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再麵君
出了正月,春天的腳步一天天近了,山潤水漲,萬木複蘇,小草吐綠,百花綻蕾,輕風吹麵不寒,隻是隨風而來的柳絮拂之不去,讓人煩惱。朝廷這架龐大的政治機器緊鑼密鼓地運轉起來,開始進行討伐南漢的準備,“愣大夫”楊浩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範圍。
開封城西,禁軍大營。
轅門口戒森嚴,士卒衣甲鮮明,目不斜視,一排排士卒站得筆直如線,仿佛銅牆鐵壁一般。許多披甲戴盔的將領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一個寬袍大袖、頭戴軟腳襆頭的壯年男子正自轅門中走出來。
這人四十上下,身材結實魁偉,方麵大耳,膚色略黑,濃眉下一雙大眼凜凜生威,顧盼自雄。不過此刻他的神色十分輕鬆,與亦步亦趨隨在他左右的將領們有說有笑,正是大宋官家趙匡胤。
軍營前停著一行車馬,沒有旗幟,馬車上也沒有什麽標識,看起來就像普通豪門大戶家的馬車,但是馬車周圍侍立的便衣大漢卻不是尋常大戶人家能找得出來的了。這些大漢就仿佛是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不是說他們的模樣,而是說他們的身材,氣質。
這些大漢按現代的標準來看,個個都在一米九左右,魁梧高大、氣壯如山。站在車轅兩側的兩個大漢,更是身高兩米以上的巨人,身材高大、肌肉結實,將那束腰的黑綢胸襟繃得緊緊的。
趙匡胤悠閑行來,駐足笑道:“好啦,不用送了,老黨啊……”
“臣在!”
一員黑麵黑須、如同鐵鑄的披甲大漢立即踏前一步,雙拳一抱,甲葉鏗鏘,真是好威風的一個將軍。
趙匡胤笑道:“你的兵練的是好的,朕非常滿意。隻是這軍械是士卒的保障,卻也不能馬虎。方才演武,所擲油罐,十個倒有三四個是不濟事的,一旦臨戰如何能用?這不是難做的軍械,而且可以就地製造,所以才委你本部軍匠去做,你可要加強對軍匠的督察啊。”
那老黨,也就是馬步軍都指揮使黨進,一張黑紅的臉龐有些發紫,吃吃地道:“是,臣……臣知道了。”
趙匡胤看了愛將發窘的模樣,又笑問道:“老黨啊,如今已是春暖花開時節,再做幾日準備,就要發兵征討南漢了,你這營中有兵多少?可有空額?武器配備都是哪些?尚有什麽短缺,心中有數麽?”
“呃……”黨進左顧右盼,兩眼亂飛。當著官家的麵,他手下的幕僚們又不敢與他耳語,把他急得滿頭大汗,一張黑臉都扭曲起來,好半天也憋不出個屁來。趙匡胤身旁還有趙普、潘美、曹彬等一幹文武重臣,看見素來臨戰驍勇、有進無退的無敵將軍黨進這般為難模樣,都掩口偷笑,卻無人上前替他解圍。
黨進無論用兵打仗都是可圈可點,隻是那都是戰場上磨練出來的本領。他一個大字不識,日常治軍、管理糧秣軍械的事卻不在行,問他這些事可不難為死了他?眾文武都等著看他這莽夫的笑話,唯有驍雄軍副指揮使呼延讚與黨進私交最好,一見這位上司仿佛便秘一般,呼延讚都替他憋屈的慌。窺個空檔兒,呼延讚趕緊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黨進晃蕩著一對牛眼珠子正四下尋找救星,一見呼延讚的動作忽地想了起來,急忙往腰帶裏一摸,抻出一截木板,這木板學名叫梃子,可以用來記下一些要緊事,作用與朝臣使用的笏板相似,都是個備忘錄。
趙匡胤行伍出身,不願整日待在禁中,時不時的就四下尋訪一番,軍營是他最愛去的地方。禁軍各廂的將領許多都不識幾個字,為防官家問起,都把一些緊要數據記在梃上以備萬一。黨進瞧著有理便也跟了一回風,問題是旁的將領識的字少,他卻是一個字也不認得,就是讓幕僚幫閑們給他記下了數字,他也隻能是看著梃子幹瞪眼。
趙匡胤含笑道:“怎樣,快快說來。”
黨進咬牙切齒地瞪著那梃板,好象瞪著殺父仇人一般,仔細看了半晌,還是一個字也不認得,隻好把心一橫,將那梃板往趙匡胤跟前一遞,粗聲大氣地道:“臣的兵數、配備都寫在這裏,官家但請看,俺不認得這鬼畫符兒。”
趙匡胤本就是有心戲弄他,聽到這話再也忍不住大笑起來,一旁趙普、曹彬等人盡皆大笑,黨進麵紅耳赤,無地自容。趙匡胤在他胸口捶了一拳,笑道:“你這廝也曉得害臊麽,嗬嗬,哈哈哈,朕不難為你了,去吧去吧,這些事你可以交與幕僚打理,但是行軍調度、陷陣衝鋒,你可不得跟朕打馬虎眼。”
趙匡胤笑容滿麵地說完,擺擺手轉身登車,黨進躬身大聲道:“臣黨進恭送官家。”
趙匡胤車駕啟動,其餘官吏也各自上轎、乘馬,車隊剛剛走出幾丈遠,黨進便直起腰來,在旁邊一個慕僚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腳,氣憤地罵道:“養著你們也不見什麽用處,見俺為難,怎也不提醒一句?”
黨進平素待人隨和,手下並不怕他,他不罵還好,這一罵起來,身邊眾將、慕僚,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黨進氣極,一張臉已成了茄子色兒。黨進的嗓門大,趙匡胤坐在車中也聽得清楚,不由搖頭一笑,說道:“這個夯貨,直樸的可愛。”
說到這裏,趙匡胤雙眉一鎖,忽地想起楊浩來,手指在車中矮幾上輕輕叩彈著,他抬頭問道:“那個楊浩,如今在做什麽?”
隨行而來的內侍副都知顧若離連忙答道:“官家,楊浩自見駕之後每日待在館驛安份的很,出了正月之後他便張羅著在曲院街買了一樁不小的宅子,又托付牙婆聘買歌伎舞女、婢子家仆,為了這些事一直在忙,這兩天才剛剛清閑了些,昨日去遊了大相國寺。”
“唔……”趙匡胤不置可否地輕應了一聲。顧若離瞧瞧他臉色,又細聲細氣兒地道:“官家,奴婢曾受官家差遣,去過蘆嶺州。奴婢以為,蘆嶺州官吏之所以忠於楊浩,對他言聽計從,是因為他們盡皆是楊浩委任,這些人自以為官位前程盡皆依賴於楊浩。官家厚待他們,讓他們曉得誰才是天下之主,他們自當心向朝廷。
再者,楊浩離其位,遷其地,久而久之,影響自弱。蘆州建州時強藩環伺,雜胡侵掠,第一要務乃是建立軍隊、擴充軍備,再加上蘆州百業待興,哪一處不要銀子,他卻花了大筆銀錢把州府衙門建得富麗堂皇,雖說楊浩在西北交結折藩,又以胡製胡,打擊橫山諸羌小部落,卻可看出此人有智而少識,好大而喜功。他本出身寒微,不識富貴。如今留在開封繁庶之地,聲色犬馬,富貴榮華,縱曾有過野心,也要漸漸消磨了。”
“嗯!”趙匡胤還是不置可否,往座位上一靠,微微閉起眼來,顧若離一見,便立即閉口不言。
那一日金鑾殿上楊浩不倫不類的一番致辭,偏偏還說的鏗鏘有力,無比認真,惹得文武百官忍俊不禁,趙匡胤也是克製不住,本來一肚子的火氣都笑沒了。
不過雖說這段小插曲讓他對楊浩的認識有所改觀,聽政之後還是留下了他,把他喚到文德殿去,將蘆州知府的奏表丟給他看。楊浩看到一半臉色就已大變,既沒有矢口否認與自己有關係,也沒有百般推諉責任,當即便叩頭謝罪。
自他被自己特意留下並帶到文德殿時起,趙匡胤就已經在冷眼觀察他了。令他留下時,他的喜不自勝,單獨麵對自己時的忐忑不安,把奏表遞與他時的困惑不解,再到閱至一半時的臉色大變,完全是一個事先毫不知情者應有的表情變化。
他沒有為自己辯白,倒是符合他一向的性格,當初他的奏表上把功勞盡皆推與羅克敵、赫龍城、劉海波等人,連與他不合的程德玄都捎上了一筆,正是重義之人。如果此時他心中有鬼,便不可能有此反應。
想到這裏,聯想到自家曾受的冤枉,趙匡胤不免有些動搖。他好言寬慰一番,直說自己對他信任有加,相信不是他策劃此事,讓他安心住在東京,置地造屋,買婢雇仆,歌兒舞女好生過活,便把他打發了出去,話中之意,雖未因此事遷怒於他,卻是要讓他從此長居開封,做個有祿無權的閑逸散官了。
趙匡胤曲意安慰,亦有他的目的,如非必要,他是不會擅動殺心的。坐天下,大不易,如今征戰四方,幾年間已滅了荊湖、後蜀、侵占了北漢大片領土,這些地方不是用兵打下來,把大宋的旗幟往城頭上一插,它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宋國領土了,要征服民心、要貫徹統治,要王化其民,這些就不是武力能夠解決的問題了,而且更非一時一日之功。如今馬上要對南漢用兵,西北地區實在不宜再生事端,將楊浩羈縻於京師,一定程度上就能穩住蘆州。
至於楊浩倒底有無野心,他也沒有就此撇開不管。楊浩走後,他便召來‘武德司’的一位‘幹當官’,親自囑咐一番,命他遣派幾名‘親事卒’嚴密偵司楊浩的一切動靜。
第二日一早,楊浩的一名親隨悄然離開東京往西北而去,武德司的幾個‘親事卒’立即暗中相隨,待那信使行至白沙鎮時,一個‘親事卒’在他酒中下了迷藥,趁機竊了他的書信抄錄下來,又將書信原樣封好放回他的懷中,這才回轉東京。
當這豢抄的信擺在趙匡胤案頭時,楊浩的信使還沒進入西北地境呢。楊浩的信還是那副狗爬一般的字兒,措辭也是半文不白。兩封信,分別是寫給蘆州團練副使柯鎮惡與一個唐姓女子的。
給柯團練的信中,楊浩講了自己進京大受官家優待,風光無限,並說從此將長留京師,以後或許還會受官家重用,囑他們能不循正途自民而官,實是難得的機遇,今後一定要自愛自省,安心做事。不日官家就會遣派新的團練使去掌兵,叫他們好生配合,遵從上官,切勿貪權好利各懷機心,以免誤人誤己雲雲。
寫給唐姓女子的信則話風一轉,講自己見駕麵君所受的驚嚇,罵蘆州群吏那一班混蛋目光短淺、坐井觀天,使了那麽粗鄙的計策排擠程德玄,險些害人害己,牢騷滿紙,還夾雜著一些發泄般的鄉言俚語,隨後又愛意綿綿,大講情話,還寫了幾首從唐詩裏抄來的並不應景的情詩,看得趙匡胤好笑不已。信尾又講如今雖居於京城,地位未定,家宅未安,心中惶恐雲雲,商議待安居之後再遣人回西北向她家中求親,迎她入京完婚。
這兩封信看罷,趙官家對楊浩的疑心頓時去了大半。說起來,他對楊浩是很欣賞的,此人能在契丹鐵騎的圍追堵截之下率區區三千士卒將五萬百姓安然帶到西北,實有真正才幹。要知道,帶著五萬平民百姓,可不比三千士卒獨自行動啊,若是一員名將,率三千士卒殺入草原,於十萬鐵騎之中縱橫,也未必不能安然而返,然而你給他捎上五萬老弱婦孺再試試,能成事者寥寥無幾。
楊浩能成人所不能,這其中固然有運氣的成份,固然有自己率兵及時返回,牽製了契丹大部的原因,也足以證明他有膽有謀。安然抵達西北後,楊浩奏表中推功攬過的態度尤其得到了他的欣賞。楊浩此人無才學而有才幹,放在文官裏武功出眾,放在武將裏文才出眾,尤其此人性情直樸惹人喜愛,未必不是一個可堪造就的人才。
不料這時程德玄灰頭土臉地回了京城。他折騰了一年,去西北繞了一圈,如今重又回了開封,做的還是老本行----開封府押衙官。
趙光義帶著這位倒黴的押衙官去麵聖見君,官家麵前,程德玄親口所述較之奏表自然詳細了許多,一些日常所見的蛛絲馬跡隨口說來,程德玄說者無心,趙匡胤卻是聽者有意,心中疑雲一起,楊浩在他心中的地位登時又變成了“且觀其言、察其行”了。
這些日子楊浩沒有什麽異動,幾乎都被他遺忘了。
正想到這裏,就聽車外傳來一聲驚呼,趙匡胤眉頭一蹙,顧若離立即彎腰走了出去。片刻功夫,顧若離便鑽回車中慌張稟道:“官家,城中火起,煙火彌天,看來火勢著實驚人。”
趙匡胤一聽攸然變色,急忙走出車廂,往開封城頭一看,隻見城中一處濃煙滾滾,不由大驚道:“入城,快快入城。”當下車馬驟然加快,向城中飛快地趕去。
這場火著實不小。
開封城人口稠密,除了主要大道,盡是羊腸小巷,兩旁高門大戶迭架而起。甲第星羅,比屋鱗次;坊無廣巷,市不通騎。這些年大宋開疆拓土,相繼滅掉一些國家,這些國家的君王如今全都定居開封。
荊南高繼衝、湖南周寶權、西蜀孟昶……,一個個攜妃帶嬪,舉家遷徙,趙匡胤為示寬宏,對他們十分優待,允許他們置地買宅大興土木,建造種種房舍樓閣,使得開封建築用地更加緊張。
再加上趙匡胤鼓勵官員們買田建房、享用人生,所以致仕退隱的也罷、正在朝中為官的也罷,許多宦囊豐富的官吏都不惜錢財建造豪宅,生前自己享用,死後傳於子孫,因此上開封城的人口密度、建築密度實是前所未有。
再加上此時佛道盛行,佛寺、道觀到處都是,都是整日香火不斷之地,他們的信徒一多,在家裏也常常燒香拜佛,一個不慎,起火就成了家常便飯。這時的房屋多用竹木結構,磚石還不流行,一旦起了火,造成的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在此之前,開封城已多次失火,嚴重的時候一燒就是上千戶人家,就是皇宮大內都起火燒掉過宮殿,趙匡胤深知這火的厲害,見了如何不驚。
他的車馬自萬勝門入城,匆匆駛過金梁橋,就見前方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熱浪撲麵而來,許多百姓呼號奔走,遠遠看去,似乎是“建隆觀”一帶起了大火,不過此時也分辨不清了,因為建築緊密,周圍的民居與建隆觀房舍桅角緊緊相依,站在房頂幾乎一步就可以邁過去,這火一起再被風一吹,火勢登時蔓延開來,如今煙火已籠罩了整個巷子,而且還有繼續蔓延的架勢。
一見火情如此嚴重,趙匡胤不由倒抽一口冷氣,立即吩咐道:“快,馬上傳朕旨意,令黨進調禁軍入城撲火!”
遣了人去調兵,趙匡胤跳下車來往前走,左右生怕官家有失,那些高大漢子立即把他護在中間,行不多遠,逃來湧去的百姓便阻住了他的去路,就見一班坊間的民壯,荷擔挑水,往來奔走,一個坊正跳著腳的喊:“快快快,有什麽用什麽,快打水來救火呀。閑雜人等快快讓開,莫要阻礙救火。”
一個潑皮推一輛小車,堪堪擋在近河的那條巷子路口卻不挪開,嘻皮笑臉地向那坊正問道:“徐坊正,你倒把話兒說個明白呀,是打熱水還是打冷水,是打甜水還是打苦水呀。”
徐坊正氣得跳腳,吹胡子瞪眼地道:“莫道北,水火無情呐,這火燒得如此凶狠,你怎還堵住道路,還不快快讓開?”
那潑皮翻個白眼兒,幹脆把小車停下了,往車轅上一坐,冷笑道:“要我讓路容易,說句好聽的來……”
周圍百姓氣憤地道:“把他的車子掀了。”“誰敢?”莫道北把眼一瞪,凶狠地看向四周,那些百姓登時不敢多言。
趙匡胤氣得肺都炸了,他咬緊牙根恨聲說道:“去,把他給朕就地砍了!”
兩條大漢立即向那潑皮撲去,這兩個禁軍侍衛一向隻聽從官家一人命令,就連朝中百官都不放在心上,哪管這是不是鬧市街頭。那潑皮正在耀武揚威,這兩個大漢撲上去,就像老鷹捉小雞一般把他提了起來,使勁往地上一摜,“嗵”地一聲,摔得那人像散了架似的。
還沒等那潑皮喘勻了氣罵人,一個侍衛便抽出刀來,雪亮的鋼刀刷地一揮,一顆大好人頭落地,那人頭滾落地上還在呲牙咧嘴,一腔子血噴出兩尺多高,四下裏百姓雖然恨這無賴喪盡天良,可是真的看到這樣殺人,頓時嚇得人人麵色如土。
趙匡胤見那擔水的漢子們也都嚇愣了,正想催促他們趕緊潑水救火,不想附近嘈雜聲一靜,遠處一個聲音卻清晰地傳入了他的耳中:“鄉親們,這般大火,潑水不濟事的,不能這麽救啊,得把周圍的房子扒了,得把周圍的房子扒了。快扒房子,要不然,這火非把這一片全燒個精光,啥時到了寬敞的大街啥時算完。”
趙匡胤聽了這話心中突地一亮,著哇!我真是急昏了頭,怎麽還要撲火,這火還撲得滅嗎?當務之急,是趕緊斬斷火線,勿使火勢繼續蔓延,造成更大的損失才對啊。”
他趕緊往前趕去,就見前方一處房頭火勢躥起一丈五六,許多人拿著水桶木盆還在潑水,有一個人往來奔走,不斷著喊著應該把周圍即將燒著的房子扒倒,可惜卻沒有一個人理會他。
隻要火還沒燒到自己家頭上,誰不抱著萬一的希望?扒我家房子?不跟你玩命才怪。再說,組織救火的頂大就是坊正衙前一類的小吏,誰敢擔這說不清道不明的責任?是以竟無一人理他。
趙匡胤沉聲說道:“趙普,你去喚那坊正過來,亮明你的身份,叫他命人扒倒火源周圍的房舍!”
“遵旨!”趙普立即舉步向前走去,
趙匡胤又複看向那人,頷首讚許道:“此人倒是有些見識。”
那人喊得聲嘶力竭,跑的精疲力盡,呼呼地喘著大氣停下腳步,伸手一擦臉上汗水,登時頰上就是五道黑黑的指印。他望著大火,惋惜地歎道:“開封城裏不但房舍密集,而且不用磚石陶瓦,盡用竹木建築,這火一起,不知多少人家遭殃……”
趙匡胤這時才看清他的模樣,不由訝然叫道:“楊浩!”
出了正月,春天的腳步一天天近了,山潤水漲,萬木複蘇,小草吐綠,百花綻蕾,輕風吹麵不寒,隻是隨風而來的柳絮拂之不去,讓人煩惱。朝廷這架龐大的政治機器緊鑼密鼓地運轉起來,開始進行討伐南漢的準備,“愣大夫”楊浩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範圍。
開封城西,禁軍大營。
轅門口戒森嚴,士卒衣甲鮮明,目不斜視,一排排士卒站得筆直如線,仿佛銅牆鐵壁一般。許多披甲戴盔的將領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一個寬袍大袖、頭戴軟腳襆頭的壯年男子正自轅門中走出來。
這人四十上下,身材結實魁偉,方麵大耳,膚色略黑,濃眉下一雙大眼凜凜生威,顧盼自雄。不過此刻他的神色十分輕鬆,與亦步亦趨隨在他左右的將領們有說有笑,正是大宋官家趙匡胤。
軍營前停著一行車馬,沒有旗幟,馬車上也沒有什麽標識,看起來就像普通豪門大戶家的馬車,但是馬車周圍侍立的便衣大漢卻不是尋常大戶人家能找得出來的了。這些大漢就仿佛是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不是說他們的模樣,而是說他們的身材,氣質。
這些大漢按現代的標準來看,個個都在一米九左右,魁梧高大、氣壯如山。站在車轅兩側的兩個大漢,更是身高兩米以上的巨人,身材高大、肌肉結實,將那束腰的黑綢胸襟繃得緊緊的。
趙匡胤悠閑行來,駐足笑道:“好啦,不用送了,老黨啊……”
“臣在!”
一員黑麵黑須、如同鐵鑄的披甲大漢立即踏前一步,雙拳一抱,甲葉鏗鏘,真是好威風的一個將軍。
趙匡胤笑道:“你的兵練的是好的,朕非常滿意。隻是這軍械是士卒的保障,卻也不能馬虎。方才演武,所擲油罐,十個倒有三四個是不濟事的,一旦臨戰如何能用?這不是難做的軍械,而且可以就地製造,所以才委你本部軍匠去做,你可要加強對軍匠的督察啊。”
那老黨,也就是馬步軍都指揮使黨進,一張黑紅的臉龐有些發紫,吃吃地道:“是,臣……臣知道了。”
趙匡胤看了愛將發窘的模樣,又笑問道:“老黨啊,如今已是春暖花開時節,再做幾日準備,就要發兵征討南漢了,你這營中有兵多少?可有空額?武器配備都是哪些?尚有什麽短缺,心中有數麽?”
“呃……”黨進左顧右盼,兩眼亂飛。當著官家的麵,他手下的幕僚們又不敢與他耳語,把他急得滿頭大汗,一張黑臉都扭曲起來,好半天也憋不出個屁來。趙匡胤身旁還有趙普、潘美、曹彬等一幹文武重臣,看見素來臨戰驍勇、有進無退的無敵將軍黨進這般為難模樣,都掩口偷笑,卻無人上前替他解圍。
黨進無論用兵打仗都是可圈可點,隻是那都是戰場上磨練出來的本領。他一個大字不識,日常治軍、管理糧秣軍械的事卻不在行,問他這些事可不難為死了他?眾文武都等著看他這莽夫的笑話,唯有驍雄軍副指揮使呼延讚與黨進私交最好,一見這位上司仿佛便秘一般,呼延讚都替他憋屈的慌。窺個空檔兒,呼延讚趕緊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黨進晃蕩著一對牛眼珠子正四下尋找救星,一見呼延讚的動作忽地想了起來,急忙往腰帶裏一摸,抻出一截木板,這木板學名叫梃子,可以用來記下一些要緊事,作用與朝臣使用的笏板相似,都是個備忘錄。
趙匡胤行伍出身,不願整日待在禁中,時不時的就四下尋訪一番,軍營是他最愛去的地方。禁軍各廂的將領許多都不識幾個字,為防官家問起,都把一些緊要數據記在梃上以備萬一。黨進瞧著有理便也跟了一回風,問題是旁的將領識的字少,他卻是一個字也不認得,就是讓幕僚幫閑們給他記下了數字,他也隻能是看著梃子幹瞪眼。
趙匡胤含笑道:“怎樣,快快說來。”
黨進咬牙切齒地瞪著那梃板,好象瞪著殺父仇人一般,仔細看了半晌,還是一個字也不認得,隻好把心一橫,將那梃板往趙匡胤跟前一遞,粗聲大氣地道:“臣的兵數、配備都寫在這裏,官家但請看,俺不認得這鬼畫符兒。”
趙匡胤本就是有心戲弄他,聽到這話再也忍不住大笑起來,一旁趙普、曹彬等人盡皆大笑,黨進麵紅耳赤,無地自容。趙匡胤在他胸口捶了一拳,笑道:“你這廝也曉得害臊麽,嗬嗬,哈哈哈,朕不難為你了,去吧去吧,這些事你可以交與幕僚打理,但是行軍調度、陷陣衝鋒,你可不得跟朕打馬虎眼。”
趙匡胤笑容滿麵地說完,擺擺手轉身登車,黨進躬身大聲道:“臣黨進恭送官家。”
趙匡胤車駕啟動,其餘官吏也各自上轎、乘馬,車隊剛剛走出幾丈遠,黨進便直起腰來,在旁邊一個慕僚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腳,氣憤地罵道:“養著你們也不見什麽用處,見俺為難,怎也不提醒一句?”
黨進平素待人隨和,手下並不怕他,他不罵還好,這一罵起來,身邊眾將、慕僚,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黨進氣極,一張臉已成了茄子色兒。黨進的嗓門大,趙匡胤坐在車中也聽得清楚,不由搖頭一笑,說道:“這個夯貨,直樸的可愛。”
說到這裏,趙匡胤雙眉一鎖,忽地想起楊浩來,手指在車中矮幾上輕輕叩彈著,他抬頭問道:“那個楊浩,如今在做什麽?”
隨行而來的內侍副都知顧若離連忙答道:“官家,楊浩自見駕之後每日待在館驛安份的很,出了正月之後他便張羅著在曲院街買了一樁不小的宅子,又托付牙婆聘買歌伎舞女、婢子家仆,為了這些事一直在忙,這兩天才剛剛清閑了些,昨日去遊了大相國寺。”
“唔……”趙匡胤不置可否地輕應了一聲。顧若離瞧瞧他臉色,又細聲細氣兒地道:“官家,奴婢曾受官家差遣,去過蘆嶺州。奴婢以為,蘆嶺州官吏之所以忠於楊浩,對他言聽計從,是因為他們盡皆是楊浩委任,這些人自以為官位前程盡皆依賴於楊浩。官家厚待他們,讓他們曉得誰才是天下之主,他們自當心向朝廷。
再者,楊浩離其位,遷其地,久而久之,影響自弱。蘆州建州時強藩環伺,雜胡侵掠,第一要務乃是建立軍隊、擴充軍備,再加上蘆州百業待興,哪一處不要銀子,他卻花了大筆銀錢把州府衙門建得富麗堂皇,雖說楊浩在西北交結折藩,又以胡製胡,打擊橫山諸羌小部落,卻可看出此人有智而少識,好大而喜功。他本出身寒微,不識富貴。如今留在開封繁庶之地,聲色犬馬,富貴榮華,縱曾有過野心,也要漸漸消磨了。”
“嗯!”趙匡胤還是不置可否,往座位上一靠,微微閉起眼來,顧若離一見,便立即閉口不言。
那一日金鑾殿上楊浩不倫不類的一番致辭,偏偏還說的鏗鏘有力,無比認真,惹得文武百官忍俊不禁,趙匡胤也是克製不住,本來一肚子的火氣都笑沒了。
不過雖說這段小插曲讓他對楊浩的認識有所改觀,聽政之後還是留下了他,把他喚到文德殿去,將蘆州知府的奏表丟給他看。楊浩看到一半臉色就已大變,既沒有矢口否認與自己有關係,也沒有百般推諉責任,當即便叩頭謝罪。
自他被自己特意留下並帶到文德殿時起,趙匡胤就已經在冷眼觀察他了。令他留下時,他的喜不自勝,單獨麵對自己時的忐忑不安,把奏表遞與他時的困惑不解,再到閱至一半時的臉色大變,完全是一個事先毫不知情者應有的表情變化。
他沒有為自己辯白,倒是符合他一向的性格,當初他的奏表上把功勞盡皆推與羅克敵、赫龍城、劉海波等人,連與他不合的程德玄都捎上了一筆,正是重義之人。如果此時他心中有鬼,便不可能有此反應。
想到這裏,聯想到自家曾受的冤枉,趙匡胤不免有些動搖。他好言寬慰一番,直說自己對他信任有加,相信不是他策劃此事,讓他安心住在東京,置地造屋,買婢雇仆,歌兒舞女好生過活,便把他打發了出去,話中之意,雖未因此事遷怒於他,卻是要讓他從此長居開封,做個有祿無權的閑逸散官了。
趙匡胤曲意安慰,亦有他的目的,如非必要,他是不會擅動殺心的。坐天下,大不易,如今征戰四方,幾年間已滅了荊湖、後蜀、侵占了北漢大片領土,這些地方不是用兵打下來,把大宋的旗幟往城頭上一插,它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宋國領土了,要征服民心、要貫徹統治,要王化其民,這些就不是武力能夠解決的問題了,而且更非一時一日之功。如今馬上要對南漢用兵,西北地區實在不宜再生事端,將楊浩羈縻於京師,一定程度上就能穩住蘆州。
至於楊浩倒底有無野心,他也沒有就此撇開不管。楊浩走後,他便召來‘武德司’的一位‘幹當官’,親自囑咐一番,命他遣派幾名‘親事卒’嚴密偵司楊浩的一切動靜。
第二日一早,楊浩的一名親隨悄然離開東京往西北而去,武德司的幾個‘親事卒’立即暗中相隨,待那信使行至白沙鎮時,一個‘親事卒’在他酒中下了迷藥,趁機竊了他的書信抄錄下來,又將書信原樣封好放回他的懷中,這才回轉東京。
當這豢抄的信擺在趙匡胤案頭時,楊浩的信使還沒進入西北地境呢。楊浩的信還是那副狗爬一般的字兒,措辭也是半文不白。兩封信,分別是寫給蘆州團練副使柯鎮惡與一個唐姓女子的。
給柯團練的信中,楊浩講了自己進京大受官家優待,風光無限,並說從此將長留京師,以後或許還會受官家重用,囑他們能不循正途自民而官,實是難得的機遇,今後一定要自愛自省,安心做事。不日官家就會遣派新的團練使去掌兵,叫他們好生配合,遵從上官,切勿貪權好利各懷機心,以免誤人誤己雲雲。
寫給唐姓女子的信則話風一轉,講自己見駕麵君所受的驚嚇,罵蘆州群吏那一班混蛋目光短淺、坐井觀天,使了那麽粗鄙的計策排擠程德玄,險些害人害己,牢騷滿紙,還夾雜著一些發泄般的鄉言俚語,隨後又愛意綿綿,大講情話,還寫了幾首從唐詩裏抄來的並不應景的情詩,看得趙匡胤好笑不已。信尾又講如今雖居於京城,地位未定,家宅未安,心中惶恐雲雲,商議待安居之後再遣人回西北向她家中求親,迎她入京完婚。
這兩封信看罷,趙官家對楊浩的疑心頓時去了大半。說起來,他對楊浩是很欣賞的,此人能在契丹鐵騎的圍追堵截之下率區區三千士卒將五萬百姓安然帶到西北,實有真正才幹。要知道,帶著五萬平民百姓,可不比三千士卒獨自行動啊,若是一員名將,率三千士卒殺入草原,於十萬鐵騎之中縱橫,也未必不能安然而返,然而你給他捎上五萬老弱婦孺再試試,能成事者寥寥無幾。
楊浩能成人所不能,這其中固然有運氣的成份,固然有自己率兵及時返回,牽製了契丹大部的原因,也足以證明他有膽有謀。安然抵達西北後,楊浩奏表中推功攬過的態度尤其得到了他的欣賞。楊浩此人無才學而有才幹,放在文官裏武功出眾,放在武將裏文才出眾,尤其此人性情直樸惹人喜愛,未必不是一個可堪造就的人才。
不料這時程德玄灰頭土臉地回了京城。他折騰了一年,去西北繞了一圈,如今重又回了開封,做的還是老本行----開封府押衙官。
趙光義帶著這位倒黴的押衙官去麵聖見君,官家麵前,程德玄親口所述較之奏表自然詳細了許多,一些日常所見的蛛絲馬跡隨口說來,程德玄說者無心,趙匡胤卻是聽者有意,心中疑雲一起,楊浩在他心中的地位登時又變成了“且觀其言、察其行”了。
這些日子楊浩沒有什麽異動,幾乎都被他遺忘了。
正想到這裏,就聽車外傳來一聲驚呼,趙匡胤眉頭一蹙,顧若離立即彎腰走了出去。片刻功夫,顧若離便鑽回車中慌張稟道:“官家,城中火起,煙火彌天,看來火勢著實驚人。”
趙匡胤一聽攸然變色,急忙走出車廂,往開封城頭一看,隻見城中一處濃煙滾滾,不由大驚道:“入城,快快入城。”當下車馬驟然加快,向城中飛快地趕去。
這場火著實不小。
開封城人口稠密,除了主要大道,盡是羊腸小巷,兩旁高門大戶迭架而起。甲第星羅,比屋鱗次;坊無廣巷,市不通騎。這些年大宋開疆拓土,相繼滅掉一些國家,這些國家的君王如今全都定居開封。
荊南高繼衝、湖南周寶權、西蜀孟昶……,一個個攜妃帶嬪,舉家遷徙,趙匡胤為示寬宏,對他們十分優待,允許他們置地買宅大興土木,建造種種房舍樓閣,使得開封建築用地更加緊張。
再加上趙匡胤鼓勵官員們買田建房、享用人生,所以致仕退隱的也罷、正在朝中為官的也罷,許多宦囊豐富的官吏都不惜錢財建造豪宅,生前自己享用,死後傳於子孫,因此上開封城的人口密度、建築密度實是前所未有。
再加上此時佛道盛行,佛寺、道觀到處都是,都是整日香火不斷之地,他們的信徒一多,在家裏也常常燒香拜佛,一個不慎,起火就成了家常便飯。這時的房屋多用竹木結構,磚石還不流行,一旦起了火,造成的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在此之前,開封城已多次失火,嚴重的時候一燒就是上千戶人家,就是皇宮大內都起火燒掉過宮殿,趙匡胤深知這火的厲害,見了如何不驚。
他的車馬自萬勝門入城,匆匆駛過金梁橋,就見前方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熱浪撲麵而來,許多百姓呼號奔走,遠遠看去,似乎是“建隆觀”一帶起了大火,不過此時也分辨不清了,因為建築緊密,周圍的民居與建隆觀房舍桅角緊緊相依,站在房頂幾乎一步就可以邁過去,這火一起再被風一吹,火勢登時蔓延開來,如今煙火已籠罩了整個巷子,而且還有繼續蔓延的架勢。
一見火情如此嚴重,趙匡胤不由倒抽一口冷氣,立即吩咐道:“快,馬上傳朕旨意,令黨進調禁軍入城撲火!”
遣了人去調兵,趙匡胤跳下車來往前走,左右生怕官家有失,那些高大漢子立即把他護在中間,行不多遠,逃來湧去的百姓便阻住了他的去路,就見一班坊間的民壯,荷擔挑水,往來奔走,一個坊正跳著腳的喊:“快快快,有什麽用什麽,快打水來救火呀。閑雜人等快快讓開,莫要阻礙救火。”
一個潑皮推一輛小車,堪堪擋在近河的那條巷子路口卻不挪開,嘻皮笑臉地向那坊正問道:“徐坊正,你倒把話兒說個明白呀,是打熱水還是打冷水,是打甜水還是打苦水呀。”
徐坊正氣得跳腳,吹胡子瞪眼地道:“莫道北,水火無情呐,這火燒得如此凶狠,你怎還堵住道路,還不快快讓開?”
那潑皮翻個白眼兒,幹脆把小車停下了,往車轅上一坐,冷笑道:“要我讓路容易,說句好聽的來……”
周圍百姓氣憤地道:“把他的車子掀了。”“誰敢?”莫道北把眼一瞪,凶狠地看向四周,那些百姓登時不敢多言。
趙匡胤氣得肺都炸了,他咬緊牙根恨聲說道:“去,把他給朕就地砍了!”
兩條大漢立即向那潑皮撲去,這兩個禁軍侍衛一向隻聽從官家一人命令,就連朝中百官都不放在心上,哪管這是不是鬧市街頭。那潑皮正在耀武揚威,這兩個大漢撲上去,就像老鷹捉小雞一般把他提了起來,使勁往地上一摜,“嗵”地一聲,摔得那人像散了架似的。
還沒等那潑皮喘勻了氣罵人,一個侍衛便抽出刀來,雪亮的鋼刀刷地一揮,一顆大好人頭落地,那人頭滾落地上還在呲牙咧嘴,一腔子血噴出兩尺多高,四下裏百姓雖然恨這無賴喪盡天良,可是真的看到這樣殺人,頓時嚇得人人麵色如土。
趙匡胤見那擔水的漢子們也都嚇愣了,正想催促他們趕緊潑水救火,不想附近嘈雜聲一靜,遠處一個聲音卻清晰地傳入了他的耳中:“鄉親們,這般大火,潑水不濟事的,不能這麽救啊,得把周圍的房子扒了,得把周圍的房子扒了。快扒房子,要不然,這火非把這一片全燒個精光,啥時到了寬敞的大街啥時算完。”
趙匡胤聽了這話心中突地一亮,著哇!我真是急昏了頭,怎麽還要撲火,這火還撲得滅嗎?當務之急,是趕緊斬斷火線,勿使火勢繼續蔓延,造成更大的損失才對啊。”
他趕緊往前趕去,就見前方一處房頭火勢躥起一丈五六,許多人拿著水桶木盆還在潑水,有一個人往來奔走,不斷著喊著應該把周圍即將燒著的房子扒倒,可惜卻沒有一個人理會他。
隻要火還沒燒到自己家頭上,誰不抱著萬一的希望?扒我家房子?不跟你玩命才怪。再說,組織救火的頂大就是坊正衙前一類的小吏,誰敢擔這說不清道不明的責任?是以竟無一人理他。
趙匡胤沉聲說道:“趙普,你去喚那坊正過來,亮明你的身份,叫他命人扒倒火源周圍的房舍!”
“遵旨!”趙普立即舉步向前走去,
趙匡胤又複看向那人,頷首讚許道:“此人倒是有些見識。”
那人喊得聲嘶力竭,跑的精疲力盡,呼呼地喘著大氣停下腳步,伸手一擦臉上汗水,登時頰上就是五道黑黑的指印。他望著大火,惋惜地歎道:“開封城裏不但房舍密集,而且不用磚石陶瓦,盡用竹木建築,這火一起,不知多少人家遭殃……”
趙匡胤這時才看清他的模樣,不由訝然叫道:“楊浩!”