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江曾經跟團隊去南美野攝時受過一次重傷,不得不回國治療,半年都不能做太激烈的運動,家裏為此沒收了他的護照。但他又閑不住,於是跟著幾個發燒友自駕開車去做了一期國內民間手藝人的記錄片,在已經實現村村通的國家裏,他無需翻山越嶺徒手打野獸,隻需要跟車走就好。
那時國內已經沒有多少手工作坊了,古舊的村落做出的紙隻能供應少量的書法愛好者,那時別說毛筆了,鋼筆都已經快退出市場,曾經的大眾用紙變成小眾,大部分手藝都已經沒人繼承,很多手藝幾近失傳,他們的團隊想要在消失前將這些記錄下來,嚴江跟著看了製弓、做箭、做傘、烤陶、漆器、做笛、染布……都略懂一點,但都沒認真記,全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知道大概,問起細節便麻爪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技藝都不能在古代使用,比如染布的固色,現代已經有了專用的便宜定色劑,可秦代沒地方買去。很多土法染布在現代村裏都用鹽定色,免得洗滌時脫色,但在秦時你要告訴哪家主婦用鹽來定色,對方會當麵啐你一臉,要是個現代哪個魂穿過來的孩子敢這麽玩,打死都算輕的——在這個時代,鹽比布貴重多了。
而造紙是個底線很低,上限超高的技術。
如果想做出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細密,下筆不透的好紙,那需要發酵、浸泡、磨漿、過濾、漂白、蒸煮、填膠、抄紙、晾曬。
但如果你對紙沒有要求,那就隻保留磨漿、水煮、抄紙這三大步就可以了。
好在嚴江現在人手夠,要求也不高,他已經受夠木片了,哪怕是最軟薄的鬆木也不行。
正好在秋季,是草木枯黃的時間,做工地時河邊有許多蘆葦,割下切細,再放在碓裏打碎,用放置過的草木灰水一起煮上半天,撈出碎渣在清水中攪渾,用的竹席子盛上漿水一撈,貼高爐牆上一烤,幾分鍾後,便可揭下一張紙了。
這裏邊唯一限製就是竹席子,隴西偏僻,一般貴族都是用的蒲草席,空隙大如篩子,根本撈不了漿。
隴西無竹,嚴江也不會竹編,一時有些為難,便問計於問手下那位姓李士卒——這位李家人是郡守的侄兒,已是身居校尉,是李郡守專門派來的聯絡人。
對方聽罷,立刻快馬去找郡守詢問,李公聽罷,將自己的三張竹席送給嚴江不說,還直接給將裏正的職位給了他,並且勉勵他忠君報國,大展所長。
突然之間變成大秦的低階公務員,嚴江更覺得有些不妥了,但盛情難卻,便接下重任,靜觀其變。
不過紙是真的做出來了。按目前產量算,碓裏一天可以烤一百來張紙,等人們再熟練一點,數量應該可以提升。
雖然厚了一點——應該是漿太濃了、粗了一點——應該是漿不夠細、黑了一點——應該是漂白沒做好,但好歹能用了啊!
多揉搓一下,再沾點水,便能重新體會世界的美好、文明的偉大、自然的和諧,再把木片都統統拿去填高爐!
他還超有情義地讓李校尉給郡守送了一大疊紙過去,算是感謝對方的竹席子。
李郡守用一小張裁下的紙回個封感謝信。
嚴江發現可能是這紙夠厚的原因,但寫字浸墨並不太厲害,便未再將此事方在心上,每天留下夠用的,便讓李校尉帶走了,算是加深與李氏雙方的友誼,錢財於他如浮雲。
但很快,友誼的小船破碎了——
那是十月的一個清晨,嚴江正好從苜蓿地裏回來,發芽的苜蓿長得超級快,還招來了野豬野山羊野鹿,被他射殺了一頭野豬,提走了野豬兩塊邊油,剩下的喂了一隻“正好遇到”的大老虎,見大老虎渾身泥濘不堪,甚是可憐,還用皂角幫它洗了個澡,捉了一身跳蚤。
做完這些回碓裏時,就看到正在村口等他的兩人——鼻青臉腫的李校尉和須發皆張、處於暴怒中的李郡守。
“李兄這是犯了何錯?”嚴江正想著這們李校尉工作能力特別強,還是幫著說兩句好話吧。
便聽李校尉大聲道:“嚴兄救我,是您說的,此紙用來如廁不是?郡守硬是不信,說我糟蹋好物,我怎生辯解,郡守都不肯相信——”
“這……”嚴江一時語塞,便委婉道,“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我以用紙練字,便已算用過,再用其入廁,也是物盡其用不是……”
“滿口胡言!”李郡守大怒,“書紙何等尊貴神聖,豈能如此侮辱,虧我還將你的紙上供大王,要是大王也如此用之,那與商紂酒池肉林之行為又有何異?”
用紙擦屁股都是昏君行為了?這邏輯太強大,嚴江一時宛受雷擊,竟然無從辯駁,隻能用力一拜,誠心懺悔:“謝郡守教導,嚴江知錯,您之厲喝如雷慣頂,驚醒小子享樂之心,請受一拜!”
知錯了,但改就免了。
郡守這才緩和麵色,安慰了兩句,又踢了不懂事的李校尉一腳:“看到沒有,人家知錯就改,就你愚蠢不自知。”
接著,郡守帶走了今天產出的所有紙張,滿意離去,仿佛打了一個大勝,步伐都輕快了三分,半點不見老態。
到了晚上,嚴江把這事給陛下講起,同時不免歎息:“這個秦王看起來也當的挺辛苦啊。”
陛下用力點頭,還安慰地拍了拍仆人。
主仆親熱地玩了一會,嚴江便帶著陛下去逛每日都有變化的村子,同時講起白天遇到的各種鄉村農事——陛下每次都聽得特別認真。
來到秦國已有一月,隨著高爐的一個個建立,這地處河灘的“碓裏”,很快成為附近有名的舂米產地,十裏八鄉甚至郡城,都有人絡繹不絕前來背著麥粟前來舂穀,晚上亦有人排隊。
嚴江原想的很快村村會有“盜版”,人流會減少的事情並未發生,他詢問了附近農戶,為何不在自家裏村修碓,這樣便能剩下大多時間。
那村民背著百斤的麥粒,小聲說村裏有幾個大戶倒是做出碓了,但要舂一鬥要收取一升麥,實在舍不得,寧可多走些路,來碓裏舂米,還能混口麥飯,洗浴熱水。
最近洗澡這個詞在十裏八村都非常流行,他們這些庶民極少洗澡,一是容易風寒感冒,二是舍不柴禾燒熱水,基本隻有出生或者死前才會清洗身軀,但感覺過一番勞累後的熱水洗浴,他們便將這視為上等人才能經曆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這熱水是免費的!如果不在舂完洗上一次,那豈非虧大了?也不必擔心村人浪費,因為熱水是不夠太多人用的,大家都在排隊,多打一桶水後邊的人都是不許——這是嚴江定下的規矩,不排隊的,立刻趕出去,再也不許進入碓裏。
如今每日來碓裏的人日漸增加,嚴江覺得事情很嚴重,專門蓋了一間大澡房,方便他們打水沐浴——天氣漸漸冷了,真要染了傷寒他可沒有抗生素藥。
可人多了之後,碓裏的衛生便成了大問題,尤其是排隊時久,有村人隨地便溺,嚴江又在每個排隊處修上公廁,不進去解決的,也一律罰麥一鬥,舉報便溺者可以得麥兩升。
這規定立杆見影,大家都瞪大眼睛看著別人,希望能有收獲,一天之間,碓裏潔淨如新。
陛下對此很滿意,還叼起了一顆苜蓿種子,示意讓仆人帶路,它想飛去看苜蓿田。
嚴江撫摸愛鳥,微笑完美:“今天有些不便,我包裏的一些小麥種子了受潮,可能要發芽了,得快些挑出來種上,明天帶你去看可好?”
陛下點頭同意了,它沒什麽興趣看選種,於是自己去了武器倉庫裏驗看。
嚴江立刻去拿了一包麥種,放在水裏泡上,在燈下認真挑撿起來。
那時國內已經沒有多少手工作坊了,古舊的村落做出的紙隻能供應少量的書法愛好者,那時別說毛筆了,鋼筆都已經快退出市場,曾經的大眾用紙變成小眾,大部分手藝都已經沒人繼承,很多手藝幾近失傳,他們的團隊想要在消失前將這些記錄下來,嚴江跟著看了製弓、做箭、做傘、烤陶、漆器、做笛、染布……都略懂一點,但都沒認真記,全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知道大概,問起細節便麻爪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技藝都不能在古代使用,比如染布的固色,現代已經有了專用的便宜定色劑,可秦代沒地方買去。很多土法染布在現代村裏都用鹽定色,免得洗滌時脫色,但在秦時你要告訴哪家主婦用鹽來定色,對方會當麵啐你一臉,要是個現代哪個魂穿過來的孩子敢這麽玩,打死都算輕的——在這個時代,鹽比布貴重多了。
而造紙是個底線很低,上限超高的技術。
如果想做出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細密,下筆不透的好紙,那需要發酵、浸泡、磨漿、過濾、漂白、蒸煮、填膠、抄紙、晾曬。
但如果你對紙沒有要求,那就隻保留磨漿、水煮、抄紙這三大步就可以了。
好在嚴江現在人手夠,要求也不高,他已經受夠木片了,哪怕是最軟薄的鬆木也不行。
正好在秋季,是草木枯黃的時間,做工地時河邊有許多蘆葦,割下切細,再放在碓裏打碎,用放置過的草木灰水一起煮上半天,撈出碎渣在清水中攪渾,用的竹席子盛上漿水一撈,貼高爐牆上一烤,幾分鍾後,便可揭下一張紙了。
這裏邊唯一限製就是竹席子,隴西偏僻,一般貴族都是用的蒲草席,空隙大如篩子,根本撈不了漿。
隴西無竹,嚴江也不會竹編,一時有些為難,便問計於問手下那位姓李士卒——這位李家人是郡守的侄兒,已是身居校尉,是李郡守專門派來的聯絡人。
對方聽罷,立刻快馬去找郡守詢問,李公聽罷,將自己的三張竹席送給嚴江不說,還直接給將裏正的職位給了他,並且勉勵他忠君報國,大展所長。
突然之間變成大秦的低階公務員,嚴江更覺得有些不妥了,但盛情難卻,便接下重任,靜觀其變。
不過紙是真的做出來了。按目前產量算,碓裏一天可以烤一百來張紙,等人們再熟練一點,數量應該可以提升。
雖然厚了一點——應該是漿太濃了、粗了一點——應該是漿不夠細、黑了一點——應該是漂白沒做好,但好歹能用了啊!
多揉搓一下,再沾點水,便能重新體會世界的美好、文明的偉大、自然的和諧,再把木片都統統拿去填高爐!
他還超有情義地讓李校尉給郡守送了一大疊紙過去,算是感謝對方的竹席子。
李郡守用一小張裁下的紙回個封感謝信。
嚴江發現可能是這紙夠厚的原因,但寫字浸墨並不太厲害,便未再將此事方在心上,每天留下夠用的,便讓李校尉帶走了,算是加深與李氏雙方的友誼,錢財於他如浮雲。
但很快,友誼的小船破碎了——
那是十月的一個清晨,嚴江正好從苜蓿地裏回來,發芽的苜蓿長得超級快,還招來了野豬野山羊野鹿,被他射殺了一頭野豬,提走了野豬兩塊邊油,剩下的喂了一隻“正好遇到”的大老虎,見大老虎渾身泥濘不堪,甚是可憐,還用皂角幫它洗了個澡,捉了一身跳蚤。
做完這些回碓裏時,就看到正在村口等他的兩人——鼻青臉腫的李校尉和須發皆張、處於暴怒中的李郡守。
“李兄這是犯了何錯?”嚴江正想著這們李校尉工作能力特別強,還是幫著說兩句好話吧。
便聽李校尉大聲道:“嚴兄救我,是您說的,此紙用來如廁不是?郡守硬是不信,說我糟蹋好物,我怎生辯解,郡守都不肯相信——”
“這……”嚴江一時語塞,便委婉道,“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我以用紙練字,便已算用過,再用其入廁,也是物盡其用不是……”
“滿口胡言!”李郡守大怒,“書紙何等尊貴神聖,豈能如此侮辱,虧我還將你的紙上供大王,要是大王也如此用之,那與商紂酒池肉林之行為又有何異?”
用紙擦屁股都是昏君行為了?這邏輯太強大,嚴江一時宛受雷擊,竟然無從辯駁,隻能用力一拜,誠心懺悔:“謝郡守教導,嚴江知錯,您之厲喝如雷慣頂,驚醒小子享樂之心,請受一拜!”
知錯了,但改就免了。
郡守這才緩和麵色,安慰了兩句,又踢了不懂事的李校尉一腳:“看到沒有,人家知錯就改,就你愚蠢不自知。”
接著,郡守帶走了今天產出的所有紙張,滿意離去,仿佛打了一個大勝,步伐都輕快了三分,半點不見老態。
到了晚上,嚴江把這事給陛下講起,同時不免歎息:“這個秦王看起來也當的挺辛苦啊。”
陛下用力點頭,還安慰地拍了拍仆人。
主仆親熱地玩了一會,嚴江便帶著陛下去逛每日都有變化的村子,同時講起白天遇到的各種鄉村農事——陛下每次都聽得特別認真。
來到秦國已有一月,隨著高爐的一個個建立,這地處河灘的“碓裏”,很快成為附近有名的舂米產地,十裏八鄉甚至郡城,都有人絡繹不絕前來背著麥粟前來舂穀,晚上亦有人排隊。
嚴江原想的很快村村會有“盜版”,人流會減少的事情並未發生,他詢問了附近農戶,為何不在自家裏村修碓,這樣便能剩下大多時間。
那村民背著百斤的麥粒,小聲說村裏有幾個大戶倒是做出碓了,但要舂一鬥要收取一升麥,實在舍不得,寧可多走些路,來碓裏舂米,還能混口麥飯,洗浴熱水。
最近洗澡這個詞在十裏八村都非常流行,他們這些庶民極少洗澡,一是容易風寒感冒,二是舍不柴禾燒熱水,基本隻有出生或者死前才會清洗身軀,但感覺過一番勞累後的熱水洗浴,他們便將這視為上等人才能經曆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這熱水是免費的!如果不在舂完洗上一次,那豈非虧大了?也不必擔心村人浪費,因為熱水是不夠太多人用的,大家都在排隊,多打一桶水後邊的人都是不許——這是嚴江定下的規矩,不排隊的,立刻趕出去,再也不許進入碓裏。
如今每日來碓裏的人日漸增加,嚴江覺得事情很嚴重,專門蓋了一間大澡房,方便他們打水沐浴——天氣漸漸冷了,真要染了傷寒他可沒有抗生素藥。
可人多了之後,碓裏的衛生便成了大問題,尤其是排隊時久,有村人隨地便溺,嚴江又在每個排隊處修上公廁,不進去解決的,也一律罰麥一鬥,舉報便溺者可以得麥兩升。
這規定立杆見影,大家都瞪大眼睛看著別人,希望能有收獲,一天之間,碓裏潔淨如新。
陛下對此很滿意,還叼起了一顆苜蓿種子,示意讓仆人帶路,它想飛去看苜蓿田。
嚴江撫摸愛鳥,微笑完美:“今天有些不便,我包裏的一些小麥種子了受潮,可能要發芽了,得快些挑出來種上,明天帶你去看可好?”
陛下點頭同意了,它沒什麽興趣看選種,於是自己去了武器倉庫裏驗看。
嚴江立刻去拿了一包麥種,放在水裏泡上,在燈下認真挑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