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上的日子縱然單調,卻不失快樂。一如山間的小溪,簡單明澈,卻無憂無慮,歡歌不停。
這一路上,除卻識字,還學到不少與人相處的點滴,甚至一些必要的籌謀,可謂眼界大開。
雪蘭這番刻意安排與親自提點,令她一麵感激涕零,一麵又不禁自慚形穢,雪蘭總是給出一道又一道的難題,且絲毫不給提示,硬是逼著她絞盡腦汁去揣摩,直到想出應對之策方肯罷手,哪怕想的法子還很稚嫩,亦能換來一個鼓勵的眼神,及提點之語。
這種嚴苛,雖不免讓人麵紅耳赤,卻成長得更快。而心裏,雪蘭的定位不再是單一的長姐,或師,或母,她一時也分不清,更道不明。
這一日,從悅來客棧出來不久,天空便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落地無聲,隻蕩起一拔又一拔的寒氣,那些護衛陸陸續續穿上了防雨的連帽牛皮長衣袍,引得路人不時側目。
阿全和另一個名叫阿賢的車夫乍看也是同樣裝扮,細看才發覺,護衛穿的是寬袍大袖,而車夫之服袖口處卻是收窄了的,且腰間皆係了一根長長的牛皮細腰帶,以免駕車時受到牽絆。
車廂外間,雪華早已披上長姐的厚錦鑲銀鼠皮披風,又跟嬤嬤念起了千字文,嬤嬤神色肅然,顯得一絲不苟,雪華仰起小臉望著她,大眼睛兒一眨也不眨,一麵跟著念,一麵用心記。
裏間,雪蘭懨懨地斜倚在軟床上,梨花白的肌膚隱含一絲青色,顯見得是病深沉了,懷裏還揣著個鎏金小手爐,正閉目養神。
嬤嬤掀了簾子進來,不禁蹙了眉,轉身出來取了太夫人所贈梨花蜜兌了小錫爐銀壺裏的沸水,伺候她喝了,又拉過另一床錦被搭上,好說歹說地哄了她睡,這才端著青花瓷盅出去。
雪華悄聲道:“嬤嬤,長姐要緊麽?”
“也許出一身汗便輕快了。”話雖如是說,嬤嬤的麵色卻不大好看。
雪華聰明地閉上了嘴,隻低頭看手上的千字文。
這雨下了差不多兩個時辰才住,雪蘭亦從夢中醒來,不覺背上已然濕了一大片,嬤嬤忙替她更換了薄羅中衣,又兜頭套上鏤金百蝶穿花雲錦袍,再係上織錦皮毛鬥篷,這才拾掇好座椅,側身讓了雪華進來。
“長姐可好些了?”雪華一臉關切。
雪蘭努力撐起和煦的笑,卻忍不住連咳數聲,咳得一張臉愈發失了血色,不禁伸手輕撫胸口,嬤嬤一言不發去了外麵,雪華不由得蹙了眉,忙問道:“不知這附近有沒有醫館,不如先看看吧,長姐。”
話音才落,嬤嬤已沉著臉走了進來,嘶啞著嗓音道:“小姐先忍忍,再跑一個時辰才有家醫館……”
雪蘭無力地點點頭。
雪華歪著小腦袋想了會子,一拍大腿,“嬤嬤不妨取參片來,讓長姐含著以支撐體力。”
嬤嬤為難道:“奴婢不是沒想過,隻是此刻無處尋啊。”
雪華拍手笑道:“誰說無處尋?我箱子裏便有,嬤嬤趕緊去找找。”
嬤嬤麵上一喜,忙問雪蘭要了開箱的鑰匙,轉身走了出去。
車自然也停了下來。
嬤嬤的動作倒是挺利索,不過片刻便找了一根小指粗的人參來,隻掰了一小塊讓雪蘭含著,一麵將鑰匙交還給海瀾。
見雪蘭微眯著眼睛養神,雪華乖巧地站了起來,忙挽著嬤嬤的手去了外間。
……
一個時辰後,這一行人終於停在了軒軒嚷嚷的鬧市之中,一家敞亮的鋪子門口,黑漆的牌匾上有四個黃燦燦的大字——濟胡醫館。
雪華仍舊低著頭,坐在車上翻閱千字文,一麵翻一麵念念有詞。嬤嬤則扶著雪蘭下了車。
坐堂的是一位一髯須皆白的老人家,滿麵紅光,精神矍鑠,一雙洞悉人世的利眼炯炯有神,一襲白色的袍服上纖塵不染,似有幾分仙風道骨。
他隔著一方帕子號了脈,又看了舌苔,不覺搖了搖頭,沉吟片刻方道:“小姐此症因受大寒而起,雖一直精心調養,卻未得以根治。那為你把脈的大夫醫術尚可,不過也隻能確保你性命無虞……你此番定是自行減了藥量,加之憂思過甚,以致這症愈發重了,敢問可是先前隻有藥而無方麽,不然何以至此?”見嬤嬤頷首複道:“小姐此症拖了數年未愈,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你既入我醫館,自然能藥到病除,不過須謹記,日後再心思上頭不可用心太過,不然怕是會誘發別的病症。我且開幾副藥與你,方子亦可給你,以應不時之需。”
聞言,嬤嬤與雪蘭麵麵相覷,臉上將信將疑。
那老者渾若不見,隻管提起筆,“刷,刷,刷”幾筆,寫就了兩張一模一樣的方子,嬤嬤小心翼翼地收好了一張,又拿起另一張屁顛屁顛地往前台付賬抓藥去了。
見他一語中的,雪蘭笑著欠身,算是行了禮,那老頭亦撚須而笑,“老朽觀小姐乃福澤深厚之人,聰慧亦異於常人,小姐若是不棄便有一話相送。”
雪蘭再度欠身,“願聞其祥。”
“凡事不可掐尖逞強,須知這世間事最是兜兜轉轉,反複無常,若事事針尖對麥芒,便是不留餘地給自己。”
雪蘭遲疑著道:“先生所言固然有理,隻是要真正做到難度不小,不過小女子還是願意盡力一試。”
那老者眼睛微微一眯,似乎在審視著什麽,過了一會才悠悠歎道:“老朽當年若是肯聽人言,亦不至今日,嗨,行醫數十年,醫得了別人的病,卻醫不好自己的心疼與悔恨……”
提起昔年之事,不由得麵色晦暗,唏噓不已,見雪蘭目中含有悲憫之色,這才有些動容,語中帶了一抹決絕,“不過盡是些陳穀子爛芝麻的舊事,又提它作甚?老朽自問醫術尚可,隻可惜一直未找到傳人,今見你聰慧如斯,又含悲憫之心,便決意將這畢生心血交與你——不圖你行醫濟世,一來你可調養自身,二來日後若是找到忠厚妥當之人,便替我傳了給他。”
說著自診案暗格裏取出一本厚厚的劄記,許是年久所致紙張已發黃,所幸紙質甚好並未發脆,上麵寫著力透紙背的五個大字:胡思文醫劄,遞給雪蘭。
雪蘭見他言辭懇切,說得也至情至理,倒也不便推辭,旋即將此書放入袖袋,然後扶著診案起身,卻因頭暈而險些摔倒,隻得胡亂地福了一福,算是正式給老者見了禮。
老者微微歎口氣,“你身子也忒虛,不如以後每日吃三四粒紅棗與花生米,打打底子,記住多吃無益。再過些時候桑葚上市倒是不妨多吃些。”
雪蘭忙應了,又道:“晚輩江海瀾謝過先生。”說著又欲行禮。
“罷了罷了,相識即是緣,”老者朗聲一笑中氣十足,“老朽看你也不是那俗人,喚老朽為先生甚好,甚好,以後亦不必改口,更不必再來此尋人……”
雪蘭奇道:“莫非先生有歸隱之意?”
老頭慈祥的眉目間一片清明,“看來什麽都瞞不過你這小丫頭。”
雪蘭眉尖微微蹙起,“若是海瀾日後想您或找您討教又當如何?”
老頭髯須飄飄,“若有緣自會相見,劄記中所記甚祥,以你之智參透不是問題。”似是慮及一事,臉上多了幾分慎重,“日後若有人提起胡思文三個字,你隻作不識。”
雪蘭知他必有苦衷,倒也不再追問,“先生既如此吩咐,海瀾敢不從命。”
見她如是,老者點點頭,“行了,你且去吧。”隨即撫掌大笑三聲,“從此這世上再無濟胡醫館,更無胡思文這個人……”
此時,李嬤嬤恰好取藥回來,也不知發生了何事,一雙骨碌碌的眼睛在老者與雪蘭身上逡巡個不停。
老者看她杵在那兒,眼神便有些不善。
雪蘭,不,從此該稱江海瀾了,見狀忙道:“如此我便告辭了,但請先生多多保重。”
那老頭也不答話,鼻孔裏“哼”了一聲,隻不耐地衝她揮手。
海瀾暗自覺得有些好笑,卻又不敢造次,隻得依著禮數上前福了一福,隨後扶著嬤嬤的手,轉身出了藥堂。
那老者看著她纖弱的背影,不受控製地搖了搖頭,旋即又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意味不明的笑容,一麵起身往後堂而去。
一個身穿葛布袍的童子迎了出來,長得倒是眉清目秀,隻怯生生的喚道:“師傅。”
老者睇了他一眼,咧嘴一笑,“童兒,可是午膳備好了?”
童子忙擺擺手,“猴頭菇倒是差不多了,山雞尚差幾分火候,”想了想,又道:“要不要加些金絲小棗在湯中?”
老者白他一眼,“如此還有山雞與猴頭菇的香味麽?”
童子吐舌,“自然不加了,橫豎有的是吃金絲小棗的機會。”
老者心頭一動,忙囑咐了他幾句,小童一麵聽一麵點頭,然後一溜小跑,奔門外而去。
這一路上,除卻識字,還學到不少與人相處的點滴,甚至一些必要的籌謀,可謂眼界大開。
雪蘭這番刻意安排與親自提點,令她一麵感激涕零,一麵又不禁自慚形穢,雪蘭總是給出一道又一道的難題,且絲毫不給提示,硬是逼著她絞盡腦汁去揣摩,直到想出應對之策方肯罷手,哪怕想的法子還很稚嫩,亦能換來一個鼓勵的眼神,及提點之語。
這種嚴苛,雖不免讓人麵紅耳赤,卻成長得更快。而心裏,雪蘭的定位不再是單一的長姐,或師,或母,她一時也分不清,更道不明。
這一日,從悅來客棧出來不久,天空便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落地無聲,隻蕩起一拔又一拔的寒氣,那些護衛陸陸續續穿上了防雨的連帽牛皮長衣袍,引得路人不時側目。
阿全和另一個名叫阿賢的車夫乍看也是同樣裝扮,細看才發覺,護衛穿的是寬袍大袖,而車夫之服袖口處卻是收窄了的,且腰間皆係了一根長長的牛皮細腰帶,以免駕車時受到牽絆。
車廂外間,雪華早已披上長姐的厚錦鑲銀鼠皮披風,又跟嬤嬤念起了千字文,嬤嬤神色肅然,顯得一絲不苟,雪華仰起小臉望著她,大眼睛兒一眨也不眨,一麵跟著念,一麵用心記。
裏間,雪蘭懨懨地斜倚在軟床上,梨花白的肌膚隱含一絲青色,顯見得是病深沉了,懷裏還揣著個鎏金小手爐,正閉目養神。
嬤嬤掀了簾子進來,不禁蹙了眉,轉身出來取了太夫人所贈梨花蜜兌了小錫爐銀壺裏的沸水,伺候她喝了,又拉過另一床錦被搭上,好說歹說地哄了她睡,這才端著青花瓷盅出去。
雪華悄聲道:“嬤嬤,長姐要緊麽?”
“也許出一身汗便輕快了。”話雖如是說,嬤嬤的麵色卻不大好看。
雪華聰明地閉上了嘴,隻低頭看手上的千字文。
這雨下了差不多兩個時辰才住,雪蘭亦從夢中醒來,不覺背上已然濕了一大片,嬤嬤忙替她更換了薄羅中衣,又兜頭套上鏤金百蝶穿花雲錦袍,再係上織錦皮毛鬥篷,這才拾掇好座椅,側身讓了雪華進來。
“長姐可好些了?”雪華一臉關切。
雪蘭努力撐起和煦的笑,卻忍不住連咳數聲,咳得一張臉愈發失了血色,不禁伸手輕撫胸口,嬤嬤一言不發去了外麵,雪華不由得蹙了眉,忙問道:“不知這附近有沒有醫館,不如先看看吧,長姐。”
話音才落,嬤嬤已沉著臉走了進來,嘶啞著嗓音道:“小姐先忍忍,再跑一個時辰才有家醫館……”
雪蘭無力地點點頭。
雪華歪著小腦袋想了會子,一拍大腿,“嬤嬤不妨取參片來,讓長姐含著以支撐體力。”
嬤嬤為難道:“奴婢不是沒想過,隻是此刻無處尋啊。”
雪華拍手笑道:“誰說無處尋?我箱子裏便有,嬤嬤趕緊去找找。”
嬤嬤麵上一喜,忙問雪蘭要了開箱的鑰匙,轉身走了出去。
車自然也停了下來。
嬤嬤的動作倒是挺利索,不過片刻便找了一根小指粗的人參來,隻掰了一小塊讓雪蘭含著,一麵將鑰匙交還給海瀾。
見雪蘭微眯著眼睛養神,雪華乖巧地站了起來,忙挽著嬤嬤的手去了外間。
……
一個時辰後,這一行人終於停在了軒軒嚷嚷的鬧市之中,一家敞亮的鋪子門口,黑漆的牌匾上有四個黃燦燦的大字——濟胡醫館。
雪華仍舊低著頭,坐在車上翻閱千字文,一麵翻一麵念念有詞。嬤嬤則扶著雪蘭下了車。
坐堂的是一位一髯須皆白的老人家,滿麵紅光,精神矍鑠,一雙洞悉人世的利眼炯炯有神,一襲白色的袍服上纖塵不染,似有幾分仙風道骨。
他隔著一方帕子號了脈,又看了舌苔,不覺搖了搖頭,沉吟片刻方道:“小姐此症因受大寒而起,雖一直精心調養,卻未得以根治。那為你把脈的大夫醫術尚可,不過也隻能確保你性命無虞……你此番定是自行減了藥量,加之憂思過甚,以致這症愈發重了,敢問可是先前隻有藥而無方麽,不然何以至此?”見嬤嬤頷首複道:“小姐此症拖了數年未愈,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你既入我醫館,自然能藥到病除,不過須謹記,日後再心思上頭不可用心太過,不然怕是會誘發別的病症。我且開幾副藥與你,方子亦可給你,以應不時之需。”
聞言,嬤嬤與雪蘭麵麵相覷,臉上將信將疑。
那老者渾若不見,隻管提起筆,“刷,刷,刷”幾筆,寫就了兩張一模一樣的方子,嬤嬤小心翼翼地收好了一張,又拿起另一張屁顛屁顛地往前台付賬抓藥去了。
見他一語中的,雪蘭笑著欠身,算是行了禮,那老頭亦撚須而笑,“老朽觀小姐乃福澤深厚之人,聰慧亦異於常人,小姐若是不棄便有一話相送。”
雪蘭再度欠身,“願聞其祥。”
“凡事不可掐尖逞強,須知這世間事最是兜兜轉轉,反複無常,若事事針尖對麥芒,便是不留餘地給自己。”
雪蘭遲疑著道:“先生所言固然有理,隻是要真正做到難度不小,不過小女子還是願意盡力一試。”
那老者眼睛微微一眯,似乎在審視著什麽,過了一會才悠悠歎道:“老朽當年若是肯聽人言,亦不至今日,嗨,行醫數十年,醫得了別人的病,卻醫不好自己的心疼與悔恨……”
提起昔年之事,不由得麵色晦暗,唏噓不已,見雪蘭目中含有悲憫之色,這才有些動容,語中帶了一抹決絕,“不過盡是些陳穀子爛芝麻的舊事,又提它作甚?老朽自問醫術尚可,隻可惜一直未找到傳人,今見你聰慧如斯,又含悲憫之心,便決意將這畢生心血交與你——不圖你行醫濟世,一來你可調養自身,二來日後若是找到忠厚妥當之人,便替我傳了給他。”
說著自診案暗格裏取出一本厚厚的劄記,許是年久所致紙張已發黃,所幸紙質甚好並未發脆,上麵寫著力透紙背的五個大字:胡思文醫劄,遞給雪蘭。
雪蘭見他言辭懇切,說得也至情至理,倒也不便推辭,旋即將此書放入袖袋,然後扶著診案起身,卻因頭暈而險些摔倒,隻得胡亂地福了一福,算是正式給老者見了禮。
老者微微歎口氣,“你身子也忒虛,不如以後每日吃三四粒紅棗與花生米,打打底子,記住多吃無益。再過些時候桑葚上市倒是不妨多吃些。”
雪蘭忙應了,又道:“晚輩江海瀾謝過先生。”說著又欲行禮。
“罷了罷了,相識即是緣,”老者朗聲一笑中氣十足,“老朽看你也不是那俗人,喚老朽為先生甚好,甚好,以後亦不必改口,更不必再來此尋人……”
雪蘭奇道:“莫非先生有歸隱之意?”
老頭慈祥的眉目間一片清明,“看來什麽都瞞不過你這小丫頭。”
雪蘭眉尖微微蹙起,“若是海瀾日後想您或找您討教又當如何?”
老頭髯須飄飄,“若有緣自會相見,劄記中所記甚祥,以你之智參透不是問題。”似是慮及一事,臉上多了幾分慎重,“日後若有人提起胡思文三個字,你隻作不識。”
雪蘭知他必有苦衷,倒也不再追問,“先生既如此吩咐,海瀾敢不從命。”
見她如是,老者點點頭,“行了,你且去吧。”隨即撫掌大笑三聲,“從此這世上再無濟胡醫館,更無胡思文這個人……”
此時,李嬤嬤恰好取藥回來,也不知發生了何事,一雙骨碌碌的眼睛在老者與雪蘭身上逡巡個不停。
老者看她杵在那兒,眼神便有些不善。
雪蘭,不,從此該稱江海瀾了,見狀忙道:“如此我便告辭了,但請先生多多保重。”
那老頭也不答話,鼻孔裏“哼”了一聲,隻不耐地衝她揮手。
海瀾暗自覺得有些好笑,卻又不敢造次,隻得依著禮數上前福了一福,隨後扶著嬤嬤的手,轉身出了藥堂。
那老者看著她纖弱的背影,不受控製地搖了搖頭,旋即又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意味不明的笑容,一麵起身往後堂而去。
一個身穿葛布袍的童子迎了出來,長得倒是眉清目秀,隻怯生生的喚道:“師傅。”
老者睇了他一眼,咧嘴一笑,“童兒,可是午膳備好了?”
童子忙擺擺手,“猴頭菇倒是差不多了,山雞尚差幾分火候,”想了想,又道:“要不要加些金絲小棗在湯中?”
老者白他一眼,“如此還有山雞與猴頭菇的香味麽?”
童子吐舌,“自然不加了,橫豎有的是吃金絲小棗的機會。”
老者心頭一動,忙囑咐了他幾句,小童一麵聽一麵點頭,然後一溜小跑,奔門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