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從半夜開始下的,最初,雨下得很大,雨點打在河麵上,便如春蠶吐絲一般,沙沙作響,一個晚上,李長全耳邊都回響著這樣的聲音,不曾有絲毫的停歇。
這段時間。原本托病回鄉養病的李長全並未待在城外的李家莊園內,實際上,他這些天一直都在東昌府聊城,在府衙的各級官員府上流連。
按照原計劃,他此時應該還在聊城拜訪那些官員,不過,昨天下午,有個下人從範縣趕來了,說是範縣發生了一些大事情,吳正生,李平,遊子和等人不知該怎樣處理,希望李長全能盡快回去主持大局。
這便是李長全命令船家冒險在永濟渠上夜航的原因。
李長全之所以在聊城活動,和府衙的各級官員打交道,搞好關係,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服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在征糧最關鍵的時刻到範縣來坐鎮,檢查縣衙征糧的進度。
在大明朝,一個知縣的政績好與壞,取決於許多因素,隻是,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夏秋兩季的征糧行動,若是能按時征收完這兩季賦稅,那麽,他的考績至少也能達到一個中等,如果不能按時完成征糧的任務,就算他把整個縣境治理得太太平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吏部官員的考察簿中,他也隻能當得一個下等的評語。
李長全之所以在聊城活動,鼓動上級官員到範縣去考察,是因為他非常清楚,新任知縣楊瀾這一季的秋糧征收任務並不能順利完成,多半會搞得一團糟,如此,有一個上級官員在一旁親眼目睹這種狀況,比他日後打多少小報告都要強。
李長全為什麽堅信楊瀾無法順利完成秋糧的征收任務呢?
自然是有著他的理由的。
在縣衙的會議上,當李長全得知楊瀾要將範縣實施了許多年的包稅製度改變時,他幾乎要站起來拍掌稱快了。
包稅製度之所以能夠施行這麽久,自然是有著其深厚的曆史背景和原因的。
當然,李長全也承認包稅製度有一些不足之處,某些承包了征稅任務的大戶人家為了減輕自家的賦稅任務,想方設法地將自家的賦稅任務轉移到了其他人身上,這無疑加深了那些平民百姓的負擔;有些承包了收稅任務的胥吏為了撈錢,不顧底下那些百姓的死活,肆意加重百姓們的賦稅……
然而,像以上的那些黑心胥吏,為富不仁的大戶人家終究是少數,那些承包收稅任務的大戶人家或者胥吏他們和自家負責的收稅區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基本上都是本鄉本土的人氏,要不就共同擁有一個祠堂,在大明朝,鄉土和宗族關係在百姓們心中極其的重要,正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親戚關係,那些包稅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極少數鑽在錢眼裏的人之外,基本上做不出太過分的事情來。
當楊瀾在會議上決定改變包稅製度,重新將收稅的任務收歸縣衙之後,李長全自然是笑著讚成的,之所以笑,其實想看的是楊瀾的笑話。
對縣衙負責收稅的這些胥吏和衙役來說,城外的那些農戶和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那些人活得好與不好,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雖然,在會議上,楊瀾再三警告那些胥吏和衙役,不準他們以權謀私,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那些胥吏和衙役真的會把他的警告放在心裏了麽?李長全並不這樣認為。
何況,縣衙六房中主事的都是李長全的人,他隻要丟一個眼色過去,那些家夥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麽了。
雖然是狀元郎,畢竟還是年輕氣盛啊!
如果對縣衙的工作程序不熟悉,初來乍到,正該蕭規曹循才是啊!初掌權柄,便大肆改革,說起來,這應該是年歲不大,不夠成熟的關係吧?
綜上所述,在李長全看來,楊瀾改革的稅收製度最終隻能激起一片民憤,要想順順利利地完成秋糧入庫的任務,根本就沒有什麽可能。
由於李長全不是科舉出身,所以,府衙那些循科舉征途出身的官員多少有些看不起他,不過,他們雖然看不起李長全這個人,卻不會看不起李長全供奉的那些黃白之物。
李家在範縣也算頭一號大族,家大業大,為了讓李長全在縣丞這個位置上坐得穩當,必要的打點自然必不可少,在東昌府府衙,李家還是有著一些關係的,這次,李長全在府衙活動,想讓某個官員前往範縣視察範縣的秋糧征收任務,便用到了這樣的關係。
在聊城活動一段時間後,李長全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昨日,在一家酒樓上,府衙的一個七品推官明確地告訴他,將在三日後前往範縣視察工作。
就在李長全興奮不已之時,他收到了範縣出現變故的消息,究竟發生了什麽變故,那個帶信的人又說不清楚,隻是說大事不好,吳正生等人希望他能盡快回範縣主持大局。
究竟會有什麽變故呢?
一晚上,聽著河麵的雨聲,李長全都在尋思這個問題,當天亮船隻停靠在範縣的碼頭上時,他便頂著一雙熊貓眼上了岸。
早就有轎子停在了碼頭上,李長全上了轎子,轎夫齊齊地喝了一聲,抬起轎子飛快地奔了起來。
坐在轎子中,李長全朦朦朧朧地打了個盹,當這個盹打完之後,轎子便停了下來。
“老爺,到了!”
隨身小廝在轎子外恭恭敬敬地說道。
“下了雨,地上有點髒,老爺,請小心!”
“嗯!”
李長全費力地抬起屁股,掀開轎門門簾,喘息著鑽出轎門。
他抬起頭望了一會頭頂的天空,雨已經停了下來,天空的顏色青翠中透著蒼白,李長全歎了一口長氣,這雨怎麽就停下來了?若是一直下該多好,一直下到秋糧入庫的限定時間該多好?
“老爺,吳大人,李大人,遊大人在中廳已經候了一段時間了,老爺,是不是更衣梳洗一番出來會客?”
管家迎了上來,一邊迎著李長全入府,一邊小聲地說道。
“這麽早?”
“聽說老爺今早回府,吳大人他們天剛亮便過府拜訪來了!”
“哦!”
李長全沉吟了片刻,對管家說道。
“不用更衣梳洗了,你快點帶我去見他們!”
“是,老爺!”
在管家的帶領下,李長全來到了中廳,廳堂上,吳正生,李平,遊子和三人正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低著頭來回走動,瞧見李長全進來,三人忙迎了上來。
“大人,你回來就好了!”
“大人,你要給小的們拿個主意啊!……”
三人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說著,李長全麵色鐵青地擺了擺手,三個人這才閉口不言,他們神情恭敬地隨在李長全身後,等他在座椅上坐下後,三人分左右站在了身側。
“吳正生,你說吧,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是,大人!”
吳正生向李長全點了點頭,隨後將李長全離開範縣後發生的事情從頭到尾地說了一遍。
事情是從楊瀾微服私訪開始的,由於春哥等衙役在征收賦稅的時候欺壓良民,中飽私囊被楊瀾抓了現行,隨後,楊瀾便雷厲風行地開始了打擊貪腐的行動。
他把散布在四野八鄉征收秋糧的胥吏和衙役叫回了縣衙,隨後,在縣衙的全員大會上,他將那些胥吏和衙役的不法舉動一五一十地指了出來,其中沒有半點虛言,隨後,他剝奪了那些犯事的胥吏和衙役的職務,換上了另一批人。
被剝奪了職務的那群人都是李長全的嫡係,新近上位的那些人則在李長全手底下一直不得誌,他們上位之後,便全部倒向了楊瀾這邊。
因為李長全不在縣衙,吳正生,遊子和,李平等人的屁股也不幹淨,所以,麵對楊瀾的調整,他們隻能惟命是從,連大氣也不敢吭一聲。
釜底抽薪!
好!很好!
李長全冷哼了一聲,在他暗中命令手底下的那些人搗鬼的時候便猜著楊瀾會借機來調整衙門那些胥吏的職務了,隻是,他沒有想到楊瀾的動作會這麽快,說是快刀斬亂麻也不為過,根本就沒有給他翻盤的機會。
不過,幸好他還有一招殺手鐧。
“各位大人,稍安勿躁,隻要這次那個愣頭青不能按時完成秋糧的征收任務,他便不會有什麽好果子吃,隻要府衙的上官站在我等這邊,那個愣頭青便沒有了最大的助力,他一個外鄉人,又憑什麽來和我等鬥啊!”
李長全笑了笑。
“大家不要心急,不用和對方爭一時長短!”
“大人……”
吳正生,遊子和,李平三人相互望了一眼,最終,還是吳正生呐呐地開口了。
“怎麽?有話但說無妨,吞吞吐吐可不是你吳大人的性格啊!”
李長全誌笑著說道,語氣輕鬆。
“大人!”
吳正生皮笑肉不笑地笑了兩聲,鼓起勇氣說道。
“那個姓楊的重新啟用了包稅製,將征收賦稅的權利包給了各地的大戶人家了,大人不在範縣的這段時間,秋糧已經入庫得七七八八了!”
“什麽!”
聽了吳正生這番話,李長全臉色鐵青,他猛地站起身,直勾勾望著前方,站了半晌,隨後,頹然坐下,一臉驚惶。
(無話可說,恢複更新了!另外起點有個征副版主的活動,有意的請在群裏留言,謝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這段時間。原本托病回鄉養病的李長全並未待在城外的李家莊園內,實際上,他這些天一直都在東昌府聊城,在府衙的各級官員府上流連。
按照原計劃,他此時應該還在聊城拜訪那些官員,不過,昨天下午,有個下人從範縣趕來了,說是範縣發生了一些大事情,吳正生,李平,遊子和等人不知該怎樣處理,希望李長全能盡快回去主持大局。
這便是李長全命令船家冒險在永濟渠上夜航的原因。
李長全之所以在聊城活動,和府衙的各級官員打交道,搞好關係,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服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在征糧最關鍵的時刻到範縣來坐鎮,檢查縣衙征糧的進度。
在大明朝,一個知縣的政績好與壞,取決於許多因素,隻是,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夏秋兩季的征糧行動,若是能按時征收完這兩季賦稅,那麽,他的考績至少也能達到一個中等,如果不能按時完成征糧的任務,就算他把整個縣境治理得太太平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吏部官員的考察簿中,他也隻能當得一個下等的評語。
李長全之所以在聊城活動,鼓動上級官員到範縣去考察,是因為他非常清楚,新任知縣楊瀾這一季的秋糧征收任務並不能順利完成,多半會搞得一團糟,如此,有一個上級官員在一旁親眼目睹這種狀況,比他日後打多少小報告都要強。
李長全為什麽堅信楊瀾無法順利完成秋糧的征收任務呢?
自然是有著他的理由的。
在縣衙的會議上,當李長全得知楊瀾要將範縣實施了許多年的包稅製度改變時,他幾乎要站起來拍掌稱快了。
包稅製度之所以能夠施行這麽久,自然是有著其深厚的曆史背景和原因的。
當然,李長全也承認包稅製度有一些不足之處,某些承包了征稅任務的大戶人家為了減輕自家的賦稅任務,想方設法地將自家的賦稅任務轉移到了其他人身上,這無疑加深了那些平民百姓的負擔;有些承包了收稅任務的胥吏為了撈錢,不顧底下那些百姓的死活,肆意加重百姓們的賦稅……
然而,像以上的那些黑心胥吏,為富不仁的大戶人家終究是少數,那些承包收稅任務的大戶人家或者胥吏他們和自家負責的收稅區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基本上都是本鄉本土的人氏,要不就共同擁有一個祠堂,在大明朝,鄉土和宗族關係在百姓們心中極其的重要,正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親戚關係,那些包稅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極少數鑽在錢眼裏的人之外,基本上做不出太過分的事情來。
當楊瀾在會議上決定改變包稅製度,重新將收稅的任務收歸縣衙之後,李長全自然是笑著讚成的,之所以笑,其實想看的是楊瀾的笑話。
對縣衙負責收稅的這些胥吏和衙役來說,城外的那些農戶和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那些人活得好與不好,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雖然,在會議上,楊瀾再三警告那些胥吏和衙役,不準他們以權謀私,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那些胥吏和衙役真的會把他的警告放在心裏了麽?李長全並不這樣認為。
何況,縣衙六房中主事的都是李長全的人,他隻要丟一個眼色過去,那些家夥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麽了。
雖然是狀元郎,畢竟還是年輕氣盛啊!
如果對縣衙的工作程序不熟悉,初來乍到,正該蕭規曹循才是啊!初掌權柄,便大肆改革,說起來,這應該是年歲不大,不夠成熟的關係吧?
綜上所述,在李長全看來,楊瀾改革的稅收製度最終隻能激起一片民憤,要想順順利利地完成秋糧入庫的任務,根本就沒有什麽可能。
由於李長全不是科舉出身,所以,府衙那些循科舉征途出身的官員多少有些看不起他,不過,他們雖然看不起李長全這個人,卻不會看不起李長全供奉的那些黃白之物。
李家在範縣也算頭一號大族,家大業大,為了讓李長全在縣丞這個位置上坐得穩當,必要的打點自然必不可少,在東昌府府衙,李家還是有著一些關係的,這次,李長全在府衙活動,想讓某個官員前往範縣視察範縣的秋糧征收任務,便用到了這樣的關係。
在聊城活動一段時間後,李長全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昨日,在一家酒樓上,府衙的一個七品推官明確地告訴他,將在三日後前往範縣視察工作。
就在李長全興奮不已之時,他收到了範縣出現變故的消息,究竟發生了什麽變故,那個帶信的人又說不清楚,隻是說大事不好,吳正生等人希望他能盡快回範縣主持大局。
究竟會有什麽變故呢?
一晚上,聽著河麵的雨聲,李長全都在尋思這個問題,當天亮船隻停靠在範縣的碼頭上時,他便頂著一雙熊貓眼上了岸。
早就有轎子停在了碼頭上,李長全上了轎子,轎夫齊齊地喝了一聲,抬起轎子飛快地奔了起來。
坐在轎子中,李長全朦朦朧朧地打了個盹,當這個盹打完之後,轎子便停了下來。
“老爺,到了!”
隨身小廝在轎子外恭恭敬敬地說道。
“下了雨,地上有點髒,老爺,請小心!”
“嗯!”
李長全費力地抬起屁股,掀開轎門門簾,喘息著鑽出轎門。
他抬起頭望了一會頭頂的天空,雨已經停了下來,天空的顏色青翠中透著蒼白,李長全歎了一口長氣,這雨怎麽就停下來了?若是一直下該多好,一直下到秋糧入庫的限定時間該多好?
“老爺,吳大人,李大人,遊大人在中廳已經候了一段時間了,老爺,是不是更衣梳洗一番出來會客?”
管家迎了上來,一邊迎著李長全入府,一邊小聲地說道。
“這麽早?”
“聽說老爺今早回府,吳大人他們天剛亮便過府拜訪來了!”
“哦!”
李長全沉吟了片刻,對管家說道。
“不用更衣梳洗了,你快點帶我去見他們!”
“是,老爺!”
在管家的帶領下,李長全來到了中廳,廳堂上,吳正生,李平,遊子和三人正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低著頭來回走動,瞧見李長全進來,三人忙迎了上來。
“大人,你回來就好了!”
“大人,你要給小的們拿個主意啊!……”
三人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說著,李長全麵色鐵青地擺了擺手,三個人這才閉口不言,他們神情恭敬地隨在李長全身後,等他在座椅上坐下後,三人分左右站在了身側。
“吳正生,你說吧,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是,大人!”
吳正生向李長全點了點頭,隨後將李長全離開範縣後發生的事情從頭到尾地說了一遍。
事情是從楊瀾微服私訪開始的,由於春哥等衙役在征收賦稅的時候欺壓良民,中飽私囊被楊瀾抓了現行,隨後,楊瀾便雷厲風行地開始了打擊貪腐的行動。
他把散布在四野八鄉征收秋糧的胥吏和衙役叫回了縣衙,隨後,在縣衙的全員大會上,他將那些胥吏和衙役的不法舉動一五一十地指了出來,其中沒有半點虛言,隨後,他剝奪了那些犯事的胥吏和衙役的職務,換上了另一批人。
被剝奪了職務的那群人都是李長全的嫡係,新近上位的那些人則在李長全手底下一直不得誌,他們上位之後,便全部倒向了楊瀾這邊。
因為李長全不在縣衙,吳正生,遊子和,李平等人的屁股也不幹淨,所以,麵對楊瀾的調整,他們隻能惟命是從,連大氣也不敢吭一聲。
釜底抽薪!
好!很好!
李長全冷哼了一聲,在他暗中命令手底下的那些人搗鬼的時候便猜著楊瀾會借機來調整衙門那些胥吏的職務了,隻是,他沒有想到楊瀾的動作會這麽快,說是快刀斬亂麻也不為過,根本就沒有給他翻盤的機會。
不過,幸好他還有一招殺手鐧。
“各位大人,稍安勿躁,隻要這次那個愣頭青不能按時完成秋糧的征收任務,他便不會有什麽好果子吃,隻要府衙的上官站在我等這邊,那個愣頭青便沒有了最大的助力,他一個外鄉人,又憑什麽來和我等鬥啊!”
李長全笑了笑。
“大家不要心急,不用和對方爭一時長短!”
“大人……”
吳正生,遊子和,李平三人相互望了一眼,最終,還是吳正生呐呐地開口了。
“怎麽?有話但說無妨,吞吞吐吐可不是你吳大人的性格啊!”
李長全誌笑著說道,語氣輕鬆。
“大人!”
吳正生皮笑肉不笑地笑了兩聲,鼓起勇氣說道。
“那個姓楊的重新啟用了包稅製,將征收賦稅的權利包給了各地的大戶人家了,大人不在範縣的這段時間,秋糧已經入庫得七七八八了!”
“什麽!”
聽了吳正生這番話,李長全臉色鐵青,他猛地站起身,直勾勾望著前方,站了半晌,隨後,頹然坐下,一臉驚惶。
(無話可說,恢複更新了!另外起點有個征副版主的活動,有意的請在群裏留言,謝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