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老朱家的歡樂多,還有大明初代戰神、李景隆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爹,韓國公是您請進宮的?”
玩鬧過後,朱棡又是看向朱元璋,詢問道。
“咱沒請。”
朱元璋聞言,搖了搖頭道。
“啊?”
對此,朱棡的眼中露出一抹詫異之色。
李善長自從致仕以後,便是賦閑在家,逢年過節,朱元璋的賞賜也是不斷。
而這位不樂得清閑,今日反而是來了早朝,甚至親自下場,支持大明變法,更是與胡惟庸劃清界限。
怎麽看,李善長今日的所為,都像是早有預謀,而非巧合之下。
但以這位老國公的作風,又不可能這般輕易的交出底牌。
所以,朱棡也有些拿捏不準,李善長究竟在想什麽?
明明當下的情況,隻是不利於胡惟庸,但對李善長可沒有絲毫的影響。
除非,李善長已經看出胡惟庸自作聰明,又或者脫離了掌控,這才想撇清關係。
想不明白,朱棡有些頭疼揉了揉太陽穴,縱然才智如妖,可整日麵對這些老狐狸,還是會覺得頭疼。
畢竟這群老狐狸,從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比之朱棡還狡詐。
“咱其實也很意外。”
“但先早朝一步來見了咱,並且求了一道居殿後的聖旨。”
“說是老了,站不住了,讓咱體恤一下。”
“而咱也沒多想,便是同意了。”
“但這個老東西,竟然能親自站出來,支持大明變法。”
朱元璋坐回椅子上,方才看向朱棡道。
“爹,您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韓國公便來過。”
隻是一旁的朱標,腦中靈光一閃,便是看向朱元璋道。
“前段時間?”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抹疑惑。
“坤寧宮。”
馬皇後拍了拍朱元璋的後腦勺,方才沒好氣道:“他來求一道恩典,但你沒同意。”
“哦對對對,咱想起來了。”
經過馬皇後的提醒,朱元璋也是想起來了,便是轉過頭,看向朱棡道:“怪不得,善長今日會入朝下場,咱想明白了,他就是為了你。”
“為了我?”
聞言,朱棡又是伸出手,指了指自己,有點懵。
“沒錯,善長應該就是為了你。”
朱元璋笑著點了點頭道。
“這跟我有什麽關係?”
對於朱元璋臉上的笑意,朱棡卻是皺起眉頭道。
“想巴結伱。”
朱標轉過頭,似笑非笑道。
“別鬧,那是老爺子的把兄弟,早早跟隨老爺子打天下的功臣,需要巴結我這個晉王?”
對此,朱棡直接看向朱標,翻了翻白眼道。
堂堂韓國公、老相國、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太子少師的李善長,需要巴結朱棡?
這一串的官職拎出來,隨便摘,李善長都是國之重臣。
畢竟位極人臣,權力已經到了臣子的頂峰,還用得上巴結朱棡?
“那要是為了兒子,巴結你呢?”
馬皇後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便是道。
“兒子,李祺?”
朱棡想了下,開口道。
“嗯。”
朱標攬住朱棡的肩膀,還是笑著點了點頭。
“那個鱉孫想打鏡靜的主意!”
看向朱標臉上意味深長的笑容,朱棡整個人差點氣炸,便是喊道。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你妹妹已經到了成婚之年,再加上李祺人品不錯,咱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好歸宿。”
朱元璋看向有點生氣的朱棡,反倒是擺了擺手。
“想都別想!”
對此,朱棡卻是惡狠狠的看向朱元璋道。
“你總不可能攔著一輩子吧?”
馬皇後又是無奈的看向朱棡道。
“那我也說過,若是鏡靜喜歡,兒子沒任何意見,但若是鏡靜不喜歡,誰都別想。”
朱棡撇了撇嘴道。
臨安公主,朱鏡靜。
朱元璋庶長女。
而雖是庶出,但卻與嫡女無不同。
因為其母不僅是成穆貴妃孫氏,更是朱棡從小牽到大的妹妹。
縱然朱棡離京,前往太原就藩,也不曾忘記過臨安,每逢臨安生辰,朱棡都會提前備好禮物,為其慶生。
而說心裏話,朱棡並不反對朱鏡靜與李祺在一起。
隻是想起曆史上李善長的下落,朱棡才不想讓李祺與朱鏡靜成親。
“你這孩子,至少要問過臨安吧?”
麵對倔強的朱棡,朱元璋也是有些無奈道。
“不用問,臨安還小,再養兩年,讓李伯收起那點心思。”
朱棡擺了擺手,仍是拒絕道:“反正我朱家的女兒,不愁嫁。”
“都已經是及笄之年了,還小?”
朱元璋沒好氣道。
“這才及笄之年,您老人家就迫不及待的想將臨安嫁出去?”
“十五六歲的小女孩,嫁出去相夫教子,不行,絕對不行!”
話罷,朱棡毫不示弱的瞪向朱元璋。
十五六歲的年紀,在後世,還在上學的年紀,就得去相夫教子?
別鬧,朱棡壓根不可能同意。
“年紀大了,就有點不好嫁了。”
朱元璋看向炸毛的朱棡,有點頭疼道。
“娘,老頭說您老了。”
朱棡卻是頭一轉,直接看向馬皇後道。
“哎咱什麽時候說你娘老了你別血口噴人啊”
朱元璋一聽,當即有些不樂意道。
“您跟我娘差四歲,我娘二十一歲嫁給你的,那您不就再說我娘老了?”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狡黠,便是開口道。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馬皇後本來還不在意的神色,頓時就沉了下去。
“那是亂世,咱跟你娘是患難夫妻,豈能與今日之太平天下相比?”
望向馬皇後的神色,朱元璋心底一慌,但還是強裝鎮定道。
明麵上,馬皇後還能給朱元璋留點臉,一切以朱元璋為主。
但私下裏,朱元璋可曉得這娘們有多虎,壓根得罪不起。
“朱重八。”
朱棡還未開口,馬皇後便是一把揪住了朱元璋的耳朵。
“哎哎哎疼疼疼,妹子輕點,輕點.”
對此,朱元璋頓時有點欲哭無淚,便是連連喊疼。
可馬皇後仍然沒有鬆手的跡象。
而望向眼前這一幕的朱家幾兄弟,紛紛低下了頭。
似乎這個場景,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陛下,聖躬安。”
被馬皇後收拾完的朱元璋,便是直接來了曹國公府,李文忠也是率領一眾家眷,迎了出來,躬身行禮。
“咱今日微服出巡,不必多禮。”
朱元璋看向恪守禮儀的李文忠,微微擺了擺手道:“而且都是自家人,就不用這麽拘謹了。”
“臣明白。”
李文忠還是有點放不開,便是拱了拱手。
“表兄。”
朱棡與朱標,還有朱樉與朱棣,也是紛紛看向李文忠行禮。
“這是家禮。”
眼見李文忠還有回禮,朱元璋頓時瞥向李文忠道。
“侄兒明白。”
李文忠這才收起手。
朱棡也是上下打量起李文忠。
這位在後世被譽為大明霍去病的美男子。
這般說吧,大明王朝最為耀眼的少年名將,洪武皇帝朱元璋外甥,與沐英並列為馬皇後最喜愛的義子。
明太宗朱棣一生的偶像,大明初代戰神之父。
淮西集團顏值天花板,最年輕的開過六公。
弱冠之年,兩千精兵破敵軍二十萬。
十七歲,一戰成名,震鑠古今。
二十歲,鎮守嚴州,大敗張士誠,自此張士誠自是不敢窺探嚴州。
二十三歲,張士誠策反苗將蔣英,刺殺大將胡大海,浙東危急。
李文忠來不及請示朱元璋,便率大軍從天而降,以雷霆萬鈞之勢,滅殺叛軍主將,且恩威並施,保住了浙東。
好消息傳來,朱元璋欣喜若狂,隨即命李文忠鎮守浙東,短短四年,李文忠便憑借自己的能力,成了為主宰一方的封疆大吏。
洪武二年,李文忠與徐達分道北伐,擒獲元王子,公主,宗室成員近萬人,繳獲丟失了近兩百年的宋朝玉璽。
更是於茫茫人海之中,橫行萬裏,大破北元上都。
洪武三年,這位隴西郡王李貞與曹國大長公主嫡子,因功封爵,位列開國六公之曹國公。
洪武五年,徐達鎮中路,李文忠率領的東路,馮勝率西路,分別北伐!
李文忠率軍出居庸關,直搗應昌方向,攻克應昌,此役中俘獲了大量物資,以及北元的部分皇族,更是極大地震撼了北元朝廷。
足以得見,李文忠少年從軍,戎馬一生,為朱元璋之大明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勳。
隨後,一行人便是走進了曹國公府。
隻是這一路上,朱棡的主意力都在李文忠身旁的小孩身上。
不錯,這個孩子,正是大明初代第一戰神,李景隆,也就是著名的虎父犬子典型。
不過,朱棡倒是不認同這一說法。
為什麽,身為曹國公李文忠的嫡長子,縱然再差,又能差到哪裏去?
朱棣奉天靖難時期,李景隆率領二十萬大軍與耿炳文三十萬大軍兵合一處,這可是近乎五十萬的兵馬。
李景隆依舊可以調度有序,從這裏便不難看出李景隆的才能。
那為什麽,李景隆逢戰必敗?
後世有人猜測,李景隆與朱棣幼年關係極好,所以穿的是一條褲子。
拉倒吧!
十六歲的朱棣跟才七歲的李景隆,能尿到一個壺裏?
別忘記了,朱棣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府,而那時的朱棣才二十一歲,至於李景隆才十一歲。
但一個已經是坐鎮一方的藩王,一個不過還在讀書的孩子,怎麽可能有交流?
而且人家建文帝朱允炆,應該也不傻吧?
畢竟李景隆與朱棣的關係甚好,這件事應該不難查吧?
所以真的關係極好,李景隆還能統帥五十萬大軍?
別鬧了,朱允炆連朱棣的小舅子都不放心,又怎麽可能派出與朱棣關係極其好的李景隆。
所以,事實上奉天靖難之前,李景隆與朱棣,就是單純意義上的親戚,至於別的關係,不用想,絕對沒有。
那為什麽李景隆逢戰必輸?
那以朱棡目前的政治眼光來看,奉天靖難,從頭到尾,都還是一場政治鬥爭。
這也就是為什麽,奉天靖難之中,唯有忠於朱允炆的將領,能給予朱棣一些挫折的原因。
還別不信,盛庸、鐵鉉、平安等南軍將領在抵抗朱棣的過程中表現英勇,而這些將領都是忠於建文帝朱允炆的人。
特別是平安,原為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之子,因其父早年追隨朱元璋並深得器重,後戰歿,平安被朱元璋收養並悉心培養。
成年後,平安承襲父職,並且一度隸屬於燕王朱棣,在其麾下擔任過密雲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等職務。
跟過朱棣,還想幹死朱棣,也就大將平安了。
為什麽,這位的立場,向來很簡單,那就是朱元璋,那對於朱元璋欽定的儲君朱允炆,自然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除了本質上的政治鬥爭,朱棣起兵奉天靖難以來,能讓朱棣吃癟的唯有朱允炆的核心集團。
畢竟朱允炆派出去第一位大將,名為耿炳文。
而從這裏便能看出來,朱允炆極其缺乏政治頭腦,並且腦子簡單,甚至是被建文三傻忽悠瘸了。
什麽意思?
耿炳文是誰?
朱元璋開國六公二十八侯旨意的長興侯。
父子兩代為將,都跟在朱元璋的身邊混。
後期朱元璋排列功臣榜的時候,更是把耿炳文跟徐達放在了一起的一等功之列。
更別說後期,朱元璋每有大仗都把耿炳文放在軍中備用。
直白點,監視主將。
藍玉、傅友德之類的都被耿炳文盯過。
而這妥妥的開國功臣,心腹愛將,外加機要秘書。
就這樣的人,朱元璋駕崩之前,不僅沒有安排,也沒有單獨召見,更不用說托孤之類的。
所以朱允炆死心眼啊,你爺爺沒召見,也沒跟你說什麽,你就不會自己拉攏拉攏?
難不成,以後作為皇帝,還得老朱托夢告訴你,耿炳文要重用麽?
作為皇帝,這點政治眼光都沒有?
這樣的人物,怎麽也得放在中樞參政吧?
然後,耿炳文輸了,李景隆輸了,朱允炆輸的徹徹底底。
那現在想來,朱棣能奉天靖難成功,完全是朱允炆的功勞啊。
不管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朱允炆都是一塌糊塗,又怎麽能不敗?
但是現在朱棡來了大明,眼前的這個小屁孩,就得好好歸攏歸攏。
不能從這個李景隆開始起,戰神這個詞,從褒義詞變成貶義詞。
畢竟現在的朱棡,晉王朱棡,便是被譽為戰神!
“九江,有沒有想舅爺。”
就在朱棡思索間,一行人也是走進了正堂,而這剛一進正堂,朱元璋便是牽過李景隆的手笑道。
“想。”
李景隆怯生生的看向朱元璋道。
“臭小子,想舅爺怎麽不進宮,看看舅爺。”
聞言,朱元璋卻是麵色一板的看向李景隆道。
對此,李景隆的頭縮了縮,不覺間流露出一絲拘謹。
“陛下,九江”
見狀,李文忠則迅速將目光投向朱元璋,準備開口。
隻是李文忠話還未說完,便是被朱元璋的聲音冷不丁地打斷道:“叫什麽?”
“舅舅。”
李文忠連忙起身。
“這才對嘛。”
朱元璋的麵容略顯緩和,一抹笑意隱約可見道:“這才對嘛,叫什麽陛下,而且我們是一家人,更何況這裏又不是朝堂之上,何必如此生分。”
“沒錯,表哥,別拘束,況且這還是你家。”
朱標將站起來的李文忠拉著坐下後,也是笑著道。
“嗯。”
李文忠輕輕點了點頭,方才轉頭看向朱元璋笑道:“舅舅,九江最近在學兵法韜略,所以才沒有進宮拜見您,您別見怪。”
“孩子好學,咱怎麽能怪罪?”
朱元璋白了一眼李文忠,又是揉了揉李景隆的頭,笑道:“九江,好好學,未來一定要成為如你爹一般的名將,成為咱大明的中流砥柱。”
“嗯嗯!”
李景隆重重點了點頭,語氣中更是充滿了堅定與憧憬道:“九江會努力成為如表叔一般的戰神,大明戰神!”
“咳咳.”
拿起茶盞輕抿一口的朱棡,差點被李景隆的話嗆到,同時眼中也是升起一抹怪異之色。
畢竟,李景隆的確是大明戰神,隻是李景隆的這個大明戰神,可不是褒義詞,而是貶義詞。
“怎麽,你有意見?”
麵對朱棡的突然咳嗽,朱元璋的眼睛也是瞥了過來,並且沒好氣道。
“九江這個年紀,學習兵法韜略,實在是太早了,不如先讓他入大本堂讀書,等再過兩年,也不遲。”
對於朱元璋的沒好氣,朱棡一點都不在意,反而是沉吟片刻後,方才道:“畢竟還小,正是玩鬧的年紀,又怎麽能真正沉下心學習?”
“老三說的不錯,現在畢竟是太平之世,不像亂世,朝不保夕,倒不如先讓九江先玩兩年。”
聞言,朱標也是點了點頭,方才看向李文忠笑道:“表哥意下如何?”
“臭小子,你怎麽想?”
對此,李文忠並未點頭,也並未搖頭,反而是看向李景隆問道。
“能去麽?”
李景隆的臉上,頓時露出渴望的神情道。
“能。”
李文忠的無奈一閃而逝,但還是點了點頭。
“那兒子去。”
李景隆頓時開心笑道。
“明日便送九江入宮吧。”
朱元璋也是笑著道。
“好。”
李文忠輕輕點頭。
“姐夫,還在休息麽?”
隨後,朱元璋又是沉默了一下,方才看向李文忠道。
玩鬧過後,朱棡又是看向朱元璋,詢問道。
“咱沒請。”
朱元璋聞言,搖了搖頭道。
“啊?”
對此,朱棡的眼中露出一抹詫異之色。
李善長自從致仕以後,便是賦閑在家,逢年過節,朱元璋的賞賜也是不斷。
而這位不樂得清閑,今日反而是來了早朝,甚至親自下場,支持大明變法,更是與胡惟庸劃清界限。
怎麽看,李善長今日的所為,都像是早有預謀,而非巧合之下。
但以這位老國公的作風,又不可能這般輕易的交出底牌。
所以,朱棡也有些拿捏不準,李善長究竟在想什麽?
明明當下的情況,隻是不利於胡惟庸,但對李善長可沒有絲毫的影響。
除非,李善長已經看出胡惟庸自作聰明,又或者脫離了掌控,這才想撇清關係。
想不明白,朱棡有些頭疼揉了揉太陽穴,縱然才智如妖,可整日麵對這些老狐狸,還是會覺得頭疼。
畢竟這群老狐狸,從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比之朱棡還狡詐。
“咱其實也很意外。”
“但先早朝一步來見了咱,並且求了一道居殿後的聖旨。”
“說是老了,站不住了,讓咱體恤一下。”
“而咱也沒多想,便是同意了。”
“但這個老東西,竟然能親自站出來,支持大明變法。”
朱元璋坐回椅子上,方才看向朱棡道。
“爹,您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韓國公便來過。”
隻是一旁的朱標,腦中靈光一閃,便是看向朱元璋道。
“前段時間?”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抹疑惑。
“坤寧宮。”
馬皇後拍了拍朱元璋的後腦勺,方才沒好氣道:“他來求一道恩典,但你沒同意。”
“哦對對對,咱想起來了。”
經過馬皇後的提醒,朱元璋也是想起來了,便是轉過頭,看向朱棡道:“怪不得,善長今日會入朝下場,咱想明白了,他就是為了你。”
“為了我?”
聞言,朱棡又是伸出手,指了指自己,有點懵。
“沒錯,善長應該就是為了你。”
朱元璋笑著點了點頭道。
“這跟我有什麽關係?”
對於朱元璋臉上的笑意,朱棡卻是皺起眉頭道。
“想巴結伱。”
朱標轉過頭,似笑非笑道。
“別鬧,那是老爺子的把兄弟,早早跟隨老爺子打天下的功臣,需要巴結我這個晉王?”
對此,朱棡直接看向朱標,翻了翻白眼道。
堂堂韓國公、老相國、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太子少師的李善長,需要巴結朱棡?
這一串的官職拎出來,隨便摘,李善長都是國之重臣。
畢竟位極人臣,權力已經到了臣子的頂峰,還用得上巴結朱棡?
“那要是為了兒子,巴結你呢?”
馬皇後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便是道。
“兒子,李祺?”
朱棡想了下,開口道。
“嗯。”
朱標攬住朱棡的肩膀,還是笑著點了點頭。
“那個鱉孫想打鏡靜的主意!”
看向朱標臉上意味深長的笑容,朱棡整個人差點氣炸,便是喊道。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你妹妹已經到了成婚之年,再加上李祺人品不錯,咱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好歸宿。”
朱元璋看向有點生氣的朱棡,反倒是擺了擺手。
“想都別想!”
對此,朱棡卻是惡狠狠的看向朱元璋道。
“你總不可能攔著一輩子吧?”
馬皇後又是無奈的看向朱棡道。
“那我也說過,若是鏡靜喜歡,兒子沒任何意見,但若是鏡靜不喜歡,誰都別想。”
朱棡撇了撇嘴道。
臨安公主,朱鏡靜。
朱元璋庶長女。
而雖是庶出,但卻與嫡女無不同。
因為其母不僅是成穆貴妃孫氏,更是朱棡從小牽到大的妹妹。
縱然朱棡離京,前往太原就藩,也不曾忘記過臨安,每逢臨安生辰,朱棡都會提前備好禮物,為其慶生。
而說心裏話,朱棡並不反對朱鏡靜與李祺在一起。
隻是想起曆史上李善長的下落,朱棡才不想讓李祺與朱鏡靜成親。
“你這孩子,至少要問過臨安吧?”
麵對倔強的朱棡,朱元璋也是有些無奈道。
“不用問,臨安還小,再養兩年,讓李伯收起那點心思。”
朱棡擺了擺手,仍是拒絕道:“反正我朱家的女兒,不愁嫁。”
“都已經是及笄之年了,還小?”
朱元璋沒好氣道。
“這才及笄之年,您老人家就迫不及待的想將臨安嫁出去?”
“十五六歲的小女孩,嫁出去相夫教子,不行,絕對不行!”
話罷,朱棡毫不示弱的瞪向朱元璋。
十五六歲的年紀,在後世,還在上學的年紀,就得去相夫教子?
別鬧,朱棡壓根不可能同意。
“年紀大了,就有點不好嫁了。”
朱元璋看向炸毛的朱棡,有點頭疼道。
“娘,老頭說您老了。”
朱棡卻是頭一轉,直接看向馬皇後道。
“哎咱什麽時候說你娘老了你別血口噴人啊”
朱元璋一聽,當即有些不樂意道。
“您跟我娘差四歲,我娘二十一歲嫁給你的,那您不就再說我娘老了?”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狡黠,便是開口道。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馬皇後本來還不在意的神色,頓時就沉了下去。
“那是亂世,咱跟你娘是患難夫妻,豈能與今日之太平天下相比?”
望向馬皇後的神色,朱元璋心底一慌,但還是強裝鎮定道。
明麵上,馬皇後還能給朱元璋留點臉,一切以朱元璋為主。
但私下裏,朱元璋可曉得這娘們有多虎,壓根得罪不起。
“朱重八。”
朱棡還未開口,馬皇後便是一把揪住了朱元璋的耳朵。
“哎哎哎疼疼疼,妹子輕點,輕點.”
對此,朱元璋頓時有點欲哭無淚,便是連連喊疼。
可馬皇後仍然沒有鬆手的跡象。
而望向眼前這一幕的朱家幾兄弟,紛紛低下了頭。
似乎這個場景,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陛下,聖躬安。”
被馬皇後收拾完的朱元璋,便是直接來了曹國公府,李文忠也是率領一眾家眷,迎了出來,躬身行禮。
“咱今日微服出巡,不必多禮。”
朱元璋看向恪守禮儀的李文忠,微微擺了擺手道:“而且都是自家人,就不用這麽拘謹了。”
“臣明白。”
李文忠還是有點放不開,便是拱了拱手。
“表兄。”
朱棡與朱標,還有朱樉與朱棣,也是紛紛看向李文忠行禮。
“這是家禮。”
眼見李文忠還有回禮,朱元璋頓時瞥向李文忠道。
“侄兒明白。”
李文忠這才收起手。
朱棡也是上下打量起李文忠。
這位在後世被譽為大明霍去病的美男子。
這般說吧,大明王朝最為耀眼的少年名將,洪武皇帝朱元璋外甥,與沐英並列為馬皇後最喜愛的義子。
明太宗朱棣一生的偶像,大明初代戰神之父。
淮西集團顏值天花板,最年輕的開過六公。
弱冠之年,兩千精兵破敵軍二十萬。
十七歲,一戰成名,震鑠古今。
二十歲,鎮守嚴州,大敗張士誠,自此張士誠自是不敢窺探嚴州。
二十三歲,張士誠策反苗將蔣英,刺殺大將胡大海,浙東危急。
李文忠來不及請示朱元璋,便率大軍從天而降,以雷霆萬鈞之勢,滅殺叛軍主將,且恩威並施,保住了浙東。
好消息傳來,朱元璋欣喜若狂,隨即命李文忠鎮守浙東,短短四年,李文忠便憑借自己的能力,成了為主宰一方的封疆大吏。
洪武二年,李文忠與徐達分道北伐,擒獲元王子,公主,宗室成員近萬人,繳獲丟失了近兩百年的宋朝玉璽。
更是於茫茫人海之中,橫行萬裏,大破北元上都。
洪武三年,這位隴西郡王李貞與曹國大長公主嫡子,因功封爵,位列開國六公之曹國公。
洪武五年,徐達鎮中路,李文忠率領的東路,馮勝率西路,分別北伐!
李文忠率軍出居庸關,直搗應昌方向,攻克應昌,此役中俘獲了大量物資,以及北元的部分皇族,更是極大地震撼了北元朝廷。
足以得見,李文忠少年從軍,戎馬一生,為朱元璋之大明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勳。
隨後,一行人便是走進了曹國公府。
隻是這一路上,朱棡的主意力都在李文忠身旁的小孩身上。
不錯,這個孩子,正是大明初代第一戰神,李景隆,也就是著名的虎父犬子典型。
不過,朱棡倒是不認同這一說法。
為什麽,身為曹國公李文忠的嫡長子,縱然再差,又能差到哪裏去?
朱棣奉天靖難時期,李景隆率領二十萬大軍與耿炳文三十萬大軍兵合一處,這可是近乎五十萬的兵馬。
李景隆依舊可以調度有序,從這裏便不難看出李景隆的才能。
那為什麽,李景隆逢戰必敗?
後世有人猜測,李景隆與朱棣幼年關係極好,所以穿的是一條褲子。
拉倒吧!
十六歲的朱棣跟才七歲的李景隆,能尿到一個壺裏?
別忘記了,朱棣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府,而那時的朱棣才二十一歲,至於李景隆才十一歲。
但一個已經是坐鎮一方的藩王,一個不過還在讀書的孩子,怎麽可能有交流?
而且人家建文帝朱允炆,應該也不傻吧?
畢竟李景隆與朱棣的關係甚好,這件事應該不難查吧?
所以真的關係極好,李景隆還能統帥五十萬大軍?
別鬧了,朱允炆連朱棣的小舅子都不放心,又怎麽可能派出與朱棣關係極其好的李景隆。
所以,事實上奉天靖難之前,李景隆與朱棣,就是單純意義上的親戚,至於別的關係,不用想,絕對沒有。
那為什麽李景隆逢戰必輸?
那以朱棡目前的政治眼光來看,奉天靖難,從頭到尾,都還是一場政治鬥爭。
這也就是為什麽,奉天靖難之中,唯有忠於朱允炆的將領,能給予朱棣一些挫折的原因。
還別不信,盛庸、鐵鉉、平安等南軍將領在抵抗朱棣的過程中表現英勇,而這些將領都是忠於建文帝朱允炆的人。
特別是平安,原為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之子,因其父早年追隨朱元璋並深得器重,後戰歿,平安被朱元璋收養並悉心培養。
成年後,平安承襲父職,並且一度隸屬於燕王朱棣,在其麾下擔任過密雲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等職務。
跟過朱棣,還想幹死朱棣,也就大將平安了。
為什麽,這位的立場,向來很簡單,那就是朱元璋,那對於朱元璋欽定的儲君朱允炆,自然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除了本質上的政治鬥爭,朱棣起兵奉天靖難以來,能讓朱棣吃癟的唯有朱允炆的核心集團。
畢竟朱允炆派出去第一位大將,名為耿炳文。
而從這裏便能看出來,朱允炆極其缺乏政治頭腦,並且腦子簡單,甚至是被建文三傻忽悠瘸了。
什麽意思?
耿炳文是誰?
朱元璋開國六公二十八侯旨意的長興侯。
父子兩代為將,都跟在朱元璋的身邊混。
後期朱元璋排列功臣榜的時候,更是把耿炳文跟徐達放在了一起的一等功之列。
更別說後期,朱元璋每有大仗都把耿炳文放在軍中備用。
直白點,監視主將。
藍玉、傅友德之類的都被耿炳文盯過。
而這妥妥的開國功臣,心腹愛將,外加機要秘書。
就這樣的人,朱元璋駕崩之前,不僅沒有安排,也沒有單獨召見,更不用說托孤之類的。
所以朱允炆死心眼啊,你爺爺沒召見,也沒跟你說什麽,你就不會自己拉攏拉攏?
難不成,以後作為皇帝,還得老朱托夢告訴你,耿炳文要重用麽?
作為皇帝,這點政治眼光都沒有?
這樣的人物,怎麽也得放在中樞參政吧?
然後,耿炳文輸了,李景隆輸了,朱允炆輸的徹徹底底。
那現在想來,朱棣能奉天靖難成功,完全是朱允炆的功勞啊。
不管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朱允炆都是一塌糊塗,又怎麽能不敗?
但是現在朱棡來了大明,眼前的這個小屁孩,就得好好歸攏歸攏。
不能從這個李景隆開始起,戰神這個詞,從褒義詞變成貶義詞。
畢竟現在的朱棡,晉王朱棡,便是被譽為戰神!
“九江,有沒有想舅爺。”
就在朱棡思索間,一行人也是走進了正堂,而這剛一進正堂,朱元璋便是牽過李景隆的手笑道。
“想。”
李景隆怯生生的看向朱元璋道。
“臭小子,想舅爺怎麽不進宮,看看舅爺。”
聞言,朱元璋卻是麵色一板的看向李景隆道。
對此,李景隆的頭縮了縮,不覺間流露出一絲拘謹。
“陛下,九江”
見狀,李文忠則迅速將目光投向朱元璋,準備開口。
隻是李文忠話還未說完,便是被朱元璋的聲音冷不丁地打斷道:“叫什麽?”
“舅舅。”
李文忠連忙起身。
“這才對嘛。”
朱元璋的麵容略顯緩和,一抹笑意隱約可見道:“這才對嘛,叫什麽陛下,而且我們是一家人,更何況這裏又不是朝堂之上,何必如此生分。”
“沒錯,表哥,別拘束,況且這還是你家。”
朱標將站起來的李文忠拉著坐下後,也是笑著道。
“嗯。”
李文忠輕輕點了點頭,方才轉頭看向朱元璋笑道:“舅舅,九江最近在學兵法韜略,所以才沒有進宮拜見您,您別見怪。”
“孩子好學,咱怎麽能怪罪?”
朱元璋白了一眼李文忠,又是揉了揉李景隆的頭,笑道:“九江,好好學,未來一定要成為如你爹一般的名將,成為咱大明的中流砥柱。”
“嗯嗯!”
李景隆重重點了點頭,語氣中更是充滿了堅定與憧憬道:“九江會努力成為如表叔一般的戰神,大明戰神!”
“咳咳.”
拿起茶盞輕抿一口的朱棡,差點被李景隆的話嗆到,同時眼中也是升起一抹怪異之色。
畢竟,李景隆的確是大明戰神,隻是李景隆的這個大明戰神,可不是褒義詞,而是貶義詞。
“怎麽,你有意見?”
麵對朱棡的突然咳嗽,朱元璋的眼睛也是瞥了過來,並且沒好氣道。
“九江這個年紀,學習兵法韜略,實在是太早了,不如先讓他入大本堂讀書,等再過兩年,也不遲。”
對於朱元璋的沒好氣,朱棡一點都不在意,反而是沉吟片刻後,方才道:“畢竟還小,正是玩鬧的年紀,又怎麽能真正沉下心學習?”
“老三說的不錯,現在畢竟是太平之世,不像亂世,朝不保夕,倒不如先讓九江先玩兩年。”
聞言,朱標也是點了點頭,方才看向李文忠笑道:“表哥意下如何?”
“臭小子,你怎麽想?”
對此,李文忠並未點頭,也並未搖頭,反而是看向李景隆問道。
“能去麽?”
李景隆的臉上,頓時露出渴望的神情道。
“能。”
李文忠的無奈一閃而逝,但還是點了點頭。
“那兒子去。”
李景隆頓時開心笑道。
“明日便送九江入宮吧。”
朱元璋也是笑著道。
“好。”
李文忠輕輕點頭。
“姐夫,還在休息麽?”
隨後,朱元璋又是沉默了一下,方才看向李文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