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戲》的前半部分在市郊的古裝影視城取景,開機頭三天,徐思垚跑去觀摩,順便時不時給點意見。
然而關承和謝一媛進入角色的速度都很快,特別是關承,有些地方甚至比徐思垚這個原作者想的更深,偶爾跟徐思垚和湯淑豔商量著改一兩句台詞。
徐思垚本以為喜歡隨便改台詞的演員應該都不怎麽招人喜歡,但關承這樣的態度,她不但討厭不起來,反而心裏更生出幾分佩服與欣賞。
謝一媛則表現的比較安靜,像是知道自己一開口就得罪人,沒她的戲份時,他就坐在旁邊看劇本。
輪到她了,她就二話不說調整狀態,立刻化身落魄千金,在氣場強大的關承麵前依舊穩穩當當帶著她自己獨特的風格。
相比之下,喬欣在關承麵前就沒那麽多自信了,兩人第一場對手戲湯導就喊了好幾次停,但喬欣的顏值和態度讓人對她莫名多了幾分耐心,劇組裏並沒有人怪她,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關承和謝一媛。
好不容易演出了大家滿意的效果,關承和湯導都鼓勵地對喬欣笑笑,喬欣反而更加不好意思,坐到一邊低頭看起劇本來。
今天本來都沒有她的戲份了,但她卻沒走,晚上劇組收工的時候,她還幫著大家收拾東西。
湯導就不禁跟徐思垚感慨,“欣欣這姑娘真是不錯,一下午都在那兒老老實實看劇本。以前遇到像她這種位置的演員,要麽趕著去下一個片場,要麽出去應酬,有幾個能靜下心來琢磨一部戲的。”在喬欣這種位置的演員,在娛樂圈混了幾年小有名氣,正急於想要棲身一線,是最浮躁的時候。
湯導的助理立刻附和,“就是,剛我看見欣欣的劇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筆記,真是太認真了。”喬欣會做人,經常給劇組帶些零食飲料什麽的,大家都對她印象很好。
正好這時喬欣走過來與湯導和徐思垚告辭。
湯導拍拍她的肩,“我們正說你認真踏實。還在劇本上做了筆記?”
喬欣微微愣了一下,然後有些不好意思的笑起來,算是默認。
“行了,早點回去。”
徐思垚也微笑著與喬欣道別,直到坐進陸欽的車裏,才微微蹙起眉頭。
陸欽幫她係安全帶,“怎麽了?在劇組呆著不開心?”
“沒有啊,挺有意思的。”這件事與她無關,她也就沒必要多嘴。
陸欽幫她揉揉眉心,“那皺眉做什麽?”
“沒事啦,快開車,我好餓,回家吃飯。”徐思垚推推他。
陸欽低頭在她額頭上親了親,也不再多問。
之後的幾天,徐思垚就沒有必要天天去劇組了,隻心情好了就去溜一圈,生活的重心重新放回的創作上。
既然有了要改編劇本的念頭,徐思垚在寫的時候就會特別留意情節的安排設置,力求更加緊湊。
沈彥博和木槿早已迫不及待,三天兩頭來催稿。沈彥博更是借著跟陸欽的關係,跑到家裏來,打著和陸欽談事的旗號,到家之後把陸總晾在一邊,各種求徐思垚抓緊時間。
“我本來計劃好年底上市的,你這速度,別是要拖到明年了?”沈彥博希望徐思垚能每年都有書上市,要知道關注她的人太多,隻要她稍有懈怠,就會有人說江郎才盡之類的風涼話。
徐思垚想了想,現在剛剛十萬字,與她預定的完結字數還差二十萬,於是老實道:“可能真要到冬天才能交稿了。”
沈彥博:“……”
陸欽心疼自家媳婦兒,“慢工出細活,老沈你就別催了。”
沈彥博白他一眼,心說你恐怕也是徐三土的拖稿原因之一。
徐思垚微微笑,殷勤地給沈彥博倒了杯果汁,“我盡量快點寫啦,不過還是質量重要嘛,讓讀者等一等,總比讓讀者失望好。”
沈彥博哼了一聲,不得不承認她說的很有道理,作為出版商,他不得不催稿,但作為同行或者讀者,他則十分欣賞徐思垚的這種態度。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個月後,徐思垚又發來一個噩耗。
“那個……沈老師,交稿日期可以再推後一點嗎?我把以前的十萬字推翻了重來。”
握草,沈彥博在心裏爆了句粗,“為什麽啊?”
“感覺沒有把握好人物的心理,所以劇情設置的有些問題。”徐思垚直接把電話打了過來,把事情的始末講給沈彥博。
因為寫書需要,徐思垚要查大量南宋的資料,網上的不全,隻好去圖書館找。
她在圖書館古籍室查資料時,旁邊坐著一個老爺爺,低聲問:“你是那個寫《年賦》的小姑娘?”
徐思垚驚訝,自己還有年紀這麽大的讀者,忙微笑點頭,“是我。”
老爺爺拍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出來聊。於是兩人就走到圖書館外,老爺爺上下打量她一眼,眼鏡片後一雙眼睛笑眯眯,“你的文章我一直在看,還有你出的那幾本書我也買了,還推薦學生去看。”
徐思垚受寵若驚,“真的?前輩能喜歡是我的榮幸。”
老爺爺擺手,“別這麽謙虛,”他笑了笑,“忘了自我介紹,我姓林,在這個學校教書,主要研究唐宋文學。”
徐思垚立刻肅然起敬,跟林教授說話的態度更恭敬了幾分。
兩人索性找了個樹蔭下的長椅坐下,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起來。
春日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下來,微風輕拂,兩人仿佛久別重逢的故知一樣,從盛唐氣象到熙豐文壇,從李杜到蘇黃,聊了許久。
徐思垚今天紮了個簡單的馬尾,穿著也有些學院風,坐在那裏,遠遠上去就像林教授的學生一樣。
有幾個林教授帶的研究生恰好路過,過來跟導師打招呼,走近了才認出是徐思垚。
女生驚喜的差點尖叫出來,被林教授丟了個鄙視的眼神,“大驚小怪的。”
女生星星眼看自家導師,“林老師,你居然認識三土女神。”
現在米分絲見了徐思垚叫三土女神的越來越多,而不像她剛來時,大家見了她還都喊她徐影後。稱呼上小小的改變卻給徐思垚帶來很多成就感和自信。
林教授高深莫測的點了點頭,跟徐思垚介紹,“小徐啊,這是我帶的研究生,這個是主攻晚唐詞的,這個是研究江西詩派的。”
徐思垚看著幾個小姑娘,心裏竟油然而生了幾分羨慕。
幾個女生還是和徐思垚合了張影,林教授囑咐,“別發到微博朋友圈去顯擺,萬一再鬧出什麽幺蛾子又給小徐添麻煩可就不好了。”
徐思垚微笑道:“其實沒關係的,一張合影而已。”
幾個學生走後,林教授問徐思垚,“看你微信號,最近在寫關於辛棄疾的?”
徐思垚點頭。
“這個題材說好寫也好寫,說不好寫也不好寫,稼軒一生經曆豐富,並不是傳統文人那樣簡單,英雄豪氣和文人風骨在他身上結合的很好,這種獨特的感覺很難模仿,也很難描述。”林教授道:“這也是有很多人寧願去研究李杜蘇黃,卻始終不敢碰稼軒的原因。我上學的時候不知道,誤打誤撞選了稼軒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之後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他笑起來,“幾十年了,自認也隻讀懂了稼軒十之一二而已。”
徐思垚驚喜道:“原來老先生就是這方麵的行家,”她猶豫了一下,“我正好有幾個問題,不知可否勞煩您指點一二?”
林教授道:“指教不敢當,說出來我們交流交流還是可以的。”
徐思垚於是掏出自己寫大綱的本子,把自己設計的一段故事情節講給林教授聽,“您覺得我這樣安排合適嗎?”
林教授皺眉沉思片刻,緩緩搖頭,“姑娘啊,這樣的事情,辛棄疾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徐思垚先前就意識到這段情節有些不合理,以至於在往後寫的時候,總會有種自己把人物寫崩了的感覺,但講給木槿和沈彥博聽,他們則都說是她多慮了,情節非常精彩,完全沒有問題。
這段情節涉及到一個小小的陰謀,辛棄疾並非陰謀的主使者,隻是個推波助瀾的人,理由則是為了自己能領兵抗金。
“稼軒善經營斂財,人際交往,卻並不善於做官。”林教授道:“此等陰謀他不嗤之以鼻就算不錯了,萬萬不會推波助瀾。”
徐思垚想了想,“可是沒了這段情節,後麵的劇情就都無法繼續下去了。”大綱是提前寫好的,她本以為這樣寫起正文來會容易一些,沒想到一個小環節出了問題,就要導致整個大綱都需要改動。
林教授笑笑,“你按照你的大綱來寫,也不會有多少人發現,況且你這段劇情安排的挺吸引人。”不過是一部而已,大家隻是當故事來看,沒幾個人會真正站在辛棄疾的位置上去考慮他會怎麽做,特別是當作者都不考慮這些的時候,讀者就更加不會認真了。
徐思垚搖頭,神色認真,“不行,既然已經知道了錯誤,那就一定要改。”
林教授微微挑眉,徐三土果然沒讓他失望,關注了她這麽久,一是喜歡她古樸的文風,再者便是因為她對文字認真謹慎的態度。
徐思垚微微皺眉,她突然意識到她對辛棄疾的了解實在太少太少了。這年頭大家多是通過百度百科去了解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為幾百字上千字就能概括一個人的一生。徐思垚則覺得讀幾本關於他的書就足矣了解這個人,但其實一個人的一生看似短暫其實複雜,要想真正了解他,幾本書遠遠不夠。
林教授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畢竟是,不是學術論文,你也沒必要太過苛求自己,但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得足夠了解你的人物。”
徐思垚深以為然,一個勁兒點頭。
林教授道:“我給你推薦一些書,你可以找來看看,可能比較艱澀,但是絕對嚴謹。”
老爺子愛給人開書單的毛病又犯了,掏出紙筆刷刷刷寫了滿滿一頁的書名還注明了出版社。
“有些找不到的,我家裏有,可以借你看看。”他看看天色,“你這就跟我去拿。”
就是這樣,徐思垚借了許多市麵上比較難找的關於辛棄疾和南宋曆史的書回家,重新從辛詞和南宋曆史的角度來審視這個人物,一點點揣摩自己之前寫好的情節。然後發現不合理的地方還有好幾處,劇情是環環相扣的,改一處,其他的情節都要跟著動,一些伏筆也就用不上了。於是她一狠心,便把之前的十萬字都給推翻了,重新來過。
沈彥博得此噩耗幾乎崩潰,“不至於,你說的那些情節根本不會有人在意啊,讀者就是看個熱鬧而已嘛。這年頭,大家工作那麽忙,看個就是為了消遣。”
徐思垚不以為然,“不是所有的讀者都是為了消遣才看的,隻要我認真寫了,總會遇上認真看的讀者,他們一定不會辜負我的良苦用心。”
沈彥博歎氣道:“那樣的讀者能有幾個?”現在的作者都是想方設法迎合大眾口味,徐三土偏偏要去為了少數幾個把當學術論文看的怪胎費心思,這種事倍功半的事情,也就她這個傻瓜才願意做。
“有幾個都沒關係,我足夠認真,就會吸引更多認真讀書的讀者。”
徐思垚依舊堅持,她這麽做,一方麵不想辜負讀者們,
然而關承和謝一媛進入角色的速度都很快,特別是關承,有些地方甚至比徐思垚這個原作者想的更深,偶爾跟徐思垚和湯淑豔商量著改一兩句台詞。
徐思垚本以為喜歡隨便改台詞的演員應該都不怎麽招人喜歡,但關承這樣的態度,她不但討厭不起來,反而心裏更生出幾分佩服與欣賞。
謝一媛則表現的比較安靜,像是知道自己一開口就得罪人,沒她的戲份時,他就坐在旁邊看劇本。
輪到她了,她就二話不說調整狀態,立刻化身落魄千金,在氣場強大的關承麵前依舊穩穩當當帶著她自己獨特的風格。
相比之下,喬欣在關承麵前就沒那麽多自信了,兩人第一場對手戲湯導就喊了好幾次停,但喬欣的顏值和態度讓人對她莫名多了幾分耐心,劇組裏並沒有人怪她,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關承和謝一媛。
好不容易演出了大家滿意的效果,關承和湯導都鼓勵地對喬欣笑笑,喬欣反而更加不好意思,坐到一邊低頭看起劇本來。
今天本來都沒有她的戲份了,但她卻沒走,晚上劇組收工的時候,她還幫著大家收拾東西。
湯導就不禁跟徐思垚感慨,“欣欣這姑娘真是不錯,一下午都在那兒老老實實看劇本。以前遇到像她這種位置的演員,要麽趕著去下一個片場,要麽出去應酬,有幾個能靜下心來琢磨一部戲的。”在喬欣這種位置的演員,在娛樂圈混了幾年小有名氣,正急於想要棲身一線,是最浮躁的時候。
湯導的助理立刻附和,“就是,剛我看見欣欣的劇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筆記,真是太認真了。”喬欣會做人,經常給劇組帶些零食飲料什麽的,大家都對她印象很好。
正好這時喬欣走過來與湯導和徐思垚告辭。
湯導拍拍她的肩,“我們正說你認真踏實。還在劇本上做了筆記?”
喬欣微微愣了一下,然後有些不好意思的笑起來,算是默認。
“行了,早點回去。”
徐思垚也微笑著與喬欣道別,直到坐進陸欽的車裏,才微微蹙起眉頭。
陸欽幫她係安全帶,“怎麽了?在劇組呆著不開心?”
“沒有啊,挺有意思的。”這件事與她無關,她也就沒必要多嘴。
陸欽幫她揉揉眉心,“那皺眉做什麽?”
“沒事啦,快開車,我好餓,回家吃飯。”徐思垚推推他。
陸欽低頭在她額頭上親了親,也不再多問。
之後的幾天,徐思垚就沒有必要天天去劇組了,隻心情好了就去溜一圈,生活的重心重新放回的創作上。
既然有了要改編劇本的念頭,徐思垚在寫的時候就會特別留意情節的安排設置,力求更加緊湊。
沈彥博和木槿早已迫不及待,三天兩頭來催稿。沈彥博更是借著跟陸欽的關係,跑到家裏來,打著和陸欽談事的旗號,到家之後把陸總晾在一邊,各種求徐思垚抓緊時間。
“我本來計劃好年底上市的,你這速度,別是要拖到明年了?”沈彥博希望徐思垚能每年都有書上市,要知道關注她的人太多,隻要她稍有懈怠,就會有人說江郎才盡之類的風涼話。
徐思垚想了想,現在剛剛十萬字,與她預定的完結字數還差二十萬,於是老實道:“可能真要到冬天才能交稿了。”
沈彥博:“……”
陸欽心疼自家媳婦兒,“慢工出細活,老沈你就別催了。”
沈彥博白他一眼,心說你恐怕也是徐三土的拖稿原因之一。
徐思垚微微笑,殷勤地給沈彥博倒了杯果汁,“我盡量快點寫啦,不過還是質量重要嘛,讓讀者等一等,總比讓讀者失望好。”
沈彥博哼了一聲,不得不承認她說的很有道理,作為出版商,他不得不催稿,但作為同行或者讀者,他則十分欣賞徐思垚的這種態度。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個月後,徐思垚又發來一個噩耗。
“那個……沈老師,交稿日期可以再推後一點嗎?我把以前的十萬字推翻了重來。”
握草,沈彥博在心裏爆了句粗,“為什麽啊?”
“感覺沒有把握好人物的心理,所以劇情設置的有些問題。”徐思垚直接把電話打了過來,把事情的始末講給沈彥博。
因為寫書需要,徐思垚要查大量南宋的資料,網上的不全,隻好去圖書館找。
她在圖書館古籍室查資料時,旁邊坐著一個老爺爺,低聲問:“你是那個寫《年賦》的小姑娘?”
徐思垚驚訝,自己還有年紀這麽大的讀者,忙微笑點頭,“是我。”
老爺爺拍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出來聊。於是兩人就走到圖書館外,老爺爺上下打量她一眼,眼鏡片後一雙眼睛笑眯眯,“你的文章我一直在看,還有你出的那幾本書我也買了,還推薦學生去看。”
徐思垚受寵若驚,“真的?前輩能喜歡是我的榮幸。”
老爺爺擺手,“別這麽謙虛,”他笑了笑,“忘了自我介紹,我姓林,在這個學校教書,主要研究唐宋文學。”
徐思垚立刻肅然起敬,跟林教授說話的態度更恭敬了幾分。
兩人索性找了個樹蔭下的長椅坐下,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起來。
春日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下來,微風輕拂,兩人仿佛久別重逢的故知一樣,從盛唐氣象到熙豐文壇,從李杜到蘇黃,聊了許久。
徐思垚今天紮了個簡單的馬尾,穿著也有些學院風,坐在那裏,遠遠上去就像林教授的學生一樣。
有幾個林教授帶的研究生恰好路過,過來跟導師打招呼,走近了才認出是徐思垚。
女生驚喜的差點尖叫出來,被林教授丟了個鄙視的眼神,“大驚小怪的。”
女生星星眼看自家導師,“林老師,你居然認識三土女神。”
現在米分絲見了徐思垚叫三土女神的越來越多,而不像她剛來時,大家見了她還都喊她徐影後。稱呼上小小的改變卻給徐思垚帶來很多成就感和自信。
林教授高深莫測的點了點頭,跟徐思垚介紹,“小徐啊,這是我帶的研究生,這個是主攻晚唐詞的,這個是研究江西詩派的。”
徐思垚看著幾個小姑娘,心裏竟油然而生了幾分羨慕。
幾個女生還是和徐思垚合了張影,林教授囑咐,“別發到微博朋友圈去顯擺,萬一再鬧出什麽幺蛾子又給小徐添麻煩可就不好了。”
徐思垚微笑道:“其實沒關係的,一張合影而已。”
幾個學生走後,林教授問徐思垚,“看你微信號,最近在寫關於辛棄疾的?”
徐思垚點頭。
“這個題材說好寫也好寫,說不好寫也不好寫,稼軒一生經曆豐富,並不是傳統文人那樣簡單,英雄豪氣和文人風骨在他身上結合的很好,這種獨特的感覺很難模仿,也很難描述。”林教授道:“這也是有很多人寧願去研究李杜蘇黃,卻始終不敢碰稼軒的原因。我上學的時候不知道,誤打誤撞選了稼軒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之後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他笑起來,“幾十年了,自認也隻讀懂了稼軒十之一二而已。”
徐思垚驚喜道:“原來老先生就是這方麵的行家,”她猶豫了一下,“我正好有幾個問題,不知可否勞煩您指點一二?”
林教授道:“指教不敢當,說出來我們交流交流還是可以的。”
徐思垚於是掏出自己寫大綱的本子,把自己設計的一段故事情節講給林教授聽,“您覺得我這樣安排合適嗎?”
林教授皺眉沉思片刻,緩緩搖頭,“姑娘啊,這樣的事情,辛棄疾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徐思垚先前就意識到這段情節有些不合理,以至於在往後寫的時候,總會有種自己把人物寫崩了的感覺,但講給木槿和沈彥博聽,他們則都說是她多慮了,情節非常精彩,完全沒有問題。
這段情節涉及到一個小小的陰謀,辛棄疾並非陰謀的主使者,隻是個推波助瀾的人,理由則是為了自己能領兵抗金。
“稼軒善經營斂財,人際交往,卻並不善於做官。”林教授道:“此等陰謀他不嗤之以鼻就算不錯了,萬萬不會推波助瀾。”
徐思垚想了想,“可是沒了這段情節,後麵的劇情就都無法繼續下去了。”大綱是提前寫好的,她本以為這樣寫起正文來會容易一些,沒想到一個小環節出了問題,就要導致整個大綱都需要改動。
林教授笑笑,“你按照你的大綱來寫,也不會有多少人發現,況且你這段劇情安排的挺吸引人。”不過是一部而已,大家隻是當故事來看,沒幾個人會真正站在辛棄疾的位置上去考慮他會怎麽做,特別是當作者都不考慮這些的時候,讀者就更加不會認真了。
徐思垚搖頭,神色認真,“不行,既然已經知道了錯誤,那就一定要改。”
林教授微微挑眉,徐三土果然沒讓他失望,關注了她這麽久,一是喜歡她古樸的文風,再者便是因為她對文字認真謹慎的態度。
徐思垚微微皺眉,她突然意識到她對辛棄疾的了解實在太少太少了。這年頭大家多是通過百度百科去了解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為幾百字上千字就能概括一個人的一生。徐思垚則覺得讀幾本關於他的書就足矣了解這個人,但其實一個人的一生看似短暫其實複雜,要想真正了解他,幾本書遠遠不夠。
林教授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畢竟是,不是學術論文,你也沒必要太過苛求自己,但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得足夠了解你的人物。”
徐思垚深以為然,一個勁兒點頭。
林教授道:“我給你推薦一些書,你可以找來看看,可能比較艱澀,但是絕對嚴謹。”
老爺子愛給人開書單的毛病又犯了,掏出紙筆刷刷刷寫了滿滿一頁的書名還注明了出版社。
“有些找不到的,我家裏有,可以借你看看。”他看看天色,“你這就跟我去拿。”
就是這樣,徐思垚借了許多市麵上比較難找的關於辛棄疾和南宋曆史的書回家,重新從辛詞和南宋曆史的角度來審視這個人物,一點點揣摩自己之前寫好的情節。然後發現不合理的地方還有好幾處,劇情是環環相扣的,改一處,其他的情節都要跟著動,一些伏筆也就用不上了。於是她一狠心,便把之前的十萬字都給推翻了,重新來過。
沈彥博得此噩耗幾乎崩潰,“不至於,你說的那些情節根本不會有人在意啊,讀者就是看個熱鬧而已嘛。這年頭,大家工作那麽忙,看個就是為了消遣。”
徐思垚不以為然,“不是所有的讀者都是為了消遣才看的,隻要我認真寫了,總會遇上認真看的讀者,他們一定不會辜負我的良苦用心。”
沈彥博歎氣道:“那樣的讀者能有幾個?”現在的作者都是想方設法迎合大眾口味,徐三土偏偏要去為了少數幾個把當學術論文看的怪胎費心思,這種事倍功半的事情,也就她這個傻瓜才願意做。
“有幾個都沒關係,我足夠認真,就會吸引更多認真讀書的讀者。”
徐思垚依舊堅持,她這麽做,一方麵不想辜負讀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