身份。”


    “其四,耕讀結合,鼓勵學子“半日讀書,半日耕作”,確保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也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


    “同時,設立律法規定,禁止隨意荒廢耕田。”


    “這樣一來,既能促進農業發展,又能維持民間安穩,從而各司其職。”


    “至於官學,我的建議是從各方麵入手,匯集百家之學,選拔有用之才,而非死記硬背的書生。”


    “就比如,有學子喜歡律法,便可以主攻律法,那科舉入仕,便是去刑部任職。”


    “有學子喜歡經學,便可以調往戶部、商司任職。”


    “同樣的,萬般學問,都有其存世的意義,而大明隻需因材施教即可。”


    “這般下來,人才不會埋沒,大明也會愈發的欣欣向榮。”


    話罷,朱棡方才看向麵露沉思的朱元璋,還有朱標。


    其實,朱棡心中有個更大膽的構想,隻是覺得有些不現實。


    畢竟將後世的模版,套用在眼前的大明,根本不可能。


    更何況,凡事不能過於著急,要不然,便是大廈將傾,難有挽回之勢!


    再者,變法改革豈能著急。


    而且,還是封建王朝治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