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朝局暗流湧動,吳王朱橚入禦書房。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臭小子,誰讓你坐在龍椅上的?”
朱元璋剛一踏進禦書房,便是看見了坐在龍椅上的朱棡,當即皺起眉頭道。
“怎麽?”
“我不坐在這裏,怎麽處理政務?”
朱棡則是頭也不抬地回道。
“你就不能搬個椅子?”
見狀,朱元璋依舊沒好氣道。
“我憑什麽要搬個椅子?”
“老大求我來處理政務,我還能委屈了自己?”
朱棡仍是頭也不回道。
“這是皇帝的位子,要是被別人看見,還以為你會有別的心思。”
對此,朱元璋的眼中也是閃過一抹無奈道。
這倒不是舍不得自家兒子坐,但要是被別人瞧見了。
傳出去的影響也不好。
畢竟太子能坐得了龍椅,那是朱元璋允準的。
可朱棡坐上了龍椅,那就是有違禮製。
反正破規矩賊多,可即便是不想守,也不行。
因為身為皇室,就是這大明朝的天,所以要是連天家都不守規矩,老百姓就更不會守規矩。
這也是為全天下做一個表率,隻是麵對這樣一個膽大妄為、囂張跋扈的兒子。
朱元璋也很無奈,罰吧,舍不得,不罰吧,這臭小子容易蹬鼻子上臉。
有時候真的弄得人腦殼都疼。
“放心,能在禦書房的都不是亂嚼舌根子的人。”
“至於外臣想要覲見,怎麽也得經過通稟,擔心什麽,有什麽好擔心的。”
朱棡輕輕擺了擺手,還是毫不在意道。
“隨便伱了,別鬧得人盡皆知就好。”
聞言,朱元璋還是有些無奈的點了點頭。
“您老人家怎麽會來禦書房?”
朱棡的臉上也是升起了笑容,便是抬起頭打趣道:“畢竟您這個甩手掌櫃的,不好好在坤寧宮享福,怎麽也想嚐嚐處理政務的苦?”
“臭小子,你可別挖苦咱,咱不吃你這一套。”
“咱本來是來找老大的,既然老大不在,那跟你說也行。”
朱元璋直接坐在了下麵的椅子上,也沒讓朱棡的屁股挪窩,方才沉吟道。
畢竟這禦書房之中,都是老朱家的心腹,也都知道老朱家的相處規矩,況且父子倆,也不用寫的過分拘謹。
況且那隻是個位子,沒必要太過於較真,所以隻要是口頭上告誡過,走走過場,也就行了。
“又出了什麽事情?”
朱棡將手中的奏章合上,便是瞥過頭看向朱元璋道。
“劉伯溫的事。”
朱元璋也是想都沒想,便是開口道。
“嗯?”
“劉伯溫的事情,朝廷上雖然都有猜測,但大多也都明白大哥的意思。”
“畢竟此次牽扯進小明王案子的人員眾多,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才沒有朝臣開口質疑,同時也算是給了劉家一道恩典。”
“削爵,讓劉家舉族遷往嶺南,也算是保全了劉家,也算是對得起劉伯溫。”
朱棡輕輕皺了皺眉頭,便是看向朱元璋道。
劉伯溫身為禦史中丞,又是朝廷的誠意伯。
那身為誠意伯,又是禦史中丞,卻不能對朝廷盡職盡責,反而是有所隱瞞。
那這般處理結局,已經是對得起劉伯溫的功勞。
至於其長子劉漣,的確有才,但也無德。
畢竟知曉朝廷內幕,還作壁上觀,這就已經為法不容,根本不可能饒恕。
“咱知道你們已經做得很好了,劉伯溫的事情,就於此畫上一個句號吧。”
“而且咱也不是想為劉伯溫求情,畢竟功是功,過就是過。”
“但是劉家讓其全族遷往嶺南,給他們謀一份差事,讓他們活下來吧。”
“縱然不能富貴一生,也能溫飽有餘,咱也對得起這場君臣之情了。”
朱元璋輕聲歎了口氣,便是看向朱棡開口道。
“好。”
朱棡並沒有反駁自家老爺子的意思,而是輕輕點了點頭。
劉伯溫的確有罪過,但他也有功德。
至於清正廉潔四個字,劉伯溫配得上。
而且錦衣衛已經查明,從始至終,劉伯溫隻是知曉,但並未參與。
從這一方麵而言,劉伯溫隻是對不起君,沒有盡到一個禦史中丞該有的職責。
但人無完人,總不可能揪著這一點不放吧?
那就當給朱元璋一個麵子,饒過劉家,也全當是全了這一場君臣之情。
至於劉漣的死,一個正七品的小官,即便是劉伯溫之子,史書上也是一筆帶過。
可是這個罪責,可以換成別的名頭,也不會有人去深究。
畢竟曆史隻有後世之人的猜測,還有無休止的推斷,並不具備真相。
成王敗寇的道理,自古以來顯而易見,史書是由勝利者所書寫。
肮髒齷齪也好,高光偉岸也罷,都不過是一紙青史,悠悠空歎。
王侯霸業,也並不能完全寫盡。
所以劉家遷往嶺南,就要從劉漣的身上做足功夫,這個交給禦史台去辦,肯定不會有絲毫的紕漏。
這也是政治下的陰雲密布,所有的理由,也不過是為了遮羞。
畢竟你想想,堂堂大儒劉伯溫,絕代謀臣,竟然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塗。
這要是傳出去,不僅僅是劉伯溫的名聲掃地,更會連累到朝廷的聲譽。
朱元璋就這麽不受人愛戴?
哪個臣子都想欺瞞一下朱元璋?
這於國不穩。
“還有就是你徐叔叔家的閨女,誰都看不上,都是看上你了。”
“所以咱決定賜婚你跟徐妙雲,不過要等你跟鈺兒成親以後。”
“再讓徐達稀罕他閨女幾個月。”
眼見朱棡答應了下來,朱元璋的臉上頓時閃過一抹滿意之色,方才輕輕拍了拍頭,又是開口道。
“以您的性子,這種事情怎麽可能跟我商議?”
“所以為了讓徐妙雲能嫁給我,您許下了什麽承諾?”
朱棡已經見怪不怪,便是直接擺了擺手道。
朱元璋決定的事情,特別是兒子們的姻親,幾乎都是一手操辦,絕不會允許兒子們拒絕。
那朱棡就挺好奇,堂堂魏國公之嫡長女,嫁給他朱棡作為側妃,究竟是徐達做出了讓步,還是朱元璋又許下了什麽承諾?
“正妃。”
朱元璋輕輕吐出兩個字道。
“這不可能。”
“鈺兒與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又是等了我三年,我就絕不可能負了她。”
朱棡果斷搖頭道。
“你聽咱把話講完,是同為正妃。”
“至於禮法上麵,就不用你這個猴崽子管了。”
“咱自然有自己的主意。”
眼見朱棡拒絕,朱元璋這才瞥向朱棡,開口解釋道。
“您老人家是皇帝,是這大明朝的天。”
“所以您說什麽就是什麽,自然不敢有人違背。”
朱棡頓時露出一抹了然之色,便是點了點頭道。
什麽祖宗禮製,朱元璋隻要一口咬定不合理,那哪怕是延續了上千年的禮法,也能推倒重來。
畢竟禮法,就是為了約束天下蒼生。
但這個東西卻約束不了皇帝,所以朱元璋隻要力排眾議,挑幾個刺頭,完全可以定下來。
況且那些窮酸腐儒,現在哪裏敢反駁朝廷?
“你就不問問別的?”
朱元璋倒是有些不滿的看向朱棡道。
醞釀了這麽久的情緒,朱棡突然不問了,朱元璋當然不滿。
“至於封爵,因為老人家不用在意。”
“兒子以後海外封國,那我的這些兒子,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爵位。”
朱棡當然知道朱元璋想說什麽,便是笑著擺了擺手道。
“那是以後的事情,至於今日,你隻要還站在大明,你就是大明的親王。”
“所以咱的恩典,依舊是恩典。”
朱元璋卻是沒好氣的瞪了一眼朱棡道。
“那您就說吧,兒子聽著。”
朱棡眼見有點小孩脾氣的朱元璋,臉上又是升起一抹笑容道。
“你與鈺兒的嫡長子,承襲你的爵位,依舊是晉王。”
“至於你和妙雲的嫡子,改為淮王,依舊是大明親王。”
“這可是獨一份的殊榮,整座大明,就你這個臭小子可以有。”
朱元璋聞言,頓時滿意的咧著嘴笑道。
仿佛十分的得意。
畢竟不僅保全了自家老兄弟的麵子,更是給了自家最疼愛的兒子一個巨大的恩典。
這怎麽能不得意?
“謝謝爹。”
朱棡也是起身,看向朱元璋躬了躬身道。
“咱就不喜歡你這個臭小子胸有成竹的表情。”
眼見朱棡的臉上並無異動,朱元璋又是有些不滿的開口道。
“那隻能說明咱父子倆和睦,兒子更是你肚子裏的蛔蟲。”
朱棡依舊笑著道。
對於朱元璋的那點心思,從他一開口,就能猜得出來。
所以朱棡並不驚訝,畢竟朱元璋的騷操作,一直都挺多。
而且也不過是一個親王之爵,未來海外建國,朱棡的兒子也會是親王,沒什麽區別,就當是提前了。
“行了,別拍你老子的馬屁了,你繼續處理政務吧,咱回去跟你娘用膳去了。”
見狀,朱元璋又是瞪了一眼朱棡,便是站起身子,準備離開禦書房。
“等等,爹,您老人家既然來了,這份奏章,還是要您過目一下。”
“畢竟除了您,別說是我,即便是老大來了,也會陷入兩難的抉擇。”
看向站起來的朱元璋,朱棡果斷拿起一旁的奏章,出聲道。
“什麽奏章?”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抹好奇,便是走上前拿過了奏章。
隻是這入目,朱元璋的麵色,就是瞬間陰沉了下來,同時看向朱棡,沉聲道:“這是什麽時候傳出來的?”
“已經好幾日了,並且不僅僅是應天府,身處江南各地的錦衣衛,也是紛紛上了一道奏章,還有鳳陽的錦衣衛,也上了一道奏章。”
說話間,朱棡又是從桌子上拿起幾封奏章,遞給了朱元璋道。
可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源頭可曾查出?”
朱元璋眯起眼睛道。
而這也表明,朱元璋已經有了想殺人的衝動,特別是這幾封奏章,完全是在動搖大明的國本。
“錦衣衛從剛得知消息,就火速上了奏章,然後就是暗中調查,秘密走訪,可是這股消息的源頭,就好像長了翅膀,完全察覺不到一點蹤影。”
朱棡輕輕搖了搖頭道。
“真是一群飯桶!這麽大的動靜,到現在還沒查出一點蹤跡。”
朱元璋的臉上瞬間一冷道。
“這其實也不能完全怪錦衣衛,畢竟是先從孩子的口中傳出,那又如何能記得住相貌?”
朱棡還是搖了搖頭道。
若是從百姓的口中傳出,自然有蹤跡可查,可孩童不諳世事,所以散播謠言者,才會選擇從孩子下手。
因為隻有這般,哪怕是孩子們傳不出去,他們也能在其中安插釘子,佯裝百姓,將這則謠言散布出去。
所以其用心之險惡,心思之縝密,錦衣衛一時之間沒有頭緒,也是實屬正常。
隻不過,這則謠言一定要盡快杜絕,不然就會掀起大亂子。
可究竟是什麽謠言?
能讓朱元璋麵色陰沉如水,就連朱棡與朱標兩兄弟,都拿不定主意。
“竟然敢拿咱的兒子做文章,咱倒想看看這群狗東西,能不能扛得住咱的刀。”
朱元璋的眼中,散發出絲絲的殺機,便是冷冷的開口道:“王景弘。”
“陛下。”
清冷的聲音傳出,站在門口的王景弘身子一抖,便是連忙入內,並且躬身道。
“錦衣衛的人既然查不出來,就將花鼓全部散出去,讓他們查。”
朱元璋緩緩轉過身,便是看向王景弘,輕聲道:“咱隻要結果,不要人,明白麽?”
“遵旨。”
王景弘又是躬了躬身,便是直接退出了禦書房。
“花鼓?”
朱棡又是皺起眉頭道。
“錦衣衛是錦衣衛,花鼓是花鼓,明白了麽?”
朱元璋又是轉過身,看向朱棡道。
“一個在明,一個在暗。”
“陰陽眼。”
朱棡當然不可能不明白,便是道。
“錦衣衛是陽眼,花鼓就是陰眼。”
“都是咱的眼睛。”
朱元璋眼神深邃的點了點頭。
身為一個皇帝,而且還是有大作為的皇帝,自然不可能隻有一雙擺在明麵上的眼睛,所以,這就是花鼓!
朱元璋的第二雙眼睛,比錦衣衛還要恐怖的花鼓!
“查是一定要查,但要是問題不解決,查出來也是無濟於事。”
朱棡又是道。
“李恒,你去將吳王請來禦書房。”
朱元璋點了點頭,便是看向躬身而立的李恒,開口道。
朱元璋剛一踏進禦書房,便是看見了坐在龍椅上的朱棡,當即皺起眉頭道。
“怎麽?”
“我不坐在這裏,怎麽處理政務?”
朱棡則是頭也不抬地回道。
“你就不能搬個椅子?”
見狀,朱元璋依舊沒好氣道。
“我憑什麽要搬個椅子?”
“老大求我來處理政務,我還能委屈了自己?”
朱棡仍是頭也不回道。
“這是皇帝的位子,要是被別人看見,還以為你會有別的心思。”
對此,朱元璋的眼中也是閃過一抹無奈道。
這倒不是舍不得自家兒子坐,但要是被別人瞧見了。
傳出去的影響也不好。
畢竟太子能坐得了龍椅,那是朱元璋允準的。
可朱棡坐上了龍椅,那就是有違禮製。
反正破規矩賊多,可即便是不想守,也不行。
因為身為皇室,就是這大明朝的天,所以要是連天家都不守規矩,老百姓就更不會守規矩。
這也是為全天下做一個表率,隻是麵對這樣一個膽大妄為、囂張跋扈的兒子。
朱元璋也很無奈,罰吧,舍不得,不罰吧,這臭小子容易蹬鼻子上臉。
有時候真的弄得人腦殼都疼。
“放心,能在禦書房的都不是亂嚼舌根子的人。”
“至於外臣想要覲見,怎麽也得經過通稟,擔心什麽,有什麽好擔心的。”
朱棡輕輕擺了擺手,還是毫不在意道。
“隨便伱了,別鬧得人盡皆知就好。”
聞言,朱元璋還是有些無奈的點了點頭。
“您老人家怎麽會來禦書房?”
朱棡的臉上也是升起了笑容,便是抬起頭打趣道:“畢竟您這個甩手掌櫃的,不好好在坤寧宮享福,怎麽也想嚐嚐處理政務的苦?”
“臭小子,你可別挖苦咱,咱不吃你這一套。”
“咱本來是來找老大的,既然老大不在,那跟你說也行。”
朱元璋直接坐在了下麵的椅子上,也沒讓朱棡的屁股挪窩,方才沉吟道。
畢竟這禦書房之中,都是老朱家的心腹,也都知道老朱家的相處規矩,況且父子倆,也不用寫的過分拘謹。
況且那隻是個位子,沒必要太過於較真,所以隻要是口頭上告誡過,走走過場,也就行了。
“又出了什麽事情?”
朱棡將手中的奏章合上,便是瞥過頭看向朱元璋道。
“劉伯溫的事。”
朱元璋也是想都沒想,便是開口道。
“嗯?”
“劉伯溫的事情,朝廷上雖然都有猜測,但大多也都明白大哥的意思。”
“畢竟此次牽扯進小明王案子的人員眾多,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才沒有朝臣開口質疑,同時也算是給了劉家一道恩典。”
“削爵,讓劉家舉族遷往嶺南,也算是保全了劉家,也算是對得起劉伯溫。”
朱棡輕輕皺了皺眉頭,便是看向朱元璋道。
劉伯溫身為禦史中丞,又是朝廷的誠意伯。
那身為誠意伯,又是禦史中丞,卻不能對朝廷盡職盡責,反而是有所隱瞞。
那這般處理結局,已經是對得起劉伯溫的功勞。
至於其長子劉漣,的確有才,但也無德。
畢竟知曉朝廷內幕,還作壁上觀,這就已經為法不容,根本不可能饒恕。
“咱知道你們已經做得很好了,劉伯溫的事情,就於此畫上一個句號吧。”
“而且咱也不是想為劉伯溫求情,畢竟功是功,過就是過。”
“但是劉家讓其全族遷往嶺南,給他們謀一份差事,讓他們活下來吧。”
“縱然不能富貴一生,也能溫飽有餘,咱也對得起這場君臣之情了。”
朱元璋輕聲歎了口氣,便是看向朱棡開口道。
“好。”
朱棡並沒有反駁自家老爺子的意思,而是輕輕點了點頭。
劉伯溫的確有罪過,但他也有功德。
至於清正廉潔四個字,劉伯溫配得上。
而且錦衣衛已經查明,從始至終,劉伯溫隻是知曉,但並未參與。
從這一方麵而言,劉伯溫隻是對不起君,沒有盡到一個禦史中丞該有的職責。
但人無完人,總不可能揪著這一點不放吧?
那就當給朱元璋一個麵子,饒過劉家,也全當是全了這一場君臣之情。
至於劉漣的死,一個正七品的小官,即便是劉伯溫之子,史書上也是一筆帶過。
可是這個罪責,可以換成別的名頭,也不會有人去深究。
畢竟曆史隻有後世之人的猜測,還有無休止的推斷,並不具備真相。
成王敗寇的道理,自古以來顯而易見,史書是由勝利者所書寫。
肮髒齷齪也好,高光偉岸也罷,都不過是一紙青史,悠悠空歎。
王侯霸業,也並不能完全寫盡。
所以劉家遷往嶺南,就要從劉漣的身上做足功夫,這個交給禦史台去辦,肯定不會有絲毫的紕漏。
這也是政治下的陰雲密布,所有的理由,也不過是為了遮羞。
畢竟你想想,堂堂大儒劉伯溫,絕代謀臣,竟然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塗。
這要是傳出去,不僅僅是劉伯溫的名聲掃地,更會連累到朝廷的聲譽。
朱元璋就這麽不受人愛戴?
哪個臣子都想欺瞞一下朱元璋?
這於國不穩。
“還有就是你徐叔叔家的閨女,誰都看不上,都是看上你了。”
“所以咱決定賜婚你跟徐妙雲,不過要等你跟鈺兒成親以後。”
“再讓徐達稀罕他閨女幾個月。”
眼見朱棡答應了下來,朱元璋的臉上頓時閃過一抹滿意之色,方才輕輕拍了拍頭,又是開口道。
“以您的性子,這種事情怎麽可能跟我商議?”
“所以為了讓徐妙雲能嫁給我,您許下了什麽承諾?”
朱棡已經見怪不怪,便是直接擺了擺手道。
朱元璋決定的事情,特別是兒子們的姻親,幾乎都是一手操辦,絕不會允許兒子們拒絕。
那朱棡就挺好奇,堂堂魏國公之嫡長女,嫁給他朱棡作為側妃,究竟是徐達做出了讓步,還是朱元璋又許下了什麽承諾?
“正妃。”
朱元璋輕輕吐出兩個字道。
“這不可能。”
“鈺兒與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又是等了我三年,我就絕不可能負了她。”
朱棡果斷搖頭道。
“你聽咱把話講完,是同為正妃。”
“至於禮法上麵,就不用你這個猴崽子管了。”
“咱自然有自己的主意。”
眼見朱棡拒絕,朱元璋這才瞥向朱棡,開口解釋道。
“您老人家是皇帝,是這大明朝的天。”
“所以您說什麽就是什麽,自然不敢有人違背。”
朱棡頓時露出一抹了然之色,便是點了點頭道。
什麽祖宗禮製,朱元璋隻要一口咬定不合理,那哪怕是延續了上千年的禮法,也能推倒重來。
畢竟禮法,就是為了約束天下蒼生。
但這個東西卻約束不了皇帝,所以朱元璋隻要力排眾議,挑幾個刺頭,完全可以定下來。
況且那些窮酸腐儒,現在哪裏敢反駁朝廷?
“你就不問問別的?”
朱元璋倒是有些不滿的看向朱棡道。
醞釀了這麽久的情緒,朱棡突然不問了,朱元璋當然不滿。
“至於封爵,因為老人家不用在意。”
“兒子以後海外封國,那我的這些兒子,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爵位。”
朱棡當然知道朱元璋想說什麽,便是笑著擺了擺手道。
“那是以後的事情,至於今日,你隻要還站在大明,你就是大明的親王。”
“所以咱的恩典,依舊是恩典。”
朱元璋卻是沒好氣的瞪了一眼朱棡道。
“那您就說吧,兒子聽著。”
朱棡眼見有點小孩脾氣的朱元璋,臉上又是升起一抹笑容道。
“你與鈺兒的嫡長子,承襲你的爵位,依舊是晉王。”
“至於你和妙雲的嫡子,改為淮王,依舊是大明親王。”
“這可是獨一份的殊榮,整座大明,就你這個臭小子可以有。”
朱元璋聞言,頓時滿意的咧著嘴笑道。
仿佛十分的得意。
畢竟不僅保全了自家老兄弟的麵子,更是給了自家最疼愛的兒子一個巨大的恩典。
這怎麽能不得意?
“謝謝爹。”
朱棡也是起身,看向朱元璋躬了躬身道。
“咱就不喜歡你這個臭小子胸有成竹的表情。”
眼見朱棡的臉上並無異動,朱元璋又是有些不滿的開口道。
“那隻能說明咱父子倆和睦,兒子更是你肚子裏的蛔蟲。”
朱棡依舊笑著道。
對於朱元璋的那點心思,從他一開口,就能猜得出來。
所以朱棡並不驚訝,畢竟朱元璋的騷操作,一直都挺多。
而且也不過是一個親王之爵,未來海外建國,朱棡的兒子也會是親王,沒什麽區別,就當是提前了。
“行了,別拍你老子的馬屁了,你繼續處理政務吧,咱回去跟你娘用膳去了。”
見狀,朱元璋又是瞪了一眼朱棡,便是站起身子,準備離開禦書房。
“等等,爹,您老人家既然來了,這份奏章,還是要您過目一下。”
“畢竟除了您,別說是我,即便是老大來了,也會陷入兩難的抉擇。”
看向站起來的朱元璋,朱棡果斷拿起一旁的奏章,出聲道。
“什麽奏章?”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抹好奇,便是走上前拿過了奏章。
隻是這入目,朱元璋的麵色,就是瞬間陰沉了下來,同時看向朱棡,沉聲道:“這是什麽時候傳出來的?”
“已經好幾日了,並且不僅僅是應天府,身處江南各地的錦衣衛,也是紛紛上了一道奏章,還有鳳陽的錦衣衛,也上了一道奏章。”
說話間,朱棡又是從桌子上拿起幾封奏章,遞給了朱元璋道。
可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源頭可曾查出?”
朱元璋眯起眼睛道。
而這也表明,朱元璋已經有了想殺人的衝動,特別是這幾封奏章,完全是在動搖大明的國本。
“錦衣衛從剛得知消息,就火速上了奏章,然後就是暗中調查,秘密走訪,可是這股消息的源頭,就好像長了翅膀,完全察覺不到一點蹤影。”
朱棡輕輕搖了搖頭道。
“真是一群飯桶!這麽大的動靜,到現在還沒查出一點蹤跡。”
朱元璋的臉上瞬間一冷道。
“這其實也不能完全怪錦衣衛,畢竟是先從孩子的口中傳出,那又如何能記得住相貌?”
朱棡還是搖了搖頭道。
若是從百姓的口中傳出,自然有蹤跡可查,可孩童不諳世事,所以散播謠言者,才會選擇從孩子下手。
因為隻有這般,哪怕是孩子們傳不出去,他們也能在其中安插釘子,佯裝百姓,將這則謠言散布出去。
所以其用心之險惡,心思之縝密,錦衣衛一時之間沒有頭緒,也是實屬正常。
隻不過,這則謠言一定要盡快杜絕,不然就會掀起大亂子。
可究竟是什麽謠言?
能讓朱元璋麵色陰沉如水,就連朱棡與朱標兩兄弟,都拿不定主意。
“竟然敢拿咱的兒子做文章,咱倒想看看這群狗東西,能不能扛得住咱的刀。”
朱元璋的眼中,散發出絲絲的殺機,便是冷冷的開口道:“王景弘。”
“陛下。”
清冷的聲音傳出,站在門口的王景弘身子一抖,便是連忙入內,並且躬身道。
“錦衣衛的人既然查不出來,就將花鼓全部散出去,讓他們查。”
朱元璋緩緩轉過身,便是看向王景弘,輕聲道:“咱隻要結果,不要人,明白麽?”
“遵旨。”
王景弘又是躬了躬身,便是直接退出了禦書房。
“花鼓?”
朱棡又是皺起眉頭道。
“錦衣衛是錦衣衛,花鼓是花鼓,明白了麽?”
朱元璋又是轉過身,看向朱棡道。
“一個在明,一個在暗。”
“陰陽眼。”
朱棡當然不可能不明白,便是道。
“錦衣衛是陽眼,花鼓就是陰眼。”
“都是咱的眼睛。”
朱元璋眼神深邃的點了點頭。
身為一個皇帝,而且還是有大作為的皇帝,自然不可能隻有一雙擺在明麵上的眼睛,所以,這就是花鼓!
朱元璋的第二雙眼睛,比錦衣衛還要恐怖的花鼓!
“查是一定要查,但要是問題不解決,查出來也是無濟於事。”
朱棡又是道。
“李恒,你去將吳王請來禦書房。”
朱元璋點了點頭,便是看向躬身而立的李恒,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